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软膏剂与贴膏剂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制备乳膏剂,在不影响乳化的条件下,一般 将油溶性药物溶于油相,水溶性药物溶于水相, 再加热、混合乳化。如药物为不溶性固体粉末, 则应将药物粉碎成细粉,在乳剂型基质形成后加 入,搅拌混合使分散均匀。
(三)药物制备油脂性或水溶性软膏时,可将油溶 性药物直接溶于熔化的油脂性基质或先溶于少量 液体油中,再与油脂性基质混匀制成油脂性溶液 型软膏;需要将少量水溶性药物加入到油脂性基 质中时,先将药物溶于少量的水中后,然后用羊 毛脂或其他吸水性较强的基质组分吸收,再加入 油脂性基质中制成油脂性软膏;水溶性药物溶于 少量水中,再与水溶性基质混匀制成水溶性溶液 型软膏。
(4)氧乙烯醚的衍生物类 常用的有平平加O和乳化剂OP,二者均是非离子 型表面活性剂,属O/W型乳化剂,单独使用不能 制成稳定的乳剂型基质,常与其它乳化剂或辅助 乳化剂配合使用。
4. 举例
(1)含十二烷基硫酸钠的乳剂型基质 硬脂醇 十二烷基硫酸钠 白凡士林 羟苯甲酯 羟苯丙酯 丙二醇 纯化水 共制 220g 15g 250g 0.25g 0.15g 120g 适量 1000g
四、软膏剂制备方法与设备
(一)研磨法
操作:小剂量制备时可用软膏板、软膏刀调制, 操作时先取少量的基质与药物粉末研磨成糊状, 再按等量递加的原则与其余基质混匀。 适用范围:基质各组分及药物在常温下能均匀混 合时可采用此法,也适用于主药对热不稳定或不 溶于基质的药物。
第五章 软膏剂与贴膏剂
主要内容
1
概述
2
软膏剂的基质
软膏剂的制备
3
4
软膏剂的质量检查与包装储存 眼膏剂 贴膏剂
5
6
主要内容
1
概述
2
软膏剂的基质
软膏剂的制备
3
4
软膏剂的质量检查与包装储存 眼膏剂 贴膏剂
第一节 概 述
5
6
一、软膏剂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一)软膏剂的概念
软膏剂(Ointments):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
(二)油脂性基质
特点:
①润滑、无刺激性; ②涂于皮肤上能形成封闭性油膜,促进皮肤水合作用; ③对皮肤有保护、软化作用,不易长菌; ④释药性能差,不适用于有渗出液的创面,不易用水清 洗; ⑤用于遇水不稳定的药物,一般不单独使用。
1. 烃类基质
从石油或页岩油中得到的各种烃的混合物,其中 大部分属于饱和烃。 (1)凡士林(软石蜡)
(2)眼膏剂: 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无菌溶液型或
混悬型膏状的眼用半固体制剂。
(3)凝胶剂: 药物与能形成凝胶的辅料制成均一、混悬或乳
状液型的稠厚液体或半固体制剂。
二、软膏剂的质量要求
(一)基质应均匀、细腻,涂于皮肤或黏膜上应无刺激性; (二)混悬型软膏剂中不溶性固体药物及糊剂的固体成分, 均应用适宜的方法研成细粉,确保粒度符合要求; (三)根据需要可加入保湿剂、防腐剂、增稠剂、抗氧剂及 透皮促进剂等附加剂; (四)软膏剂应具有适当的黏稠度,易涂布于皮肤或黏膜上, 不融化,黏稠度随季节变化应很小; (五)软膏剂在储存期内应性质稳定,无酸败、异臭、生霉、 变色、变硬等不良现象发生,并不得有油水分离及胀气现 象; (六)基质应能释放药物或促进药物释放吸收使药物到达作 用部位。
主要内容
1
概述
2
软膏剂的基质
软膏剂的制备
3
4
第二节 软膏剂的质量检查与包装储存 软膏剂的基质
眼膏剂 贴膏剂
5
6
一、软膏基质的种类与制备
(一)概述
1. 分类:油脂性基质、乳剂型基质、水溶性基质。 2. 理想基质的要求:
(1)性质稳定,不与主药或附加剂发生反应; (2)无生理活性、无刺激性和过敏性; (3)有适宜的稠度,易涂布,在不同地区很少变化; (4)有一定的吸水性,能吸收伤口分泌物; (5)不妨碍皮肤的正常功能,释药性能好; (6)容易洗除,不污染皮肤和衣物。
(三)乳剂型基质及制备
1. 特点
(1)乳剂型基质由油相、水相和乳化剂组成,分为O/W和 W/O型两类,O/W型无油腻性,易洗除,色白故有“雪 花膏”之称 , W/O型较油脂性基质油腻性小,易涂布, 使用后水分从皮肤蒸发时有缓和的冷却作用,故有“冷 霜”之称。 (2)乳剂型基质不阻止皮肤表面分泌物的分泌和水分的蒸 发,对正常皮肤的功能影响小,其中的药物释放和透 皮吸收快。 (3)O/W型乳剂基质外相含水多,易霉变,常加防腐剂和 保湿剂(甘油、丙二醇、山梨醇)。 (4)O/W型用于分泌物较多的患处,可与分泌物一同进入 皮肤(反向吸收),使炎症恶化,须注意适应症。适 于亚急性、慢性、无渗出液的皮损。
主要针对油脂性基质,若基质纯净度差、混有机 械性异物或工厂大量生产时,都要进行加热滤过 及灭菌处理,具体方法是将基质加热熔融,用不 小于120目的不锈钢筛网趁热滤过,继续加热至 150℃约1小时,进行灭菌。
三、药物加入的一般方法
(一)药物不能或不能全部溶于基质或基质的任何 组分中时,须将药物粉碎成细粉。若用研磨法配 制时,可先与适量液体成分如液状石蜡、甘油研 成糊状,再与其他基质混合。
高级脂肪酸与高级脂肪醇化合而成的酯及其混合物。
(2)蜂蜡与鲸蜡
蜂蜡有黄白之分,后者由前者精制而成。调节稠度,二者 为弱的W/O型乳化剂,可在O/W型乳剂基质中增加油相 吸水能力起稳定作用。
3. 油脂类
包括植物油、动物油,系来源于动、植物的高级脂肪 酸甘油酯及其混合物。 特点:透皮性能较烃类好,但结构中含有双键, 稳 定性不及烃,贮存中易受温度、光线、氧等的影响而 分解、氧化、酸败。 将植物油催化加氢制得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氢化植物油 稳定性好,不易酸败,也可用作软膏基质。
(四)具有特殊性质的药物,如有共熔性组分,且 共熔后不降低药物原有疗效时,先共熔再与其他 基质混合;受热易破坏或挥发性成分,应将基质 冷至40℃以下再加入;半固体黏稠性药物,可先 与少量羊毛脂或聚山梨酯类混合,再与凡士林等 油脂性基质混合 。 (五)中药浸出液为液体时,可先浓缩至稠膏状再 加入基质中,固体浸膏可加少量水或稀醇研成糊 状,再与其他基质混合。
中制成的软膏剂。
(2)混悬型软膏物溶解或分散于乳状液型基质中形成的均匀
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可分为O/W型乳膏剂和W/O型乳膏剂。是 临床上应用最多的软膏剂。
2. 其他类型软膏剂
(1)糊剂:大量的固体粉末(25%以上)均匀分散在适宜的基
质中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含药量高、稠度大、吸水能力强, 主要起吸湿、收敛、保护作用。
② 硬脂酸甘油酯:是一种乳化能力较弱的W/O型基质的
乳化剂,与一价皂或月桂醇硫酸钠等较强的O/W型乳化 剂合用时,可增加乳剂型基质的稳定性。
③ 脂肪酸山梨坦(司盘)与聚山梨酯(吐温)类: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司盘为W/O型乳化剂,吐温为 O/W型乳化剂。各类非离子型乳化剂均可单独使用,为 调节HLB值也可与其他乳化剂合用。
眼膏剂 贴膏剂
5
6
一、概述
(一)流程图 (二)基本要求
1. 软管可在同一生产企业自制,也可由其他专业厂 家提供,罐装前需经检验和消毒处理。 2. 一般用于表皮外用软膏的配制、灌装暴露工序的 洁净度要求不低于300 000级,深部组织创伤用的 软膏剂暴露工序应不低于100 000级。 P137
二、基质的处理
1. 甘油明胶:系由甘油 (10%-30%)、 明胶(1 %-3%)加水至100%,加热制成的。温热后易 涂布,涂后形成保护膜,有弹性。 2. 淀粉甘油:7%~10%的淀粉、甘油70%、 水加热。 3. 纤维素衍生物类:常用MC、CMC-Na,是阴离子 化合物,遇强酸及汞、铁、锌、银等重金属离子 可生成不溶物。 4. PEG类:此类基质易溶于水,能与渗出液混合并 易洗除,化学性质稳定也不易酸败。但由于其较 强的吸水性,用于皮肤常有刺激感,久用可引起 皮肤脱水产生干燥感。
4. 有机酸、脂肪醇类
油酸是应用较多的促透剂,它与皮肤中的脂肪酸结 构相似。当与乙醇和丙二醇溶剂配伍时,能提高促 渗作用。
5. 醇类化合物
包括短链醇和多元醇。
6. 其他
角质保湿剂 萜烯类挥发油 氨基酸及一些水溶性蛋白质
主要内容
1
概述
2
软膏剂的基质
软膏剂的制备
3
4
第三节 软膏剂的质量检查与包装储存 软膏剂的制备
(2)液状石蜡和石蜡
从石油中得到的烃类混合物,用于调节软膏稠度。
2. 类脂类
(1)羊毛脂
淡棕黄色黏稠性半固体,主要成分是胆固醇类的棕榈酸酯 及游离的胆固醇类。 吸水性强,可吸收2倍量的水形成W/O型乳剂型基质。 组成、性质接近人皮脂,渗透性好。 黏性大不宜单独作基质,常与凡士林合用改善其吸水性、 穿透性。 含30%水分的羊毛脂称含水羊毛脂,黏性低,便于应用。
2. 油相
常用的多数为固体,主要有硬脂酸(十八烷酸)、 石蜡、蜂蜡、高级醇(如十八醇等)等。 有时为调节稠度加入液状石蜡、凡士林或植物油 等。
3. 乳化剂
(1)肥皂类 ① 一价皂与有机胺皂:一价金属离子的氢氧化物及硼酸
盐或有机胺等与高级脂肪酸作用生成的新生皂,多形成 O/W型乳剂基质。
② 多价皂: 由二、三价的金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与
脂肪酸作用形成多价皂,多形成W/O型乳剂基质。
(2)脂肪醇硫酸(酯)钠类 常用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阴离子型乳化 剂,用于配制O/W型乳剂基质。
(3)高级脂肪醇及多元醇酯类 ① 十六醇(棕榈醇)及十八醇(硬脂醇): 为弱的
W/O型乳化剂,均不溶于水,但有一定的吸水能力,与 油脂性基质如凡士林混合后,可增加凡士林的吸水性, 吸水后形成W/O型乳剂基质。它们主要起辅助乳化作用, 在O/W型基质的油相中起稳定和增稠的作用。
2. 二甲基亚砜(DMSO)
促渗效果较强,是应用较早的一类促进剂。但对皮肤 刺激性大,有恶臭,长时间大量使用甚至引起肝损害 和神经毒性。
3. 月桂氮卓酮
也称氮酮,国外商品名为Azone。 无色透明黏稠液体,不溶于水,与多数有机溶剂混 溶。对亲水性药物的促渗透作用强于亲脂性药物。 浓度1%~10%,与丙二醇、油酸等其它促进剂混合 使用效果更佳。
(2)含聚山梨酯类的乳剂型基质 硬脂酸 60g 硬脂醇 60g 液状石蜡 90g 白凡士林 60g 聚山梨酯80 44g 油酸山梨坦 16g 甘油 100g 山梨酸 2g 纯化水 适量 共制 1000g
(四)水溶性基质
特点:
①释药快; ②无油腻性、易涂展,对皮肤、黏膜无刺激,多用 于腔道、黏膜等部位; ③吸水性强,能吸收组织渗出液,多用于润湿、糜 烂创面,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 ④润滑作用差,水分易蒸发、易霉败,须加保湿剂、 防腐剂。
多种分子量烃类组成的半固体混合物,有黄、白两种。 无嗅味、无刺激性,能与蜂蜡、脂肪、植物油等混合。 黏稠性、涂布性适宜,可单独作软膏。 性质稳定,能与多数药物配伍,干热灭菌不破坏,适于制 灭菌软膏。 释药、透皮性差,仅适于皮肤表面病变。 吸水性差,不适于急性和有渗出液的创面。
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二)软膏剂的特点
1. 具有热敏性和触变性,使软膏剂可长时间紧贴、 黏附或铺展在用药部位而发挥作用。 2. 主要起保护、润滑、局部治疗作用。 3. 透皮吸收后也能起全身作用。 4. 给药方便,可随时终止用药。
(三)软膏剂的分类
1. 按分散系统分类
(1)溶液型软膏剂: 药物溶解(或共熔)于基质或基质组分
二、软膏剂中的透皮促进剂
(一)概念
能够渗透进入皮肤降低药物通过皮肤的阻力、降 低皮肤的屏障,加速药物穿透皮肤的物质。
(二)作用机制
增加皮肤角质层脂质的流动性、增加角质层的水 化作用、利于本身的渗透能力、刺激皮下毛细血 管的血液循环等。
(三)常用的透皮促进剂
1. 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皮肤刺激性较大,连续应 用可引起皮肤红肿、干燥或粗糙。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刺激性小,促渗效果较差。 常用吐温类。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卵磷脂,毒性、刺激性小。 用量以1%~2%为宜。
4. 二甲硅油
简称硅油或硅酮,是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聚二甲基硅 氧烷的总称。 本品为一种无色或淡黄色的透明油状液体,无臭、无 味,黏度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大。 化学性质稳定,具优良的疏水性,润滑作用好,对皮 肤无刺激性,易清洗。 常与其他油脂性基质合用制成防护性软膏,也可用于 乳膏剂中起润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