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需求层次的儿童产品设计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儿童需求层次的儿童产品设计研究
作者:姚姮
来源:《艺术与设计·理论》2015年第10期
摘要:儿童产品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功的设计能让儿童产品发挥重要的作用。

儿童产品与成人产品在设计上所考虑的重点有较大不同,因此需要设计人员对儿童的各方面需求进行深入了解,以根据儿童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文章通过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运用于儿童产品设计,以学龄前儿童及其产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儿童需求分为四个层次,并以学龄前儿童各层次需求为依据,分析、总结出相应的产品设计方法。

关键词:儿童;需求层次;产品设计
检索: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5)10-0088-03
Design of Children’s Products based on Children’s Needs
YAO Heng(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 China)
Abstract :Children’s product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children’s growth process, and the successful design of children’s produc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t’s shown that there are larg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ldren’s and adults’ p roduct in the focus of the design, therefore, designers should make the pointed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children. By applying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o children’s product design,this paper divided the children’s needs into four levels, as well as analyzed and researched the corresponding product design methods according to it.
Key words :children; the hierarchy of needs; product design
Internet :
一、前言
儿童是人类发展、社会进步的希望。

尤其在我国国情下,儿童已经成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

儿童产品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功的设计能让这些产品发挥儿童启蒙教育、行为引导、个性塑造、精神伴随等至关重要的作用。

儿童产品在各个方面几乎都与成人产品不同,从尺寸、外观、功能结构到材质和感官体验,都需要经过特别的思考和设计。

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和行为动机联系起来,在产品设计方面,为用户的行为需求分析和产品的设计优化程序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

文章将重点针对学龄前儿童产品,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运用于学龄前儿童产品设计研究,从学龄前儿童的需求层次入手分析总结学龄前儿童产品设计原则。

二、学龄前儿童特点及需求层次分析
学龄前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

在这个短暂的阶段,儿童的生长变化迅速,他们开始学习语言,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以及在特殊文化背景下的环境意识。

学龄前儿童的认知能力全面发展,具有高度自信和自负的性格特征,而另一方面,这一阶段的儿童也可能具有许多情感冲突,如果情感冲突不能及时、满意的解决,便可能造成儿童的人格障碍,降低他们情感上的正常发展能力。

学龄前儿童的思维方式与成人不同,学龄前儿童处于前运算时期,往往凭知觉认识事物,而不是靠思维,还不能够进行逆向思维。

同时,学龄前儿童的社交能力也有一定发展,在各种社交方式中,玩耍是学龄前儿童最主要的社交手段,玩耍过程体现了儿童对成年人行为的模仿,并且玩耍过程能为孩子提供更多与人、与物的交互机会。

学龄前儿童开始结交朋友,开始获得起码的社交能力,他们愿意讨好成年人,通常能对成年人在此方面的适当指导作出正面反应。

学龄前儿童乐意与其他同龄人一起玩耍,这种玩耍亲密、愉快、充满创造力,并能够使儿童相互影响。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一书中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

该理论把人类需求从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

根据学龄前儿童特点,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运用于学龄前儿童产品设计,可分析、总结出相应的设计方法。

其中,较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对应产品的实用性、易用性、安全性、舒适性,以及产品的可持续性;中间层次的社会需求对应产品的娱乐性、互动性;尊重需求对应产品的益智性、创意性;而较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则对应产品的可探索性、可学习性。

三、各需求层次在儿童产品设计中的体现
(一)生理需求、安全需求
学龄前儿童对周边的环境充满好奇,并初步具有探索周边环境的能力,但他们对环境的安全性还缺乏足够的判断力,也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学龄前儿童使用产品的方式为较初浅的功能模式操作,对复杂的功能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学习和掌握。

因此,学龄前儿童产品首先应该满足最基本的结构、材料安全性。

产品的操作方式和功能应适度设计,避免过于复杂的操作方式,使儿童失去对产品的兴趣。

在人机工程学、用户体验等方面,设计应做到舒适、易用。

另外,在心理层面,由于学龄前儿童对一些特定感官体验易产生较长时期的心理影响,因此,产品在需要营造特定情境时,要注意对儿童心理情感的保护,避免使用过于神秘诡异、暴力血腥等容易使儿童产生不适心理影响的元素。

学龄前儿童的身体生长迅速,因此,产品应尽量考虑到儿童的成长,做到可持续性设计。

如可将产品设计为组合式结构,从而能够根据儿童的生长情况,随时改变、拓展产品功能,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二)社交需求
根据我国特殊国情,目前学龄前儿童普遍为独生子女,大多缺少必要的社会交往活动,很可能造成自我意识过剩的问题。

缺乏社会交往,儿童也就失去了学习积极合理地表达自我观点和情感的机会,久而久之,便可能形成不愿与人交往、被动、孤僻的性格。

学龄前儿童产品的设计必须考虑儿童社交的需要,产品应具有一定的话题性、娱乐性,可使儿童结交朋友,学会分享。

由于学龄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刚起步,产品在与儿童的交互过程中,应尽量弱化交互动作,加强语言交互。

在满足客观条件的情况下,产品应尽量把儿童引入同龄人群体,使儿童能够付出并得到同伴间的关心、照顾,获得群体归属感。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学龄前儿童产品,尤其是智能电子产品,很大程度上把儿童束缚在虚拟的电子网络世界中,加之大多数缺乏与儿童的直接语言交互,导致许多儿童丧失了应有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加忽视了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探索和适应。

这种“反作用”是儿童产品开发和设计人员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三)尊重需求
学龄前儿童的尊重需求主要分为外部尊重和内部尊重两部分。

外部尊重主要指他人的认同和信赖。

学龄前儿童开始尝试模仿成人行为,正是儿童自我概念形成的过程。

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学龄前儿童的自我概念通常是一个“镜面自我”,即学龄前儿童需要通过外界反馈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合理。

在满足儿童社交需求的基础上,产品应通过直接、简洁的交互方式对儿童产生积极暗示。

通过对儿童的积极互动给予正面评价,产品将有利于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内部尊重主要指一个人对自己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

学龄前儿童好奇心旺盛、思维活跃,对他人的依赖性逐渐降低。

益智性产品通过设置关卡障碍,逐步引导儿童解决难题,能帮助儿童培养思维逻辑性;创意性产品通过自由的使用方式,视觉、听觉等多因素刺激,能帮助儿童发散思维,培养其创造力。

在不断尝试并收获喜悦的体验中,儿童将建立自信心,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四)自我实现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可以看作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它是指一个人实现个人理想,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从而得到快乐的需求。

对于初见社会性的学龄前儿童,要满足自我实现需求,必须首先认识所处环境,找准自我定位。

其主要表现为探索自然、社会环境,并从中学习生活经验。

现代儿童在父母的过度呵护下,易形成或胆小懦弱,或狂妄自大的性格特点,这都是由于儿童对自己和所处环境的认识不够全面。

在满足儿童尊重需求的基础上,儿童对环境的不断探索,经历挫败并勇敢面对的过程正是儿童正确认识自己和所处环境的关键。

显然,通过儿童产品来满足儿童的自我实现需求是不现实的,因为产品只能激发儿童对于探索和学习的渴望,无论多么设计精良的产品都无法代替供儿童探索的广阔空间。

在这里必须提到的是,自然环境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存资源,同时也是人类的探索之源。

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在满足人们较低层次需求的同时,却又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人们对更高层次需求实现的追求。

对现代儿童而言,探索自然的乐趣变得遥不可及,对自我及环境的理解也变得相对狭隘。

结语
儿童产品设计作为产品设计领域中一个特殊的类别,需要根据儿童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中的特点做具体分析。

学龄前阶段作为儿童身心成长最为迅速的一个阶段,更是儿童产品设计的重难点。

学龄前儿童产品应根据儿童各方面需求进行设计,总的来说,学龄前儿童对心理层面的需求逐渐取代对生理层面的需求,并成为驱使行为的主要动力。

儿童多层次的需求是逐层递进的,也是同时存在的,对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中的儿童特点做到具体分析,才能准确把握儿童的需求。

不同功能、不同种类的产品也应当根据自身使用情况,将设计重点放在儿童的不同层次需求上进行更加具体、深入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美)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第三版[M].许金声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8-41.
[2] 孙贺群,王小英.社会退缩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J].教育探索,2011(1):135-136.
[3] 刘航,刘秀丽,吴文汐.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发展及其教育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2013(4):226-229.
[4] 王会,邓嵘.3岁-4岁儿童智能玩具体验设计研究[J].中国包装工业,2015(Z1):119-120.
[5] 薛青,陈颖.基于可持续性理念的儿童产品系统设计方法[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4,27(4):35-37.
[6] 梁嘉,熊青珍.儿童产品开发的创意性需求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4(18):68-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