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分析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分析
【摘要】高中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审美教育资源,并且够,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活动本身,也是一种审美教育,它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审美品味,是十分必要的。在综合把握多年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对于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的深入,新课程的落实工作也在进一步的推进和完善,新时期新的教育背景为我国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通过语文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语言的分析、理解和表达技巧,进而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准,达到陶冶情操、找到学习中的乐趣的目的。同时,通过语文的学习,学生的气质和品味能够得到提升,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也可以得到提升,因而,高中语文教师要通过语文教学活动这一渠道,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加强对于学生的语文审美教育,进而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形式美、文化美、情感美、文学美。总之,语文教学活动,是一种对于美的学习、认知和感受,它能够让学生从其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继而达到从有限的语文教材中获得更多的美的元素的目的。
一、放飞思想,用美好的情感创造美
高中语文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感悟语文学习中的情感美。要想创造美,就必须摒弃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题海战术,真
正的从语文自身出发,打开想象,放飞思维,用美好的情感创造美。用美好的情感创造美,就必须抛弃以往的“标准”的羁绊和束缚,解放学生的天性,挖掘学生的潜能,用思辨的眼光去发现、去感知语文的美,用愉快的情感去创造美。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调动自己的情感,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德国著名文艺理论家莱辛说过,在艺术作品中,发现是美的东西,通常不是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发现的。因而,想象力是创造美的基本前提条件。《再别康桥》中,我们读到“金柳”、“青荇”、“星辉”时,可以想见到徐志摩对于康桥的恋恋不舍;《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可以想见到苏轼面对美景时的超脱情怀。因而,语文教材是一种很好的、能够帮助学生发现美的素材,这个素材中的自然、人物、历史、风俗等都体现出了对于学生的审美教育的满足,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或含蓄深沉、或热烈奔放的美,继而,让学生通过体会到什么是真、善、美。学生的想象,就是对于美的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学生的思维拓展的过程,就是审美能力提高的过程,因而,教师必须对于这种行为给予鼓励,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发挥其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要结合当地实际的教育情况,充分发掘和应用当地的教育资源,选取出当地优秀的文化传统,作为额外的文化美育资源,充当语文教学的鲜活案例,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的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二、丰富教学手段,尽可能的为学生展示美
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将对于美的教育,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
学活动中,才能够真正的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基于这种分析,就要对于教学手段进行丰富和完善,以达到更好的审美教育目的。教师要加强对于审美教育的探索,促使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能够在更大的限度上,体现出美的教育目的,实现语文课堂的审美教育手段和方式的多元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综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教学的电教化。在语文教学内容方面,可以选择历史资料的回顾、追忆,情景诗歌的配乐、朗诵等,以达到引起学生注意的目的,进而为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升,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也可以综合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与语文相关的资料,并且应用到实际的语文教案设计中,以丰富和完善语文教材,提升语文课堂内容的充实性,以丰富、充实的语文内容,为学生提供较高质量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
三、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发现美
语文是实用性很强的工具,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折射出了语文的影子,因而语文的学习,离不开生活,语文的美,时刻蕴含于广泛的生活当中。但是,很多的学生,并不能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不能够将语文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美的欣赏技巧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没有发挥联想的作用,也就不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某种程度上,与教师的引导作用是有关系的。文学作品,如同音乐、绘画一样,在形象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可观性,这也就是语文被称之为艺术的重要原因。语文课本中所描述的幽静、恬淡的荷塘月色,才能灿烂、绚烂的秋景,迷蒙磅礴的泰山雨景,、雄奇
险峻的长江三峡,都凸显了大自然季节性、地域性的魅力。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有南丁格尔、刘和珍等人物的光辉事迹,这些都是充满了艺术魅力的语文教材,对于这些素材的充分发掘和应用,能够有效的调动起学生对于美的发掘和研究兴趣,抓住和应用这些素材,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美的分析能力的好方式,高中语文教师可以从细节方面着手,通过生动的情感语言的应用,再现语文作品中的形象,让学生从更为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的角度,感受语文作品的灵魂和情感,进而激发起学生的审美兴趣。
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美的眼光和灵敏性,看待语文教材,发现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着的大量的审美素材,并学会对于这些素材进行开发和应用。语文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对于自然、人类社会进行重新认知的机会,让学生发现真、善、美的真谛,继而完善和陶冶自己的性情,达到、体味出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如《沁园春·长沙》这一辞,“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体现了毛泽东对于人生、对于万事万物的思考,体现出了深沉的哲理之美。
四、结语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很好的培养起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放飞思想,用美好的情感创造美;培养起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发现美;丰富教学手段,让学生尽可能的发现美,从而让学生形成发现美、创造美的意识,进而实现高中语文
审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真福.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语文).第二册说明[m].语文教学通讯,2001.(2)
[2]王军.浅论语文审美教育[j]. 考试周刊,2007.(49)
[3]薛柏青.试析初中语文教材的审美教育[j]. 零陵学院学报,2003.(s1)
[4]鲁春艳.鉴赏文学语言提高审美能力——中学语文美育浅论[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