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疹课件-课件(PPT·精选)

合集下载

药疹 PPT课件

药疹 PPT课件

驰张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
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
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稽留热:体温常在39℃以上,昼夜间体温变动范围较小,
一般上午体温较下午低,但24小时内波动幅度不超过1℃,
可持续数天或数周,体温可渐退或骤退,临床上常见于大叶
性肺炎、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恙虫病等急性传染病的
8、实验室检查一般表现为白细胞总数增加,嗜酸性 白细胞偏高;有些病例也可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溶 血性贫血,甚则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
16
鉴别诊断
1.猩红热型或麻疹型应与猩红热或麻疹等发疹性传 染病相鉴别
猩红热起病急,有2~4天的潜伏期,寒战、发热, 皮疹于发病后24小时左右迅速出现,24小时内遍 及全身,疹间皮肤潮红,皮疹1周后开始脱屑, 2~4周后脱净,不留色素沉着。此外,还可有杨梅 舌;咽及扁桃体显著充血,亦可见脓性渗出物;颈 部及颌下淋巴腺增大、触痛等其他系统表现。
4
不同个体对药物反应的敏感性差异较大 同一个体在不同时期对药物的敏感性也可不相同。
5
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常急性起病,轻症者多无全身症状,重症者在起
病前后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发热一般出
现在用药后1周左右,短者1~2天,长者持续数周。
可单独发生,也可与皮疹同时发生。多为驰张型,
也可为稽留型,重者可达40°C以上。
11
药物超敏综合征(Dress):是具有发热、皮疹及 内脏受累三联症状的急性、潜在致死性、特异性 不良药物反应。
Dress的诊断依据:①药疹;②血液学异常(嗜酸 性粒细胞≥1000/L或异形淋巴细胞阳性);③系 统受累(淋巴结肿大,直径≥2cm,肝炎、间质性 肾炎、间质性肺炎、心肌炎),同时符合以上三 条诊断标准的病例可确诊。

药疹演示ppt课件

药疹演示ppt课件
在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避免使 用可能引起药疹的药物。
早期识别与处理
药疹早期症状可能不典型,医务人员应提 高警惕,及时识别并处理。
B
C
避免过度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避免过度使用抗过敏药物或糖皮质激素等 。
误区提示
部分患者认为药疹是“排毒”现象,不需要 治疗,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药疹是一种药物 过敏反应,需要及时治疗,否则可能导致严
可伴有发热、头痛、乏力 等。
常见药物
解热镇痛类、磺胺类、巴 比妥类等。
固定性红斑型药疹
皮疹特点
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 ,边界清楚,重者红斑中 央形成水疱。
发生部位
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 如口周、生殖器部位等。
常见药物
解热镇痛类、磺胺类、四 环素类等。
多形红斑型药疹
皮疹特点
豌豆至蚕豆大圆形或椭圆形水肿 性红斑、丘疹,中心呈紫红色或
倡导合理用药文化
倡导全社会形成合理用药的文化氛围,减少药疹等药品不良反应的 发生。
05 药疹的临床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一:典型荨麻疹型药疹
症状描述
患者服药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风团样皮疹,瘙痒明显, 可伴有发热、关节痛等全身症状。皮疹多形性,可融合成 片,消退后不留痕迹。
诊断依据
根据服药史、皮疹特点及伴随症状,可诊断为典型荨麻疹 型药疹。
药疹
汇报人:XXX 2024-01-19
目录
• 药疹概述 • 常见药疹类型及特点 • 药疹的鉴别诊断与治疗 • 药疹的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 药疹的临床案例分析与讨论 • 总结与展望
01
药疹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 口服、外用和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而 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的反应。

药疹护理PPT课件

药疹护理PPT课件

3
药疹的治疗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用于缓解 瘙痒、红肿等症状
抗生素:用于治疗继 发性感染
糖皮质激素:用于减 轻炎症反应,控制病 情
免疫抑制剂:用于治 疗严重的药疹,如系 统性红斑狼疮等
局部治疗
✓ 冷敷:使用冰袋或冷毛
✓ 外用药膏:使用抗炎、止
巾,减轻局部红肿和瘙
痒的药膏,如氢化可的松、

炉甘石洗剂等
12
34
✓ 口服药物:根据病情,使
✓ 避免刺激:避免抓挠、
用抗过敏、抗炎药物,如
摩擦等刺激,保持局部
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
皮肤清洁干燥
心理护理
01
保持良好的心 态:积极面对 疾病,保持乐 观态度
02
增强信心:相 信医生和护士 的专业能力, 积极配合治疗
03
学会自我调节: 通过深呼吸、 冥想等方式缓 解焦虑和紧张 情绪
03
询问患者是否对某些药物成 分过敏,如抗生素、抗过敏 药等
05
询问患者是否患有其他过敏 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 炎等
02
了解患者是否曾因药物过 敏而住院或接受治疗
04
询问患者是否对某些食物或 环境因素过敏,如花粉、尘 螨等
药物过敏试验
目的:检测患者对特定药物的过敏反应
方法:皮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等
药疹的临床表现
皮疹:红斑、 丘疹、水疱、
脓疱等
瘙痒:不同 程度的瘙痒, 可能影响生
活质量
皮肤损伤: 皮肤破损、 感染、色素
沉着等
系统症状: 发热、关节 痛、淋巴结
肿大等
2
药疹的预防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药疹教学ppt课件

药疹教学ppt课件
42
n 本病的治疗方案,总的治疗原则同药疹包括 脱离过敏药物,促进药物在体内排泄,治疗 临床症状,及预防并发症,加强支持疗法等
n 1) 一般治疗 主要是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预防和治疗感 染等
n 2) 局部治疗 n 3) 全身治疗:及早使用激素、加强支持疗法

43
n 本病患者在使用甲基强的松龙120m g/d静 脉滴注,同时加强支持治疗,外用药物护 理,并未使用抗感染治疗,症状逐渐得到 控制,热退,全身皮肤的潮红、肿胀还消 退,皮质类固醇激素经逐渐减量,1周后皮 肤出现片状及糠秕状脱屑。
保护眼睛 (氢化可的松眼药水或4%硼酸眼膏) ;
注意口腔清洁 (2%小苏打水或1/8000P.P水漱
口) 。
32
n 五、预防:
n 1、用药前要了解有无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已知 n 过敏或结构相似的药物,。
n 2、用药有的放矢,尽量选用致敏性较低的药物, n 治疗中应注意药疹的早期症状。 n 3、应用青霉素、链霉素、TAT、普鲁卡因要做皮
药 疹 drug eruption
一、概述:
n 1、定义:
n 药疹又名药物性皮炎 (dermatitis medicamentosa), 是药物通过各种途径(如吸入、内服、注射、灌肠、 栓剂、破损皮肤等)进入人体,在皮肤粘膜上引起的 炎症性反应,严重时可累及内脏系统。
1
n 2、病因 n (1) 个体因素 n (2) 药物因素
4
n ③ 有一定的潜伏期:初次4~20天 (多数7~8天) , 已致敏重复用药时,数分钟~24h.
n ④ 皮疹形态各种各样,很少有特异性。
n 一个人对同一药在不同时期可发生相同或不相同 药疹;
n 一种药对不同人引起不同类型药疹; n 同一类型药疹可由不同药物引起。

药疹精品医学课件.ppt

药疹精品医学课件.ppt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④有25~70%的死亡率,最常见 的死因是继发感染。
其他
5、荨麻疹型药疹:青霉素、阿司匹林 和血清制品
6、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药疹 7、湿疹型药疹 8、紫癜型药疹 9、痤疮样药疹 10、光感性药疹 11、血清病样型药疹
五、实验室检查
1、白细胞总数可增多,常伴嗜酸 性白细胞增高,个别情况下白细胞、 红细胞、血小板减少; 2、若内脏受累,则有肝、肾功能 异常;尿蛋白;心电图等异常
变态反应型药疹的特点:
④皮疹形态很少有特异性; ⑤交叉过敏和多原过敏; ⑥抗过敏药物治疗有效。
㈡非免疫反应
1、效应途径的非免疫活化:药物 直接(或促进)释放某种炎症介质。 2、过量反应(中毒反应) 3、蓄积作用 4、光感作用
四、临床表现
1、有用药史; 2、有一定的潜伏期; 3、皮疹类型多样;
临床表现
三、发病机理
可分为免疫性反应(变态反 应)和非免疫性反应两大类。 ㈠变态反应型药疹
I~IV型变态反应均可。但有些 不能简单归为某类。均与患者过 敏体质有关。
① I型变态反应
IgE依赖型变态反应。发生快,可产生 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及过敏性休克。
药物完全抗原→ IgE类抗体→结合于 血管周围肥大细胞和血循环中嗜碱性 粒细胞→再次接触过敏原,与细胞上 的IgE特异性结合→细胞脱颗粒和释放 一系列化学介质→血管通透性增加, 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和和腺体 分泌。
4、重症时常伴有口腔粘膜损害,且 可有肝、肾、心脏、关节及造血系 统损害的相关表现;
5、部位:一般泛发全身,对称分布;
临床表现
6、自觉症状: 瘙痒 全身症状
7、病程多急性,但有自限性。
临床类型及其特点:

药疹PPT课件

药疹PPT课件


同一个体在不同时期对药物的敏感性
也可不相同。
• (二)药物因素
• 任何一种药物在一定条件下都有引起药疹的可 能,但不同种类药物致病的危险性不同。
• 临床常见的有:
• ①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如氨苄青霉素和
羟氨苄青霉素)、磺胺类(如复方磺胺甲噁唑)、 四环素类、酰胺醇类(如氯霉素);
• ②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氨基比林、扑
热息痛、保泰松等,此类药物常与其他药物制成复 方制剂,商品名复杂,使用时应多加注意;
• ③ 镇静催眠药及抗癫痫药:如苯巴
比妥、苯妥英钠、眠尔通、卡马西平等,其 中以苯巴比妥引起者较多;
• ④ 抗痛风药物:如别嘌呤醇;
• ⑤ 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如破伤风
抗毒素、狂犬病疫苗、蛇毒免疫血清等);
• ⑥ 中药及中成药。
• 药物或药物代谢的半抗原复合物→结合 于血管周围肥大细胞和血循环中嗜碱性粒 细胞,
• 再次接触过敏原,与细胞上的IgE特异 性结合→细胞脱颗粒和释放→系列化学介 质→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扩张,平 滑肌收缩和纤体分泌。
②Ⅱ型变态反应
• 抗原特异性IgG或IgM与进入细胞膜的药 物抗原相互作用→在血清补体的作用下→ 该细胞被破坏或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清除 。
该种药物化学结构相似或存在共同化学基团的药 物产生过敏;
后者指处于高敏状态时,可能对某些平常不过 敏、与致敏药物化学结构不同的药物也产生过敏; • ⑥停止使用致敏药物后病情常好转,抗过敏治 疗常有效。
(二)非免疫反应
• 免疫效应途径的非免疫性活化|:药物直接(或促
进)释放某种炎症介质。
• 过量反应(中毒反应):(如甲氨蝶呤治疗剂量
• 引起免疫反应的物质可以是药物原形,也可为其降解 或代谢产物,也可是药物中的赋形剂及杂质;

药疹DrugEruion精品PPT课件

药疹DrugEruion精品PPT课件
药疹
(Drug Eruption)
定义(definition):
药疹
亦名药物性皮炎(dermatitis medicamentosa ) 是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粘
膜上的炎症反应。严重者尚可累及机体的其它系 统。
病因(Etiology)
1、个体因素—过敏体质、机体的生理、 病理状态
5 抗过敏药物如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
6 药疹治愈后,如再用与致敏药物化学结构 式近似的药物,常能再发药疹 称 交叉过敏。 在药疹的高潮时,甚至一些结构不同的药 物也能诱发过敏,称多价过敏或多元过 敏。
非变态反应性
1 直接诱导炎症介质释放
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鸦片 类药 物、造影剂等为组胺释放剂,可使肥大细胞 及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而引起荨麻 疹及血管性水肿。
2 药物的毒性作用
有些药物的治疗量与中毒量十分接近, 容易发生中毒性反应,如甲氨蝶呤等常引起 口腔溃疡、出血性皮疹及白细胞减少等。
用药剂量过大引起的药疹称为中毒性药疹。
3 蓄积作用
有些药物排泄较慢,或患者有肝肾功 能障碍,或者药物剂量虽然不大,但用药时间过 久,均可造成药物蓄积而诱发药疹,如碘化物所 引起的痤疮 样皮损。
(4) 皮损在红斑处很快出现大小不等的
松弛性水疱、大疱,尼氏征阳性。
(5) 有明显的眼、
鼻、口腔、 外
害;
阴粘膜损
(6) 有显著的肝、
肾等内脏 损
害;
(7) 疼痛剧烈。
2 引起药物
常由磺胺类、抗生素类、解热止痛 药及巴比妥类等引起。
(六)剥脱性皮炎型药疹(Drug-induced
Exfoliative Dermatitis)

药疹 ppt课件

药疹 ppt课件
❖ A drug-induced reac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any patient who is taking medications and who suddenly develops a symmetric skin eruption. Medications that are known for causing skin reactions include antimicrobial agent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cytokines,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anticonvulsants, and psychotropic agents.
❖ 同一个体在不同时期对药物的敏感性也可不相同 (different drug reaction in different period same person)

9
药物因素
❖ 绝大部分药物在一定条件下都有引起药疹的可能(A drug-induced reac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any patient who is taking nearly any medications )
药疹
( ) Drug eruption,
Objective
❖ The significance of drug eruption for a doctor
❖ The definition of drug eruption ❖ The common drugs inducing drug eruption ❖ The drug eruption of diagnose prevention

皮肤科:药疹ppt课件

皮肤科:药疹ppt课件
霜剂 / 水粉剂 糊剂
粘膜 加强腔口护理,预防并发症
22
预防
详细询问过敏史 熟悉药物结构,以防交叉过敏 勿滥用药物,掌握用药指征 警惕先兆反应征象
23
7
潜伏期:自接触抗原之日起至产生皮疹为止 • 第一次用药,经3~20天,平均7~9天发病 • 第二次用药,则在数分至24h,平均10h内
发病
8
非变态反应机制
效应途径的非免疫活化 过量反药疹的一般规律:
潜伏期 发病快 皮疹从头面向躯干、四肢发展,
对称性
病程具自限性,通常为2~4周
分布呈广泛性、
10
寻常型药疹(一)
固定型红斑特点:
固定性 一个或几个,复发可增多,扩大 好发于口腔、外生殖器部位 皮疹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水肿性紫红色斑 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斑
11
寻常型药疹(二)
荨麻疹型药疹:多由青霉素、血清制品、 呋喃唑酮等引起
麻疹样药疹及猩红热样药疹:转归好 湿疹样药疹: 多形红斑型药疹: 紫癜型药疹
12
重症药疹(一)
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
发作急 皮疹带紫色、棕黑色、起疱 尼氏征(+) 粘膜常受累 全身症状重,常伴高热 内脏常受累 病程3~4周,部分可因并发症死亡
13
重症药疹(二)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多形红斑型损害 腔口部分糜烂 可有高热 肝肾功能损害
14
重症药疹( 三)
第二课 药疹
1
定义
各种药物通过各种不同途径进入人体内而 引起的皮肤 、粘膜反应 ,称为药疹(drug eruption)或药物性皮炎。
2
药物进入人体的不同途径:
内服 注射(皮下\肌肉\静脉注射) 外用(包括滴眼、滴鼻) 吸入 含服 漱口 栓塞(肛栓、阴道栓) 灌肠

药疹 ppt课件

药疹 ppt课件
• 更为少见的由系统性疾病引起: SLE、白塞氏病。
• 大多数病程两周,预后良好,无 后遗症。但眼部受累严27 重时可有
重症药疹
SJS TEN 红皮病型 DRESS
28
29
SJS/TEN
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与中毒性表皮松解症(TEN) 同属一个疾病谱,是罕见且危及生命的药疹,早期诊断 极其重要。
②解热镇痛类 ③催眠类、镇静类与抗癫痫类 ④异种血清及疫苗 ⑤其他:中药、抗痛风药(别嘌呤醇)等
4
三、发病机理
1、变态反应(占多数)。不可预测 2、非变态反应 3、可能的特发性免疫机制:TEN/SJS,DRESS
5
非变态反应
• 过量 • 药理学副作用:如脱发,黏膜炎

• 毒性蓄积:如米诺环素或胺碘酮 导致的色素沉着
痤疮型药疹
湿疹型药疹等
其他:光感性药疹
9
发疹型——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
最常见,占90%。最常见半合成青霉素类、解热镇痛类 、巴比妥类、磺胺类。
皮疹类似麻疹或猩红热样。无科氏斑。 对称分布,瘙痒。 经过一定潜伏期发病。
10
11
需要警惕严重药疹的临床特征
• 颜面水肿和明显的嗜酸细胞增多:DRESS • 粘膜损害或皮肤痛,暗黑可能意味着
苔藓样药疹,以及SJS和TEN 。
7
变态反应型药疹的特点
①少数人发病; ②皮疹与药理作用无关,与服药量无一定的相关性; ③一定的潜伏期,4~20天; ④形态各异; ⑤交叉过敏,多原过敏 ; ⑥抗过敏药治疗有效;
8
临床分型
发疹型Biblioteka 最常见重症型最危急
固定型药疹 较常见
拟疾病型 荨麻疹型药疹

药疹ppt课件

药疹ppt课件
11
皮损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多见于口唇、口 周、龟头、肛门等皮肤粘膜交界处,手足背 及躯干也常发生.只发生阴部者占1/5,阴部、 口唇,同时发生者1/4。
12
荨麻疹型药疹
常由青霉素,血清制品,(如破伤风抗 毒素等),痢特灵及水杨酸盐类。 症状与急性荨麻疹相似,可同时伴有血 清病样症状,如发热,关节疼痛,淋巴结 肿大,血管性水肿甚至蛋白尿等,过敏性 休克。
5、药疹治愈后,如再用与致敏药物化学 结构近似的药物常能再发药疹,称交叉过敏。 在药疹的高潮时,甚至对一些结构不同的药 物也诱发过敏称多价过敏。 6、抗过敏药物如皮质炎固醇激素治疗常 有效。
7
二、非变态反应性 (1)药理及毒性作用 阿斯匹林、吗啡、可侍因→为组胺释放 剂。 可直接作用于肥大细胞、嗜碱细胞颗粒 →释放组胺,引起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 2、过量反应:用药剂量过大引起的药疹 称为中毒性药疹,如白血宁,氨甲蝶呤引起 口腔溃疡,紫癜、白细胞下降。
14
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
多由解热止痛类、巴比妥、青霉素、链霉 素及碘胺类药物引起。 发病多突然,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 状。 麻疹样药疹,为散在或密集,红色帽针头 至米粒大的斑丘疹,对称分布,可泛发全身, 以躯干为主,类似麻疹。
15
猩红热样药疹 初起为小片红斑,从面、颈、上肢、躯干 向下发展,于2~3日内可遍布全身,并相互融 合。达到高潮时,全身遍布红斑,面部四肢肿 胀,酷似猩红热皮疹。 本型药疹,酷似麻疹及猩红热,但无麻疹 或猩红热的其他症状,全身症状较麻疹及猩红 热轻。 停药后1~2周病情好转,体温逐渐下降, 皮疹颜色变淡,继以糠状或大片脱屑,病程一 般较短。 但若未即时发现病因及停药,则可向重型 药疹发展。
19
[治疗] 治疗原则: 1、停用一切可疑药物 2、加速致敏药的排泄

药疹PPT课件

药疹PPT课件

5、紫癜型药疹
可由抗生素类、巴 比妥类、眠尔通、 利尿药、奎宁等引 起
Ⅱ型→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
Ⅲ型→血管炎
可伴关节痛、腹痛、 血尿、便血
6、多形红斑型药疹
多由磺胺类、解热镇痛类、巴比妥类引起
皮损为豌豆至蚕豆大圆或椭圆形红斑、丘疹,境界清, 中心紫红色或水疱、虹膜状,多见于四肢伸侧,躯干、 粘膜可受累。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药疹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友情提示
感谢您不吸烟 手机调成静音 欢迎随时提问
疾病概述
药疹亦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内服、注 射、吸入、灌肠、栓剂使用,甚至通过破损皮 肤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在皮肤粘膜上引起的炎 症性皮疹,严重者尚可累及机体的其他系统。
②过量反应; ③蓄积作用 ④酶缺陷或抑制 ⑤光变态反应、光毒性反应。
3、临床表现
1、固定型药疹
常由解热镇痛类、磺胺类或巴比妥类引起
多见于唇、口周、龟头等皮肤粘膜交界处,手、足背、 躯干亦可发生 圆形或类圆形水肿性暗紫红色斑疹,1~4cm,1至数个, 边清、绕红晕、稍痒,重者可出现水疱、大疱、糜烂、 浅溃疡。 一般不伴周身症状
9、痤疮样药疹
多由长期服用碘剂、溴剂、糖皮质激素制剂、 避孕药及异烟肼引起。
10、光感性药疹
多由使用冬眠灵、磺胺、四环素类、灰黄霉素、补骨 脂及甲氧补骨脂素、喹诺酮类、吩噻嗪类及避孕药等,经 日光或紫外线照射而发病 ①光毒性红斑:任何人均可发生 ②光变应性药疹:少数人发病,有一定潜伏期
11.注射局部药疹:
泛发全身,红斑、水疱上出现大疱、糜烂、渗出,尤其 口、眼、肛门、生殖器红斑、糜烂,疼痛,高热, WBC↑、肝肾受损、继发感染→重症多形红斑。

药疹ppt课件

药疹ppt课件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 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等 症状应及时就医。
心理护理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减轻 焦虑和恐惧情绪,增强战 胜疾病的信心。
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药疹症状,应立即停 用可疑药物,并尽快就医。
遵医嘱治疗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 不随意更改治疗方案。
定期复查
治疗期间应定期到医院复查, 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
发病机制
变态反应
药疹通常是由药物引起的变态反 应所致,即人体对某些药物产生
过敏反应。
免疫机制
药物作为半抗原进入人体后,与蛋 白质等结合成为全抗原,刺激机体 产生免疫应答,导致炎症反应。
遗传因素
某些个体存在药物过敏的遗传倾向 ,容易对某些药物产生过敏反应。
临床表现
皮肤瘙痒
皮疹
药疹患者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 ,轻重不一。
高热、关节疼痛等症状。
04
康复情况
经过三个月的治疗,患者药疹症 状逐渐消退,但遗留部分皮肤色
素沉着。
案例三:成功治疗药疹的案例
患者情况
患者因感染服用某抗生素后,出现轻微药疹 症状。
症状描述
药疹初期,患者皮肤出现少量红色斑疹和丘 疹,无其他明显不适症状。
治疗过程
患者停用致敏药物后,仅接受简单的抗过敏 治疗,如口服抗组胺药物和外用药膏。

康复情况
经过一周的治疗,患者药疹症状逐渐消退,最终 康复。
案例二:某药物引起的严重药疹
01
患者情况
患者因治疗肿瘤服用某化疗药物 后,出现高热、全身皮疹等症状

03
治疗过程

药疹ppt课件

药疹ppt课件

多型红斑型
常由磺胺类、巴比妥类及解热镇痛类药物引起
皮损特点为豌豆至蚕豆大小圆形或椭圆形水肿 性红斑,中心呈紫红色,或有水疱,境界清楚, 呈靶型损害
对称分布于四肢伸侧,躯干,口腔及口唇,有 痛痒感
重症者,可伴高热,肝肾功能障碍及肺炎等, 病情凶险,称为重症多型红斑(StevenJohnson syndrome)
4、皮疹多形性,同一患者不同时期可发生 不同类型药疹。
5、在高敏状态下,可发生交叉过敏及多价
-
8
过敏现象
发病机制
(二)非变态反应
1 药理作用:免疫效应途径的非免疫活 化,某些药物可直接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 释放组胺引起荨麻疹,造影剂则通过激活 补体效应途径引起过敏,不分药物可通过 抑制环氧化酶使白三烯水平升高而引起皮 损

-
31
痤疮型药疹
多由于长期应用碘剂、溴剂、糖皮质激素 和避孕药等引起
皮损表现为毛囊性丘疹、丘脓疱疹等痤疮 样皮损,多见于面部及胸背部
病程进展缓慢 一般无全身症状
-
32
光感性药疹
常由四环素、灰黄霉素、磺胺类、补骨脂、 喹诺酮类及酚噻嗪等引起
服药后受到阳光(紫外线)照射后而发病, 皮损见于暴露部位,但远隔部位亦可发生
-
19
多形红斑型药疹
-
20
多形红斑型药疹
-
21
重症药疹
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
剥脱性皮炎或红皮病型
重症多型红斑:Steven-Johnson syndrome
-
22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药疹中最严重的类型
皮疹特点:全身鲜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斑片, 在红斑基础上起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疱,稍一 搓拉即成糜烂面,很快融合,(Nikolsky征阳 性),表皮坏死,脱落,露出大片糜烂面

《药疹》ppt课件

《药疹》ppt课件

(八)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临床表现:
• 重型药疹之一,多长期用药后发生,首次发病 者潜伏期约20天左右。
• 部分患者是在麻疹型、猩红热型或湿疹型药疹 的基础上继续用药或治疗不当所致。
• 常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恶寒、发热、恶心、 呕吐、淋巴结肿大、蛋白尿、肝大、黄疸等全身 症状
• 皮损初呈麻疹样或猩红热样,逐渐加重并融合 成全身弥漫性潮红、肿胀,尤以面部及手足为重, 可出现丘疱疹或水疱,伴糜烂和少量渗出;
(十一)泛发性脓疱型
临床表现:
• 皮疹成开始于面部及皱褶部位,以后泛发。皮损特点是
针尖至米粒大浅表非毛囊性无菌脓疱,急性发病。烧灼或 痒感。可融合成糊状。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 WBC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低钙血症、肾衰竭等。 • 临床上将病情严重、死亡率较高的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及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称为重型药疹。
小的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对称分布,可泛发全身,以躯干 为多,严重者可伴发小出血点,多伴明显瘙痒; • 猩红热型药疹 • 初起为小片红斑,从面颈、上肢、躯干向下发展,于 2~3天内遍布全身并相互融合,伴面部四肢肿胀,酷似猩 红热的皮损,尤以皱褶部位及四肢屈侧更为明显; • 病程约1~2周,皮损消退后可伴糠状脱屑; • 若不及时治疗,则可向重型药疹发展。
• 药物或药物代谢的半抗原复合物→结合于血管周围肥大细胞和血循环中嗜 碱性粒细胞,

再次接触过敏原,与细胞上的IgE特异性结合→细胞脱颗粒和释放→系列
化学介质→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和纤体分泌。
②Ⅱ型变态反应
• 抗原特异性IgG或IgM与进入细胞膜的药物抗原相互作用→在血清补体的作 用下→该细胞被破坏或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清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