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
董栋080806109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
水平不断提高。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逐渐显现,改革进入
了攻坚阶段。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等宏观经济政策的贯彻实施都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传统的金融产品和
服务手段,越来越无法适应发展的新要求,金融创新势在必行。
【关键字】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不足策略
金融创新,推动着全球金融的进步,也关系着实体经济发展的速度,对整个社会都
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去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由于金融衍生品创新引发的金融杠杆运用过度,进而蔓延到全球金融市场,殃及实体经济。因此,从另一方面,金融创新在促进金融深化、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大了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风险,乃至整个实体经济。
一、金融创新的界定
金融创新的含义,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解释。有关金融创新的定义,大多是根据美籍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1950)的观点衍生而来。熊彼特于1912年在其成名作《经济发展理论》(Theory of Econoforc DeveloPment)中对创新所下的定义是:创新是指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也就是企业家对企业要素实行新的组合。
我国学者对此的定义为:金融创新是指金融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并认为金融创新大致可归为三类:(1)金融制度创新;(2)金融业务创新;(3)金融组织创新。
二、金融创新的动因
(一)顺应需求的变化
20世纪50年代,3个月期的美元国库券利率在1%和3.5%之间波动。到了70年代,它的波幅达到4%到11.5%之间。而80年代这一波幅已扩大至5%和15%以上。利率的剧烈波动造成了巨额的资本利得或资本损失,并使投资回报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经济环境的这一变化,刺激了对满足该需求的创新的探求,激励人们创造一些能够降低利率风险的新的金融工具。在该需求的推动下,70年代产生了三种新的金融创新:可变利率抵押贷款、金融期货交易和金融工具的期权交易。
(二)顺应供给的变化
当前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改善,是导致供给条件发生变化的最重要的源泉,它有力地刺激了金融创新。当能够大大降低金融交易成本的新计算机技术可以运用时,金融机构便可据以设想出可能对公众有吸引力的新金融产品和新金融工具。银行卡即是其中之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改善进步也改善了市场获得证券信息的能力,这种由交易和信息技术的改善而引
发的金融创新最重要的例证是证券化。此外,政府管理制度的变化也能够导致供给条件变化,由政府管理变化而发生的金融创新的例子是贴现经纪人和股票指数期货的出现。
(三)规避既有管理法规
由于金融业较其他行业受到更为严格的管理,政府管理法规就成为这个行业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当管理法规的某种约束可以合理地或被默认地予以规避,并可以带来收益,创新就会发生。过去美国银行业在法定准备金与存款利率两个方面受到限制。自60年代末期开始,由于通货膨胀率引起的较高的利率水平同存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准备金合在一起减少了银行的利润,促使商业银行产生了欧洲美元、银行商业票据、可转让提款通知书账户(NOW)、自动转换储蓄账户(ATS)和隔日回购协定、货币市场互助基金(MMMF)等形式的金融创新。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现状
我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总体上可以归纳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7一1980年),为金融创新的开始阶段,主要是恢复与扩展原有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第二阶段(1981一1987年),为金融创新发展阶段,主要内容是建立了中央银行制度,形成管理与运作相分离的二级银行体系。第三阶段(1988一1993年),为金融业的巩固、调整阶段,主要是开拓金融市场、强化宏观调控。第四阶段(1994年后)为金融创新的深化阶段,主要是进一步培育和完善各种金融市场和监管体系,改革外汇管理体制,丰富金融产品、加大与国外金融体系的交流,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金融创新也向着纵深方向发展。其具体包括:
(一)在组织制度上的创新
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银行体制,形成了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和十多家股份制银行为主体的存款货币银行体系,现在城市信用社改成城市商业银行。建立了多家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放宽了外资银行分支机构和保险也市场进入条件,初步建立了外汇市场,加快了开放步伐。
(二)管理制度的创新
中央银行从纯粹的计划金融管制转变为金融宏观调控,调控方式有计划性,行政性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想一经济和法律手段转变,调控手段上逐步启用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快了外汇改革,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
(三)金融市场的创新
建立了同业拆借,商业票据和短期政府债券为主的货币市场;建立了银行与企业间外汇零售市场,银行与银行间外汇批发市场,中央银行与外汇指定银行间公开操作市场相结合的外汇统一市场。在资本市场方面,建立了以承销商为主的一级市场,以深,沪市核心,以城市证券交易中心为外围,以各地券商营业部为网络的二级市场。
(四)金融工具的创新
目前,我国几乎所有大中型商业银行都开办了电子银行业务,2005年交易额达
到100万亿元,已初步形成了以互联网、电话和手机为渠道,包含信息查询、支付结
算和投资交易等多种功能,覆盖企业、个人用户的电子银行网络。银行卡作为方便、
快捷的支付结算工具,广泛受到金融消费者的青睐。
表1 我国近年发卡量统计
(五)金融业务的创新
近年来,面对全球金融业务一体化的趋势和中国金融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的现实,商业银行在一体化经营方面有了一些举措,取得了一些成绩。商业银行通过组建金融集团、设立基金公司以及探索设立保险公司,尝试着银行资金的跨业流动。
表2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不完整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