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观察方法的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观察方法的训练
根据小学教学的要求和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以及儿童心理发展的轨迹,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进行片断作文训练。
片断训练不要求学生有明确的主题、严密的结构和完整的情节,只需学生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一种现象的一点感触,具体清楚地写下来就可以了。看到一个场面,可以描绘一下它们的情况和气氛;遇到一件有意义的事,可以把把这件事的经过写明白;听到一段有趣的对话,可以写一写对话的内容的他们说话的神态。
片段训练对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有着重大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勤动笔的好习惯;有利于拓宽眼界,积累素材;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生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加深和扩大课内学习的内容;有利于读写结合,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相得益彰。
在片断训练中我着重进行观察方法训练。观察方法训练是片断训练乃至整个作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因为要想学生获得充足的习作材料,写出充满生活气息,富有真情实感的好作品,有调动五官,要认真地观察、了解、研究一切人物、事物(动物、植物、静物)、事情,使材料充实,学习言之有序。观察是一门艺术,有其本身的规律,因此,在观察训练中,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使之学会观察,养成习惯,形成能力。具体说有如下几法:
1、运用“定点法”观察
根据观察的对象和周围的环境选择最合适的观察点。如:观察家里的一个大物件(摆设、家具或电器),想要看顶部,就要站在高处;观察低部,就要站在低处;观察正面,就要面对着物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的,不要想当然,写走了样。又如:从整体着眼把握特征,从部分入手突出重点,要有面有点,有总有分。
2、运用“定序法”观察
有顺序地观察事物,不仅是使作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训练学生思维条理性的有效途径。教给学生观察人、事、景物的规律。如:观察人,从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这几方面入手,哪方面先进入你的视觉或感觉,就可以从这方面内容作为开端。观察事或活动,多数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再配合上时间或地点顺序。比如我们观看运动会,比赛是一项一项进行的,那么观察时只要顺着这样的次序看下去,然后把看到的再写下来,顺序自然是很明确的。观察景物多数按着方位顺序观察
的。
3、运用“比较法”观察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区别的,这个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地方,就是这个事物的特点。同一类事物,只有在相互比较中才会发现其特点,比较时要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点,也就是相似,相同之处,除此之外的均属特点。同是小孩儿,无论长相、言谈、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都存在着差异。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场合下都有不同的表现。
4、运用“表达法”观察
此法是一边看、一边想,而且还要用语言进行描述。也就是在观察的当时就把观察到的人物、事件、景物等情况有重点、有条理、用贴切的语言表达出来,使观察现场形成具体、形象、感人的画面。如观察长跑比赛时,用自己的话描述有的学生摔倒了,马上爬起来继续跑;有的学生汗流浃背继续奔跑等情景。又如在百树园里的花儿都开了的时候,当场叙述自己看到的美景。现在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经常带孩子外出,指导家长进表达训练也是对校内训练的补充。
5、运用“进程法”观察
观察的方法是过去——现在——未来,或起始——发展(经过)——结果。根据事物的现在推测它的过去,由结果寻找它的起因,由发展预见它的未来。如观察静止的画面,是单幅图的,要先弄清楚整幅图画反映了怎样的内容,然后再确定观察角度,对每个部分作细致的观察,最后联系起来理解画面内容。又如:多幅图的画,一般反映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每幅图之间都有密切的关系,观察时,同样要先将几幅图画完整地看一遍,在头脑中形成对这几幅图的总体印象,然后再看每一幅图反映的是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哪个阶段,最后再联系起来进一步加深印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进程。
6、运用“想象法”观察
“想象法”观察,是在观察人、物、景的同时,把自己见到的形状、姿态、颜色,听到的声音、嗅到的气味等,借助贴切、逼真、新奇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在实物与想象之间架起一座彩桥,使已有的印象更具体、更形象、更新颖。因为通过想象,往往会对观察的事物印象更深刻,认识更透彻。会增加表达的鲜明性和生动性,增强作文的感染力。比如观察人,仅仅局限在对人物的外表、神态、衣着、动作观察上,就会使观察结果平淡无奇。若运用想象,我们就会透过人物的外表了解人物的内
心活动,因此对这个人会有进一步的认识。
7、运用“重点法”观察
首先要总观全局(全貌),把握事物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要精心
选取一个或几个最能体现总体特征的部分,精心、深入地观察,认真、细
致地分析。观察重点部分,也要大胆地取舍,重点观察最能说明总体。
“开放型”作文教学
单株生长的树如果不经修剪,就可能扭曲发杈,很难长成栋梁之材。但
是在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里,每棵树并无人修剪,却都能长成参天大树,很
显然这是环境起了作用,也可以说是互相影响的集体优势起了作用,在此,
姑且把它称为“密林效应”。现代教育,也应该更新观念,教导学生,主要的不是“修剪”,教师最好也像密林中的阳光,因为树木的趋光性,左右树木
的生长那样,去因势利导学生。有效利用集体教育中的观摩交流优势,使学
生的写作始终受到集体的熏陶影响,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是我进行“开放型”作文教学实验的指导思想。所谓“开放型”,是指尽可能地开发、利用现代集体教育的优势,创造一个热心写作、关心评论、注重交流的开放的写作教学环境,不断从量和质上深化交流层次,使教学信息通过尽可能广泛的媒介
呈开放型、多导向、多层次的传递和反馈,使教育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我的体会关键是要做到“六放手”。
一、让学生放手做事。通过学生的耳闻目睹,亲身实践,不仅丰富了
写作素材,使他们提笔就觉得有话可说,而且身心得到了锻炼,陶冶了情操,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自理生存能力,都十分有益。习
作时,才能进入叶老所述的“语语摹其形,语语传其情”的写作境界,才
能有独道之见,有所创新。
二、让学生放开读书。阅读和写作是两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能力。读是知识的积累,是内在的吸收;写是知识技能的运用,是外在的表达。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厚积”,才能“博发”。为提高阅读效果,还应提
出阅读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读,比如读书要做到“四学”:①读中学
观察;②读中学选材;③读中学布局;④读中学表达。这样,学生在大量
的阅读中积材又得法,读得多,见识广,作文时就能旁征博引,谈古论今,写出生动、新颖、富有创造性的文章来。
三、让学生放胆练说。学生经过“放手做”“放手读”,积累了大量
的写作素材,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习作前,先“放手”练说,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