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歌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影响
• 意大利歌剧诞生后;对欧洲各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影响很大,歌 剧——这个新生音乐艺术品种很快在欧洲各国普及发展,一直非 常兴盛,歌剧的创作内容和风格也日趋丰富。几百年来,在意大 利传统歌剧的直接影响下,激发了诸多文学家、音乐家、戏剧家 神妙的灵感、动人的想象,他们用精湛的技巧创作了大量的优秀 歌剧作品,这些作品以它们动人的剧情、美妙的诗句、丰富的曲 调,及其迷人的歌声、精湛的表演、宏大的场面和布景体现了歌 剧是综合音乐、诗歌、戏剧、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段为一体 的特有的艺术形式,所以,意大利歌剧自诞生至今,始终兴盛不 衰、引人入胜。并以她特殊的风格和始创者的姿态傲然屹立在世 界歌剧之林。
概括
定义
它是一个综合艺术体裁,是由音乐、戏剧、舞蹈、舞台设计 等艺术形式相结合,但歌唱是其主要部分。
特点
第一:序幕一般分为三幕, 第二:用美声唱法,意大利语言演唱
随着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和文学艺术、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音乐艺术领域也同样十分活跃,充满了生气。十五、十六世纪,尤其是 十六世纪,音乐家们创作了许多无伴奏的多声部声乐作品,特别是三、 四个声部或五个声部的作品。这时期在宗教的经文歌和世俗的歌曲中, 复调音乐家们得到了充分自由的发挥,创造了他们自己的主题,并竭力 使这些主题与他们配以音乐的诗文相交融。虽然它们并无戏剧的特点, 仅适合于叙事或抒情的需要,但就这方面而言,以此推进了声乐艺术的 运用,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有伴奏的单声部音乐和戏剧音乐的创造者们开 拓了道路。而且,音乐家们不仅在音乐美学、节奏、调式、对位组合以 及乐器等各个领域的建立和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还创作了 许多配入音乐的田园剧、牧歌剧、狂欢节的演唱、幕间表演剧,还有悲 剧、喜剧等戏剧表演形式。
起源
• 1849年1月27日,威尔第(1813-1901)的歌剧《列尼亚诺战役》初次上演于罗 马的阿根梯那剧院。当时罗马正处于革命高潮,工人、手工业者和部分小资产者 都行动起来,举行示威游行,要求建立临时政府,召开全意大利议会。教皇已经 逃到那不勒斯。歌剧演出十三天以后,罗马制宪会议根据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领 袖加里波第(1807—1882)的提议,宣布成立罗马共和国。歌剧演出时,剧院 里挂满了国旗。舞台上所演的,是1176年伦巴第各城市的同盟军抵御德国皇帝 “红胡子”腓特列第一(约1123—1190)侵略的事件。伦巴第的首府就是米兰, 而故事发生的地点列尼亚诺在歌剧演出的当时,是奥地利所控制的四个要塞之一。 在此时此地演出这样一部歌剧,本身就是一种爱国示威。第一幕中的爱国合唱曲 《意大利万岁》很快便在群众中间流传开来,成为当时的革命歌曲。歌剧演出时 观众情绪的热烈,是不言而喻的。作曲家和演员一次次被暴雨般的掌声唤出来谢 幕,整个第四幕不得不重演了一遍。在这一幕中,米兰人民焦急地等待着列尼亚 诺的战报。胜利的消息传来,德国军队一败涂地,“红胡子”被人民英雄阿里哥 拖下马来,阿里哥也受了重伤。被奸人挑拨的罗兰多和他的战友阿里哥重归于好, 阿里哥吻着国旗死去。演出第二幕的最后一场时,剧场里发生的意外事件可以说 明这部歌剧对意大利人有多么大的煽动力。在这一场中,被诬勾引罗兰多之妻的 阿里哥,被罗兰多关在碉堡的一间面临波河的房子里,并剥夺了他参加战斗的权 利,作为惩罚。战士们唱着慷慨激昂的出征歌,和描绘波河咆哮的音乐交织在一 起。愤怒绝望的阿里哥再也忍受不了逃避为祖国的荣誉而作战的耻辱,他冒着生 命危险,高呼“意大利万岁”,从窗口跳进了波河。当时剧院的顶层楼座里坐着 一位骑兵军官,他被如火如荼的音乐所激动,不由自主地扯开军装,做着和舞台 上的阿里哥同样的动作,从楼座的栏杆上跳进了乐池。奇怪的是,这情不自禁的 纵身一跳,既没有使他骨断筋折,也没有碰伤任何人。
意大利歌剧代表作品
奇为 也 三 作 《 故人 是 幕 曲 事民 他 歌 家 。讲 一 剧 贾 述生,科 了中是莫( 一最普普图 个后契契兰 西一尼尼朵 方部最根) 人作伟据》 想品大童是 象。的话意 中《作剧大 的图品改利 中兰之编著 国朵一的名 传》, ·
Turandot
这是罗西尼的一部歌剧,是 一个童话故事,讲述埃及王子塔 米诺、帕米娜公主 、捕鸟人帕 帕盖诺与夜后之间的故事。 本剧最著名的有三个唱段: 夜后咏叹调--快去解救可爱的姑 娘; 帕米娜咏叹调--欢乐的时刻永不 再来; 帕帕盖诺之歌--我捕捉小鸟本领高。
居塞比· 威尔第
• 居塞比· 威尔第GiuseppeVerdi(1813-1901),意大利伟大的歌 剧作曲家。曾投考米兰音乐学院,未被录取,后随拉维尼亚学习 音乐。1842年,因歌剧《纳布科》的成功,一跃而成意大利第 一流作曲家。当时意大利正处于摆脱奥地利统治的革命浪潮之中, 他以自己的歌剧作品《伦巴底人》、《厄尔南尼》、《阿尔济 拉》、《列尼亚诺战役》等以及革命歌曲等鼓舞人民起来斗争, 有“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之称。五十年代是他创作的高峰时 期,写了《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假面舞会》 等七部歌剧,奠定了歌剧大师的地位。后应埃及总督之请,为苏 伊士运河通航典礼创作了《阿伊达》。晚年又根据莎士比亚的剧 本创作了《奥赛罗》及《法尔斯塔夫》。一生创作了26部歌剧, 善用意大利民间音调,管弦乐的效果也很丰富,尤其能绘声绘色 地刻划剧中人的欲望、性格、内心世界,因之具有强烈的感人力 量,使他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歌剧作曲家之一。
吉亚卡摩· 普契尼
吉亚卡摩· 普契尼(GiacomoPuccini,1858-1924),意大利歌 剧作家。毕业于米兰音乐学院,是十九世纪末至欧战前真实主义 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一流派追求题材真实,感情鲜明, 戏剧效果惊人而优于浪漫主义作品,但有时对中下层人们精神世 界的反映缺乏更深刻的社会思想。普契尼的音乐中吸收话剧式的 对话手法,注意不以歌唱阻碍剧情的展开,除直接采用各国民歌 外,还善于使用新手法。成名作是1893年发表的《曼侬· 列斯 科》。作品还有《蝴蝶夫人》、《托斯卡》、《艺术家的生涯》、 《西部女郎》等十余部。在歌剧《图兰多特》中采用了中国民歌 《茉莉花》。作品链接:歌剧《蝴蝶夫人》歌剧《艺术家的生涯》 歌剧《托斯卡》歌剧《图兰多特》歌剧《贾尼· 斯基基》
《茶花女》是威尔第由小仲马的 同名悲剧改编而成的。《茶花女》 的意大利名称为Traviata,歌剧 描写了十九世纪上半叶巴黎社交 场上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人物--玛 格丽特悲惨的一生。
其中著名的咏叹调《祝酒歌》最 为世人宠爱。
请尊重作者劳动成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
形式划分
• • • • 狂欢节的演唱 幕间小表演 田园戏剧 牧(情)歌剧
意大利歌剧的代表人物
卓阿基诺· 罗西尼
• 卓阿基诺· 罗西尼〔1792-1868)十九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 亚音乐学院跟马太学对位。罗西尼受作为歌剧演员的母亲的影响, 十四岁起习作歌剧。十年后他所作的《塞维尔的理发师》,集意 大利喜剧的精华,它语言生动,形式自由、充满幻想的意大利喜 歌剧的代表作。他的创作继承了意大利注重旋律及美声唱法的传 统,音乐充满了炫技的装饰和幽默喜悦的精神,他并吸收了同时 代作曲家贝多芬的手法,使用管弦乐来取代和丰富原来仅作音高 提示的古钢琴伴奏。 • 1829年罗西尼写了搁笔之作《威廉· 退尔》,这部作品反映了民 族自主的愿望,并对大歌剧体裁的形成起到了推进作用。在罗西 尼所创作的近四十部歌剧中影响较大的除《塞维尔的理发师》和 《威廉· 退尔》外,还有《灰姑娘》、《偷东西的喜鹊》以及正 歌剧《奥赛罗》、《摩西》等。
目录
• • • • • • 起源 概括 形式划分 发展史 文化影响 代表人物和作品介绍
意大利歌剧产生在十六世纪-十七世纪 之交,这并不是突然而来的偶然现象, 而是文艺复兴时代音乐艺术在各个领域 发展的结果。它是总结了艺术实践的各 方面的经验,在新的美学理论指导下产 生的新的体裁。歌剧的创造,不是单纯 从音乐出发的,而是从人文主义出发的 一种艺术理想。
歌剧的发展
众所周知,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总是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蕴酿过程,有前因才有 后果,瓜熟总要蒂落,现时与过去、今天与明天始终紧密相连,歌剧这一新的音 乐体裁正象一个成熟的果子,在1600年前后从养育它的各种旧体裁中脱胎而出, 从此,一种新的体裁——歌剧,有了它的生命并很快取得了十分重要的地位。雅 高伯· 佩里第一个实现了将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愿望,在博学而又富有的雅高 伯· 高尔西的协助下,从1594至1597年写出了一部歌剧《达芙妮》(Dafne), 并于1597年在佛罗伦萨贵族高尔西的宫中上演,获得了极大成功。这就是人们所 认为的历史上的第一部歌剧,当时被称为Melodramma(音乐剧),保存下来的 乐谱只有其中的四段,其余大部分均已失传。《达芙妮》的脚本由里努契尼撰写, 它描写了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仅由四百多行诗句组成,故事的主要情节是: “达芙妮”是一位居于山林水泽中的仙女,是专门供奉月亮和狩猎之神狄安娜的。 美男子阿波罗神爱上了她,然而,达芙妮拒绝了阿波罗的爱。为此,阿波罗极为 不满,常跟随她并用种种招术控制她,最后,终于设法将她变成了月桂树。该部 脚本紧随着还有几位音乐家为之作曲,如意大利作曲家马可· 达· 伽里阿诺 (MarcodaGagliano1582——1643)于1608年为该剧本谱曲(乐谱已流传至 今)。德国作曲家舒茨· 海利西(SchutzHeinrich1585——1672)于1627年为 剧本谱曲并上演该剧,虽然乐谱已失传,但它被音乐家们认为这是历史上第一部 德国歌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