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研究_回顾与展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沈洪涛1 宋献中2 许洁莹3[内容摘要]文章回顾了过去二十多年来我国有关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基础、概念、目

标和计量等问题的规范研究,以及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决定因素和经济后果等问

题的实证研究,并对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研究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规范研究;实证研究;回顾;展望

作者简介:沈洪涛(1967 ),女,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广州,510632),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责任和环境会

计。

宋献中(1963 ),男,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广州,510632),教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与社会责任

会计。许洁莹(1985 ),女,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广州,510632)。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一、引 言

随着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社会责任信息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现实需要,构建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和对社会责任会计实践进行解释和预测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社会责任会计研究开始受到研究者的高度关注。

事实上,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至今已有20多个年头。笔者可以查找到的我国最早的社会责任会计研究是1985年发表在 财会通讯 (综合版)第八期上的 在经济特区实行社会责任会计的设想

一文。[1](12-13)沉寂四年之后, 会计研究 在1989年和1990年相继发表了两篇介绍西方社会责任会计的文章,唤醒了我国学者对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关注。表1是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收录的从1995年到2009年上半年发表在核心刊物上的社会责任会计研究论文的数量情况。由表1可以看到,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研究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还处在刚起步的阶段,但近年有明显的增长。 本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772099),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创新团队项目(07JDTDXM63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表11995 2009年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研究论文统计

年份959697989900010203040506070809总数权威31341327122233037 CSSCI00107100121543126核心63812728242715222718143总数941216156109661022293319206

二、社会责任会计的规范性研究

(一)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基础

在一种新的理念或研究领域出现之初,学者总要对其理论上的合理性进行论证。社会责任会计的兴起也经过了这样一个阶段,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集中出现了一批从哲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角度探讨社会责任会计理论基础的研究。从哲学的视角,陈文华和石敏宅(1997)在康德关于个人和社会关系的阐述中找到了企业与社会关系的本质,由此认为传统会计必然延伸到企业社会责任会计。[2](35-37)更多的学者从经济学的视角揭示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基础。宋献中(1988)在我国开展社会责任会计研究之初就从西斯蒙第的 社会成本 、克拉克的 社会价值 、庇古的 福利经济学 和卡普的 私人企业社会成本 中寻找社会责任会计的经济学基础。[3](34-42)从会计学的视角,陈文华和石敏宅(1997)以及蔡昌(1998)一致认为: 会计受托责任是社会责任会计的前提,随着现代会计受托责任范围及其具体内容的不断拓展,其受托责任包括以体现企业经济效益为主的经济责任和以体现社会效益为主的社会责任两个方面。 [2][4](3-6)此外,还有研究者从可持续发展[5](8-9)和相关利益者理论[6](79-81)出发阐明社会责任会计的合理性。

从上述研究中可以发现,无论是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哲学意义,还是福利经济学的外部性,或是新制度经济学的社会成本,都是企业社会责任思想得以成立的理论支柱。所以,这些论证社会责任会计的合理性的研究,更像是在为企业社会责任辩护。企业社会责任思想是关于公司本质的一场认识革命,重新界定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同样必将彻底改变企业对外报告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所以要对社会责任会计追本溯源,必须从企业社会责任的根源上去说清其合理性。

(二)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

宋献中(1993)是我国最早对社会责任会计概念进行界定的学者,他提出: 社会责任会计是社会责任同会计学的有机结合,它以会计特有的方法和技术对某一单位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贡献和社会损害进行反映和控制,其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7](35-37)这一概念被后来众多的研究所采用。

黎精明(2004)也提出了一个较为全面和详尽的概念: 社会责任会计是研究如何更好地维护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社会

公众等相关利益者团体和个人决策提供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系统。 [8](8-13)这一概念既包涵了会计学决策有用性的目标以及会计作为信息系统的本质,又揭示出了社会责任会计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还说明了社会责任的相关利益者指向。它与约30年前Ramanathan(1976)发表在 会计评论 (The Accounting Revie w)上的 朝向公司社会会计理论 一文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些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尽管内涵各异,却具有共同的外延。它们都将社会责任会计界定在企业的会计活动层面,这也是社会责任会计研究中主流的观点。但也有一部分学者将社会责任会计划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在以企业为主体的微观社会责任会计外,还提出了宏观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将会计活动的主体扩展到政府。[9](13-14)[10](90-93)他们大多采用Mobley(1970)的定义: 社会责任会计是整理、衡量和分析政府及企业行为所引起的社会和经济结果,可以看作是现有会计的总括和扩充。 [11]

林林总总的概念背后更为本质的问题是社会责任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关系,即社会责任会计是传统会计的一个分支抑或是对传统会计的一次革命。绝大多数的研究者都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传统会计的一个部分。邬娟(2006)则提出了较为另类的看法,认为 社会责任会计是有别于传统会计的,给传统会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12](70-72)她认为无论是传统会计的目标,还是假设或要素,都存在着局限性,需要通过社会责任会计加以完善。宋献中(1988)更是大胆将社会责任会计 称为会计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3]但是未见有学者深入和系统地阐述社会责任会计如何挑战传统会计。

(三)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

与社会责任会计概念讨论中观点各异的情形不同,对于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研究者很快达成了共识。宋献中和李皎予在1992年提出: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应该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基本目标是提高社会效益,具体目标是提供社会责任信息;具体目标具有直接有用性、可测性、相容性和可传输性。[13]之后,这一观点得到了几乎所有研究者的认同,所以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目标的讨论显得较为平静。但始终缺乏对会计的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的本质探讨。

(四)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

会计计量是会计工作的核心内容,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前提和基础,却又恰恰是社会责任会计的难点。社会责任会计涵盖的领域众多,在其任何一个方面,例如环境会计或人力资源会计,计量都是难点。社会责任会计中的计量问题成为研究者无法回避的重点。

宋献中和李皎予(1992)提出将传统的会计计量方法与一些创新的方法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