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起搏器护理查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9.撤出动脉鞘,固定临时起搏电极于皮下,保护好起搏器 • 正负极连接处,避免脱落,一次性无菌敷贴覆盖穿刺处。
注意事项
• 1. 术中应建立静脉通路,备好抢救药品。 2.应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时,注意观察有无气胸、血胸并 发症发生。 • 3.安置临时起搏器时,当心内膜起搏电极进入右心室后, • 常因机械刺激引起室性早搏和短暂性室性心动过速,电极 • 固定或稍后退出即可使之消失,否则持续的机械性刺激可 • 能诱发心室扑动或颤动。术前应使患者情绪稳定或用少量 • 镇静剂,术中应保持良好的静脉通路以利于抢救。 • • • • 4.临时性心内膜起搏电极与心肌接触不良时,可致间歇起 搏或起搏完全失效。适当增加起搏输出值,嘱患者左側卧 位,尽量平静呼吸等可能有助于恢复起搏。必要时可在X 线透视下重新调整电极位置。
并发症及处理
• • • • • • • • • (四)心律失常:在安置心内膜电极导管电极 房性期前收缩(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 室性期前收缩(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一般 将导管电极及时撤离心肌壁的接触即可消失。 如果导管撤离后仍频繁出现这些心律失常,应 将导管电极游离在心腔中,停止操作片刻,待 完全消失后再继续进行;若仍频发,可静脉给 予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待心律失常控制后 再进行。
患者平卧休息,右上肢制动,密切观察患者心率、血压等 生命体征变化。
心脏电生理
•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点
自律性
兴奋性
传导性
收缩性
心脏传导系统:
由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和蒲肯 野纤维构成
房室传导阻滞
• 房室传导阻滞简称房室阻滞,是指激动从心房传至 心室的过程,因房室传导系统某一部位(有时是几个 部位)的不应期异常延长,引起激动出现传导延缓、 部分传导中断甚至全部传导中断的现象。房室阻滞是 心脏传导阻滞中最常见的一种。
三度房室传导 阻滞起搏器护 理查房
常娟娟 2016.09.12
参加人员
• 王艳、赵传梅、康怀兰、刘晓蒙、冯伟主管 护师、张玲玲、安宏曼、王敏、王娟护师, 于金荣、、唐萱、袁家菊、孙丰清等
查房主要内容
• • • • • 1. 2. 3. 4. 5. 6. 7. 掌握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 掌握临时心脏起搏概述 了解临时起搏器的工作原理 掌握临时起搏器的适应症及并发症 掌握临时起搏器发射器各个按钮名称及调整 了解起搏器的功能类型及安置方法 掌握起搏器术后病人护理及出院指导
心外膜 电极 心内膜 电极
– 心外膜/心肌 电极
• 穿过胸壁固定 于心脏外
安 置 方 法--术前准备
• 1.药品:皮肤消毒液,局部麻醉用1%利多卡因。 2.临时起搏器(包括起搏器备用电池),一次性临时起搏 电极,穿刺针,动脉鞘,J型导丝,一次性消毒包,无菌 手套,帽子,口罩,无菌纱布。 3.抢救仪器:心脏监护仪,心脏电复律除颤器,氧气, 气管插管等。 • 4. 急救药品:多巴胺、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 • 5.向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向患者 • 及家属说明手术中需与医师配合的事项,签署知情同意书 。 • 6.建立静脉通路。 • 7.通知介入室医护人员,立即做好手术准备。
概述
• • • • • •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它通 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 之激动和收缩,即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 成和传导,以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 的心脏功能障碍。
起搏器植入术操作过程
•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标清版].ifox
临时起搏器的构成
脉冲发生器 电池
心脏起搏器的分类(一)
• 临时起搏器
也称体外式起搏器,脉冲发生器位于体外。
• 永久起搏器
也称埋藏式起搏器,脉冲发生器和电极均埋 藏在体内。
心脏起搏器的分类(二)
• 单腔起搏器
只有一根电极导线,根据需要可将其植 入右心房或右心室合适的部位。 有两根电极导线,通常分别植入在右心 房和右心室内合适的部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右心房和 右心室植入导线外,通过冠状静脉窦植入导线至左心室侧 静脉或侧后静脉,由心外膜起搏左心室,恢复左、右心室 同步活动。 方法是将两根电极导管插入左 心室、左心房的冠状静脉系统,分别起搏左心房、左心室 ,再将另两根电极导管分别植入在右心房和右心室的内膜 ,电极导管和埋在病人上胸部起搏器相联接,同步起搏恢 复心脏各腔室兴奋收缩的同步性和协调性。
临时起搏器的适应症
适用于阿—斯综合征发作、心脏介入 或手术治疗引起的一过性完全性AVB等, 并可辅助性应用于诊断性心脏电生理检 查、预防性应用于某些特殊治疗与检查 过程中可能出现明显心动过缓的病人, 或作为起搏器依赖者更换新起搏器时的 过渡。
电极类型
– 心内膜/经静 脉电极
• 通过静脉进入 心脏
电极及导线
指示灯
起搏频率
起搏阈值
指示灯
感知灵敏度
触发 按需
指示灯 电源开关
起搏器参数调节
1.起搏频率(Pacing Rates ) 起搏器连续发放脉冲的频率。一般为40~120 次/分,通常取60~80次/分为基本频率 2.起搏阈值(Output) 引起心脏有效收缩的最低电脉冲强度。心室 起搏要求电流3~5mA,电压3~6V。 3.感知灵敏度(Sensitivity ) 起搏器感知P波或R波的能力。心室感知灵敏 度一般为1~3mV。 起搏器参数由医生根据病情调节,护士每班要 观察与记录
病例回顾
• 患者 刘臣富 男 60岁 2016年8月25日入院
• 主诉:胸闷、心慌、头晕伴短暂意识丧失20余小时。 • 入院评估: 头晕、心慌、四肢乏力、大小便正常,T36.3℃, P40次/分,R19次/分, BP135/52mmHg,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 心电图检查: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 入院诊断: • 心律失常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并发症及处理
• (五)阈值增高 由于电极周围心肌组织炎症、充血、水肿或 缺血,或者电极导线微移位,使起搏阈值增加。可提高输出电 压,如仍无效,则需调整导线位置或从其他血管途径重新置入 新的临时起搏导线。

并发症及处理
• • • • • • • • • • (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股静脉穿刺后由 于患侧下肢制动,加上导管对血管的堵塞和 刺激作用,容易形成患侧下肢的静脉血栓。 因此对于预计临时起搏器放置时间较长的患 者及有高凝状态的患者,避免股静脉穿刺途 径,或者尽可能缩短临时起搏时间。可进行 患肢被动运动,必要时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 治疗。一旦发生患侧下肢静脉血栓,患侧肢 体应制动,行静脉溶栓及抗凝治疗。切忌拔 除临时起搏导线,此举可引起血栓脱落引起 肺栓塞。
手术操作步骤
• 1.患者平卧于介入室导管床上,连接好心电监护仪作心电 监护。 • 2.手术者术前戴帽子、口罩,手消毒,穿无菌手术衣,戴 • 无菌手套,常规消毒手术区皮肤,铺无菌洞巾。 3.静脉选择:可采用左或右锁骨下静脉、股静脉。 • 4.局部麻醉: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穿刺部位皮肤及皮 下组织。 • 5. 用18号穿刺针穿刺右股静脉或左、右锁骨下静脉成功 • ,在X线透视下沿穿刺针送J型导丝(穿刺锁骨下静脉时, • 将J导丝送至锁骨下静脉,再进入上腔静脉内,以确保导 • 丝在刺锁骨下静脉,避免误穿锁骨下动脉),撤出穿刺针 ,在穿刺处做一2mm切口,沿J型导丝植入6F动脉鞘,沿动脉 鞘送入一次性临时起搏电极至右室心尖部。
• 根据阻滞的严重程度,房室阻滞分为一度、二度及三 • 度。其中一度、二度又成为不完全性房室阻滞,三度 • 房室阻滞又称为完全性房室阻滞。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 •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又称完全性房室阻滞,是指 来 自房室交界区以上的激动一个也不能通过阻滞 部位下传至心室,心房、心室各有一个起搏点控制 ,两者之间毫无关系,形成完全性的房室分离。在 三度房室阻滞时,没有心室夺获,如出现心室夺获 即使只有一个,便不是三度房室阻滞。
由于起搏治疗技术进展迅速,现行的代码规则从出现至今已经有很大的 改变,第四位和第五位的代码现在已少用或弃用
起搏器的功能类型
• 心室按需(VVI)型起搏器:起搏电极置于心室 。起搏器按规定的周长或频率发放脉冲起搏心 室,如有自身的心搏,起搏器能感知自身心搏 的QRS波,起抑制反应,并重整脉冲发放周期 ,避免心律竞争。但此类型起搏器只保证心室 起搏节律,而不能保证房室顺序收缩,因而是 非生理性的。 心房按需(AAI)型起搏器:起搏电极置于心 房。起搏器按规定的周长或频率发放脉冲起搏 心房,并下传激动心室,以保证心房和心室的 顺序收缩。如有自身的心房搏动,起搏器能感 知自身的P波,起抑制反应,并重整脉冲发放 周期,避免心房节律竞争。
并发症及处理
• (一)心脏穿孔、心脏压塞 临时起搏导线为双极导 线,较硬。在植入时,动作应轻柔,在影像下无障碍 送管。尤其在心脏扩大及下壁、右心室心肌梗死的患 者,更应小心。另外导线到位后,避免张力过大,引 起心脏穿孔。一旦发生穿孔,可在X线和心电监测下 渐退导管,重新调整导管位置。同时做好心包穿刺的 准备,必要时进手术修补。 (二)导管移位 临时起搏导线头端为柱状电极,植 入后容易发生导线移位。植入术中应固定牢靠、张力 合适。张力过大及过小均可引起移位。若经股静脉穿 刺途径,则穿刺侧肢体制动。其他血管途径植入也应 减少活动,以卧床休息为主。若发生导线移位,应在 X线透视下重新调整导管位置。

高血压病3级
病例回顾
•诊疗计划
• CCU护理常规、一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心电监测、氧
气吸入、监测血压、通知病重。 • 提高心率,改善传导:异丙肾上腺素。 • 抗血小板,稳定斑块:阿司匹林、瑞舒伐他汀。 • 患者诊断明确,有手术适应症,于入院当日下午于介
入中心行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后患者安返病房,嘱
工作原理
人工心脏起搏器发出 脉冲电流→电极→ 心肌→引起心脏兴 奋收缩,从而替代 了原有的心脏起搏 点,控制心脏按一 定节律收缩。
起搏器临床应用与选择的原则
• • • • • • •
一般情况下:①窦房结功能障碍而房室传导 功能正常者,以AAI最佳;②完全性AVB而窦房 结功能正常者,以VDD最好;③窦房结功能及 房室传导均有障碍者,宜选用DDD;④需要从 事中度至重度体力劳动者,应考虑加用频率自 适应功能。

起搏器的功能类型
• • • • • • • •
双腔(DDD)起搏器:心房和心室均放置电极 。如自身心律慢于起搏器的低限频率,导致 心室传导功能障碍,则起搏器感知P波触发 心室起搏(呈VDD工作方式)。如心房的自 身频率过缓,但房室传导功能是好的,则起 搏器起搏心房,并下传心室(呈AAI工作方 式)。此种起搏器能保持心房和心室的顺序 收缩。
• 双腔起搏器
• 三腔心脏起搏器
• 四腔心脏起搏器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标识码
(北美心脏起搏电生理学会与英国心脏起搏和电生理学组1987)
位置 第一位 起搏心腔 V=心室 A=心房 D=心房+心室 S=心房或心室 第二位 感知心腔 V=心室 A=心房 O=无 D=心房+心 室 S=心房或心 室 第三位 感知后反应 方式 I=抑制 T=触发 O=无 D=双重 (I+T) 第四位 程控功能 O=无 R=频率调整 第五位 其他 略
• • 发生机制:①阻滞部位的有效不应期极度延长(长 于逸博周期),占据了全部心动周期,所有下传心 室的激动均落在有效不应期中而被阻断;②房室传 导系统因手术损伤或先天畸形而发生的房室传导中 断。
心电图特点
• ①心房(P)与心室(QRS)各自激动,互不相干,呈完全性房 室分离。 • ②心房率快于心室率,心房冲动来自窦房结或异位心房节 律。 ③心室起搏点通常在阻滞部位稍下方。如位于希氏束及其 附近,心室率约40~60次/分,QRS波群正常,心律亦较稳 定;如位于室内传导系统的远端,心室率可在40次/分以 下,QRS波群增宽,心室率异常不稳定。
手术操作步骤
• 6.电极到位后,嘱病人用力咳嗽,通过咳嗽使病人增加胸 • 内压,使起搏器电极与心室紧密连接,并确保起搏器电极 • 不易移位。
• 7.调整起搏参数(VVⅠ型):电压3V~5V或电流10mA~ • 15mA,感知灵敏度0.5mV~1.0mV,频率超过自身心率10次/ • 分左右即可起搏(一般频率调至60次/分)。 • 8.通过心电图或示波器观察起搏效果,若有脉冲信号,其后 • 有固定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和T波,说明起搏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