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教育评价模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内容
与当事人、计划人员商谈 确定计划评价范围 纵览评价结果 寻找评价目标和重点 问题概念化、具体化 确认需要的资料 选择观察的对象和工具 观察先在、实施和结果等因素 准备描述或个案研究 检验资料的有效性 筛选组合 收集或展示评价结果
优缺点
优点: 强调价值观的多元。 定量与定性方法结合。 评价过程的动态性。 尊重被评价者。 缺点: 费时费力,不够经济。
缺点: 忽视对目标合理性的判断。 只关注某些行为,内容不全面。 某些目标难以行为化。 重视结果评价忽视过程的评价。 注重目标统一性忽视学生个性。
二、CIPP模式
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美国着手 教育改革。1965年通过《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法 案》(ESEA),联邦政府要求对接受该法案的项 目进行评价。 斯塔弗尔比姆及其同事开始是使用目标模式对改 革方案进行评价,后来意识到必须突破目标模式。 1966年,斯塔弗尔比姆首创CIPP模式。
四、应答模式
斯塔克于1973年在“评价发展的新趋势” 会议上提出“回应性评价”的概念。评价是 为了回应被评价者的需求,服务于人。 是以所有与方案有利害关系或切身利益的人 所关心的问题为中心的一种评价。评价的宗 旨是为特定的人提供服务。强调价值观和评 价方法的多元。
基本理念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对同样事物会 选取不同的方面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只 有各方面共同参与才能使评价结果尽可能 的公正和客观。 评价者要与评价有关的各方面人员持续不 断“对话”,修改教育决策,满足各种人 的需要,使评价结果真正产生效用。
基本步骤
确定教育目标(细化为行为目标) 设计评价情景(学生行为表现的条件) 选择或编制评价工具 分析评价结果(判断目标达成度)
优缺点
优点: 用评价来代替测验,评价目标和方法多样,克 服以往测验的片面性。 注重目标和目标分类、目标行为化,评价目标 的标准简明。 考察目标达成度,使教育活动近可能逼近教育 目标。 操作性强,容易见效,比较经济。
优缺点
优点: 考虑目标的合理性。 评价贯穿教育活动始终。 评价内容广泛,发挥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作用。 缺点: 为决策服务,对过程的评价主要为实现目标服务,有 一定限制性。 对信息资源、经费、分析方法等要求比较高,操作起 来有一定难度。
三、目标游离模式
美国斯克里文针对目标模式的缺点于1967年提出 目标游离模式。 基本理念:教育目标是预期效应,而教育的结果 并不如人们的预期,会产生非预期效应,评价者 应该注意教育活动的实际效应,而非预期效应。 在评价中,要把重点从“方案想干什么”转移到 “方案实际干了什么”。
基本理念
评价的最大目的是改善教育方案,应该对教 育方案的整个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及时作出 调整,评价要 为决策服务。 教育决策的类型:计划决策、组织决策、实 施决策、再循环决策 对应决策类型提出四种评价方式。
基本内容
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判断目标合 理性 输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评价备选方案 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方案实施的形 成性评价 结果评价(Product evaluation):判断目标实现 程度
第十六章 教育评价模式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来自百度文库
教育评价模式
依据某种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或特定的教育评 价目的,选取一种或几种评价途径所建立起来 的相对完整的评价体系。
一、目标模式
泰勒模式 产生于美国的八年研究(1934-1942) 基本理念:教育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学 生的行为变化程度是判断实际教学活动效果的依 据。 目标评价以教育目标为准绳编制测验工具,针对 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测量,判断学生行为结果的 达成度。
基本步骤
搜集信息。评价者在不受方案目标干扰情况下, 直接全面收集方案实际结果的各种信息。 评价方案的实际效果。根据教育的内在价值,对 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实际效果。
优缺点
优点: 突破目标限制,以需要为基础的评价。 强调评价相对于目标的独立性,考察所有结 果,重视目标效应以外的非预期效应,拓展 了评价的视野。 缺点: 不考虑预定目标,评价者缺少评价准则,可 能会用评价者的目的替代方案管理者的目的。 不是完善的评价模式,操作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