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两种雾化吸入方法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扰素两种雾化吸入方法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干扰素两种不同雾化吸入方法对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的影响。方法:按照雾化方法不同把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试验组(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干扰素组)和对照组(超声雾化吸入干扰素组)。两组在吸氧、抗感染、支气管扩张、排痰、物理治疗等方面措施相同。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患儿在咳嗽、喘憋、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方面均明显缩短(P<0.01)。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干扰素比超声雾化吸入干扰素在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上疗效显著。
标签:毛细支气管炎;干扰素;雾化吸入
毛细支气管炎是2岁以下婴幼儿特有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咳嗽、喘憋、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1]。治疗主要是氧气吸入、抗感染、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促进排痰等。干扰素是毛细支气管炎治疗过程中重要的抗感染药物[2]。本文拟将探讨干扰素两种不同雾化吸入方法对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的影响,现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我科住院的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0例,均符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1],均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哮喘、支气管异物、肺支气管发育不良等疾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0例。其中,男孩28例,女孩12例,年龄38天~18月;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0天~17月。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抗感染、吸氧、排痰、支气管扩张、支持等治疗。实验组在前述治疗基础上,使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干扰素,对照组则使用超声雾化吸入干扰素。两组患儿均使用北京三元公司生产的α-干扰素,医生依据患儿年龄和体重决定干扰素剂量。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方法:使用成都维信电子科大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压力雾化装置,雾化罐内加入干扰素50~100万单位、生理盐水2ml,氧气流量4~6L/min,雾化时间大约5~10min,每日2次,疗程5~7天。超声雾化吸入干扰素方法:使用江苏鱼跃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鱼跃牌超声雾化机,将干扰素50~100万单位、生理盐水20ml加入超声雾化器,雾化吸入15min,一日2次,疗程5~7天。
雾化过程中的护理:雾化时,患儿取坐位或半坐卧位,使膈肌下降,增大气
体交换,有利于吸入更多的药物。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时,应将雾化装置连接氧气表,雾化药加入雾化罐,调节好氧流量4~6L/min后,再将雾化面罩放置于患儿口、鼻部,雾化罐垂直,使药液能被患儿顺利、全部吸入。对于不配合的患儿,应采取措施,比如使用玩具、放动画片等方法,分散患儿注意力,使其顺利吸入药液。雾化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患儿出现烦躁不安、面色发白、面色发绀、剧烈咳嗽时,应暂停雾化吸入,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1.3 疗效判断
显效:用药4天,喘憋明显减轻,咳嗽、咳痰明显减少,肺部哮鸣音减少或消失。有效:用药4天症状和体征稍改善。无效:用药4天后症状、体征无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症状缓解比较以P<0.01为有极显著差异,疗效比较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天数比较
见表1,试验组喘憋、咳嗽、肺部体征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
2.2 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疗效,实验组病情好转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干扰素是人体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具有广谱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功能[3]。人工合成干扰素可有效改善病毒感染后患儿免疫低下状态,缩短病程,疗效显著。传统的抗病毒治疗一般给予干扰素肌肉注射,此方法可造成患儿痛苦,偶尔可引起发热反应。采用雾化吸入干扰素,可使药液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快速发挥作用。不同的雾化方法,效果亦不相同,雾化器工作压力越大,越能使雾化药物更深入地进入气道,雾化颗粒越小越能进入周围组织,雾粒小于2um时药物可沉积于小气道、肺泡囊、肺泡。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干扰素,干扰素通过高速、高压的氧气由雾化罐喷出,使其形成直径介于0.5~5微米的微粒,颗粒小、密度高,再经高流量的气流传送,可直接深入呼吸道并沉降,分布在呼吸道黏膜表面,使呼吸道中干扰素的浓度增高,发挥快速、高效的抗病毒作用;同时,短暂的高浓度氧气雾化吸入,有利于改善患儿的肺部供氧,而不会引起长时间高浓度吸氧的副作用。超声雾化吸入,雾粒直径约5~8um,颗粒大,水分多,气雾压力小,大部分只能沉积于口腔、咽喉部,不易到达更深的呼吸道。本研究表明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干扰素比超声雾化吸入干扰素在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上疗效显著。
总之,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干扰素在患儿咳嗽、喘憋、肺部体征改善方面较超声雾化吸入干扰素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薛辛东.儿科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1.
[2] 徐树香.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中国煤
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12):1935.
[3]徐青元.重组牛干扰素抗马传染性贫血病毒效果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