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的预后因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的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手术切除及抗病毒治疗。结合患者术后的无瘤生存时间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50,生存时间>3年)与研究组(n=50,生存时间≤3年),分析其预后因素。结果两组的性别、腹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肿瘤大小、血管侵犯、包膜及TNM分期、辅助治疗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60岁患者所占比例、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0.05). The proportion of 60 year old patients,the proportion of NLR3年)与研究组(n=50,生存时间≤3年)。对照组中,男29例(58.00%),女21例(42.00%);年龄28~89岁,平均(63.55±7.45)岁。研究组中,男27例(54.00%),女23例(46.00%);年龄28~89岁,平均(63.35±7.60)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均已征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纳入标准:患者均经临床手术病理检查,且临床相关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配合度均好,临床相关材料均齐全;患者实施前均无相关抗肿瘤治疗,无转移情况发生。排除标准:术后失访者,随访所需资料丢失者,术后死亡者,伴有其他器官肿瘤疾病者。1.2方法
100例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均接受手术切除及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患者收治入院后,均给予完成相关常规性检查,相关影像学检查等;经过初期治疗(1个月)后,给予患者CT检查,已确定其有无存活肿瘤,并结合CT检查结果作为是否实施根治性治疗方案的参考依据(即结合其存活肿瘤有无存在,以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切勿一概而论)。结合患者的肿瘤特点以及其相关功能特点,制定综合性、个性化临床治疗措施。若患者伴有病毒变异,则应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治疗[5-6]。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相关资料、肿瘤情况、手术情况及原发性单发肝癌手术切除后的预后影响因素。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相关资料的比较
两组患者的性别、腹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年龄及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的肿瘤大小、血管侵犯、包膜及TN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甲胎蛋白(AFP)及肿瘤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2)。
2.3两组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情况的分析
两组患者的辅助治疗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围术期输血情况及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2.4原发性单发肝癌手术切除后预后影响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显示,原发性单发肝癌手术切除后预后影响因素包括年龄、NLR、AFP、肿瘤分布、TNM分期、围术期输血、手术方式(表4)。
3讨论
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为临床较常见的恶性肿瘤,该疾病起病较为隐匿,且疾病发展快速。大部分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在临床检查及确诊时,已发展为中晚期,导致丧失最佳手术治疗时间。其次,由于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脏储备能力明显降低,进而增加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致使临床PEI治疗、TACE治疗等受一定限制,影响疾病预后[7-8]。随着临床医学持续发展进步,目前大部分乙型肝炎相關性原发性肝癌接受射频消融治疗手段、TACE 治疗手段,但其临床治疗首选方法仍然是手术治疗。通过手术治疗,将癌变组织切除,有利于延长生命,改善生存质量[9]。虽然临床结合原发性单发肝癌疾病特点,应用手术切除治疗的手段已具有较好效果,但依然有少部分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出现复发、转移等,导致手术治疗失败,因此,积极研究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的预后因素十分重要[10]。
本研究结果显示,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主要因素为年龄、NLR、AFP、肿瘤分布、TNM分期、围术期输血、手术方式。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主要因素之一为年龄,分析其原因,考虑是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机体各个器官组织功能逐渐衰退,导致该部分患者多处于手术机体应激状态,影响手术预后。除此之外,由于部分年龄较高的患者前期发病症状不明显,因此导致治疗效率降低。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主要因素之一为NLR,分析其原因,考虑是NLR为临床重要指标之一,可以有效反映机体全身炎症水平,具有调控血管形成作用,因此可以促使肿瘤血管形成受影响。若机体
NLR水平上升,则提示患者术后复发风险性高,因此,临床通过实施相关干预措施以降低患者NLR水平,从而减少手术风险性。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主要因素之一为AFP,分析其原因,考虑是作为人体中一种糖蛋白,AFP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肿瘤标志物检测中,若AFP检测含量>400 μg/L,则提示患者已发生复发或转移;而且,肿瘤体积与机体AFP表现为显著正相关性,即AFP指标越高,提示患者肿瘤体积越大。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主要因素之一还有肿瘤分布,分析其原因,考虑是若肿瘤分布于两叶,则提示患者肿瘤表现为“多中心生长”趋势,或术前发生肝内转移的可能性极大。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主要因素之一是TNM分期,分析其原因,考虑是当患者为TNM Ⅱ~Ⅲ期时,提示机体肝功能发生极大损伤,此类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极容易发生肝功能衰竭、术中大出血等,因而导致肝脏切除手术的效果显著降低。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围术期输血,分析其原因,考虑是在手术治疗时,大部分患者容易发生大量失血情况,即需给予紧急输血,但患者输血治疗后,其机体自身免疫形成抑制作用,进而明显增加手术后肿瘤复发率。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手术方式,分析其原因,考虑是若选取根治性切除治疗手段,则必定导致余下肝负担增大,导致术后正常生活受影响;而选取姑息性手术治疗手段,则易发生遗留的肿瘤细胞,增加复发概率;因此,临床需结合患者的病情实况、年龄等综合因素分析,慎重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保证患者预后[11-13]。目前,在临床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过程中,抗病毒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抗病毒治疗方案中的常用药物主要包括拉米夫定药物、阿德福韦药物等。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给予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有效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或者会将其肝脏相关性病死率降低[14]。由于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疾病原因与机体高病毒载体的关系密切,因此,若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处于乙型肝炎病毒高载量,则容易诱发较强的肝癌组织侵袭性,导致患者在接受脾脏切除手术后,其机体内乙型肝炎病毒被再次激活[15-16]。故此,临床结合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疾病特点以及身体状况,在实施手术治疗后,应该加强其体内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检测。其次,临床在积极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过程中,对于伴有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患者需加以重视,尤其是肝组织内乙型肝炎病毒情况,结合治疗实况及时给予对应处理措施,以有效降低乙型肝炎病毒DNA再激活发生率,改善疾病预后[17-18]。综上所述,临床结合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疾病特点、肿瘤实况、身体状况以及该疾病的预后影响因素(年龄、NLR、AFP、肿瘤分布、TNM分期、围术期输血、手术方式),实施抗病毒治疗有助于改善其预后[19-20]。
[参考文献]
[1]李战英.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预后因素分析及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6):122-123.
[2]黎莉,杨卫文,魏涛,等.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7):1653-1654.
[3]李梦培,李静.2型糖尿病与乙肝肝硬化相关原发性肝癌的关系[J].医学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