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单元测试)(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单元测试
【满分:100分时间:35分钟】
一、选择题(15题,共60分)
1.小明来到周口店龙骨山,他可以了解到生活距今约()的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A.80~30万年B.70~30万年C.70~20万年D.80~20万年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是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原始人类,是距今70-20万年的原始人类,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时间都不正确;故选C。
2.请你按生活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我国境内的早期原始人类()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半坡居民
A.①③②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③②①
【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位于云南省元谋县;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前。
按时间顺序排列为①②③,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3.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A.互联网查询 B.史书记载 C.神话传说 D.考古发掘
【答案】D
【解析】考古发掘的远古时代的化石可以还原当时的真实情况,是研究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考古发掘。
所以D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4.如果在搜索引擎中输入“距今70万-20万年”、“使用打制石器”、天然火”等词语,出现的结果应该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到20万年,他们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在北京人遗址的灰烬中,发现有灰烬和烧骨等,这说明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
5.1965年,考古工作者在云南发现了两颗牙齿化石,根据科学测定,这是远古人类的牙齿。
他们生活在距今(2019年)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我们称之为()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是距今170万年前云南元谋县的元谋人。
B符合题意;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20-70万年前,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蓝田人生活在距今110万年前到115万年前,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6.某考古学家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们在这里发据过一座完整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在里面发现了一些小罐罐,打开一看,竞然是小米,只是没有米瓢。
”文中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和“小米”可能是()A.干栏式房屋玉米
B.半地穴式房屋粟
C.半地穴式房屋玉米
D.干栏式房屋稻米
【答案】B
【解析】由题干“竟然是小米”结合所学,半坡原始居民是我国最早种植粟(小米)的居民。
可知,文中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可能是半坡人建造的半地穴式房屋。
所以B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不符合,故选B。
7.我们中国人见面喜欢问“你吃饭了吗?”历史上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水稻的最早种植地你认为是()
A.北京周口店 B.浙江河姆渡 C.陕西半坡 D.云南元谋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我国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是陕西半坡文化和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
其中,最早种粟的是位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位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种植的是水稻。
云南元谋人与北京周口店人所生活时代的主要生产方式是采集和狩猎。
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8.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都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位于黄河流域B.都建有半地穴式房屋
C.都使用黑陶D.都使用磨制石器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居民居住在黄河流域,气候干燥,居住半地穴式房屋,主要种植粟,会制造彩陶,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气候潮湿,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会制造黑陶作品,他们都普遍使用磨制石器,D说法正确,ABC说法都错误,故本题选D。
9.考古发现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证据。
历史老师在介绍我国一处早期人类遗址时,出示了下面文物图片。
此遗址最有可能是()
A.元谋人遗址 B.半坡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
【答案】D
【解析】分析图片可知,此遗址最有可能是我国的河姆渡遗址。
依据课本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用骨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
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会挖水井。
故D符合题意;ABC与题干图片文物不符,故选D。
10.假如你生活在半坡原始居民时代,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把野猪腿剁下,你所使用的()
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青铜剑D.铁斧头
【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知识可知,半坡人生活在磨制石器时代,打制石器和木棒它们不如磨制石器锋利,半坡人时期青铜剑和铁器还没有出现。
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传说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依次有()
A.尧舜禹 B.舜尧禹 C.禹尧禹 D.尧禹舜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继黄帝之后,尧舜禹是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首领,尧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舜,舜后来又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治水有功的禹,故部落联盟首领的先后顺序是尧、舜、禹。
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2.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中华开国五千,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先生这里赞扬的是()
A.尧 B.黄帝 C.炎帝 D.大禹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被后世尊称为“人文初祖”。
轩辕即黄帝,他创造指南车,通过涿鹿之战平定蚩尤。
所以B符合题意;尧晚年时期禅让部落首领的位置给舜;炎帝与黄帝一起被称为人文初祖,大禹治水;他们都与“轩辕”、“创造指南车”与炎帝无关。
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3.戊戌(2018)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举行。
约一万名海内外中华儿女怀着崇敬之情共同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相传下列哪些贡献是黄帝所为()
A.发明文字,养蚕缫丝
B.改进农具,发明医药
C.治理洪水,开沟挖渠
D.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弓箭。
选项D符合题意;相传仓颉造字,黄帝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缧丝;炎帝改进农具,发明医药;大禹治理洪水,开沟挖渠;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炎帝是中国神话传说中远古时代的神奇人物,相传他教会人们种植五谷、改进农具。
我们也称他为()A.伏羲氏 B.神农氏 C.有巢氏 D.轩辕氏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说中炎帝发明了农耕技术,而号称神农氏;相传他教会人们种植五谷、改进农具。
选项B符合题意;伏羲氏是中华上古人文祖神;有巢氏教会族人建造房屋;轩辕氏是黄帝;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它是中国上古“五帝时代”的一种“非血统继承制”,即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它是()A.世袭制 B.禅让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都是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
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年老的时候,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转让给治水有功的禹。
这种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
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二、非选择题(2题,共40分)
16.早期人类的定居地,称为聚落。
按血缘关系组成比较固定的社会群体,称为氏族。
氏族聚落的居民,是同一个祖先的后代。
距今(2019年)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华大地星罗棋布。
观察下图后回答;
(1)图中A和B分别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氏族聚落,它们是什么聚落,分别分布在哪一区域?
(2)分别写出他们制造的典型陶器、住的房屋及种植的主要农作物。
【答案】(1)A.河姆渡聚落,长江流域;半坡聚落,黄河流域。
(2)河姆渡聚落:黑陶、干栏式房屋、水稻。
半坡聚落:彩陶、半地穴式房屋、粟。
【解析】(1)根据“距今(2019年)六七千年前”、“氏族公社”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是生活在长江流域,距今约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聚落,B是生活在黄河流域,距今约五六千年前的半坡聚落。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聚落,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
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代表是黑陶、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聚落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
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
——《韩非子》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
——历史教科书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
——《韩非子》请回答: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只有过什么样的生活?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人生活的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答案】(1)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2)说明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
(3)学会人工取火;山顶洞人;
【解析】(1)“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为此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2)“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说明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
(3)材料三中“有圣人作,钻燧取火”反映的是人工取火,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顶洞穴里,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