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
董栋080806109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
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逐渐显现,改革进入
了攻坚阶段。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等宏观经济政策的贯彻实施都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传统的金融产品和
服务手段,越来越无法适应发展的新要求,金融创新势在必行。

【关键字】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不足策略
金融创新,推动着全球金融的进步,也关系着实体经济发展的速度,对整个社会都
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去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由于金融衍生品创新引发的金融杠杆运用过度,进而蔓延到全球金融市场,殃及实体经济。

因此,从另一方面,金融创新在促进金融深化、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大了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风险,乃至整个实体经济。

一、金融创新的界定
金融创新的含义,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解释。

有关金融创新的定义,大多是根据美籍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1950)的观点衍生而来。

熊彼特于1912年在其成名作《经济发展理论》(Theory of Econoforc DeveloPment)中对创新所下的定义是:创新是指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也就是企业家对企业要素实行新的组合。

我国学者对此的定义为:金融创新是指金融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

并认为金融创新大致可归为三类:(1)金融制度创新;(2)金融业务创新;(3)金融组织创新。

二、金融创新的动因
(一)顺应需求的变化
20世纪50年代,3个月期的美元国库券利率在1%和3.5%之间波动。

到了70年代,它的波幅达到4%到11.5%之间。

而80年代这一波幅已扩大至5%和15%以上。

利率的剧烈波动造成了巨额的资本利得或资本损失,并使投资回报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经济环境的这一变化,刺激了对满足该需求的创新的探求,激励人们创造一些能够降低利率风险的新的金融工具。

在该需求的推动下,70年代产生了三种新的金融创新:可变利率抵押贷款、金融期货交易和金融工具的期权交易。

(二)顺应供给的变化
当前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改善,是导致供给条件发生变化的最重要的源泉,它有力地刺激了金融创新。

当能够大大降低金融交易成本的新计算机技术可以运用时,金融机构便可据以设想出可能对公众有吸引力的新金融产品和新金融工具。

银行卡即是其中之一。

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改善进步也改善了市场获得证券信息的能力,这种由交易和信息技术的改善而引
发的金融创新最重要的例证是证券化。

此外,政府管理制度的变化也能够导致供给条件变化,由政府管理变化而发生的金融创新的例子是贴现经纪人和股票指数期货的出现。

(三)规避既有管理法规
由于金融业较其他行业受到更为严格的管理,政府管理法规就成为这个行业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

当管理法规的某种约束可以合理地或被默认地予以规避,并可以带来收益,创新就会发生。

过去美国银行业在法定准备金与存款利率两个方面受到限制。

自60年代末期开始,由于通货膨胀率引起的较高的利率水平同存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准备金合在一起减少了银行的利润,促使商业银行产生了欧洲美元、银行商业票据、可转让提款通知书账户(NOW)、自动转换储蓄账户(ATS)和隔日回购协定、货币市场互助基金(MMMF)等形式的金融创新。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现状
我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总体上可以归纳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7一1980年),为金融创新的开始阶段,主要是恢复与扩展原有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

第二阶段(1981一1987年),为金融创新发展阶段,主要内容是建立了中央银行制度,形成管理与运作相分离的二级银行体系。

第三阶段(1988一1993年),为金融业的巩固、调整阶段,主要是开拓金融市场、强化宏观调控。

第四阶段(1994年后)为金融创新的深化阶段,主要是进一步培育和完善各种金融市场和监管体系,改革外汇管理体制,丰富金融产品、加大与国外金融体系的交流,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金融创新也向着纵深方向发展。

其具体包括:
(一)在组织制度上的创新
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银行体制,形成了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和十多家股份制银行为主体的存款货币银行体系,现在城市信用社改成城市商业银行。

建立了多家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放宽了外资银行分支机构和保险也市场进入条件,初步建立了外汇市场,加快了开放步伐。

(二)管理制度的创新
中央银行从纯粹的计划金融管制转变为金融宏观调控,调控方式有计划性,行政性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想一经济和法律手段转变,调控手段上逐步启用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等货币政策工具。

加快了外汇改革,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

(三)金融市场的创新
建立了同业拆借,商业票据和短期政府债券为主的货币市场;建立了银行与企业间外汇零售市场,银行与银行间外汇批发市场,中央银行与外汇指定银行间公开操作市场相结合的外汇统一市场。

在资本市场方面,建立了以承销商为主的一级市场,以深,沪市核心,以城市证券交易中心为外围,以各地券商营业部为网络的二级市场。

(四)金融工具的创新
目前,我国几乎所有大中型商业银行都开办了电子银行业务,2005年交易额达
到100万亿元,已初步形成了以互联网、电话和手机为渠道,包含信息查询、支付结
算和投资交易等多种功能,覆盖企业、个人用户的电子银行网络。

银行卡作为方便、
快捷的支付结算工具,广泛受到金融消费者的青睐。

表1 我国近年发卡量统计
(五)金融业务的创新
近年来,面对全球金融业务一体化的趋势和中国金融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的现实,商业银行在一体化经营方面有了一些举措,取得了一些成绩。

商业银行通过组建金融集团、设立基金公司以及探索设立保险公司,尝试着银行资金的跨业流动。

表2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不完整统计
四、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不足
(一)金融体制改革滞后。

从西方金融创新的发展史来看,金融创新的原动力最初来自于金融微观主体的要求,而我国国有银行的情况是政府代理全体人民经营银行国有资产,代理链条过长使微观主体的创新动力大为降低。

另外尽管一系列的改革已大大改善了经营管理者的激励结构,但实际上经营者的创新权利与他们承担的经营风险远不能相匹配。

微观主体对风险所能采取的防范行为均限于一切听命于上,于是微观主体的风险消极防范意识越来越强,金融风险越集越多。

微观主体对风险的责任越来越大,而创新化险的权利却受到极大约束,大大限制了商业银行的创新动力,而这又根源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既有的产权组织模式。

(二)缺乏有力的金融创新机构
各种金融创新都是通过一定的机构推出的,目前,国外商业银行普遍推行扁平式组织机构,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资产负债管理、资本金管理、表外业务管理、金融新产品营销等成熟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建立了严密的风险管理内控制度,各项业务操作手册化、规范化、标准化,聘任、分配、晋升等制度较为科学,能充分发挥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优秀人才的创造性。

(三)金融创新水平低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金融创新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发展较快,中西部地区较慢;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大银行、中等规模的股份制银行业发展较快,小银行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整体水平不高。

现有金融创新的重点只在易于掌握、便于操作、科技含量小的外在形式建设上,如金融机构的增设、金融业务的扩张等,而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的经营机制方面的创新明显不足。

此外,金融创新主体素质不高,创新的内容比较浅,手段也比较落后。

(四)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素质落后
在我国,银行从业人员大多缺乏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知识,不适应业务创新需要。

从国内商业银行各决策者来看,面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日新月异的变化,面对国有商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变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新情况、新问题,面对银行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国内商业银行的许多决策者在市场开拓、优化服务、技术进步和业务创新上都显得较为乏力,过分偏重于传统业务和传统市场,在业务创新上畏首畏尾,缺乏长远的、战略性的眼光,延迟了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进程。

五、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策略
(一)完善金融体制改革
已改制的商业银行首先要继续完善公司治理深化内部改革,加快转变经营机制。

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严防不良资产反弹和经营效益下滑;其次,要继续推进分支机构改革,加强对基层机构风险和内控的考核管理,确保新体制、新机制在全系统的有效运行;最后,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对改制银行深化改革的监督、促进和约束作用,按照国际监管标准规范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保持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的稳定和提高,树立国家控股公众银行的良好形象。

还未改制的其它商业银行,应借鉴成功改制的银行的经验,从组织体系、规
章制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完善,为未来的体制改革作好充分准备。

(二)要加强金融创新机构的建设。

建立良性的反馈机制与研发体系,密切市场拓展部门、发展研究部门、技术支持部门、法律部门等各个部门及上下级行的联系,将有助于业务创新的有效性。

各种金融创新都是通过一定的机构推出的,目前,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非常之快,从信息搜集到反馈给开发部门,研究制定有效的金融产品并使之在实际操作中切实可用,是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与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组织体系的,没有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创新的实用性与及时性很难保证。

,因此,必须重视创新机构及其体系的建设,尤其与经过几百年市场经济历练的外资银行相比,在工作机制上我们尤其需要加强。

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借鉴国外商业银行成功的经验,进行“银行再造”,从业务流程着手,通过辨别、分解、评估流程,进而进行删除、整合,对银行运作过程进行科学梳理,把各部门的生产要素按最自然的方式重新组合,实现真正科学的集约化,达到让客户满意的目的。

(三)重视发展中间业务,提升创新水平
商业银行必须利用自身的信誉、机构网络等优势,加强对中间业务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制定中间业务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提高市场份额。

更新经营理念,加强中间业务研究,适应市场需求,分步发展中问业务,不断创新和提高科技水平,为发展中间业务提供技术保障,实施市场营销策略,加强中间业务管理,注重人才培养,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四)引进先进金融理念,提升从业水平
努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人员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各项业务技能,培养出一支适应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要求的金融队伍。

完善招聘制,疏通进人渠道,吸收高能人才充实到金融队伍中来。

加强对业务人员的培训,严格上岗标准,提高业务服务水平,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使银行最大限度地防范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

[参考文献]
[1]陈卫华,《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策略探讨》,苏州大学,2008-01-16
[2]邵莉莉,《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分析》,复旦大学,2009-10-22
[3]严雯,《试析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策略选择》,
[4]岳世忠,《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不足的原因及对策》,财政与金融,2010-04
[5]郝云.《金融创新与道德风险控制》.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