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传统音乐美学特征的异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中西方传统音乐美学特征的异同【摘要】音乐是以研究音乐艺术的基本规律,特别是音乐艺术的特殊性、音乐的美与美感为总目标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

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及思维方式使得其在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方面存有明显的差异,音乐的美学特征也有显著不同。

本文主要从中西传统音乐的审美心理的不同出发,论述中西方传统音乐美学的审美标准,最后得出中西方传统音乐美学的主要特征的不同。

【关键词】传统音乐;美学特征;中西比较
音乐是以研究音乐艺术的基本规律,特别是音乐艺术的特殊性、音乐的美与美感为总目标的一门学科。

中西方不同的传统文化背景及思维方式使得其在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方面存有明显的差异,音乐的美学特征也有显著不同。

中西传统文化的不同,造就中西传统音乐不同的审美心理。

在此基础之上,中西传统音乐的审美标准就产生了不同,如中国音乐讲求意境,西方讲求形象,中国讲求中庸,西方讲求典型。

从而产生中西传统音乐不同的美学特征。

一、中西传统音乐审美心理的不同
音乐不仅表现出外在事物的美,而且表现出人们内心的情感。

中西方传统音乐美学特征,是基于不同的音乐审美心理的。

如当代音乐家赵讽所说“音乐主要还是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

”中西音乐审美心理差异,来自各哲学理念的不同。

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从整体上讲“天人合一”,就是不把外物当
作对象化的东西来看待,人和外物可以是融为一体的。

它与西方文化思维方式的不同处在于,不是以“神”而是以“人”作为中心来观察宇宙的发展。

“天人合一”的观念,在中国传统音乐思想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西方人的文化精神则为“天人相分”,研究外物将其看作客体世界,而不是同外物融为一体。

这就是以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视角思考、看待客观世界的结果。

沿着“天人合一”的理念,古代中国人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进入一种自然与人的主客部分、人心与天心融会相通的境界。

这在音乐上的反映,“凡人神以数和之,以声昭之,数合声和,然后可同也。

故以七声同其数,而以律和其生,于是乎有七律。

”人和神是以七标志着同等的数,用律管表示应和的声,于是就有了“七律”。

“以七律同其数,以律和其声”,便达到了“天乐合一”的审美境界。

而西方音乐的客观自然规律与人、神融为一体,其间既有朴素的科学精神,又有明确的人文内涵。

与此同时的古希斯时代出现的是将音乐与哲学、数学结合起来思考的审美意识。

二、中西传统音乐审美标准的不同
中国的审美标准从封建社会已经开始产生,以儒家创始人孔子所提出的音乐要“尽善尽美”的伦理道德开始。

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是主要的,技艺是次要的,品德的修养是首要的,事情的完成是次要的。

孔子强调音乐从道德上能感化人,承认音乐有思想性和艺
术性。

以“善”和“美”来评价音乐家,凡合于所谓仁德者为善,表现平和中庸者为美,形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音乐审美标准之一。

与其他各家相比较,道家更富于审美的气质,观照天地万物更多审美的眼光,注重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道家也更多显示出素朴的心理学倾向,对于审美心理的规律有着大量的直观描述。

在音乐审美标准上,“天上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最美好的音乐是应使人内心和谐平静。

西方音乐首先从数学和声学的观点研究音乐中的美,发现声音的质的差别都是由发音体方面数量的差别所决定的,认为音乐的美就在于数的和谐之中。

于是人们应当去追求严峻的、理性的、神圣而具有数的真理的美,更甚于去追求那些感性的音乐。

因此,可以说西方音乐审美从一开始就和自然科学联系在一起了,对音乐的审美是在一种理性的、科学的状态之下进行的。

中国人讲意境,西方人讲形象;中国人讲中庸,西方人讲典型。

淋漓尽致的高潮是西方艺术追求的目标,藏而不露的含蓄是中国艺术的上品;西方人的革新在离经叛道,中国的创意是厚道宗经,这些都是中西方音乐审美中的差异所在。

三、中西传统音乐的美学特征比较
从中西音乐的美感特征看,由于中西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的不同,中西音乐在审美品格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古典美学关于艺
术创作的意境追求,包含着虚实相生的深刻哲理,艺术最完美的境界不是实有,而是虚与实的统一,虚实结合的境界说,深深影响了中国的诗歌、书法、绘画、戏曲及音乐,成为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不同的标识性特征,也是中国传艺术最具特色、最有民族个性的艺术精神显现。

西乐的主题往往趋向于表现实有,制造意义,中乐则趋向于展示虚无,消融意义。

在西方文化中,自然始终是作为一个有意义的实体存在的,它具有独立的自在性。

西方人细致地观察、研究自然,试图揭示其奥秘,征服自然。

西方音乐总是倾向于表现一个明确的观点、一种鲜明的情感等单一性的主题,很少去追求弦外之音、题外之意。

因此,西乐的乐思总是实体的、固定的、明晰的,很少有空灵的效果。

更加强调和突出了它的实在性。

西方音乐包括整个西方艺术,多以“真”为旨归,除此鲜有别的追求。

西方艺术如抒情诗、浪漫派音乐,感情表达强烈真实,“真实”几乎是它的终极目标。

在音乐的深度与力度表现上,中西音乐都同样具有深度与力度的美感。

不同的是,西方音乐主要指音乐思维中所体现出的情感内涵即主题,中乐主要指音乐思维中所体现出的感悟、情韵、意境。

如《英雄交响曲》的含义来自于乐曲中所表现的革命斗争意象和英雄主题,《梅花三弄》的含义来自于作者对梅花那高洁的内在气质的领悟和体验。

在力度的表现上,西乐体现强度,具有强烈的震撼
力和不可遏止的汹涌之势,使听者的身心受到强烈冲击。

中乐体现深度,使人身心陶醉、玩味不已,其特有的疏阔、空灵的意境常使人有一种身心俱爽的感受。

中国传统音乐,风格柔美,宁静和谐,沉淀着华夏古老国度代代相传的民族感情和民族气质,体现着“天人合一”和“尚和”的审美观念,总是给人以无限的愉悦、慰藉和鼓舞。

中国古人崇尚美与善的和谐,“和”是音乐的最高审美理想,要求情须合理,声须有度,欲须有节,强调人与自然的亲近融合,达到物我情感互相感发、物态人情交融的审美境界。

总之,中西传统文化的不同,造就中西传统音乐不同的审美心理。

在此基础之上,中西传统音乐的审美标准就产生了不同,如中国音乐讲求意境,西方讲求形象,中国讲求中庸,西方讲求典型。

从而产生中西传统音乐不同的美学特征。

西方音乐审美观,强调音乐审美是主观意识的反映,注重主观审美想象。

而中国音乐审美观,则比较强调音乐是自然美、社会美及生活美在音乐作品中的反映;西方音乐审美观过分强调纯音乐和无标题音乐的美感和快感,否定音乐表现本身以外的美,而中国音乐审美观则比较注重现实性美、思想性美、自然性和教育性美。

【参考文献】
[1] 丁枫《西方审美观源流》,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 何乾三《西方音乐美学史稿》,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3] 杜洪泉《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概论》,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4] 胡郁青《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简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 龚妮丽《音乐美学论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6] 李醒尘《西方美学史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 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