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给的决定和影响因素
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https://img.taocdn.com/s3/m/48b9dc08767f5acfa1c7cdf3.png)
【例题2:2015年单选题】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了交易方程式MV=PT,其主要结论是()。
A.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B.物价水平决定货币流通速度C.货币流通速度决定物价水平D.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答案】A【解析】2013年单选考点,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的结论是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
【例题3:2014年单选题】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提出,假设其他因素不变,则()A.物价水平和货币量成反比,货币价值与货币量成正比B.物价水平和货币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量成正比C. 物价水平和货币量成反比,货币价值与货币量成反比D. 物价水平和货币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量成反比【答案】D【解析】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提出,假设其他因素不变,货币价值与货币量成反比。
【例题4:2011年单选题】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由利率决定并与利率为减函数关系的货币需求动机是()。
A.交易动机B.预防动机C.投机动机D.贮藏动机【答案】C【解析】通过本题掌握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
【例题5:2012年多选题】根据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决定货币需求的动机包括()。
A.储蓄动机B.交易动机C.投资动机D.预防动机E.投机动机【答案】 BDE【例题6:2004年、2007年多选题】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与货币需求成正比的因素有()A.恒久性收入B.人力财富比例C.存款的利率D.债券的收益率E.股票的收益率【答案】AB【解析】通过本题掌握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第二节、货币供给【本节知识点】1、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的概念2、货币供给层次划分3、社会融资规模4、信用创造货币机制和信用扩张、存款派生机制【本节内容精讲】【知识点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1.货币供给:货币供给主体即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主体供给货币以满足其货币需求的行为。
分为:货币供给的机制-----侧重于货币的创造过程;货币供给的决定-----侧重于分析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因素。
货币需求及供给,均衡利率的决定
![货币需求及供给,均衡利率的决定](https://img.taocdn.com/s3/m/05c48519fc4ffe473368abb0.png)
货币需求
定义:货币需求是当影响人们希望持有的货币量的所 定义:货币需求是当影响人们希望持有的货币量的所
有其他因素不变时, 有其他因素不变时,实际货币需求量与名义利率之 间的关系. 间的关系.
所谓名义利率 所谓名义利率,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 名义利率,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 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利息(报酬)的货币额 与本金的货币额的比率。 即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包括 通货紧缩)风险的利率. 通货紧缩)风险的利率.
货币供给的流动性
1. 货币供给的流动效率,有一个具体的指标, 货币供给的流动效率,有一个具体的指标, 即货币供给的“流动性” 即货币供给的“流动性”——M1/M2。 。 2. M1/M2值是趋大还是趋于减小,可间接表 值是趋大还是趋于减小, 值是趋大还是趋于减小 明货币流通速度的增减, 明货币流通速度的增减,可作为判断经济 发展态势的指标之一。 发展态势的指标之一。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划分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划分 • M0=流通与银行体系外的现金通货 • 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邮政汇划 资金+国库接受的私人活期存款 • 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政府短 期债券
• 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中国人民银行于1994年第三季度开始,正式确定并按季 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货币层次的 划分具体如下: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 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 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在我国,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 货币供应量,M3是为金融创新而增设的。
货币供给的名词解释
![货币供给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abc6d65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4.png)
货币供给的名词解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日益完善,货币供给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货币供给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货币的发行、流通以及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本文将对货币供给进行详细解释,通过阐述其含义、分类、影响因素以及政策控制等方面,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一、货币供给的含义货币供给指的是某一特定时期内,由货币发行机构(例如中央银行)通过发行货币准备金、发行纸币和调控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等方式,向市场投放货币的总量。
货币供给对经济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它不仅关系到全社会的流通手段和交易媒介,还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等方面密切相关。
二、货币供给的分类货币供给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按照发行主体的不同,可以将货币供给分为中央银行货币供给和商业银行货币供给。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调控,对货币总量进行管理和控制;商业银行则是通过贷款和存款扩张,对市场上的货币供给进行调节。
从经济主体角度来看,货币供给可以分为政府货币供给和民间货币供给。
政府货币供给主要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的发行,投放货币到市场上,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而民间货币供给则是指由市场上的个体和机构通过发行债券、票据等方式,提供额外的流动性。
三、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货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是由多个因素影响的。
首先是货币政策的调控。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工具,如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来影响货币的发行和市场供给。
此外,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国际收支、货币流通速度等因素也会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
在市场化经济条件下,市场需求也是影响货币供给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经济活动增加时,市场上对货币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促使货币供给的增加。
此外,需求价格水平、信用需求和货币存量等因素也会对货币供给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四、货币供给的政策控制货币供给在经济调控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需要通过政策手段进行控制和调整。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主导的宏观调控工具,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外汇政策等,对货币供给进行控制。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87d8ce48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49.png)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是指通过调整货币的发行量和流通速度,以实现经济稳定和通货膨胀控制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货币供给的控制对于维护经济的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货币供给的定义、货币供给的影响、货币供给的控制方式以及货币供给的调控工具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货币供给的定义货币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经济主体所拥有的货币总量,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存款。
货币供给是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合理的货币供给可以促进经济的繁荣,但如果货币供给过多或过少,都会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二、货币供给的影响货币供给的多少直接影响着物价水平、利率和经济活动。
当货币供给增加时,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增加,人们的购买力增强,物价上升。
同时,由于货币供给增加,银行的储备金增加,可以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
相反,当货币供给减少时,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减少,人们的购买力减弱,物价下降。
此时,银行的储备金减少,利率上升,投资和消费减少。
三、货币供给的控制方式货币供给的控制方式主要有两种:数量控制和利率控制。
数量控制是通过调整货币发行量来实现的,即通过改变货币的发行速度和规模来控制货币供给。
利率控制是通过调整利率来间接影响货币供给。
当利率上升时,借款成本增加,银行贷款需求减少,货币供给减少;当利率下降时,借款成本降低,银行贷款需求增加,货币供给增加。
这两种方式可以结合使用,以实现更好的货币供给控制效果。
四、货币供给的调控工具货币供给的调控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政府债券发行等。
公开市场操作是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来调节货币供给,当央行购买政府债券时,市场上的货币供给增加;当央行出售政府债券时,市场上的货币供给减少。
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以一定比例保存的存款,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可以影响银行的储备金水平,从而控制货币供给。
再贴现率是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的利率,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央行可以影响银行的贷款需求和货币供给。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可编辑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可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4fa6001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99.png)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可编辑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其中一国家或地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包括:1.央行政策:央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影响货币供给量。
央行可以通过购买或出售国债、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改变利率水平等方式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
2.政府财政政策:政府的财政政策对货币供给也有影响。
当政府决定增加财政支出时,需要向市场融资,这将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相反,政府减少财政支出时,可能需要回收市场上的货币,从而减少货币供给量。
3.经济增长和通胀压力:经济的增长和通货膨胀压力也会影响货币供给量。
当经济增长迅速时,市场对货币的需求将增加,央行需要增加货币供应以满足市场需求。
然而,过度供应货币可能导致通胀加剧。
为了抑制通胀,央行可能会收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量。
4.外汇市场交易:外汇市场交易也会对货币供给量产生影响。
当一国货币供给增加时,可能导致该国货币贬值,从而促使人们购买其他货币。
外汇市场交易对货币的需求和供给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货币供给量。
5.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也会对货币供给量产生重要影响。
当金融机构愿意提供更多的贷款时,货币供给量会增加;相反,当金融机构紧缩信贷时,货币供给量会减少。
6.市场信心和预期:市场的信心和预期对货币供给量有重要影响。
如果市场参与者预期通货紧缩,他们可能减少货币的需求,从而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如果市场参与者预期通货膨胀,他们可能增加货币的需求,从而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7.政府的外汇储备:政府的外汇储备规模也会影响货币供给量。
外汇储备的增加可以提供更多的货币供给,而外汇储备的减少则可能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减少。
总之,货币供给量受到央行政策、政府财政政策、经济增长和通胀压力、外汇市场交易、金融机构信贷政策、市场信心和预期、以及政府的外汇储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在不同的时期和情况下可能会产生交互作用,对货币供给量产生复杂的影响。
《金融学基础(第2版)》第6章:货币供求与均衡(2024版)
![《金融学基础(第2版)》第6章:货币供求与均衡(2024版)](https://img.taocdn.com/s3/m/d5296098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c1.png)
7
第二节 货 币 供 给
一、货币供给的概念
(一)货币供给的含义
货币供给是指一国经济中货币投入、创造和扩张(收 缩)的全过程,它是一个动态概念。其主要内容有: 货币供给量及层次的划分;货币供给机制;货币供 给的决定因素。
四、货币均衡的实现条件
(一)调整货币供给量 (二)保持财政收支基本平衡 (三)较合理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四)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14
本章小结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其收入 和资产的一种需求,也就是一种由货币需求愿 望和货币需求能力相互决定的特殊需求。
货币需求理论主要有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和 西方经济学主要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供给=货币需求
当货币供给量与客观经济过程对货币的需求不一致时,就 出现了货币失衡现象。一般而言,货币的非均衡或失衡有 两种情况:一种是货币不足即货币供给<货币需求,表现为 经济停滞增长或负增长,商品严重积压,失业率上升;另 一种是货币过多即货币供给>货币需求,表现为商品不足, 物价迅速上涨,经济增长速度减缓。
17
案例讨论
【案例一】 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
讨论题
你认为我国应如何控制流动性过剩?
【案例二】 中国的“超额”货币需求现象
讨论题
我国的超额货币需求如果合理,货币供给是否要适 应这个现实?该怎样做?
货币均衡的实质是市场上商品供给和用货币购买力表示的 商品需求之间的均衡。
11
二、货币容纳量弹性
货币供应量同货币需要量在一定限度内的偏离 不至于引起市场物价和币值较大的波动,或者 说,两者在一定幅度内的偏离能够为经济运行 所容纳,这种现象称为市场货币容纳量弹性, 或称为货币供应量弹性。 货币容纳量弹性(Me)的计算公式为
《货币金融学》课后习题答案
![《货币金融学》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451dec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0f.png)
《货币金融学》课后习题答案《货币金融学》课后习题答案一、论述题1、什么是货币?货币的职能是什么?答:货币是一种在商品和劳务交易中充当等价物,具有一定形状和形式的财富。
它的职能包括交换媒介、计价单位、价值储藏和延期支付标准。
2、解释并评价三种货币定义:交换媒介、偿债工具和价值储藏。
答:交换媒介是货币最基本的功能,它使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变得更加便利。
偿债工具是指货币可以用来偿还债务,例如债券和票据等。
价值储藏是将货币作为一种保存价值的手段,在将来进行使用。
这三种定义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3、论述货币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
答:货币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增长、利率、物价水平、金融市场发展程度、消费倾向等。
其中,经济增长和利率对货币需求有显著影响,物价水平和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也会对货币需求产生影响。
二、分析题1、分析货币供给的主要决定因素。
答:货币供给的主要决定因素包括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能力、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利率、物价水平等。
其中,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是影响货币供给的最重要因素,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能力也会对货币供给产生显著影响。
此外,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和利率也会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
2、分析货币政策的影响因素及其传导机制。
答:货币政策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情况、国际收支状况等。
其传导机制包括货币渠道和信用渠道。
其中,货币渠道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总产出。
信用渠道则是通过影响银行贷款的可得性来影响投资和总产出。
三、计算题1、假设某国基础货币为1000亿美元,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0.1%,现金漏损率为0.2%,请计算该国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能力。
答:根据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能力公式,存款=1/法定准备金率 - 现金漏损率,可计算出该国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能力为990亿美元。
2、假设某国经济增长率为3%,物价上涨率为2%,请计算该国的实际经济增长率。
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及政策分析
![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及政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9795704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5e.png)
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及政策分析货币供给是指整个社会拥有的货币数量。
货币供给的变化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货币政策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
本文将从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及政策分析两个方面探讨。
一、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一)中央银行政策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影响货币供给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央银行通过制定货币政策,调节公开市场操作、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增减。
此外,中央银行还通过外汇储备的投资和管理,影响货币汇率对外部环境的响应。
(二)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也会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
随着经济的增长,货币供给量也会相应地增加。
例如,在经济有利的情况下,企业的收入增加,进而需要更多的流动资金,这一需求就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增长。
(三)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情况对货币供给量同样产生影响。
例如,在存款利率上升的情况下,更多的企业和个人会选择将资金投向银行存款,而非投资于股票市场或其它投资项目,从而减少货币供给量。
二、货币政策分析(一)货币宽松政策货币宽松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降低利率、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手段来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带动经济增长。
这种政策可能会导致通胀的风险增加,但同时它也能够鼓励企业借贷、扩大经济产出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货币紧缩政策货币紧缩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利率、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手段来限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以稳定通胀水平。
这种政策可能会抑制经济增长和消费支出,但同时也能够防止通货膨胀和经济持续增长过快可能导致的泡沫风险。
(三)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是指在经济周期波动的情况下,中央银行采用适宜的政策手段调节货币供应量以稳定经济增长。
这种政策可能不适用于通货膨胀或经济衰退时期,但可以在经济波动期间维持经济增长。
三、结论货币供给的变化将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中央银行政策、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情况是影响货币供给的重要因素。
货币政策的选择应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而定,货币宽松政策和货币紧缩政策的平衡调节将有助于维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第七章 货币供给
![第七章 货币供给](https://img.taocdn.com/s3/m/9258f6f8f705cc1755270995.png)
30
资产 现金准备 放 款 合 计
甲银行账户 10 40 50
负债 (单位:万元) 存 款 50
50
甲银行由于调整了资产结构,即放款和存款同时减少40万元 ,从而准备金率为10/50×100%=20%。符合要求。此为存款货 币的多倍收缩。
31
现实的存款创造乘数:
1 k r ec
其中,e为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即银行持有的 超额存款准备金与活期存款之比; c为现金提取率,即银行漏损现金与活 期存款之比,又称现金存款比率。
贷款增加 D0(1-r) D0(1-r)2 D0(1-r)3 D0(1-r)4 ……
D 0 1 (1 r ) r
26
可以看出,通过存款和贷款的相互转 化,在极限状态,原始存款所导致的准备 金增加最终全部转化为银行体系的法定准 备金,因此,可得存款货币多倍扩张的公 式:
D R R 1 r r
2
4、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PQ 货币必要量公式: M V
货币必要量公式解释: 商品价格总额 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 商品的价格总额=商品价格×待售商品数量 假设条件:完全的金币流通
注:1816年英国确立金本位制
1818-1883
3
5、货币需求量的测算
单项挂钩法:是指对货币需要量进行单项指标跟踪,即只与经济 增长率一个指标挂钩。用公式表示:
13
8.3.2 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原始存款:是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 贷款所形成的存款。是最初部分的存款。
派生存款:它是相对应原始存款而言的,是指商业银行以原 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申出的超过最初部分存款的存款 (派生存款是在商业银行体系内直接形成的)。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0eb9efd0524de518964b7d93.png)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注会七班闫博货币供给的公式为M/H=(Rc+1)/(Rd+Rc+Re) 其中M为货币供给,H为基础货币量,Rd为法定存款准备金,Rc 为超额存款准备金,Re 为现金对存款的比率,所以货币供给可以看成是基础货币供给,法定准备金率,贴现率,市场利率和现金对存款比率的函数。
所有这些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都可以归结到准备金变动对货币供给的变动上,所以可以认为准备金是银行创造货币的基础。
所以一般央行通过控制准备金的供给来调节整个货币的供给。
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分析解决总需求不足仅靠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不够的,有必要让货币政策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即扩大货币供应量。
而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增加基础货币,二是提高货币乘数;同时加大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
1999年以来,中央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需求相对不足的状况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这表明在财政政策积极的同时,有必要让货币政策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就货币政策而言,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货币供应量,因此,最近一段时间,有关专家学者呼吁2000年要扩大货币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增长保持较高水平,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保障。
那么,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在哪里?应采取哪些措施呢?一、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及分析在现代货币银行制度下,货币供应量取决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之积,因此,只有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进行详细的研究,才能准确把握货币供应量的趋势。
1.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及实证分析货币银行理论表明,基础货币由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之和构成,它是创造货币供应量的基础。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央行的基础货币还包括非金融部门的存款,因此本文对基础货币的定义是:基础货币=发行货币+对金融机构负债+非金融机构存款(以下所用数据除非特别说明,均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
根据历史数据,我国的基础货币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246c3d31126edb6f1a103e.png)
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本文基于2003—2013年的季度数据,实证分析了经济发展、政府调控、大国货币和银行行为四类因素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货币、日本广义货币和美国广义货币数量对我国广义货币供给具有显著影响,说明我国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明显,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挑战。
对此,本文提出控制我国货币供应和物价上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发展政府调控大国货币货币政策独立性一、引言近年来,以广义货币供应量(M2)测度的流动性飞速增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典型事实。
2008年以来,我国GDP的平均增速为9.24%,而广义货币余额平均增速为18.53%,至2013年10月底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108万亿元。
M2与GDP的比率已接近200%,创下全球新高,远高于美国的67%、欧元区的95%、英国的133%。
不可否认,经济的高速增长需要有一定规模的货币(M2)支持,但货币的过快增长对经济健康发展并无益处,过快增长的货币余额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逐渐稀释民众的财富,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尽管央行货币政策已由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适度宽松转向稳健,但金融系统仍存在信贷结构扭曲、期限错配等问题,导致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型企业和“三农”)的宏观调控政策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优化和健康持续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影响我国货币供给的因素,试图找到导致我国货币过快增长的根源,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经验证据。
二、模型和数据1、模型基于现有经济理论和相关文献,本文着重分析经济发展(ED)、政府调控(GC)、大国货币(LC)和银行行为(BA)四类因素对我国货币供给(M2)的影响,建立如下模型:lnM2t=?茁+?准EDt+?准GCt+?鬃LCt+?灼BAt+?着t其中,每类因素又包含若干变量。
具体如下:(1)经济发展。
按照货币数量理论的观点,一国货币需求由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数量(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即GDP)决定,货币供给的增加必将引起物价的上涨。
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https://img.taocdn.com/s3/m/5204165925c52cc58bd6beaf.png)
四、货币供给量的决定因素
1.基础货币。它是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源泉, 是决定货币供给量的主要因素,不仅正向决定 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而且具有倍数效应。 2.法定存款准备率。它由中央银行制定,货币 供应量与其反方向变化。 3.超额准备率。它也是反向决定货币供给量的 变化。其高低主要取决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 行为。
三、货币供给的理论模型
设:Ms:货币供给量;B:基础货币;m:货币乘数; C:现金;D:活期存款;T:定期存款;R:准备金; Rd:活期存款准备金;Rt:定期存款准备金;Re: 超额存款准备金。则有: MS=C+D+T (1) B=R+C (2) R= Rd+ Rt+ Re (3) 将(3)式代入(2)式中,可得: B= Rd+ Rt+ Re +C (4) 用k表示现金漏损率(k=C/D);t表示定期存款率 (t=T/D);e表示超额存款准备率 (e=Re/D);rd 表示法定活期存款准备率(rd=Rd/D);rt表示法定 定期存款准备率(rt=Rt/T)。
8
二、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
现代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新的金融工 具层出不穷,许多新的的金融工具都不同 程度地具有“货币性”,使货币的形式多 种多样,货币的范围不断扩大,这给货币 供应量的统计和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量 带来了一系列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各国中央银行都将货币供给划分了不同的 层次。
9
二、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
17
四、货币供给量的决定因素
货币乘数是货币供给量相对于基础货币的 倍数。 m = MS/B 如果货币供给是指M1,即m1= M1/ B m1 = (C+ D)/(C+ R) m1= (C/D + D/D)/(C/D + R/D) =( k+1)/(k+r+e) 当基础货币还是R+C,而货币供给M2时,货 币乘数可以按下式计算: m2 =(t+k+1)/(rd+t· rt+e+k) 18
中央银行是怎样影响货币的需求和决定货币的供给的
![中央银行是怎样影响货币的需求和决定货币的供给的](https://img.taocdn.com/s3/m/90281b1f3968011ca3009143.png)
中央银行是怎样影响货币的需求和决定货币的供给的2008-11-23 07:14:37| 分类:概念|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就目前的利率水平而言,我们不能不说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已经很松。
尽管我国的货币当局始终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实际上中央银行8次降息以来推行的是一种趋于扩张的货币政策。
然而,困扰我国的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而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经占到全部企业数的90%以上,在工业产值中占60%左右,在实际利税上占40%左右,在就业人数中占75%左右,在新增业机会中占90%以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此外,我国从2001年9月开始,通货紧缩现象又断断续续出现,特别是在2002年3月以后,物价水平始终处于下降状态。
既然所有这些现象不是因为利率过高造成,那么是否是因为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量不足造成的呢?对中央银行货币供给适度性的考察关于货币供给究竟是内生性的还是外生性的,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论。
所谓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当代世界各国无不建立起独享货币发行权的中央银行体制中,央银行既是信用货币的发行者,又是货币供应量的调节者。
同时,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也不完全受制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还受制于客观经济过程,即受经济社会中其他经济主体的货币收付行为的影响,所以货币供给同时又是一个内生变量。
首先,就货币供给数量看,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仿佛并不存在问题。
从2002年8月份的统计数字看,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5%,增幅比上年末提高1.1个百分点,是自2001年8月份以来增幅最高的年份,狭义货币M1余额为6.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6%,增幅比上年末高1.9个百分点。
流通中现金M0余额1.57万元,同比增长9.3%,增幅比上年末高2.2个百分点。
显然,广义货币增长被稳定在13—15%这一平稳区间,说明我国货币供给量指标具有外生性。
既然货币供给量是充分的,而货币又是通过金融中介输送到企业去的,那么为什么中小企业的资金普遍感到紧张呢?难道是大中型企业掌握了过多的资金吗?实际上,中央银行在货币发行保持M2适度平稳增长的过程中是遇到困难的,但是因为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断上升,借助于中央银行维持汇率水平的冲销操作,以外汇占款逐渐增多的形式,货币供给的预期目标才得以实现。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和均衡利率课件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和均衡利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fdac80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0f.png)
定义与特性
定义
货币供给是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 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量。
特性
货币供给具有动态性、时效性和 可调控性,其规模和结构随经济 和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同时可 以通过货币政策进行调节。
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
01
02
03
经济活动水平
经济活动水平越高,货币 需求量越大,从而影响货 币供给。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和均衡 利率课件
CATALOGUE
目 录
• 货币需求 • 货币供给 • 均衡利率 •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和均衡利率的
关系 • 货币政策实践与案例分析
01
CATALOGUE
货币需求
定义与特性
定义
货币需求是指经济主体在一定时期内 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
特性
货币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并非独立 的经济范畴;货币需求具有层次性, 包括交易性货币需求、预防性货币需 求和投机性货币需求等。
该理论认为,货币供应量是由基础货 币与货币乘数共同决定的,货币乘数 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应量的倍数。
03
CATALOGUE
均衡利率
定义与特性
均衡利率是指货币市场上货币供 给与货币需求相等的利率,是货 币市场达到均衡状态时的利率水
平。
均衡利率具有动态调整的特性, 随着币供给和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均衡利率是一个理论上的概念, 实际上由于市场不完全竞争和信 息不对称等因素,货币市场很难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政府债券 ,以影响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和利 率水平。
货币政策目标
稳定物价
经济增长
就业
国际收支平衡
保持物价稳定,防止通 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经 济健康发展。
货币市场的影响因素
![货币市场的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7cec4a8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ed.png)
货币市场的影响因素
货币市场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包括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经济增长、通胀水平、经济稳定性、财政政策等。
货币供应量指的是整个经济体中存在的货币数量和流动性。
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和货币市场的政策。
经济增长水平直接影响到货币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强劲的经济增长通常会导致货币需求上升。
通胀水平是指货币购买力的下降,通常导致货币市场利率升高。
经济稳定性是指经济体的稳定程度,包括政治稳定性、金融稳定性等。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支出等手段来影响经济的政策。
外部因素包括国际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国际货币政策等。
国际经济环境是指全球经济的整体状况,包括全球经济增长、国际贸易状况、外汇市场等。
政治环境是指国家之间和国内的政治关系和稳定程度,政治不确定性通常会导致货币市场的波动。
国际货币政策是指其他国家央行的货币政策,如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会直接影响到全球货币市场。
总体来说,货币市场的影响因素是复杂而多样的,其中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和利率水平。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https://img.taocdn.com/s3/m/3c0ae569f5335a8102d22030.png)
剑桥方程式 Md=kPY 其中,Y表示总收入,P表示 价格水平,K表示以货币形式 保有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 比例。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流动性偏好
交易动机
预防动机
投资动机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表示为: Md/P=f(y,w,rm,rb,re,1/p•dp/dt,u) 其中,Md/P为实际货币需求;y为实际恒久性收入;w为 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率;rm为货币预期收益率 ;rb为固定收益的债券收益率;re为非固定收益的证券收 益率;1/p•dp/dt为预期物价变动率;u为反映主观偏好、 风尚及客观技术与制度等因素的综合变量。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需要量=商品价格总额/单位货币的流 通速度M=P•Q/V 其中,M表示货币需要量,Q表示待售商品的数量,P表 示商品的平均价格,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
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费雪方程式 MV=PT 其中,M表示一定时期内流 通中货币的平均数量;V表示 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各类商 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表示 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
主要作用
解决国际贸易中短期资金的供求矛 盾。 缓解财政紧张。 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 。
1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2
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有关货币需 求的理论
3
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4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根据马克思的货币需要量的论述,流通中的 货币量为实现货币流通中待售商品的价格总 额所需的货币量。
货币供给理论的发 展
萌芽期
Hale Waihona Puke 成长期本章小结1.凡是以通货和活期存款形式保有资产的行为,被称为对货币的需求。决定和 影响货币需求量的因素包括:收入状况、信用状况、消费倾向、货币流通速度 、社会商品可供量、市场物价水平、市场利率水平、心理预期和偏好。 2.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流通中货币必要量的规律。决定货币必要量的因 素包括商品数量、商品价格和货币流通速度。 3.货币供给是指一国经济中货币投入、创造和扩张(收缩)的全过程,它是一 个动态概念。货币供给机制主要由中央银行创造信用机制和商业银行扩张信用 机制共同发挥作用完成的。货币供给主要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公众 三者共同决定的。 4.货币供给量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层次。目前我国货币划分为 三个层次:M0:流通中现金;M1:M0+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M2:M1+企 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 5.货币需求理论主要有: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的货币需 求理论。
货币金融学_货币供给
![货币金融学_货币供给](https://img.taocdn.com/s3/m/c05ca49b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b2.png)
二)例子:多倍存款创造过程
3、假定B银行贷放出去的640元最终被以支票存款的形式存入C银行,则C银行的T形账户为: C银行 资产 负债 准备金 +640 支票存款 +640 同样,C银行也可以把多余的准备金贷方出去。这一过程可以一直继续下去。
B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如果A银行的贷款客户的款项来自于另一家商业银行B,则B的资产负债表为: 资产 负债 在央行的准备金-800 支票存款-800 资产 负债 在央行的准备金-160 支票存款 -800 贷款 -640
二、多倍存款扩张:最简单的情形
一)假定前提条件 设支票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20%,此外; 1、假定银行不持有任何超额准备金。 2、假定没有现金从银行系统中漏出。 3、假定没有从支票存款向定期存款或储蓄存款的转化。
二)例子:多倍存款创造过程
1、某人将向中央银行出售政府债券所得的1000元现金以支票存款形式存入A银行,则A银行T形账户表示为: A银行 资产 负债 准备金 +1000 支票存款 +1000 由于法定准备金率为20%,且无超额准备金。假定A银行发放800元贷款则: A银行 资产 负债 准备金 +200 支票存款 +1000 贷款 +800
二)例子:多倍存款创造过程
2、 如果借款者将这800元购买产品,而产品出售者又将这800元存入B银行,则B银行的T形账户表示为: B银行 资产 负债 准备金 +800 支票存款 +800 根据20%的法定准备金率,且无超额准备金的假设,则B银行T形账户可表示为: B银行 资产 负债 准备金 +160 支票存款 +800 贷款 +640
C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如果B银行的贷款客户的款项来自于另一家商业银行C,则C的资产负债表为: 资产 负债 在央行的准备金-800 支票存款-800 资产 负债 在央行的准备金-160 支票存款 -800 贷款 -640
《金融学》第八章 货币创造与货币供给
![《金融学》第八章 货币创造与货币供给](https://img.taocdn.com/s3/m/d41c596126fff705cc170aeb.png)
第八章货币创造与货币供给第一节货币供给概述P306一、货币供给(money supply)的口径(一)划分标准:流动性(二)货币层次的划分M0=流通中的现金M1=M0+活期存款(支票存款)(狭义货币)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广义货币)M3=M2+其它短期流动资产(国库券、商业票据等)(广义货币)二、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是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注入货币的过程。
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MS=B×m第二节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p267一、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的概念:原始存款是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再贴现等所形成的存款。
派生存款就是指在原始存款基础上产生的由发放贷款、贴现、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出的存款。
二、派生存款创造的前提:部分现金提取、部分准备金制度转账结算三、现代金融制度下派生存款创造的简单模型(一)假设条件:1、商业银行不持有超额准备金,只保留法定准备金,其余均用于贷款或投资2、没有现金漏损或无现金提取3、整个银行体系由一个中央银行和至少两家商业银行所构成(二)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过程甲银行贷款给A企业90元,A企业存款增加90元,A企业购买B 企业的商品,用开支票的方式支付。
B企业拿支票委托其开户行乙银行代收支票款90元。
乙银行拿这张支票去票据结算所进行清算。
则乙银行的准备金增加90元。
(三)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公式的推导-假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r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公式依次类推,得到存款货币多倍扩张的公式:△D=△R•1/rd=1/r=△D/△R(d称为存款乘数或存款倍数)支票存款总额与原始存款的比率(即存款乘数)等于法定准备金比率的倒数。
其中,△D表示支票存款的增加额,△R表示原始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增加额),r表示中央银行所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
(四)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公式的推导-有超额准备金时四、影响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因素如果商业银行有超额准备金(用e表示超额准备金与支票存款的比率),则存款倍数d=1/(r+e)如果有客户提取现金即有现金漏损(用c表示现金与支票存款的比率),则存款倍数d=1/(r+c)如果有支票存款向定期存款或储蓄存款的转化(用t表示定期存款与支票存款的比率,定期存款准备金率为r t),则存款倍数d=1/(r+t•r t) 如果商业银行有超额准备金、客户提取现金、有支票存款向定期存款或储蓄存款的转化,则存款倍数d=1/(r+e+c+t•r t)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客户的贷款需求第三节基础货币与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一、基础货币的定义:又称高能货币,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加上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准备金总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