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及治理研究

合集下载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凯恩斯主义是由20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一种经济理论,主张通过政府干预来调节经济活动,特别是通过增加国家支出和投资,以刺激有效需求的增长。

凯恩斯主义认为,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存在有效需求的不足,造成失业和生产不足的现象,而政府可以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和货币供应来调节,以此来实现就业和经济增长。

一、中国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1. 结构性问题:中国的经济结构性矛盾突显,工业产能过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尚未达到预期效果,而消费市场需求疲软,投资增长乏力。

这种结构性问题导致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

2. 外部环境影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中国出口市场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出口下滑影响了国内的有效需求。

3. 民生问题: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和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民生问题成为了一大短板。

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并没有跟上社会需求的增长,导致了民生领域的有效需求不足。

二、中国有效需求不足的实际影响1. 经济增长放缓:中国的经济增速逐渐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有效需求不足直接影响了经济增长。

2. 就业压力加大:有效需求不足会导致企业生产不足,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从而增加了就业压力。

3. 贫富分化加剧: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社会财富无法有效地流动,导致了贫富分化现象的加剧,社会矛盾也因此产生。

三、凯恩斯主义对中国有效需求不足的启示凯恁斯主义主张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调节有效需求,作为对中国当前形势的启示,我们可以借鉴凯恩斯主义的相关理论和政策建议,采取相应的政策来解决中国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

1. 扩大政府支出:政府可以增加在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以此来刺激消费需求的增长。

2. 降低税收:通过降低企业和个人的税负,增加他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刺激消费。

3. 加大对民生问题的投入:加大对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中国经济需求不足的深层根源

中国经济需求不足的深层根源

中国经济需求不足的深层根源一、引言中国经济近年来发展迅速,然而却伴随着一个重要的问题——经济需求不足。

这问题的解决一直是经济学家们和政策制定者们的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就其深层根源进行研究,以期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起到指导作用。

二、经济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1.消费观念的转变中国过去的储蓄率较高,而消费水平却相对较低。

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年轻一代,注重个性化的需求和舒适的生活,对高品质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强烈。

这就需要更多的消费需求及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才能够满足,否则就会形成供需矛盾,导致经济需求不足。

2.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政府施政的重点。

但是,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很多问题,如交通网络不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不仅会制约城市发展,而且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消费需求。

3.国际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被纳入了世界经济体系,因此国际市场环境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

比如,贸易战、国际贸易规则调整、投资环境限制等问题,都可能会影响我国的外部需求。

所以,在做好内部需求的同时,应该注重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4.制度性问题与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相比较,我国尚存在着部分行业壁垒、行政干预过多、机构重叠等制度性问题,这导致一些行业的竞争环境不够公平、市场机制不够灵活。

这不仅影响经济活力,还会影响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5.人口和年龄结构的变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逐步加剧,年轻劳动人口的数量逐渐减少,这导致了一些传统产业的下滑,而新兴产业受到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同时,年轻人在求职时更注重工作环境、个人发展、收入水平等方面,对产业发展也带来了新的要求。

三、案例分析1. 消费需求不足的案例以传统制造业为例,因生产量大、规模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制造产品的企业经营敏感度较高。

由于消费者的需求量不足,制造业的增长会受到影响。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有效需求不足的诊断与对策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有效需求不足的诊断与对策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有效需求不足的诊断与对策自1997年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就日渐显现,特别在经历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针对这一问题,中央政府采用各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是效果都不理想。

有效需求不足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产品供过于求,出现所谓“买方市场”。

关于中国是否已达到“买方市场”,人们观点不一,看法也不尽相同。

虽然对是否达到“买方市场”意见不一,但人们对有效需求不足的关注和寻求对策的努力却始终没有停止。

一、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剖析总需求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部分构成。

净出口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中持续增长,虽然近年来出口增长速度有下降趋势,但总的来看,其对总需求的影响还是比较稳定的,下面着重就消费和投资两方面来分析产生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

1.消费需求不足从人的角度来看,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特别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人们拒绝消费是没有道理的,那为什么会存在消费不足的问题呢?这主要和人们的消费能力有关,即消费取决于人们的收入水平以及与之相应的预期支出的状况,也就是说,消费取决于人们过去的收入和将来的预期收入。

就目前来看,造成消费不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居民收入增长趋缓。

从1997年以来,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增长速度很低,增长率不足3%,农村居民的实际年收入增长更低,现金收入增长只有1%多一点。

而在经济高涨的1992年和1993年,城镇居民的实际年收入增长将近10%,农村居民的年收入增长也达到8%。

所以,从1997年以来,居民收入增长的减缓是造成消费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2)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

从1997年以来,城镇居民收入减收的比例不断扩大,如1997年为39%,2000年达到44%。

而且,在减收比例居民中,大部分是中低收入家庭,中高家庭则大都增加了收入。

从各地居民收入的比较来看,沿海与内地居民的收入差距、城镇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都在不断扩大。

中国经济需求不足的深层根源(一)

中国经济需求不足的深层根源(一)

中国经济需求不足的深层根源(一)1997—1998年以来,特别是最近二三年,中国从过去的长期供给不足、资源短缺转入了需求不足、市场制约,并持续化、普遍化、深层化。

对这种新态势,“一开始并未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和思考”,继而人们逐渐展开丁积极的研究和应对。

迄今,学术界对其成因已有多种认识,笔者新近在《成因与对策:中国经济需求不足问题研究综述》一文中归纳有“供给太多说——减少供给策”、“供给太少说——增加供给策”等十余种,政府也采取了多种对策。

然而,这些认识与对策,还只是从市场经济体制以外切入,尽管有一定道理,但还很不够。

显然,中国经济需求不足已成为“一个值得研究和认真探索的课题”。

那么,其深层根源究竟是什么?有效对策应该从何着手?我认为由于该问题出现在中国深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中,因此,应从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关键点切入进而深入研究,才能找准其深层根源,从而为制定真正有效的对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供需均衡说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原因的研究》一书中,首先对这种建立在价值规律之上的市场经济进行丁开创性的论述。

他指出:“由于每个人都努力把他的资本尽可能用来支持国内产业,都努力管理国内产业,使其生产物的价值能达到最大程度,他就必然竭力使社会的年收入尽量增大起来。

确实,他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由于他管理企业的方式目的在于使其生产物的价值能达到最大程度,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

在这种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

也并不因为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

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

”亚当.斯密的这一论述,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经济为何无需政府的干预就可以和谐有序运行的奥秘。

1803年法国的让.巴蒂斯特.萨伊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使自由市场经济的理论达到了顶峰,特别是该书提出的“供给总能创造自己的需求”的萨伊定理,更是从交换的角度论述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完美。

有效需求不足之根本原因是货币供给不足

有效需求不足之根本原因是货币供给不足

有效需求不足之根本原因是货币供给不足内容提要:本文根据“人的需求欲望是无限的”、“需求必须通过货币来实现”等基本原理,并运用交易方程式结合实证展开分析,说明:由于人的需求欲望是无限的,任何合格商品都不会多到再便宜甚至白送也没人要的程度,所以,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普遍性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商品供给及其结构方面,而在于社会总货币购买力的不足,并说明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也不在于社会购买力结构上的不均衡。

关键词:货币物价有效需求一、引言市场经济中时常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并困扰经济的运行。

这时,学者和官员会对其原因提出多种解释,其中代表性的是货币原因和结构原因的解释,往往是当时结构派的观点更占上风。

远的如大萧条时争论,近的如对日本近几年经济萧条的解释,以及对当前欧元区经济不振的解释。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受到有效需求不足的严重制约,并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对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提出多种解释,如结构说、体制说、货币说、周期说、通货紧缩①论等,甚至有学者会采用鸡尾酒式的解释,不分主次地说几种解释都是原因之一。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鱼龙混杂,真伪莫辩,特别是结构派的观点更有市场,也影响了对症下药。

中央政府从1998年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出扩大内需,同时结构调整、体制改革也在进一步深化,但由于货币增长率在相对的低位徘徊,对600多种主要商品供求关系的调查显示,1998——2002年间,供大于求的商品种类年年增加,到2002年已有%的商品供大于求,供求基本平衡的年年减少,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有效需求不足局面不仅没有什么好转,而是在加重。

从2002年末开始,随着外汇储备超常增加、外汇占款大量投放及其货币乘数,货币增长率显着提高,供大于求的矛盾终于开始有所缓解,供大于求的百分比止升转降,经济形势开始好转,现在,甚至需要担心经济过热了,事实雄辩地说明我国现阶段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应在货币供给方面。

本文围绕货币的媒介功能,依据交易方程MV=PT展开分析,结合对大萧条、滞胀及我国的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并对错误的观点进行必要的辨析,充分地、无可置疑地说明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是货币不足,并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进行一些反思。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引言: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理论之一,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政府的干预来解决市场经济中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

有效需求不足是指在市场经济中,由于个人储蓄和企业投资波动导致总需求低于总供给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压力减小,造成经济下滑。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中,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也一直存在,并且在当前新冠疫情的冲击下显得更加突出。

本文将从凯恩斯主义理论出发,探讨我国经济中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经济中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凯恩斯指出,市场经济中存在短期波动,个人储蓄与企业投资不稳定,导致总需求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提高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税收和开支来影响总需求,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利率和货币供应来影响总需求。

凯恩斯主义认为,只有通过政府的干预,才能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推动经济增长。

三、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的解决之道针对我国现实中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办法:1.加大财政政策的力度,增加政府开支,扩大总需求。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中小企业等方式来增加政府开支,刺激经济增长。

2.通过降低税收或者调整税收结构来影响个人储蓄和消费。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或者调整税收结构来鼓励消费,提高总需求。

3.通过货币政策来提供流动性支持,降低利率,促进投资增长。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企业投资,提高总需求。

4.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增加对外贸易,提高外部需求。

政府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政策来促进外部需求,提高总需求。

有效需求不足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总需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该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及时调整政策,刺激总需求,稳定经济增长。

有效需求不足之根本原因是货币供给不足

有效需求不足之根本原因是货币供给不足

有效需求不足之根本原因是货币供给不足关于有效需求不足之根本原因是货币供给不足一、现代货币理论分析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现代货币理论认为,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供给不足。

从货币的本质来看,货币是一种交换媒介,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衡量标准和稳定器,它联系着经济中的各种交换,影响着经济运行的方向和速度,对整个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货币供给不足,会导致市场交换受阻,产生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因此,要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本问题,就需要保持、稳定和增加货币供应。

二、经济增长中货币供应的重要性分析货币供应既是经济增长的前提,也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货币提供了交易媒介,促进了市场交换和资源配置的优化,推动经济的高效增长。

其中,增加货币的流通速度和供给金额,能够激发市场需求,增加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但若货币不足,会导致供给不足和市场活跃度下降,从而在经济中引发许多问题,包括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失业和社会不稳定等诸多问题。

三、运用案例分析全球金融危机中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有效需求不足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这一问题中,许多因素都起了重要作用,最主要的一项就是货币供给不足。

随着危机的爆发,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繁荣阶段受到冲击,国际贸易持续下降,这造成了一定的需求萎缩,进一步导致经济萧条。

此时,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大货币供给,缓解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四、探究货币政策对有效需求的影响货币政策是调整货币供给的主要手段。

它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调整金融市场的运行和经济发展方向。

货币政策的核心目标是缓解有效需求不足,促进经济高效增长。

在控制通货膨胀和保持稳定增长之间,货币政策需要寻求一个平衡点,以确保有效需求的正常实现。

五、探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货币政策对有效需求的影响并非是单向的,而是与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效果密切相关。

如果实施得当,货币政策能够改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

但若政策失误,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经济的不稳定,引发通货膨胀和产生新的不平衡问题。

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及对策[ 09-10-04 10:43:00 ] 作者:王文乐编辑:studa20[摘要]目前我国需求结构中投资率偏高、消费率较低,经济整体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发展缺乏后劲。

如何促进有效需求快速增长,化解消费需求增长的制度性“瓶颈”,确保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增长是值得研究的现实问题。

本文通过对我国内需不足的特征进行分析,深入剖析了抑制消费需求增长的瓶颈因素,对如何扩大内需提出了简要的参考意见和思路。

[关键词]消费需求不足;成因;对策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严重的内需不足的问题,这是此次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疲软、大量企业尤其是外贸型企业倒闭的根源。

在我国内需的基本构成中,投资需求的长期主导性导致消费需求成为经济发展与增长的附属物。

事实上,投资拉动是特殊历史时期为防止经济非正常减速而采取的政府强制行为,不反映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

在我国,投资却分别扮演了二重角色,即经济繁荣时期的“助燃剂”和经济衰退时期的“兴奋剂”,居民消费对生产供给的拉动作用不断走向边缘化。

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要维持经济体的正常与繁荣,内需就不能让位于外需,居民消费需求就不能让位于投资需求。

一、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特征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明显的背离特征:经济在持续高速增长,而消费增长速度却远远低于经济增长速度;银行中积累的居民储蓄已经高达21万亿元,但同时内需严重不足;物价在低位徘徊。

大多数民众则不断感叹生活负担的沉重甚至生活的艰辛。

目前,我国内需不足,就是发生在这些因素所构成的基本背景之下,呈现出某些独有特征:1 经济高速增长,物价却长期低迷。

在2000年之前开始实施的一系列治理通货紧缩的措施,终于在2000年收到效果,这一年经济增长速度突破“七上八下”的僵局,开始出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但作为宏观经济景气指标之一的物价却回升乏力,长期处在低迷状态。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尽管说法不一,但从大的方面来看不外两条:一是从供给的角度看,我国从1998年以来绝大多数制造业部门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二是从需求的角度看,则是需求明显不足。

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探讨

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探讨
从我国目前商品市场的供求状况看产品积压滞销的多是质量不高货不对路的商品而适应当前居民消费水平的部分市场畅销的商品仍显不足从而形成了以下矛盾现象一方面一些部门的生产能力过剩另一方面有些产品及其服务还不能较好地满足需要如居住和交通以及医求是指满足需要的能疗保健精神文化消费等居民需求的满足程度还比较低一方面适应日益增长的较高层次需求的产品供给不足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一哄而上的一般消费品又无人问津
Ii 。专 题 研 究 l
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有效业 学 院 , 庆 4 13 ) 重 重 0 3 1
【 摘 要 】 文章通过对 目前经济危机深层剖析, 出了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 因, 提 并借助 经济 学理
论 , 出要 解 决 好 政 策调 整 与 渐进 转换 、 大 国债 投 资 的” 数 效 应“ 收 入 分 配 政 策 完 善 三方 面 问题 才 能在 根 本解 决 有 指 扩 乘 和 效需求不足的状况 , 治理经济发展环境 , 抵御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 的负面影响。
【 键 词 】 经济危机 ; 需求 ; 关 有效 乘数效应 ; 收入分配 【 中图分类号 】 13 【 F2. 9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 04 26(09 1—080 10—7820 )006— 2
自 12 8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来 ,经济 危机每隔若干年就爆 发一次 , 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饱 受折磨和 痛苦的打击 。时下源于美 国次货危机所引发 的美 国金融危机 , 又一次致使多家房地产 和金融公 司破产 , 并最终 引起 了全球性 经济危机 , 直接导致全球经济形势恶 化 , 界上很多 国家经济 世 发生倒退 . 全球 乃至各 围的金融体系面临严峻的考验。 那么 , 面 对经济危机 , 究其根源到底是什么 , 国的对 策 出路 又在 哪里 我

我国需求不足的原因及政策建议

我国需求不足的原因及政策建议

我国需求不足的原因及政策建议
我国需求不足的原因及政策建议
摘要:内需不足问题既是一个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老问题,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难题。

本文将通过梳理分析已有的研究文献,分析我国内需不足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扩大内需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字:内需不足;增长结构;政府职能;体制改革
一、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有效需求的背景分析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不久,危机便从局部迅速蔓延到全球,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无一幸免,金融领域的危机逐渐扩散到各国实体经济领域。

这场危机对中国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带来了诸多困难。

尽管我国在应对金融危机问题中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降低了危机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但是在后危机时代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还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

从有效需求的角度来看,我国经济中供求依然不平衡,有效需求不足和经济相对过剩问题依然存在且不容忽视,只是在新时期、新环境和新形势下,有效需求不足的表现形式更加隐蔽。

只有解决了供需问题,经济中的其他问题才能被顺利解决。

二、我国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
虽然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但是,一国经济的发展不能单纯依靠外部环境的稳定平稳运行,如果经济体内部出现了问题,对一国经济的冲击可谓是“火上浇油”。

所以,我们不能单纯从外部环境寻找原因,应该从我国经济内在环境入手寻找其根源所。

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及对策总述消费需求不足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整个国家或地区的消费总量较低的现象。

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着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这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带来了影响。

本文将分析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成因分析1. 收入不稳定我国的收入分配不均,存在着严重的贫富差距。

大部分人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无力满足基本的消费需求。

另外,一些行业和地区的就业机会有限,导致人们的收入不稳定。

收入的不稳定性使人们在消费上有顾虑,降低了他们对于高价值商品的购买意愿。

2. 教育水平不足我国的教育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教育水平的不足使得大部分人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有限,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消费能力。

另外,教育水平的不足也导致人们对于新技术和创新产品的了解不足,降低了他们对于高科技产品的购买意愿。

3. 缺乏消费信心由于经济不稳定和就业压力的增加,许多人缺乏消费的信心。

他们对于未来的经济发展持谨慎态度,不愿意花费过多的钱购买高价值商品。

此外,一些低质量和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也使得消费者担心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在消费时更加谨慎。

4. 家庭储蓄习惯中国人有较为严重的家庭储蓄习惯,这也是导致消费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关注,许多家庭倾向于把钱存起来,而非花费在消费上。

这种储蓄习惯限制了消费的增长,并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对策建议1. 促进收入分配公平要解决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首先要解决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

政府可以加大税收改革的力度,通过适当调整税率和税收结构来减少贫富差距。

此外,要加强对低收入群体的保护,提高其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进而提升其消费能力。

2.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教育水平是提高消费能力的根本途径。

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育资源分配,提高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

此外,还要加强职业培训,提高人们的就业能力,使他们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增加其消费能力。

我国需求不足的原因及综合治理

我国需求不足的原因及综合治理
第三 , 上述 宏 观 调控政策和 改 革措 施使 人们对 未来 收入 的预 期 下 降 , 提 高 了储 蓄倾 向 , 减少 了即期消费 需求。 “ 预期” 虽是一 种 心理 因素 , 但 它产生 于经 济的现 实运行 过程 , 反 过来 又成为 影响经 济运行 的重要 因素 。 如 果我们 的某些 政策 和 措施造 成了人 们对 未来 收入 的预期 下 降 , 那 么 物价 的下 降不 仅 不 会 引起 社会 消费 量 的增 长 , 相 反 由于 人 们 预 期 物 价还 会进 一 步下 降 , 在 “ 买 涨 不买 落” 的 心 理支 配下 , 不 会增 加 现 期购 买 。 或 者即 使 物 价下 降 , 但人 们从 预期未 来收人 下降 , 而收人 支 出增 加 的心 理 出发 , 考 虑 到 未来 安 全保 障 支 出的需要 , 也必然 要增 加储蓄 , 减少 现期消 费 。 这也是从 19 % 年 以 来 , 政府 为 了启 动需 求 , 实施 扩张 性 的货 币政 策 , 连续七 次 降低银 行 存贷 款利 息 , 但 均未 起 到 明显 效果 的重 要 原 因。
总额增长 率仅 为 6 . 8 % , 1 9 9 9 年 1 一 5 月进一
步下 降为
.
6
6%
比 ,
19 8 5 一
1997 年 间平 均
17 . 7 % 的增 长 水平低 10 个 百分 点 以 上 。 ( 2)
杨哲英
货币供 应 量 增 长 速 度 显 著 降低 。 1 9 98 年 狭
义货 币 ( M l ) 的增 长速度 降低 到 1 . 9 % , 不 到
社 会商品零售 价格 已 连续 下 降 20 个 月 , 居 民 消费价格 总指 数 已连 续下 降 了 巧 个 月 , 19 9

有效需求不足是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有效需求不足是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有效需求不足是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中央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努力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调控经济运行,启动投资,引导和鼓励消费,千方百计开拓国际市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本文从税收与经济的辩证关系人手,分析了现行税收政策中不利于总需求增长的诸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提出了促进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口需求增长的政策建议。

一、当前税收政策中不利于总需求增长的因素分析(一)抑制投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投资(非国家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突出。

从80 年代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看,国家投资逐年减少,1981 年国家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占28.1 %,到了1997 年就只占 2 .8% ;国内贷款多数年份在20 %左右,最多的一年(1992 年)也只占27 .4% ;引用的外资虽然不断增加,但少有超过10 %的年份;在固定资产投资中60 %以上的资金是靠自筹和其他途径。

显然,刺激投资的着力点在于启动民间投资。

但是,当前的税收政策还不能充分有效地引导投资方向、增强投资动力、提高投资效率,具体表现为:1 .税和费的总体负担重,降低了投资的收益率。

一是政出多门的各种收费泛滥,大大加重了投资者的负担。

二是一些税种的负担比较重,具体讲有以下几方面:(1 )增值税。

增值税是我国实施新税制后的第一大税种,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但几年来的运行已暴露出不少不利于投资的弊端:一是我国实行"生产型"增值税,企业购进固定资产所含税款不允许抵扣,加重了企业(特别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负担。

二是起征点太低,税率太高。

对于小规模纳税人,税法规定,销售货物的起征点为月销售额600 -- 2000 元,销售应税劳务的起征点为月销售额200 -- 800 元。

这样,除非销售额很高,否则小规模纳税人是赚不到什么钱的。

以销售货物为例,即使毛利率高达30 %-- 40 %,月销售额2000 元,毛利也只有600 -- 800 元,再扣除店租、各种费用和税款,余下的收入难以维持基本生活。

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及对策本文通过对我国居民目前消费不足现状的论述,详细地说明了我国目前消费不足的对策,指出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仅仅加大提资规模是很难解决供求矛盾的。

在我国经济成长过程中,国内消费需求规模的相应扩大和消费结构的相应升级扮演着格外重要的角色。

面对日益扩大的国际贸易额和频繁发生的摩擦,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无法承受中国目前在某些领域庞大的生产能力。

我们发展经济的终极目的是要改善和提升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而消费需求不旺正是目前足碍我国经济更健康发展的瓶颈之一。

一、目前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现状1、商品总量超过现实有效需求,买方市场特征明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我国已经改变了计划经济时的商品短缺状况,消费品市场货源充足。

许多商品总量超过了商品的需求量,即供过于求。

2、居民消费呈多元化发展趋势,消费结构正发生变化近年来,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城镇居民在住房、医疗保健、通讯、教育和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也呈上升趋势,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处于转型期,收入水平的差异将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格局;居民消费观念、消费内容和消费方式等都面临着转变,新一轮消费周期将使市场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

3、居民消费需求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长期偏低最终消费可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从我国20多年来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的比例看,居民消费一般在80%左右,政府消费则占20%。

我国政府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997年的11.6%提高2001年的13.2%,基本与国际水平接近,居民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却一直在46%~47%左右的低水平徘徊,比低收入国家低11~16个百分点,2001年以来,虽然政府消费率保持高位,但由于居民消费率下降,最终消费率也随之回落。

4、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在消费市场中所占的份额日益降低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我国城镇总人口数和乡村总人口分别为48064万人和79563万人,各占总人口数的37.66%和62.34%。

有效供给不足与需求不足在我国的适用研究

有效供给不足与需求不足在我国的适用研究

有效供给不足与需求不足在我国的适用研究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面临有效供给不足和需求不足的问题。

有效供给不足指的是生产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而需求不足则意味着消费意愿不强,市场需求较弱。

这两个问题是相互关联的,解决任何一个问题都需要同时考虑另一个问题。

本文将从政策层面、市场层面、文化层面等多个角度来探究我国有效供给不足与需求不足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一、政策层面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在解决有效供给不足与需求不足问题时,政策层面的因素必须被充分考虑。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促进有效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发展。

在货币政策方面,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控制货币供应等措施来影响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

在财政政策方面,政府则可以通过减税和增加投资等方式来增加企业的生产能力,同时刺激消费需求。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从而保证有效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发展。

二、市场层面市场是实现有效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市场层面,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生产能力过剩和生产结构升级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必须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在提升产品质量和节能减排方面取得新突破。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强对企业的扶持和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和创新投入。

其次,市场需求也需要得到切实的提升。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加强就业保障等方式激发消费需求,同时还可以采取适当的教育宣传措施,提高居民的消费观念与文化素质。

三、文化层面在文化层面,我们需要倡导节俭、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过度消费。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对绿色消费的宣传和推广,提高人们对环保产品和绿色消费的认识和意识,培养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

总之,有效供给不足和需求不足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在政策、市场和文化三个层面上寻找合理且有效的解决方案,加强相关政策制定、保障市场公平竞争、提升文化素质等都将有助于促进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增强我国经济的发展活力,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有效需求不足与失业现象?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有效需求不足与失业现象?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有效需求不足与失业现象?·高淑娟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日益完善,国民经济一直呈蓬勃发展态势。

但其间也经历了经济发展过热的阶段,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我国经济 1996年实现了"软着陆"。

可此后中国短期经济增长出现乏力和平缓趋势,生产能力过剩、生产缩减、就业下降等现象随之产生,理论界因此认定其符合有效需求不足的特征。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先说明一下什么是有效需求理论。

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针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矛盾提出的。

按照凯恩斯在《通论》一书中对有效需求的解释,它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后来,凯恩斯在《一般均衡理论》一书中,进一步明确将社会大众的消费需求、厂商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等四种需求加总,称为全社会需求或有效需求。

社会总需求是指有效需求,即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时的需求。

有效需求不足就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总供给总是大于社会总需求,国民收入不能全部转变为有效需求。

此后,有效需求不足被公认是资本主义的常态,解决有效需求不足也成为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任务。

一、从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说起1929年─1933年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给处于发展顶峰中的资本主义经济以致命的打击:从深度上看,生产水平倒退了20~30年,有1/3的人失业;从广度上看,从工农业到商业、银行、货币制度,几乎所有部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受到了影响;从持续时间上看,长达几十个月。

奉行自由放任政策的美国总统胡佛,无力挽狂澜于既倒;1932年上任的总统罗斯福,通过实行"新政",对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进行了全面的国家干预,才挽救了整个资本主义的危机。

在这一社会历史背景下,力主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理论应运而生。

在分析经济危机以及产品大量过剩和严重失业问题时,他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其真正原因,并从"三大心理规律"上做了分析。

有效需求不足问题

有效需求不足问题

货币价值波动
有效需求不足会导致通货 膨胀率下降,进而导致货 币价值波动,影响货币的 购买力和价值。
02
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的原因分析
宏观经济环境因素
经济下行
经济不景气时,消费者购买力下 降,需求减弱。
通货紧缩
物价持续下跌,导致货币购买力 上升,进而抑制了有效需求。
失业率高
高失业率意味着大量人口失去收 入来源,进而减少了有效需求。
开展促销活动,如满减、折扣等,吸引消费者购买,提高销售业绩。
04
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效果不佳
总结词
缺乏精准定位、促销活动吸引力不足、市场竞争激烈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详细描述
该电商平台在促销活动前缺乏对目标消费者的精准定位,导致促销活动吸引力 不足;同时,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对促销活动的反应逐渐减弱,进一步导致 有效需求不足。
有效需求不足问题通常与市场机制有关,当市场出现不均衡状态时,可能会出现 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
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的表现
01
02
03
销售量下降
当市场上的需求不足时, 企业的销售量会下降,进 而导致库存积压和生产减 少。
失业率上升
有效需求不足会导致企业 减少生产,进而导致失业 率上升,影响社会稳定和 经济增长。
案例二:某品牌手机销量下滑严重
总结词
产品创新不足、品牌形象受损、市场饱和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
详细描述
该品牌手机在产品创新方面缺乏突破,无法吸引更多消费者 ;同时,品牌形象受损,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降低;此外 ,市场已经饱和,有效需求不足导致销量下滑严重。
案例三:某地区房地产市场供过于求
总结词
过度开发、政策调控、市场接受度低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一种经济理论,对于解决全球范围内的经济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有效需求不足,即经济体中消费者和企业的支出不足以维持一定水平的经济增长。

这种情况下,政府需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以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在中国,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也存在,尤其是在近年来经济增长放缓、贸易战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国内消费和投资疲软等因素的影响下。

本文将探讨中国现实中存在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并分析一些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性政策。

1.投资增长放缓近年来,中国经济投资增速明显放缓,尤其是制造业投资。

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饱和,而新兴行业的投资增速也明显下滑。

这意味着中国经济中的投资需求不足,直接影响了整体的经济增长。

2.消费增速下滑中国经济的消费增速也明显下滑。

尽管中国有着庞大的中产阶级,但他们的消费需求并没有得到有效释放。

一方面是受到经济不确定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收入分配不均导致的消费不足。

3.外部需求不足国际贸易战给中国外部需求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高,一旦外部需求下降,将会直接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

中国的外部需求不足也是有效需求不足的一种表现。

二、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建议从凯恩斯主义的角度来看,有效需求不足的解决办法主要包括两种政策,一是货币政策,二是财政政策。

在中国的情况下,这些政策需要有针对性的制定,以解决实际问题。

1.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需求水平。

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中国可以通过降低利率以鼓励更多的投资,加大信用支持力度等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

但需要注意的是,货币政策需要权衡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不可盲目放开货币政策。

2.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则是通过政府的开支和税收政策来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需求水平。

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中国可以通过增加政府的投资开支,提高社会保障支出等方式来刺激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及治理研究李彬彬(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济南 250021)摘 要: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性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了较大的冲击,虽然目前通货膨胀迹象有所显现,但是由于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始终存在,因此通货膨胀的持续性不强。

只有有效地解决有效需求不足,才能保证我国物价平稳运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有效需求不足现象的本质、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对策。

关键词:有效需求;不足;实证分析;政策选择中图分类号:F0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109(2011)01-0009-05收稿日期:2010-12-28作者简介:李彬彬,女,汉族,山东烟台人,硕士,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经济师,研究方向:通货膨胀测量。

①详情参见陈龙,乔晶浅析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及其启示[]江西社会科学,()一、理论回顾——有效需求理论内涵“有效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该词最早出现于马尔萨斯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但马尔萨斯并未对其含义进行明确界定。

1936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这一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比较完整地阐述了“有效需求不足”的含义。

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是指在现有的技术、资源与生产成本不变的条件下,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即有支付能力的社会总需求。

与此同时,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同时又指投资与储蓄达到均衡状态时的需求。

具体而言,当商品的总供给与总需求达到均衡状态时,储蓄等于投资。

因此,有效需求同时又是指的在投资与储蓄达到均衡状态时的需求。

凯恩斯对有效需求的上述两个表述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即二者都是将与总供给相一致时的总需求称为有效需求。

在此基础上,凯恩斯进一步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无法实现理论意义上的均衡,当国民收入不能全部转变为有效需求时,这就形成了有效需求不足。

因此,有效需求不足可以被认为是一国经济增长中的常态①。

二、我国经济增长有效需求不足的实证分析(一)我国经济增长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分析现代经济是一种货币经济。

从我国情况看,在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中,货币供应的内生机制不断加强,这种内生与外生共同作用的货币金融体系为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下的有效需求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柳欣(1999)在其《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理论分析——宏观经济研究的一种新方法》中提出了一个由银行、企业、家庭三部门组成的内生性货币供给模型。

该模型假设经济由居民、银行和企业三个部门构成。

企业的成本为: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利息和利润。

作为企业成本收益的重要变量工资、利息和利润又构成了居民、银行和企业的收人来源。

由此将传统的收人——支出模型改写为:Y =W +D +r +π=C +I (1)吉林金融研究2011年第1期(总第348期)N o.1,2011G eneral N o.3489.J .20022.w工资,D折旧,r利息,π利润。

通过企业的成本——收益模型计算,可以有效地将投资等重要经济指标的流量和存量关系内化,同时考虑到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与外生共性因素,在上述模型基础上加入商品进出口和政府行为(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影响,进而得到:Y=W+D+r+π+T=C+I+G+(X-M)(2)其中T为税收收入,G为政府支出,X为出口总额,M为进口总额。

按照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假设,消费函数取决于收入分配的差距。

在市场经济中,收入分配的差距和消费倾向的不同来自于工资、财产、经营收入的不同,同时也受到税率和企业折旧的影响。

现实中利息和利润收入的消费倾向远低于工资的消费倾向。

税率的调整和折旧率的变动也可能对可供分配的收入产生挤出效应。

这样,我们可以把消费函数表述为:c=f{W/(r+π+D+T)}(3)由此可见,消费倾向的变动与收入分配的变动直接相关,同时也受到税率政策、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率和总额变动的间接影响。

从经济周期的角度分析,当经济处于上升周期时,企业利润率提高,工资率将上升,就业也会增加;同时企业投资增加导致利息成本、折旧的增加(此处暂不考虑税率的变动)。

但从企业来看,工资的上升比例不会超过利润和投资的上升比例,即工资在总收入中的比例会下降。

当经济衰退和企业利润下降时,企业将减少开工率、降低工资、解雇工人,企业工资支出下降,但利润可能下降的更多,此时企业投资活动减少,折旧将保持固定的比率和数额,因此税收和利息的变化将成为影响工资在收入中的比重的重要弹性因素。

如上所述,从理论分析的角度看,当经济向上波动和投资以累积的比率增加时,必然导致收入分配中利息和利润在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和工资在收人中的比重下降,从而使消费倾向下降或储蓄率提高。

随着投资的增加,资本存量价值对收入流量的比率将提高,假设折旧率和利息率不变,这将使企业的成本构成中工资成本对非工资成本下降,即W /(D+r+T)下降,以及工资收入对非工资收入的比重下降,即W/(r+π+T)下降。

也就是说,随着经济扩张,一方面是消费需求的减少,另一方面是产品成本上升,到了一定的阶段,必然导致了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双降”。

(二)影响我国有效需求的内生变量的实际波动1.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导致最终消费走弱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失衡严重制约了居民整体消费能力和意愿的提升。

根据国民经济核算统计,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代表劳动者所得的劳动者报酬占G D P50%以上,2001年后这个比重不断下降,到2007年已降至39.7%。

而代表政府所得的生产税净额和代表企业所得的固定资产折旧及营业盈余占G D P比重则分别由1990年的11.7%和34.9%上升到2007年的14.2%和46.1%。

2.预防性储蓄的扩大进一步压制了最终消费增长90年代初期以来,随着医疗、教育、住房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进,对我国居民预防性储蓄的影响加深,在预防性和强制性动机影响下,居民储蓄率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需求的扩大。

从统计数据看,2000年以来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开始超过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速,增速差呈现扩大化趋势(排除06-07年因股市因素影响年份),2008年二者之差达8.7个百分点。

M2中居民储蓄存款构成的占比较高,已由90年代初的50%左右稳步升至近期的65%以上。

3.各部门边际需求倾向的变化(1)居民边际消费倾向。

通过计算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并对数据序列作图(见图1),可以看出,自80年代中期以来,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均呈现逐步下滑的走势。

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由80年代后期0.8左右的水平下降到目前的6;农村居民同期边际消费倾向的降幅也处于大体相当的水平。

吉林金融研究100.图1 中国城乡居民边际消费情况变动走势(2)政府边际消费倾向。

从我国政府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情况看,尽管在1992年——2008年的时间段内,政府消费支出增长了近10倍,但同期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高达17.6倍。

政府在收入迅速扩大的同时,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免费以及低价货物与服务的净支出相对下降,政府边际消费倾向呈现严重的下滑走势。

从图2可以看到,除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和08年次贷危机下,政府边际消费倾向有所上升外,其余多数年份始终处于下降走势中,90年代以来政府消费的弱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

图2 政府边际消费倾向走势(3)企业边际投资率的变化。

从企业角度看,考察利润增长和投资增长的关系,从利润增长的视角看企业投资边际增长率的变化,也是反映企业层面投资需求变化的重要指标。

我们选取工业企业利润指标和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指标计算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边际投资率。

从数据统计和分析的情况看,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企业边际投资率呈现快速上升,至2002年达到高点,此后随着国家针对过热投资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企业边际投资率有所下降,6年有所回升,之后两年持续下滑。

从企业边际投资率的波动可以看出,亚洲金融危机后,随着国内经济进入新一轮上升期,投资需求被迅速放大,投资高增长在带动经济高增长的同时,越来越面临着投资转化为资本存量后所带来的产能压力,90年代后期我国市场出现的总量供大于求的格局在2002年之后的投资热过程中被进一步强化,表现为持续性的供给总量超过支付能力的需求总量而出现过剩,资源初加工产品、一般日用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等供给过剩,工业企业边际投资率总体呈现缓慢下降走势,投资需求逐步萎缩。

(三)经济增长外部需求的不足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中外部需求拉动的强化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及治理研究11200 1.与西方国家社会经济增长模式不同,我国经济增长的模式中最终消费需求的占比是较低的。

因此在消费需求之外,投资需求和进出口的变动对有效需求的不足的影响仍十分重要。

因此在讨论我国经济增长中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时,外部需求的变动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贸易和投资的推动下实现了大幅度跨越,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快速提高,由1978年的9.7%猛增到2007年的64.8%。

外部需求在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成为国内产能的重要承接体。

2.经济增长外部需求的变化趋势和影响需求扩大的压力尽管经济理论表明,对外贸易能使一个经济体发挥其比较优势以提高生产率,并能促进技术转移,以及通过国际竞争提高效率。

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加速蔓延的影响,欧美等主要进口国家外需急剧萎缩,加上全球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经济对外部需求的依赖正面临着外部变量波动加大的风险,外部需求的萎缩加剧了国内经济有效需求的总体不足。

综上所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消费需求不足与投资需求不足的产生,决不仅仅是通常意义的经济增长周期波动,而是我国经济转型期过程中的一个特定阶段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是转型期的制度缺损和矛盾所导致的供给结构与收入分配结构失衡的必然反映。

现阶段出现的有效需求不足及其引致的经济过剩运行,既反映了我国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困难和矛盾,更体现了转型期经济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矛盾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弊端。

三、治理有效需求不足的政策有效性考察(一)1998年的总体方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我国经济增长放慢,投资和消费增长趋缓,出口大幅回落,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物价连续负增长,出现通货紧缩趋势。

针对这种状况,我国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在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在宏观经济出现通货紧缩或通货紧缩趋势时,一般是同时采用积极(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而由于当时我国货币供应存量偏多、企业贷款需求不足等原因,只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从本质上讲,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银行大量购买国债,也是一种积极的货币政策,两者并不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