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
【摘要】生态文明观应当包括的核心、基础部分是生态自然观、生态价值观以及绿色科技观。我国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存在着思想认识与知行合一等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有高校教育认识上的误区,也有新旧价值观共存以及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应当通过健全课程体系、加强校园文化体系建设与实践教育等途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和提高知行合一的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突出强调要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正确生态文明观的指导,而教育是形成正确生态文明观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是先进文化的学习者和传播者,是21 世纪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因此,他们的生态文明观不仅直接影响着他们自身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而且影响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教育,对于培养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者意义重大。
一、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概述
(一)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学界通常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生态文明。一是从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并列的角度,认为生态文明是指为了实
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所得的积极成果,它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进步状态。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不断克服负面因素,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所作的全部努力和积极成果。它既包括人类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安全意识、法律、制度、政策,也包括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组织机构和实际行动。[1]二是将生态文明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并列起来看,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第四种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和新形态,代表社会的进步状态和进步程度。与第一种观点相比,它将生态文明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范畴推广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范畴,它强调的是社会生活的各个关系整体的和谐发展,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为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不断积极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所建设的人类社会整体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2]
总之,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很丰富,从狭义上说是指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所得的积极成果,从广义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第四种文明形态,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可续发展的一种状态和发展程度。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内涵与基本内容
1. 生态文明观和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内涵
任何形态的文明,一般都是由观念(意识)与行为构成的。[3]
生态文明也是如此,建设生态文明强国,离不开正确的生态文明观的指导。因此,其首要问题是如何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进而培养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者。
与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相对应,学界对生态文明观的理解也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的认识。一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思考,认为生态文明观指的是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时候产生的正确立场、科学观点和认识。[4]二是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思考,认为生态文明观是指基于和谐发展理念的关于人、社会与自然之间有机联系的总的科学观点和方法,是关于生态文明的一系列思想、观点的总和,是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理论体系。
[5]
笔者认为应从广义上理解生态文明观的内涵。与此相适应,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就是要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形成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的正确立场、观点和基本方法。
2.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基本内容
确定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内容应当考虑到以下问题:第一,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第二,价值观的问题;第三,科学领域的伦理道德问题。这是因为无论人们是处于人类文明的何种形态,都存在两个最基本的哲学问题,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一是价值观问题。[6]生态文明也不例外。并且,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
科学技术不但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地位越来越举足轻重,它也成了一把双刃剑,不断引发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状况。因此如何正确使用科学技术,如何处理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问题,即科技领域的伦理观问题不可忽视。因此,生态文明观应当包括的核心、基础部分是:生态自然观、生态价值观以及绿色科技观。可以这么说,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大学生构建以正确的生态
自然观、生态价值观以及绿色科技观为基础的生态文明观。
(1)生态自然观教育。生态自然观是指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与思考。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客观自然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在不同的阶段,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有显著的不同。当前西方学者对人和自然关系进行了重新思考,提倡自然权利论和内在价值论,即所谓的生态自然观。他们主张把人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角色从征服者看做其中的普通成员,他们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人则是这个整体中平等的一员。人和自然之间要和谐发展,共生共存。因此,新时期的生态自然观与人类早期文明中对自然的崇拜和敬畏、征服与索取不同,正确的生态自然观旨在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新时期的生态自然观,对于解决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环境等方面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首先,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众多、经济落后;其次,中国环境资源种类繁多,总量丰富,属资源大国,但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十分低,属资源小国。因此,在中国,人与自然的矛盾问题特
别突出。认识我国的国情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新时期生态自然观,而树立新时期生态自然观又能反过来促进大学生深入理解我国面临的环境资源问题。人类与大自然是统一整体,新时期生态自然观要求我们从整体出发,统筹兼顾,不仅要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而且要求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大学生生态自然观的教育内在地包含生态环境方面的国情教育,还包含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教育以及责任感教育。
(2)生态价值观教育。生态价值观是人们关于生态环境价值问题的根本观点,是关于生态环境离开了人是否还具有价值这一问题的看法。纵观人类思想史,生态价值观可分为自然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整体主义三大类型。这三种生态价值观是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生态环境价值问题的不同看法,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过程在人们观念上的反映。传统的价值观念认为,离开人,就无所谓“价值”。价值,一般表示事物对于人的功用,说某一事物有价值,是指它对人有用,符合人的利益,能满足人的需要。以往经济学认为,没有经过人类劳动的自然物,如空气、水、土地、野生动植物和矿藏等,是没有价值的。因而人们一直认为,自然界是没有价值的,只有在人类利用它们的时候才具有使用价值。而生态价值观的重要特点就是将伦理道德的视野扩展到了自然,高度认可并维护自然的内在价值。生态文明观认为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若过度的开采和放牧,必然导致地球上资源枯竭、生态失衡,这充分说明了生态环境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还有价值。生态文明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