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小儿腹泻方法

合集下载

中医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中医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中医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宝子们,家里有小宝贝的都知道,小儿腹泻可太让人心疼和头疼啦。

不过咱中医在这方面可有不少妙法呢。

咱先说说中医里的推拿吧。

这可是个超棒的绿色疗法哦。

比如说补脾经,就在小儿的拇指外侧,从指尖向指根方向推,就像给小宝贝的脾胃做按摩,让它更有力量去运化食物呢。

还有清大肠经,在食指桡侧缘,从虎口推向指尖,这就有助于把肠道里的积滞给清出去。

揉板门这个穴位也很重要,板门就在小儿手掌大鱼际的平面,揉一揉,就像在安抚小宝贝的肠胃。

通过这些推拿手法,能很好地调节小儿的肠胃功能,而且宝宝也不会觉得很痛苦,就像在做游戏一样。

再讲讲中药调理。

如果是因为受寒引起的腹泻,像小宝贝可能肚子着凉了,那可能会用到藿香正气散之类的方剂。

这藿香正气散里的藿香啊,就像个小卫士,能把寒湿之邪给赶跑,让宝宝的肠胃恢复温暖舒适。

要是因为吃多了积食引起的腹泻呢,保和丸就可能派上用场啦。

山楂、神曲、麦芽这些成分,就像是小清洁工,把宝宝肚子里消化不了的食物残渣给清理干净,让肠胃重新正常运转。

不过中药可不能随便给宝宝吃哦,一定要找专业的中医大夫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来开方。

还有艾灸这个好办法。

艾灸神阙穴,神阙就是咱们的肚脐啦。

在肚脐周围进行艾灸,就像给宝宝的小肚子点了个小火炉,能温阳散寒,对寒性的腹泻效果很不错呢。

但是艾灸的时候要特别小心,距离要合适,可不能烫伤了小宝贝娇嫩的皮肤哦。

另外,饮食上也得注意。

小儿腹泻的时候,就别给宝宝吃那些油腻、生冷的食物啦。

可以煮点小米粥,小米粥可是个好东西,养脾胃,就像给宝宝的肠胃穿上一件温暖的小毛衣。

还有山药,把山药蒸熟了给宝宝吃,也能起到健脾止泻的作用。

咱中医治疗小儿腹泻啊,就是从各个方面去调理小宝贝的身体,让宝宝的肠胃健健康康的。

家长们也不用太担心,只要细心照顾,配合中医的这些方法,小宝贝很快就会好起来,又能活蹦乱跳啦。

中医药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方法

中医药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方法

中医药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方法一个婴儿的呱呱坠地会为一个家庭带来很多的欢乐,孩子的出世会给父母和其它长辈带来许多希望。

然而,小孩子的身体是很需要精心照顾的,尤其是刚出生不久的婴儿。

在照顾孩子的同时父母不仅要学会正确的照顾方法,还要学会一些常识性的治疗婴幼儿易患疾病的简单方法,以备不时之需。

秋季腹泻是一种小儿常见病,本文就对小儿秋季腹泻的发病原因、各种中医治疗方法给出详细的介绍。

标签:中医药小儿腹泻秋季腹泻对于刚刚为人父母的新手爸爸妈妈来说,小孩子生病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是最头疼的事了。

本文分析了小儿秋季腹泻的原因,并给出了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为正在为孩子生病而不知所措的爸爸妈妈指引方向。

了解发病的具体原因,才能够及时准确地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为孩子治病。

多了解容易引起发病的原因也可以帮助父母为孩子及早的预防。

秋季是小儿腹泻发生的高潮期,所以在秋季家长更应该注意为孩子预防腹泻。

2小儿秋季腹泻的发病原因2.1过敏是引起小儿腹泻的不可忽视的原因食物过敏或食物不耐受是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常见的腹泻原因。

以往只认识到蛋白质类会引起小儿的腹泻,现在由认识到许多普通的食物也会引起小儿的过敏,比如小麦、苹果、牛奶、大豆等等。

过敏只是一个过程,有可能是长期的,也有可能只是暂时的。

过敏的表现一般是会出现皮疹、腹泻、鼻炎等。

由于婴幼儿的体质与成人大不相同,有在婴幼儿时期出现的过敏问题到了成人时期可能会消失,所以不必太担心。

有些导致婴幼儿过敏的食物,若是调整其中食物的添加程序或者其中某种食物的量有时是可以避免过敏情况发生的。

食物过敏的相关诊断有(从消化道解剖自上之下)。

口腔变态反应综合征、食管炎(多伴嗜酸细胞增高)、胃炎、胃-小肠-结肠炎、小肠-结肠炎、直肠-结肠炎。

可以表现为吞咽困难、胸前区烧灼感。

2.2感染可引起小儿秋季腹泻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及寄生虫引起,以前两者多见,尤其是病毒。

病毒感染为:①人类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最常见病原;②诺沃克病毒:多侵犯儿童及成人,与婴幼儿腹泻的关系不密切。

中医辨治小儿秋季腹泻

中医辨治小儿秋季腹泻

中医辨治小儿秋季腹泻一、背景介绍秋季腹泻是指在秋季季节,小儿出现腹泻症状的一种常见儿科疾病。

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对小儿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中医药在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疗效,下面我们将介绍中医辨治小儿秋季腹泻的方法和治疗原则。

二、病因分析小儿秋季腹泻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食物原因:秋季食物较为丰富,小儿可能贪吃生冷食物、垃圾食品等,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引发腹泻。

2.气候原因:秋季气候干燥,空气中的湿度较低,容易造成小儿肠道保护屏障减弱,感染病原体引发腹泻。

3.情绪原因:秋季是小儿进入新学期的时间,可能面临学习压力、情绪波动等,影响肠胃功能,引发腹泻。

三、辨证施治中医辨治小儿秋季腹泻主要通过四诊合参的方式进行,下面将介绍不同证型的辨证施治方法。

1. 脾胃虚弱型症状表现为腹泻不止,大便黄色且稀,腹部胀满,食欲不振。

该证型多见于小儿秋季进食不规律、偏食生冷食物等原因引起的脾胃功能不全。

治疗原则:健脾和胃,调理脾胃功能。

常用方药: - 陈皮生姜汤:陈皮、生姜各10克,煎服。

- 生脉散:黄芪、白术、党参、甘草、生地等药材,炮制后研末,加入蜂蜜调服。

2. 肝胆湿热型症状表现为腹泻黄色带绿,大便臭秽,口渴喜冷饮,舌苔黄腻。

该证型多见于小儿秋季饮食不洁或食用过多辛辣刺激食物引起的湿热腹泻。

治疗原则:清湿泻火,疏肝理气。

常用方药: - 鲜栀子汤:鲜栀子12克,生苡仁10克,煎服。

- 柴胡疏肝散:柴胡、黄芩、枳壳、升麻等药材,煎水冲服。

3. 胃寒侵袭型症状表现为腹泻清稀,大便伴有腹痛,腹部感觉寒冷,恶寒喜暖,舌苔白,苔薄而滑。

该证型多见于小儿秋季进食寒凉食物、饮食不洁等原因引起胃寒。

治疗原则:暖胃散寒,调理脾胃阳气。

常用方药: - 小建中汤:干姜6克,吴茱萸6克,煎服。

- 四君子丸:人参、白术、茯苓、陈皮等药材,研末制成丸剂,口服。

四、预防护理除了中医辨治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做好以下预防护理工作,以降低小儿秋季腹泻的发生率:1.饮食均衡:合理安排小儿饮食,避免贪吃生冷食物和垃圾食品。

中医治疗小儿腹泻的几点经验

中医治疗小儿腹泻的几点经验

方药 : 党参 、 茯苓 、 白术 、 山药 、 陈皮 、 木香 、
薏 苡 仁 、 内金 、 石 脂 、 草 。 鸡 赤 甘 脾 肾阳 虚 型
振 , 有溢乳 或呕吐 , 偶 大便次数增 多, 但每 次大便量不 多 , 薄或 带水 , 稀 成黄 色 或黄 绿色 , 酸味 , 有 常见 白色或 黄 白色 奶瓣 和 泡沫 。无水及全身 中毒症状 , 多在数 日内 痊愈 。重型腹泻常急性起病 , 也可 由轻型
症见大便酸 臭或 如败 卵 , 腹部 胀满 , 雾 化 吸入 是 目前 治 疗 咽 炎 局 部 用 药 的常用 方法 , 通过 雾化 器 将药 物 和水
加 速 了 疾 病 的 恢 复 过 程 。 通 过 自拟 芩
第 6版 . 京 : 民卫 生 出 版 社 , 0 4, 北 人 20
l 0. 5
剂所 产生 的耐 药性 和不 良反 应 , 疗效 其 明显 优 于西 药 , 全 性 高 , 有 临 床应 安 具
用价 值 。
2 王德 鉴. 中医耳鼻 喉 口腔 科学. 京 : 民 北 人 卫生出版社 ,94,1 . 19 4 6
3 阴健 , 力 弓. 郭 中药 现 代药 理 与 临床 应 用
丹 清 活 汤雾 化 治 疗 与 西 药 雾 化 治疗 的
分 超 声 雾 化 成雾 状 颗 粒 , 口腔 、 经 咽部 和呼 吸道 吸 入 , 因而药 物可 以从 黏 膜下
直 接 吸收 入 组 织 内 而 发 挥 功效 。雾
对比, 证实 自拟 芩丹 清活 汤雾 化 治 疗对 慢性 咽炎 的治 疗起 效快 , 且无 西 药 雾化
1 田勇 泉 , 爱 华 . 鼻 咽 喉 头 颈 外 科 学 孙 耳
4 张慧燕. 于 中药喷雾 剂质量标 准如何 完 关 善的探讨 . 中国药品标 准 ,0 4, 4)2 20 5( :2—

儿科小儿腹泻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儿科小儿腹泻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小儿腹泻小儿腹泻又称消化不良、小儿肠炎,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为主症。

多见于婴幼儿,好发在夏秋季节。

中医认为外感暑湿或饮食不洁,损伤脾胃,运化不健,饮食不能化为精微而成湿滞,阻于中焦,使之清浊升降失常,清气不升,而致腹泻。

病重者,津液大耗,容易伤阴伤阳,转危变险,必须警惕。

【诊断】1.以腹泻蛋花水样大便,每日数次至十余次以上为主症,或伴呕吐、发热。

2.注意大便的性状、次数、气味、颜色以及排便时的表情,以区别腹泻的虚实寒热,并和痢疾作鉴别(本病无腹痛、脓血及里急后重等症状)。

3.注意全身状况,有无烦躁或极度委靡、口渴、皮肤干瘪等症状,及有无伤阴、伤阳的转变。

4.若有腹胀、呼吸深长、脉微、惊厥等症状,提示脱水、电解质亲乱,有并发症存在。

5.消化不良性腹泻,大便镜检有未消化食物及脂肪滴,乳酸试验阳性;感染性腹泻,大便培养有致病性大肠杆菌、肠弯曲菌等生长,也可分离出肠道病毒。

【治疗】小儿腹泻的治法很多,有采用辨证论治的内服药疗法;有应用推拿和针灸疗法;近年来外治疗法发展很快,温灸治疗有效,可免小儿服药难,深得家长们喜爱。

分别介绍于下。

一、辨证论治根据腹泻次数和寒热虚实的性质,可分为伤食泻、湿热泻、脾虚泻三证,若利下津液大耗,伤及正气,又可出现伤阴伤阳等变证。

治疗方法,分别给予消导、清肠、化湿、健脾;出现变证,给予救阴扶阳,随证处理。

1.伤食泻脱腹胀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大便色黄褐泥烂或呈水样,有不消化残渣,酸臭如败卵,精神尚好,苔脉无异常。

此乃伤食积滞引起,病程短暂,性质较轻。

治法:消食助运。

方药举例:保和丸加减。

焦山楂、莱腋子、苍术、连翘各IOg,半夏6g,陈皮5g。

加减:暧饱明显,加麦芽10g。

水煎服。

腹痛苔白,病程稍长,加炮姜、广木香等份研粉服,每次1g,每日3次。

并有外感风寒,发热、流涕、咳嗽,加葛根、荆芥、防风各6g,枯梗5g。

2.湿热泻大便次数增多在10次以上,蛋花水样便,黄赤而臭,肠鸣腹胀,甚则呕吐,或伴发热、口渴、精神烦躁,小便黄赤,苔薄黄腻或薄白而干。

小儿腹泻病的中医治疗

小儿腹泻病的中医治疗
? |一| 。l| | ≥ 1 一 | 。 l . | 1 _ I | 0 t |
lDL。R I i |Sl | MI R H | IA. C E C E | j | | E A
d 腹 泻 病 的 中 医 治 疗 东 金 乡 2 2 0 ) 山 7 2 0
多为热邪 ; 舌淡胖边有齿 痕者 为伤 阳, 舌红绛 而十者为伤 阴。《 幼 幼集成 ・ 泄泻 证治》中说 : 凡 暴 注下逼 属火 , “ 水液 澄 清属寒 ; 老
黄 色 属 心 脾 肺 实 热 , 清 解 ; 黄 色属 虚 热 , 调 补 ; 色 属 寒 , 宜 淡 宜 青 宜
腐熟 , 化气化m , 而 以行 营 , 饮 食 失 节 , 居 不 时 , 致 脾 胃受 若 起 以 伤 , 水反为湿 , 反 为滞 , 华 之气 , 能输化 , 致会 污下 降 , 则 谷 精 不 乃 而泻 利 作 矣 ” 。其 常 见 的 病 因有 四方 面 。
合 污 而 下 , 为 泄 泻 。 故 小 儿 泄 泻 与 时 令 气 候 的 变 化 , 着 密 切 则 有 的关 系 。 外 感 风 、 、 、 均 可 致 病 。 盖 脾 喜 燥 而 恶 湿 , 易 伤 寒 暑 湿 湿
脾 , 以有 “ 多 成 五 泄 ” 说 。 故 泄 泻 虽 有 多 种 不 同 因 素 , 未 所 湿 之 但
本病表现 , 轻重悬殊 。轻者便次不 多 , 便溏如糊状 或如 蛋花 , 身热 不甚 或不 发热 , 呕 吐 , 无 能进 食 , 神 尚好 。重者 则 便次 频 精
繁 , E可 达 十 多 次 或 数 十 次 以上 , 伴 呕 吐 、 热 、 神 萎 靡 , 每 l 多 发 精 或 烦躁不 安 ,l 不止 , 或眼眶 凹陷 , 量 减少 , V渴 甚 尿 四肢 不 温 , 胀 、 腹

小儿腹泻的中西医分型及治疗原则

小儿腹泻的中西医分型及治疗原则

小儿腹泻的中西医分型及治疗原则小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发病年龄多<2岁,<1歲约50%。

全世界每年死于腹泻的儿童高达500万~1800万。

在我国,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2位常见病、多发病。

但是中医药治疗小儿腹泻很关键,很多患儿因治疗手段单一,忽视中医药的治疗,腹泻时间较长,病情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和控制,病情加重或影响预后。

小儿腹泻分类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

前者称小儿肠炎,后者称消化不良或单纯腹泻。

①感染性腹泻:大多数病原微生物通过食入污染的水、食物或通过污染的手传播而进入消化道。

当机体的防御功能下降、大量的微生物侵袭并产生毒力时可引起腹泻。

细菌感染所致腹泻包括肠毒性肠炎、侵袭性肠炎。

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不产生肠毒素及侵袭力,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②慢性腹泻:主要是由饮食不当引起,以人工喂养的患儿为主。

当摄入食物的量、质突然改变超过消化道的承受能力时,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而堆积于小肠上部,使局部酸度减低,肠道下部细菌上移和繁殖,造成内源性感染和消化功能紊乱,肠蠕动增加,引起腹泻及水电解质紊乱。

根据病程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

急性腹泻指连续病程<2周者;腹泻为病程2周~2个月为迁延性腹泻,病程>2个月为慢性腹泻。

小儿腹泻按病情程度可分为轻型和重型。

①急性腹泻轻型:起病可急可缓,多由饮食原因、肠道外感染或肠道内病毒引起。

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每天数次大便,一般为<10次,量少,稀薄或带水,呈黄色,有酸味,常可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皂块)和泡沫,可混有少量黏液。

患儿一般无发热症状,可有食欲不振,精神状态尚可,可数日自愈。

②重型腹泻:多由肠道细菌感染引起,胃肠道症状腹泻频繁,一般>10次/日,水分多而粪质少,或混有黏液的稀水便多,同时可伴有腹胀和呕吐。

脱水症状明显,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严重者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慢性腹泻、迁延性腹泻大多是因急性腹泻未彻底治疗或治疗不当发展而来。

中医辨证论治小儿腹泻

中医辨证论治小儿腹泻
食物调理:砂仁肚条粥
用料配方:砂仁10克,猪肚子1000克,花椒、胡椒末、葱白、生姜各适量
操 作:将猪肚洗净,用沸水烫一下,刮去内膜,放入砂锅中加水加花椒、生姜、葱白煮熟后,捞起猪肚晾冷切条,再将原汁烧开下肚条、砂仁、胡椒末、味精等,文火炖煮20分钟即成。
小儿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其主证。乃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以2岁以下的婴儿更为多见,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较多,南方冬季亦可发生,且往往引起流行。
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或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汤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黏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功 效:发表散寒,温中通阳
用 法:趁热服食,每日2次
3)湿热型
表 现:泻下稀薄,水分较多,或如水注,每日数次或数十次,粪色深黄而臭,或见少许黏液,腹部时有疼痛,食欲不振,肛门灼热,伴湿热之象,小便短赤,发热口渴。舌苔黄腻。
治 法:疏风散热
取 穴:开天门30次;推坎宫30次;揉太阳30次;揉耳后高骨30次;揉外劳宫30次
参考方剂:藿香正气散
功效:解表和中 理气化湿
主治:《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透,蕴热不退,午后热重等
用料配方:栗子仁与白糖适量
操 作:将栗子仁磨成粉,煮成稀糊,加白糖调匀服食
功 效:养胃健脾
用 法:每日1~2次,连食数日
注:(1)将《正红草止泻软膏》涂抹于患者腹部,顺时针摩腹待药物吸收,然后用红外线灯照射治疗5分钟
(2)将糖液倒入涂有植物油的搪瓷盘内摊平,稍冷,即用刀划成条,再划成小块即成。
功 效:健脾止泻。 适应久泻、久痢等症。

小儿腹泻的中医调理

小儿腹泻的中医调理

孩子腹泻时的护理要点
1、首先要防止宝宝脱水,腹泻容易导致大量的水分及电解质的流 失,严重脱水可能会导致死亡。 2、其次一定不能滥用抗生素,抗生素对轮状病毒并无药效,还可 能引起肠道菌群紊乱、药物副作用等不良后果。 3、再者要做好臀部护理,宝宝腹泻后红屁股很容易找上门;宝宝 腹泻后最好用淋浴的方式冲洗干净,并用毛巾吸干水分,抹上护 臀膏,保持臀部的干燥。 (如果已经有红屁股,可涂抹一些鞣酸软膏或金霉素鱼肝油。) 4、对于宝宝的个人用品,要清洁干净并且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爸妈在护理宝宝前后,都要认真做好清洁工作。 5、要避免宝宝腹部再次受凉,可用热水袋对宝宝腹部进行热敷, 或揉一揉宝宝的肚子以缓解疼痛。 6、要记录宝宝大便的情况,包括次数、颜色、性质等,如果后续 需要就医,能够方便医生更好的判断宝宝的病情。
小儿常见疾病
腹泻
小儿腹泻
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 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 发生,尤以夏、秋两季发病为多。久泻迁延不 愈者,则可影响小儿的营养和发育;重症患儿还 可以产生脱水、酸中毒等一系列严重症状,甚 至危及生命,故临诊务必注意。
寒湿泄
腹泻类型一
临床表现症状:有受寒史,如紫菜汤色,色淡不臭, 腹痛肠鸣,或兼有恶寒发热,泄后痛减,身不热,无 汗,大便伴有泡沫,苔薄白或白腻。 病机分析:外邪寒邪伤人,肠胃功能失调,均能 使人发生腹泻。
组方: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各30克。 制法:将上述药物共切成粗末,炒热,布包。 用法:将炒热的药包放脐上,热熨斗熨之, 逼药气入腹。
五倍子15克,枯矾10克,黄腊30克,先将前 二药研细,再合黄腊熬成膏,每用5克敷脐中, 外用热水袋热熨。
穴 名:止泻(任脉上, 关元、石门中间)
取穴方法:脐下二寸 半取之。 主 治:腹泻 手 法:直按稍斜上顶。

痛泻要方热奄包治疗脾虚湿困型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痛泻要方热奄包治疗脾虚湿困型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痛泻要方热奄包治疗脾虚湿困型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痛泻要方热奄包是中医治疗小儿腹泻的有效方剂之一,尤其适用于脾虚湿困型腹泻。

本文将从临床实践出发,探讨痛泻要方热奄包治疗脾虚湿困型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一、痛泻要方热奄包治疗小儿腹泻的理论基础痛泻要方热奄包是由明代医家张介宾所著的《金元要略》中提出,其所用药物有黄连、石斛、石膏、茯苓等,具有清热、燥湿、健脾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脾主运化,脾虚则湿困,湿邪内蕴,易致腹泻。

痛泻要方热奄包正是根据脾虚湿困型腹泻的病机提出的治疗方剂,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二、痛泻要方热奄包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特点1. 适应症广泛:痛泻要方热奄包适用于小儿脾虚湿困型腹泻,其症状表现为腹泻次数多、大便量多、色黄、质稀、味酸臭、舌质红、苔白腻等。

2. 治疗疗效显著:经临床观察发现,痛泻要方热奄包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显著,可以迅速止泻、缩短病程、改善腹泻相关症状。

3. 安全性高:痛泻要方热奄包是以中药为主要成分,采用中药煎煮、外敷的治疗方法,对小儿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安全性高。

三、临床研究结果1.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曾进行以痛泻要方热奄包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痛泻要方热奄包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且治疗组患儿的临床症状能够迅速得到缓解。

2. 某县儿童医院对痛泻要方热奄包治疗小儿腹泻进行了临床观察,发现痛泻要方热奄包能够明显改善小儿的腹泻症状,且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四、痛泻要方热奄包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应用1. 用药浓缩汤液制成热奄包:将痛泻要方中的黄连、石斛、石膏、茯苓等药物煎煮后,加入硼砂搅匀制成浓缩汤液,将汤液倒入干净的纱布袋中,外敷于小儿脐部,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

2. 配合外敷疗法:在外敷热奄包的可辅以中药内服,如黄连、茯苓、白术等,以进一步辅助治疗腹泻。

五、痛泻要方热奄包治疗小儿腹泻的注意事项1. 用药适量:在制作热奄包时,应根据小儿的年龄、体重等具体情况,控制药物用量,避免药物浓度过高导致不良反应发生。

小儿腹泻中医诊疗方法

小儿腹泻中医诊疗方法

小儿腹泻中医诊疗方法*导读: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及大便性状有改变(如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为特点的儿童常见病。

6个月~2岁婴幼儿的发病率较高,多发生在夏秋季节,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小儿腹泻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及大便性状有改变(如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为特点的儿童常见病。

6个月~2岁婴幼儿的发病率较高,多发生在夏秋季节,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小儿腹泻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我国虽然由于儿童营养情况及医疗条件的改善,由腹泻病引起的死亡率明显地下降,但其发病率仍高。

小儿腹泻为儿科重点防治的四大病之一。

小儿腹泻属中医“泄泻”范畴。

辨证论治1.常证(1)伤食泻证[证候]大便酸臭,或如败卵,腹部胀满,口臭纳呆,泻前腹痛哭闹,多伴恶心呕吐,舌苔厚腻,脉滑有力。

[治法] 消食化积,和中渗湿。

[方药] 保和丸加减。

伤于肉食者重用山楂;伤于面食者重用莱菔子;伤于谷食者重用神曲;脾胃薄弱者加白术、谷芽;腹痛较剧及气胀者,加木香、厚朴以理气消胀;呕吐较甚者加藿香、生姜、竹茹降逆止吐。

(2)风寒泻证[证候] 大便色淡,带有泡沫,无明显臭气,腹痛肠鸣,或伴鼻塞,流涕,身热,舌苔白腻,脉滑有力。

[治法] 疏风散寒,化湿和中。

[方药] 藿香正气散。

表寒较重者加荆芥、防风;肢体酸痛者加羌活、秦艽;寒邪直中太阴者加炮姜、砂仁,去生姜;如腹痛较甚者,加木香、砂仁以理气止痛;纳差者,加山楂、神曲以消食导滞;小便短少者,加泽泻、猪苓以渗湿利尿。

(3)湿热泻证[证候] 泻如水样,每日数次或数十次,色褐而臭,可有黏液,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发热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 葛根芩连汤合六一散加减。

伴腹痛甚者,加白芍、木香以理气止痛;呕吐频者,加半夏、生姜汁以降逆辟秽:高热、烦渴引饮者,加石膏、寒水石以清热除烦;湿邪偏重,口不甚渴,舌苔厚腻者,加厚朴、苍术以健脾燥湿。

小儿腹泻3大症 中药膳食止腹泻

小儿腹泻3大症 中药膳食止腹泻

小儿腹泻3大症中药膳食止腹泻*导读:小儿腹泻时常发生,其原因也是多种多样,因为小孩是抵抗力最弱的时候,遇到天气转凉极易引发小儿腹泻,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小孩发……小儿腹泻时常发生,其原因也是多种多样,因为小孩是抵抗力最弱的时候,遇到天气转凉极易引发小儿腹泻,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小孩发育不良等。

饮食习惯也可引发小儿腹泻,那么如何治疗小儿腹泻?下面中医针对小儿腹泻,根据其腹泻的症状不同,其治疗方法亦不同,为大家介绍中医针对小儿的膳食调理方法。

*中药膳食调理法:*症状一:如出现大便稀溏,夹有残渣和乳块,气味酸臭或如败卵,腹脘部作胀,嗳气纳呆,常伴有恶心呕吐(乳幼儿的腹痛信号为便前啼哭或在睡中惊啼),可以选用下述药膳:1、焦山楂30g,粳米50g。

先将焦山楂洗净入锅,加清水适量煎煮半小时,去渣后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煮粥,粥成服食。

本品具有消食助运之功用。

2、焦山楂30g,乌梅10枚,陈皮6g。

将上三味洗净入锅,加水煎汤,代茶饮。

本品具有消失助运止泻之功用。

*症状二:如出现泻下如注,粪色深黄,臭味异常,便次多,有日行十余次至数十次者,小便短少,食欲不振,常伴有呕吐恶心,精神烦躁或倦怠,口渴而不多饮水时,可以选用下述药膳:1、新鲜车前草50g,新鲜血见愁50g。

将上两物洗净,加适量水煎汤,代茶饮。

本品具有清肠化湿之功用。

2、鲜马鞭草50g,鲜萝卜叶50g。

将上两味洗净,加适量冷水煎汤,分34次口服。

本品具有清肠止泻之功用。

3、苹果1只。

将苹果洗净,用开水烫后去皮,然后用小勺刮成泥状,给患儿服用,每日2次,本品具有健脾止泻之功用。

*症状三:如出现病程迁延,时轻时重或时发时止,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夹未消化残渣,食后易泻,多食则胀满,面黄形瘦,神疲倦怠时,可以选用下述药膳:1、莲子20g,胡萝卜50g,粳米50g。

将莲子、胡萝卜洗净,胡萝卜切片,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入锅,加适量冷水煮粥,粥成调味服食。

本品具有健脾止泻之功用。

中医儿科学缓解儿童腹泻的有效方法

中医儿科学缓解儿童腹泻的有效方法

中医儿科学缓解儿童腹泻的有效方法儿童腹泻是儿科常见的病症之一,令家长们颇为忧心。

孩子一旦腹泻,不仅身体难受,还可能影响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

在中医儿科学中,有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缓解儿童腹泻,且副作用相对较小,对孩子的身体更为温和。

中医认为,儿童腹泻的病因主要有外感邪气、内伤饮食、脾胃虚弱等。

外感邪气多为感受风、寒、暑、湿等外邪,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内伤饮食则是由于喂养不当、饮食不洁或过量,损伤脾胃;脾胃虚弱则是孩子本身脾胃功能尚未健全,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腹泻。

针对不同的病因,中医有多种治疗方法。

首先是中药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的症状和脉象进行辨证论治。

如果是感受外邪导致的腹泻,如风邪侵袭,常表现为大便清稀、肠鸣腹痛,可使用藿香正气散加减以疏风散寒、化湿和中。

若是湿热泻,大便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可用葛根芩连汤清热利湿。

对于伤食泻,大便酸臭、腹胀腹痛,保和丸加减能起到消食导滞的作用。

而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大便时溏时泻、反复发作,参苓白术散则是不错的选择,以健脾益气、渗湿止泻。

除了中药治疗,中医还有一些外治法。

小儿推拿就是其中备受家长欢迎的一种。

对于腹泻的孩子,可以推拿补脾经、清大肠、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等穴位和手法。

补脾经能健脾和胃,清大肠可清利肠腑湿热积滞,摩腹、揉脐能调理肠道气机,推上七节骨则有温阳止泻的功效。

这些推拿手法操作简单,家长们经过学习后,在家也可以为孩子进行推拿,帮助缓解腹泻症状。

艾灸也是中医治疗儿童腹泻的有效方法之一。

可以选择神阙穴(即肚脐)进行艾灸,有温中止泻的作用。

但需要注意控制艾灸的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孩子的皮肤。

另外,中药敷贴也有不错的效果。

比如,用丁香、肉桂等药物研成粉末,用醋调制成糊状,敷在肚脐上,用纱布固定。

这些药物具有温中散寒、止泻止痛的作用,通过皮肤渗透,能够发挥药效。

在饮食调理方面,中医也有独到的见解。

腹泻期间,孩子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治疗小儿腹泻的民间偏方

治疗小儿腹泻的民间偏方

治疗小儿腹泻的民间偏方偏方一:用苹果泥如果宝宝腹泻不止的话,可用买来的新鲜的苹果做成苹果泥,如果气温过低则可适当加热一下,然后喂宝宝吃,正常情况下如果宝宝的腹泻不是太严重的话一到两天之内就可以看到止泻的效果了。

因为苹果中含有丰富的果胶和鞣酸其都具有吸附和收敛的作用,再者苹果属于碱性水果有利于中和体内的胃酸。

偏方二:苹果胡萝卜汁如果宝宝不喜欢吃苹果泥的话,也可用半个苹果和一小结胡萝卜一同榨汁给宝宝喝。

胡萝卜中的果酸有助于宝宝的大便成形,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胡萝卜最好先煮熟之后在进行榨,这样更有利于止泻,同时也能起到补水的作用。

偏方三:小米汤空腹的时候让宝宝喝小米汤,当然是不要米粒加少许盐,最好不要放其它的调味品,让宝宝坚持喝几次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止泻作用的。

偏方四:煸炒小米将小米煸炒至变黄有香味之后,然后磨成粉末,在分几次给孩子吃,一般一天吃两三次,坚持两三天就可看到很好的效果了。

因为小米具有收敛的作用,当然了如果用此方止泻还要注意多给孩子补充水份以免引起去上火。

偏方五:茶叶茄香饮将2克茶叶同3克茴香加适量水用水煎至汤量变少,分两三次饮用。

偏方六:麦芽生姜饮用10克麦芽同两片生姜煎水服用就可。

正常情况下如果宝宝腹泻不是很严重的话,那么通过以上这些方法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止泻作用。

但是如果宝宝腹泻的问题没有减轻反而加重的话,建议宝妈们最好带宝宝到正规的儿童医院去检查一下。

中医治疗小儿腹泻的方法1、乳茶一些如茶,是有着防止腹泻的效果的。

云南绿茶1克。

将绿茶研细末,分3次用乳汁调服,连服3~5天。

功能清热、消食、止泻。

2、孩儿茶孩儿茶也是不错的,注意服用的次数。

将孩儿茶研细,口服。

1岁左右每次服0.15克,2岁以上服0.2克,每日3次。

可清热、消食。

3、儿科醋茶醋能够止泻,混合食用更好。

绿茶1杯(约300毫升),食醋20毫升,二者混合,每次服20毫升,每日3次。

功效和胃止泻。

4、陈皮茶陈皮,煎水服用,也是效果不错的。

小儿腹泻的中医护理方法

小儿腹泻的中医护理方法

小儿腹泻的中医护理方法小儿腹泻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给家长和宝宝带来很大麻烦。

针对小儿腹泻,中医护理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

其中,饮食调理、中药调理、温热疗法、针灸推拿、生活护理等多种中医护理方法能够减轻腹泻症状和病理反应,加速康复过程,本文就此进行具体阐述。

1.饮食护理小儿腹泻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病症,中医学认为其病因主要与小儿脾胃虚弱、积热湿邪等因素有关。

在中医护理过程中,饮食调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有效缓解小儿腹泻的症状。

具体的措施如下:1.1宜食清淡小儿腹泻期间宜以清淡、易消化的食品为主,如稀饭、粥、面条、水饺、蒸蛋羹、水果等,忌食过于油腻、辛辣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如油炸、烤肉、生冷食品、生葱姜等。

同时,要注意饮食量不宜过多,以免加重腹泻症状。

1.2注意水分摄入小儿腹泻期间,由于排便次数增多,便秘症状加重,因此需要多喝水以补充身体所需水分,但要避免过量饮水,应反复少量饮用温水,切忌喝冷水。

1.3忌食刺激性食物小儿在腹泻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烫嘴、酸甜刺激性食物、高纤维、高脂肪、高蛋白等难以消化的食物,这些食物对小儿的胃肠道负担过重,会加重腹泻症状,严重的还会引起腹痛。

1.4补充盐分小儿在腹泻期间排便次数增多时会大量流失体内的盐分,应及时适量补充。

可以采取一些葡萄糖盐水或口服液,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1.5避免添加剂食物小儿腹泻期间应避免食用添加剂多的食品,例如色素、香精等,这些添加剂和防腐剂会增加小儿肠道的负担,使腹泻症状更加严重。

2.服药护理小儿腹泻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疾病,中医学认为小儿腹泻的病因主要有脾胃虚弱、湿热内盛等方面的因素。

因此,中药调理在小儿腹泻的中医护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1清热解毒类清热解毒类中药适用于小儿湿热痰饮所致的腹泻症状,如连翘、黄芩、藿香、羌活、板蓝根等可以有效清热解毒,缓解腹泻症状。

2.2涩肠止泻类涩肠止泻类中药适用于小儿脾虚湿泄所致的腹泻症状,如肉桂、党参、茯苓、泽泻、苍术等可以有效地收敛涩肠,缓解腹泻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小儿腹泻方法
小宝宝因为年龄的问题,各方面都处于发育阶段,抵抗力不是很高,所以很容易会生病。

腹泻是比较常见的病症了。

那么在治疗方面,有些宝妈偏爱西医,因为西医见效快。

也有宝妈会选中医,因为中医治疗一般没有副作用。

中医治疗小儿腹泻方法?
中医治疗小儿腹泻方法
1、揉腹法。

家长可以把手掌摊开,放在宝宝的腹部,逆时针轻揉50下左右,或者2分钟左右。

这个按摩手法可以让孩子止住腹泻,同时促进肠胃功能润化。

医生提醒,一定要逆时针,也就是要逆着肠子的方向揉动。

2、推背法。

方法要领是顺着宝宝的脊柱由下往上搓,一直搓到皮肤微红发热为止。

小儿腹泻伤经液,气血经液同源,所以要给宝宝补气血。

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推背可以补阳气,健脾补肾,增强孩子抵抗力。

3、推上七节骨。

用拇指侧面或者食指、中指指腹,从宝宝的骶骨(尾椎)出往上推,直推到腰部,即命门(督脉穴,第二腰椎下凹陷中)处止。

推拿时,手法可以稍重一些,推到皮肤发热为适度。

4、揉板门。

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家长可以用右手拇指指腹顺时针旋揉宝宝手掌大鱼际,次数在50次左右。

按揉这里,可以健脾促消化,增强肠的蠕动功能。

小儿腹泻会引起发烧吗
发烧是临床腹泻说比较常见的症状,引起的原因很多,一般多见于感染引起。

治疗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服用药物治疗,也可以外用药物治疗,还可以通过物理方法进行退烧,当然中医推拿也是可以的。

可以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在
医生的指导下明确引起发烧的原因,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积极的推拿治疗,使宝宝身体恢复健康更快些。

以上是对中医治疗小儿腹泻方法这个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小编建议大家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治疗方法,若前期可以选择中医治疗,这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中医以调理为主,加以食疗,这个过程会比较长。

所以如果宝宝情况比较严重的话,建议及时就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