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歌剧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的音乐分析与歌唱演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扎特歌剧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的音乐分析与歌唱演绎
话题:励志成长心理活动莫扎特
摘要:歌剧《女人心》(Cosi fan tutte)是莫扎特后期创作的意大利趣歌剧的典范,被音乐界称为古典主义趣歌剧的巅峰之作。
《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则是这部歌剧中最为出彩的一段咏叹调。
在咏叹调中,两姐妹的女仆德丝皮娜劝导她们,以动摇她们的爱情观,最终在一场“考验两姐妹的爱情是否忠贞”的游戏中赢得了胜利。
文章结合作曲家的时代背景和艺术风格,对这首女高音咏叹调进行了音乐分析,同时提出了自己“首先融入到整个角色之中,再运用美声技法去进行歌唱演绎”的演唱思路,以体现出德丝皮娜“试探——说教——一、引言莫扎特的音乐在乐评家眼中被称为“不含任何杂质的‘纯音乐’”,更有个别理论家表白“没有一个作曲家的音乐比莫扎特的更近于‘天籁了’”。
莫扎特的音乐技艺和出色旋律让人惊叹,在他短短的35年的生命里,为世人留下了众多不朽的音乐巨著。
最为体现莫扎特音乐思想的则是他创作的22部歌
剧了。
莫扎特的歌剧可以用美轮美奂来形容,人们谈起他的歌剧音乐创作,往往用“音乐世界里永远的阳光”来加以形容和赞美。
他的歌剧几乎每一部都是超凡脱俗的经典之作,声乐中的各类声部都能在他的歌剧中找到著名的咏叹调。
这些咏叹调有着精致匀称的结构、深刻细腻的风格、通俗优雅的旋律,充满着纯朴稚趣的自然之美,充满着乐观轻灵的青春活力。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解释莫扎特的才华及其成就,更无法解释他何以能在身处逆境下写出如此优美清澈的旋律。
他是个了不起的歌剧作曲家,更是第一流的心理观察家,他以敏锐的眼光观察发现人物的心理、欲望和性格,用音乐的语言诠释人物的形象、理念和情感。
众多的莫扎特歌剧中,我最为喜欢的是《女人心》;在歌剧《女人心》中,我最为欣赏的则是德丝皮娜的咏叹调《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
二、歌剧《女人心》与咏叹调《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歌剧《女人心》是莫扎特作品中形式最完美和平衡的一部。
剧中对女人进行直接贬损揶揄,对忠贞的爱情冷嘲热讽,用滑稽的故事揭示了人们在爱情观上的两面性,同时也期盼着人性里的宽容。
是关于人性和人类感受,忠贞与不忠贞的微言大义。
赢得了“最富于人情味和最优秀的喜剧之一”的称号。
十八世纪后期,维也纳在威廉二世统治下,音乐创作得到了空前的繁荣,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意大利趣歌剧(Opera Buffa)的创作。
1789年8月莫扎特与老搭档意大利诗人剧作家达蓬特(Lorenzo Da Ponte)合作的《费加罗
的婚礼》再度在维也纳公演,国王威廉二世亲临观看了歌剧的演出之后,深为莫扎特的音乐技术所感动,立即授命莫扎特创作一部新的歌剧。
于是,趣歌剧《女人心》(Cosi fan tutte又译《女人皆如此》)诞生了,这也是与达蓬特合作的第三部趣歌剧。
1790年1月26日,莫扎特34周岁生日的前一天,在维也纳布格剧院首演了此剧。
两幕歌剧《女人心》犹如室内歌剧小品一样,角色只有六人。
故事发生在18世纪的那不勒斯,两位年轻军官为了考验自己女友对爱情的忠贞,在老光棍哲学家阿方索先生(Don Alfonso)的赌注怂恿下,假装从军去了前线,在与各自的情人道别后,却乔装成斯洛文尼亚富有的青年,去分别追求对方的情人。
他们还买通了女友贴身侍女德丝皮娜(Despina),四人合谋,最终引诱得两位名媛都答应嫁给对方。
婚礼上,在远远传来的部队归来的号角声中,两位青年卸去伪装,露出了他们的庐山真面目。
但真相大白后有情人仍然终成眷属。
该剧围绕着男女间的爱情和信赖问题展开,莫扎特用丰富的乐思,极具美妙的旋律,为剧中的每一个人物赋予了栩栩如生的个性,使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事件也在戏剧中得到淋漓尽致而又轻松幽默的反映。
讨论《女人心》这部歌剧,就不能忽视对女仆德丝皮娜的研究。
剧中她是两姐妹的女佣。
她游戏人间,不受道德礼教的束缚,为了一点小惠而不惜被别人利用,当知道自己上当受骗时,却依然轻松以对,将错就错。
属于意大利趣歌剧中丑角类型的角色。
她不在剧中是剧情跌宕的
催化剂、是矛盾高潮的助推人、是斡旋各方的游说客、是摇唇鼓舌的煽动者。
是一个集奴仆与智者于一身的复杂角色。
剧中德丝皮娜被老光棍阿方索(Don Alfonso)欺骗并用金币买通后,积极配合阿方索斡旋于两姐妹和两位年轻军官之间,反复对两姐妹爱情观进行诱导,直接影响和导致两姐妹陷入畸形爱情的漩涡。
在歌剧《女人心》中,莫扎特为仅有的六个角色每人都安排了两段独唱咏叹调。
这首《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是德丝皮娜的第二段咏叹调,出现在第二幕第一场里。
剧情是两姐妹仍在思念前线的恋人,对失去爱人就像是世界末日来临一样的心情时时折磨着她俩,德丝皮娜对此感到奇怪与不解,她再次劝导两姐妹,不要轻易相信男人的感情,在爱情又一次降临时要把握机会,重新选择自己的心上人。
莫扎特在这段咏叹调里用简洁明快的旋律、活泼诙谐的乐句,生动地描绘了德丝皮娜轻浮顽皮的神态,将德丝皮娜内心世界的活动和巧舌如簧的应变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的音乐分析咏叹调是一部歌剧中的主要独唱,富于歌唱性、长于抒情性、伴奏非常讲究。
18世纪意大利流派的咏叹调一般写成三段式,即ABA(从头反复),其中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反复,但比第一段更灿烂辉煌。
此外,咏叹调的篇幅较大,形式完整,作曲家们英雄有用武之地,还经常给演员留出自由驰骋的空间,让他们可以表现高难的演唱技巧。
因此,几乎所有著名的歌剧作品,主角的咏叹调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1、
调性与音区在这首咏叹调中的调性上,莫扎特采取了古典主义常用的主调(G大调)——属调(D大调),再回到主调的调性结构。
值得人们信服的是,莫扎特在这里不仅仅采用了离调手段,而且还采取了“旋律是A大调,和声是D大调”的“异调配置”手段(35-36小节)。
这在同时期的作曲家当中,是极为少见的。
音区由小字一组的d1到小字二组的b2,达到13度。
也是莫扎特在创作中最为喜欢的音区之一。
更好的表现了德丝皮娜这位趣歌剧中丑角类型的角色。
2、音乐结构这首咏叹调采用了音乐结构上的回旋形式,带有古典主义时期的意大利趣歌剧的特点。
第一段从第1小节到第21小节结束,G大调。
试探的旋律,打动了刚刚还信誓旦旦忠于爱情的两姐妹。
第22小节到29小节带有间奏式主部,活泼而生动的吸引了高贵的两姐妹。
第30小节到第45小节的第二插部,由G大调转至D大调。
娓娓道来的说教让德丝皮娜充满了自信,也让两姐妹动了移情的念头。
第46小节到52小节的插部,透露出德丝皮娜的狡黠与自傲。
半减七和弦分解的旋律,收缩而诡异,停在了G大调的导音上,带出了那生动活泼的主部。
第二插部的变奏出现(第60小节到第87小节),伴奏音型变得琐碎,由前面的八分音符为主变成十六分音符为主,调性也建立在了G大调上。
第90小节到100小节,是主部的变奏。
至此,咏叹调在充满女皇般自傲的旋律中结束了。
完美而复杂的结构体现了德丝皮娜的试探、说教,进而狡黠而高傲的多变心
态。
这样的结构,使我们想起了莫扎特著名的《土耳其回旋曲》。
3、词曲结合的艺术莫扎特曾经毫不犹豫地宣称,“在歌剧中,歌词理应是音乐顺服的女儿”。
从这首咏叹调中,我们不难看出莫扎特在词曲结合上超强功力。
这里我需要将部分歌词呈现出来,以便于说明。
A:要同时应付一百位追求,对千位射出多情的目光,对任何男人,难看或漂亮,要善于隐瞒,不露出真相,要面不改色,大胆地撒谎,大胆地撒谎,像女皇一样,要高高在上,要掌握大权,让人敬仰,像女皇一样,要掌握大权,让人敬仰。
B:他们很听话,像一群绵羊,万岁德丝皮娜,真像女皇,真像女皇。
歌词A的前两句的第一次出现,是在主部上出现的。
第三句以后则出现在第二插部。
随着情绪的发展,歌词A 的第二次出现,初看类似于第一次出现,但在调性上、音区上都有不同,结构上也增加了更多的补充,篇幅上增加了12小节。
最为艺术的是歌词B。
第一次出现是在晦涩的半减七和弦的分解上的,结构上作为6小节的音乐插部。
第二次出现的歌词B,则出现在近乎于辉煌的主部,充满了女皇般的胜利与骄傲。
在这里,莫扎特令人折服地找到了角色与咏叹调的契合点,完美地展现了德丝皮娜这个角色。
四、建立在塑造完美音乐形象上的歌曲演绎在歌剧中,演唱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
作为人物个性唱腔的设计,它凝练和浓缩了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用音乐形象塑造设立了角色的基本神态。
莫扎特的这首咏叹调给予了角色较大的表演空间。
它不仅旋律优美流畅
富于动感,在音区处理上强弱交替、快慢结合,给人物赋予了丰富的感情。
歌声里既有深情的劝说,也有轻声的自语;既有高昂的抒情,也有跳跃的诙谐。
那极富有弹性的旋律几乎贯穿始终。
1、情感与声音在演唱《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这首歌时,既不能仅凭德丝皮娜这个角色具有调皮活泼的性格,就采用诙谐风格一唱到底;也不能由于莫扎特把重点放在旋律特有的活跃明快的节奏上,就采用跳跃欢快的进行演唱;同样也不能因为这首歌是女高音最舒服的声区,就置角色于不顾,按照自己的嗓音特点来完成表演。
演唱这首歌剧咏叹调时,情感与声音的关系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
情感的表达有助于声音的发挥,使声音更美;而声音的美妙又促进了感情的注入,使感情更加充沛。
这样,塑造的人物才更富有感染力,效果才更能趋于完美。
2、声音要求咏叹调的开始,是在中等速度,音色深沉的情况下开始,音色庄重沉稳,德丝皮娜把自己装扮成一位深沉老练的长者,告诉两姐妹十五岁的少女应该懂得世界上的道理,要知道魔鬼把尾巴藏在哪里,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应该懂得花言巧语会使人坠入情网;随后节奏变得明快,音色华丽飘逸,德丝皮娜的歌声感情奔放,毫不掩饰地直言:要敢于说谎而又大言不惭。
她教唆两姐妹怎样用假象掩藏自己,怎样用谎话欺骗男人。
接着音乐节奏开始放缓,德丝皮娜的感情由激昂转为温和,歌声也一下从高昂变成平缓。
德丝皮娜面对犹豫不决的两姐妹,内心不禁暗暗自喜,她故作深
沉、意味深长的对两姐妹传授经验:要做到既能隐瞒事实又不表现出慌乱,要懂得如何坦然撒谎,却一点也不内疚;这时音乐又恢复欢快,歌声中德丝皮娜洋洋得意的告诫两姐妹,只有这样才能像一位女皇坐在她的宝座上,随心所欲地说着我能够和我需要。
咏叹调结尾时音乐缓慢低沉,德丝皮娜看着受其蛊惑而陷入沉思的两姐妹,成就感和喜悦感油然而生,她压抑住激动的心情,在内心高呼德丝皮娜万岁。
3、角色表演理解作品的内涵是演唱的基础。
在演唱这首咏叹调之前,应带着感情先将歌词反复朗诵几遍.并应按照节拍来背诵,从中感悟出主人公在特定环境里的内心活动。
演唱者对作品的理解越深刻、感受越强烈.在演唱时的表达就越纯真完美。
意境,就是让自己完全融入角色,达到身临其境、完全“无我”的境界。
在演唱时,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把自己的感情和声音与歌曲的主题思想和主人公的形象完全融合。
只有这样,唱出来的感情才更真实,人物的形象才更丰富。
在这样的表演下,德丝皮娜的丑角身份及放荡不羁、聪明伶俐的个性通过大跳音程、简洁明快的乐句,以及快速的同音反复等方面才能得以体现。
五、结语莫扎特的歌剧咏叹调不仅旋律优美、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同时其清新、雅致、纯净的古典主义风格,为美声唱法的训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通过演唱不同风格的莫扎特的歌剧咏叹调,除了可以训练气息的协调性、声音的连贯性与灵活性、准确的起音、柔和的咬字等歌唱技巧之外,还可以通过鲜
活的角色形象培养准确的音乐表达,使歌唱者做到声情并茂。
《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这首咏叹调的演唱时间虽然不足四分钟,但突显的效果却是这部歌剧的核心内容——两姐妹对爱情的忠贞观彻底崩溃。
创作中莫扎特用巧妙的音乐元素与乐曲结构,生动刻画了人物的心态。
这段唱腔要展现的是,德丝皮娜通过察言观色,感觉到两姐妹心理防线已经松动,趁热打铁的时机就在眼前,于是她置身奴婢于不顾,俨然以长者和智者之势竭尽说教、启发和劝导之所能。
在这段量身定做的演唱上,她时而像长辈一样耐心说服、时而又得意忘形神情飞扬;时而像朋友一样推心置腹、时而又暗自得意窃窃自喜。
在这不足4分钟的有限时间里,使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分层次得到最大程度发挥。
体现出德丝皮娜“试探——说教——狡黠而高傲”的音乐形象。
参考文献:[1]赵金珊, 周玉明.莫扎特之魂[M].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6.[2]张淑芳.意大利语言与歌曲鉴赏[M].四川音乐出版社, 2000,(10).[3](美)维克多·亚历山大·菲尔兹.训练歌声[M].上海音乐出版社[4]邹本初.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5,(05).[5]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M].湖南音乐出版社, 2000,(06).[6]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03).[7]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7,(11).[8]卡尔·巴特汉斯,朱雁冰,承言.莫扎特音乐的神性与超验的踪迹[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9] 罗依琪.声乐艺术与实践[M].上海交通音乐出版
社, 2005,(09).[10]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03).[11]江柏安,周锴.音乐的文化与审美[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03).[12]保·朗多尔米,西方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9,(03).[13]周枫,朱小强编译,周小燕审订,外国歌剧选曲集[M].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10).[14]乔惟进,和声学[M].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08).[15]钱仁康,欧洲音乐简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121-125.作者简介:朱向阳,江苏省泰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