03《文学理论》第三章 文学的性质及其价值与功能3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文学的实践性,就是指文学反映社会实践 而又能动作用于社会实践的特性。
• 文学的实践性经常体现为对政治实践的直 接影响
“改革文学”代表作家 蒋子龙
• 文学对经济、社会的变革也会产生深刻影 响
作家周立波
• 文学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是通过改变人的精 神和观念间接实现的
• 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 精神的前途的灯火。这是互为因果的,正如麻油 从芝麻榨出,但以浸芝麻,就使它更油。 鲁迅《论睁了眼看》
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
罗丹雕塑的巴尔扎克像
文学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形式。
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法律、政治、哲学、道德、 宗教和艺术等。
文学与它们互相影响,又有所区别。
经济基础与文学的相互影响,往往不是直接的,而 是通过文学与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影响,以及各种文 化环节而实现的。
有形之外,无兆可求,不落迹象,难 著文字。 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 性存,无痕有味,现相无相,立说无 说。所谓冥合圆显者也。
——钱锺书:《谈艺录》
钱钟书
钱锺书 1910—1998
三、超越性 文学的超越性,是指文学通过艺术想象和 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获得心灵自 由的特性。 1.对人与自然现实关系的超越 2 .对人与社会现实关系的超越 3 .对人自我的超越
文学作为审美活动是人的心灵的自由的活动。
美的精神和感觉谐和的结果; 它是同时诉诸人的一切能力的, 只有当人充分地和自由地运用他 的一切能力,才能够正当地感受 和评价美。
席勒:《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
席勒
Friedrich Schiller 1759—1805
•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 蝉,夏云暑雨,冬月祁 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 也。嘉会寄诗以亲,离 群托诗以怨。……凡斯 种种,感荡心灵,非陈 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 何以骋其情? • 钟嵘:《诗品》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如果用吴语来读, “折”和“雪”
是“迫促的入声”,有一种闭塞、 寂灭的感受;
“来”和“开”是“流畅的平
声”,给人以开放、浩荡的感受。
语音形式:从“迫促”到“流畅”
的变化。
情感体验:从闭塞、寂灭到开放、
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反映和表现社会、时代 本质特征和发展走向的重要形式。
作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 阶级革命快要到来的时候的思想 和情绪的表现者,托尔斯泰是伟 大的。托尔斯泰富于独创性,因 为他的全部观点,总的说来,恰 恰表现了我国革命是农民资产阶 级革命的特点。
列宁: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第二编
文学的性质及其价值与功能
第三章
文学的性质
第一节 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
•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作家依据 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 的艺术创造,具有认识性、倾向性和实践 性。
• 文学的认识性首先表现为:对客观世界的 反映。
•故闻《蓼萧》之诗,则知 泽及四海也;闻《禾黍》 之咏,则知时和岁丰也; 闻《北风》之言,则知威 虐及人也;闻《硕鼠》之 刺,则知重敛于下也。

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理论家,代表了西方唯心 主义文艺理论对文学本源的基本认识。 他们的根本出发点,都只是单纯从精神活动本身 来说明文学的性质,没有从文学的实际存在状况及 其产生根源来理解文学。
意识形态,亦称观念形态。 是社会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认识、情感、 意志诸意识要素。 属于观念性的上层建筑,含经济思想、政治法律 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 式。 互相联系,相互影响,构成意识形态的有机整体, 是反映社会生活的比较稳定的、系统的思想形式。
一切的观念形态 (Ideologyie),都由社会的 下层建筑而产生。 文学是意得沃罗基的一种。

——李初梨:《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
李初梨 1900~1994
关于Ideology,在1949年前汉语中 使用较为普遍的译法是“观念形 态”、“意识形态”和“意得沃罗 基”,1949年后通译为“意识形 态”。
词、句的组合
审美情感
心理体验
审美形象
电影《安娜· 卡列尼娜》
三、文学的韵律性 是指作家艺术地运用语言使之具有节奏 美和声韵美的特性。
以声画妍媸,寄在吟咏,滋味流于下句。 气力穷于和韵。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 之韵。 刘勰:《文心雕龙· 声律》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李白:《菩萨蛮》
高尔基:《谈谈我怎样学习写作》
高尔基(1868-1936)
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 或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 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 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 钩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 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
——朱光潜:《诗论》
朱光潜 1897—1986
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
对文学作为精神活动事实的唯心史观的认识。 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对文学 社会性质的界定。 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
案例:马歇雷论文学与意识形态关系
黑格尔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
把艺术看成是由绝对理念本 身生发出来的,并且把艺术 的目的看成是绝对本身的感 性表现。 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 的形式就是诉诸感性的形象。 黑格尔:《美学》
• 我决不反对倾向诗本身。悲剧 之父埃斯库罗斯和喜剧之父阿 里斯托芬都是有强烈倾向的诗 人,但丁和塞万提斯也不逊色; 而席勒的《阴谋与爱情》的主 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第一部 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恩格斯:《致敏· 考茨基》
席勒
• 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 实性相统一
倾向性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 而然地流露出来,而无需特别把 它指点出来 恩格斯:《致敏· 考茨基》
二、文学的精神性 是指文学具有通过语言符号而传达人 类精神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的特性。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
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 哥,——你来了?……”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 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 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 分明的叫道:“老爷!……”
鲁迅:《故乡》
文学以语言为媒介塑造心理体验的审美形象。
精神活动的超越性:它可以超越 物质活动,确立人类精神发展的高 远目标。还可以对历史和现实作出 自己的反映和裁判,让未来的指向 去超越历史和现实。
屈 原
“求索”,语出《离骚》“路漫 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语言表达的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情调、色泽
和韵味。
复习要点
基本概念
文学,社会意识形态,审美属性,语言艺术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2.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有哪些主要特征? 3.文学的审美属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4.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具有什么特点? 5.谈谈你对文学性质的理解。
陶渊明
第三节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语言的媒介性质, 为文学艺术的生成提供了物质符号基础。 作为文学的媒介,语言深刻、全面地影响 着文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文学呈现出 有别于其他艺术的间接性、精神性和韵律 性。
语言以物质存在方式表达精神意识的意义。 语言是文学的审美意识的物质载体和实现方式。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 作品,都是一定的社 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 的反映的产物。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 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与文学创作的客体对象社会生活的关系
与创作主体作家的思想意识的关系
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受特定社会存在的决定和 制约,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作为社会主义文学的方向,就 是文学的社会意识形态性质的 体现。
第二节 文学是审美的艺术
•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还有其特殊的 审美属性,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艺术的 统一。 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特征,主要体 现为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
一、情感性 • 文学的情感性,是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 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性。
(一)情感性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 1.审美是一种非实用而又使人产生情感愉悦的活动。 2.审美是一种非概念而又能引起情感与认知的自由 协调运动的过程。 3.审美是一种个体的同时又可以普遍传达的内心情 感体验。
文学语言与其他语言的区别
实用语言偏重于语言的指称性和陈述性,表达 日常生活的实用意识,着重于确定信息的传达。 文学语言则偏重于语言的非指称性和表现性, 着重显现审美意识。
一、文学的间接性 又可称非直观性,是指文学具有通过阅 读语言符号而间接地在内心唤起形象画面 的特性。
流云小诗 宗白华
诗从何处寻?/在细雨下, 点碎落花声,/在微风里, 飘来流水声。/在蓝空天末, 摇摇欲坠的孤星!
(二)情理交融是文学审美活动的现实表现
•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 也;诗有别趣,非关 理也。然非多读书, 多穷理,则不能极其 至。所谓不涉理路, 不落言筌者,上也。
文学的审美活动并不只是一种局限于感性心理范围 的愉悦和快意,它始终和理性的理解连接在一起。
当年,我把这几句艰深的诗抄 在抄本上,它们好多年一直帮 助我,像是朝圣者的拐杖,或 许还是一面盾牌,这盾牌保卫 了我。
白居易《采诗以补察时政》
• 认识性又表现为:文学作品蕴含着作家对 社会生活的认识。
巴尔扎克
曹禺
• 认识性最后还表现在:文学通过艺术形象 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
列夫· 托尔斯泰
• 文学的倾向性,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 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 政治和思想倾向性是文学倾向性的主要体 现
作家在作品中表达生活的态度和思索。作家的思 想意识与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有直接关系。
他看到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 必然性,从而把他们描写成不配 有更好命运的人;他在当时唯一 能找到未来的真正的人的地方看 到了这样的人,——这一切我认 为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 是老巴尔扎克最重大的特点之一
比喻是文学的审美想象的语言形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比喻是以彼物喻此物,在比喻句中把 彼物与此物两个事物的共同相似点连接 起来,产生一种联想的意象,很好地体 现了文学语言间接性这一特性。 以小见大,言近旨远 是文学语言表现其深 广意义内涵的普遍的 想象性特征。
二、形象性 文学的形象性,是指文学创造具体生动 的文学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文学的 情感性侧重于审美主体而言,文学的形象 性则偏重于审美对象来说。
(一) 形象性是文学艺术之美的重要体现
感性观照的形式是艺术的特征,因为艺术是用感 性形象化的方式把真实呈现于意识。 黑格尔《美学》
• (二)文学形象是有创造性、有生气、有 意蕴的形象
浩荡的变化。
“暗示着从冰天雪地到春暖花开
两个世界”变化的生动场景,给予 读者丰富的情感体验。
我们把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叫做
符号。 用符号这个词表示整体,用所指 (signifie)和能指(significant)分别 代替概念和音响形象。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19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