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西方隐私观差异及其成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隐私观差异及其成因
摘要:隐私观在跨文化的研究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隐私观具有民族性,不同民族有不同的隐私观。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风俗习惯等,所以他们对于隐私观也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本文将从中西方隐私观及其成因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内涵,并且有利于克服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障碍,克服文化休克,成功地进行交际。
关键词:隐私观;中国;西方;跨文化交际
在跨文化交际中,隐私观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们的交流,它是造成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出现文化休克现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有的人形容隐私就像是逆鳞,不可触碰,一旦触碰,就会造成无法预计的后果。中国和西方国家在隐私方面差别很大,他们对隐私的概念和态度都是大相径庭的,通过中西方隐私的对比分析,折射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内涵。
一、西方人的隐私观
个人主义的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十分崇尚“私有”这个词,他们有私人房间、私人汽车、私有电话、私人洗手间、私人医生等。美国孩子们也有自己的私人房间,他们与别人交往、在街上行走、排队买东西等都有一个私人区域(a private zone)。他们总是依照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时间表安排活动,例如何时收拾园地,何时打扫卫生等都取决于自己的意愿,从不顾及邻居的时间表。他们与谁相好,与谁交朋友,与谁恋爱,甚至与谁结婚等,都完全是个人的事,甚至连父母都不过问。在西方社会,个人隐私无处不在,年龄,收入,工作情况,家庭状况,婚恋状况,日常出行,甚至西方人的一举一动都被视为是个人隐私,表现的非常明显并且这些隐私受到了法律的保护。他们对于个人主义非常推崇,崇尚个人价值观,认为破坏别人的隐私是一种破坏人权的行为,他们不愿意向任何人提及和分享有关自己事情,不愿意任何人干涉和打搅自己的私人生活。在西方的办公室中,经常看到他们用挡板把自己的办公区域与其他职员的办公区域相隔开来,而在中国,人们更喜欢一起商量着办公。再举一个身边的例子,我的一个朋友小张受其美国外教邀请去家里做客,在外教做饭之际,小张感到无聊就翻看了一下摊在桌子上的相册,恰好被外教看见,外教当时脸色就变了,于是对小张冷漠了起来,而小张当时却没有意识到是自己触犯了外教的隐私。很多对于中国人
来说是对对方关心的问题,在西方人的眼里却是看成对方别有用心。
二、中国人的隐私观
中国人一向不赞成“私”,这个“私”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不愿告人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在中国人的眼里“私”字总是带有一点贬义的色彩。举个例子来看,中国人管“为自己打算的念头”叫做“私心”;把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顾别人和集体的利益的行为叫做“自私”;个人权利被视为“私利”;把背地里,背着别人做事叫做“私下”。在中国,人们往往不经允许涉足他人的生活领域,不仅不为忤,反而是关系密切、相互关心的表现。例如“你吃过饭了吗?”“你去哪儿?”“你干什么去?”“你今年多大岁数了?”“你结婚没有?”“你的月工资是多少”“你的衣服是多少钱买的?”等。诸如此类对西方人人是隐私的问题,而对中国人来说,恰恰是对别人表示关心,经常挂在嘴上的话题。虽然中国人不像西方人那样注重个人隐私,但是我们绝不能就此说中国人无个人隐私可言,只是对个人隐私的理解与西方有所不同。中国人的很多个人隐私,虽然没有表现在外在,但是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存在,比如说,中国人对于恋爱、婚姻、性都视为自己的隐私。有些情况,对于同性不是隐私,而对于异性却是隐私。一个未出嫁的妙龄女子,如果她被一个与其年龄相仿的男子问及年龄或婚姻现状,那么这位女子肯定认为这名男子对其别有用心。再举个例子,在西方,不论男女老少,不管是朋友,亲戚,还是同学同事,关于sex这个问题都是从不直言不讳的,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人们日常生活中的hot topic。而在中国,这无疑是最隐私不过的问题,没有人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此类隐私,更没有人高谈阔论sex,尤其是在异性之间,如果一方问及对方sex的问题,很有可能会被视为类似猥亵的行为,甚至会被看成性骚扰。
三、中西方隐私观差异成因
(一)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
隐私是西方个人主义的直接产物,而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这里我们以美国为例分析。美国学者萨姆瓦认为,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包括自主动机、自主抉择、自力更生、尊重他人、个性自由、尊重隐私等层面。美国个人主义在价值观上的主要表现有个人隐私、个人自立、个人表现、个人自由等。另外,美国人对个人空间极端崇尚和高度敏感,人们对家宅、单位与其接壤的邻居间的界限的意识十分敏感,不经允许绝不进入别人的领地。在美国文化中,以空间代替围墙作为一种私人领域或隐私调节机制是十分普遍的,而且财富越大,隐私越大,空间也似乎越大,即空问与隐私成正比。个人主义对美国社会的进步作用,表现一是个人主义的“自由、平等”口号成为鼓舞人民、教育人民、动员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二是早期个人主义使美国人赢得了充分享受生活的“机会”,确保了国家的成功;三是个人主义使人们的追求多元化。总的来说,个人主义在美国历史上起到了别无他物可替代的作用,是美国文化的价值核心。美国人信奉个人尊严、尊重个人隐私,以及依靠自
己的力量去实现个人利益。这些都是个人主义的积极表现。然而,美国的极端个人主义对社会与个人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二)中国集体主义价值观
中国社会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决定了中国人的隐私观。在当今中国社会,人们对集体或群体仍有很强的归属感。在群体取向的影响下,中国人提倡凡事以家庭、社会和国家利益为重,主张个人服从集体,崇尚“大公无私”等。在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方面,人们被要求做到“克己守道”、“与集体或领导保持一致”。在个人与家庭的关系上,强调个人是为家庭而生存的,个人的生死荣辱和家庭息息相关。群体取向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相互依赖、相互合作;从积极方面看,中国人谦虚、谨慎、相互合作、讲究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成功之时,把功劳归于集体、环境和他人的帮助。这种取向也使中国人性格内向、含蓄、好静、习惯于忍让。从消极方面看,群体取向使人们缺乏个人进取精神,缺乏个人竞争意识。因此,中国社会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决定了中国人的隐私观。
(三)西方游牧民族文化
游牧民族的欧美后裔对于女人的年龄和男人的收入视作自己的隐私,别人不得探访。这是由于独立生活的游牧民族,首先影响他们相互不了解的是,他们相互之间生活的距离,使得他们彼此对这些生活基本的要点不能相互了解,另外,严守自己的生活秘密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在那个野蛮的年代,帐篷之内的女人很容易暴露在陌生人眼下,询问年轻女性年龄意味着有可能被抢婚,询问收入就有可能被强盗觊觎。当定居的生活开始后,严格的秩序管理了半工半农半牧人聚集的社会,陌生人被堵在了城门之外。这个习惯就被后来的文化人提倡的文明爱情观升华为情爱至上。游牧民族是青年男女自主谈恋爱的,为了真正的爱情,不能让对于恋爱最有客观影响的女人年龄和男人收入干扰真正的情爱。
(四)中国农耕文化
作为农耕民族的中国与西方的隐私观有很大不同,这是因为,几千年来,五分之四的中国人生活在乡村,一个家族往往几代人在村庄繁衍,在农耕民族的大家庭里相互之间非常熟络,年龄和收入是不可能隐瞒的。那个时候,谁家丰收了是看在眼里的,谁家的姑娘多大了,是从小看着长大的,所以说这不可能是个秘密。农耕民族的村落生活有效的保护了个人的财产与生命安全。由于农耕民族的女性主要从事家庭劳动,相熟者皆为乡里,村落之间的姻亲关系需要借助“媒婆”沟通,姻亲的建立也通过表示双方年龄的生辰八字强化了精神联系。生辰八字不能错,否则失信于乡里。如此构成了较有势力的团体,抢亲与抢劫已经不能随意而为。
四、结语
隐私观体现了社会文化和语境对使用语言的制约和影响,也体现了不同民族对交际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