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流派之川西邛笼建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流派之川西邛笼建筑

一、邛笼的分布与分类

1 邛笼的分布岷江上游走廊以松潘县与南坪县交界的弓杠岭岷江发源为起点,贯穿松潘,茂县,汶川三县,长约340公里。自战国以来,该走廊为南下的羌人占据。由于该地区比较集中分布了羌族的碉房建筑,尤其是坐落山顶达十余丈的高碉,所以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然后仔细考察横断山脉区其他的两条通道,即西部的金沙江与雅砻江走廊和中部的大渡河走廊,就会发现“凡川西诸土司直至西藏,人民所居皆同此制”。

2 邛笼的分类不同的分类方式有不同的侧重点,邛笼的分类方式有多种:一种就是按照建筑的具体形态进行区分,邛笼的造型按外观分为四角碉、五角碉、六角碉、八角碉四种。现存石碉中以四角碉最为常见,大多建于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平面通常呈方形或近方的“回”字形,立面呈由底向上逐渐内收的方锥形高台。底部边长5-8米、墙厚0.70-1.10米,碉楼高度低者巧米、高者逾50米,其中以高27-37米者居多。四角碉属最为古老的一种石碉造型。五角碉则多因建碉地点为斜坡地,为增强石碉临坡地下方一面墙体的受力强度,将该面墙体逢中线部位砌出一道突出墙面约0.10-0.20米的角以支撑墙体中部,属于四角碉的变形。五角碉在平面上皆呈近方的“回”字形,第五角位于临坡地下方的长边中部。砒秤石碉数量较少,其中以羌族地区略多

见,最高有达34米者,一般高度在20余米。六角碉外部造型平面呈正六角形,角与角之间呈内凹的弧形,六个角明显突出,立面上呈下大上小的六棱柱形。石碉的内部平面呈圆形。六角碉通常较高大,低者20余米、高者30余米,内部分隔为9-13层。石碉底部每边边长(角两侧边)3-3.50米、墙厚0.70-1米。六角碉从数量上亦较少见,现存嘉绒藏族地区的六角碉皆为清代康熙、乾隆年间修建,羌族地区现存六角碉皆清代嘉庆、道光年间修建。八角碉是各种石碉中造型最美、建筑艺术水平最高的一种,流行于清代嘉庆——咸丰年间。此种石碉外部造型平面呈正八角形,立面呈下大上小的八棱柱形,底部每边边长(角两侧边)多在2米左右。外部八角突出,内部则呈圆形,结构与六角碉相同。八角碉的高度低者20余米、高者达43.20米。石碉内部亦按高度分隔成9-13层。各种石碉的人碉大门除极个别在底层开设外,大多在2-4层设置碉门,碉门距地表往往高达7-10米以上。中、上部各层则于不同方向的墙面上错位开设通风、观察、射击孔。嘉绒藏族和羌族石碉造型大同小异,仅羌族的四角碉顶部靠后部有升起的照楼,而嘉绒藏族的四角碉四角顶端作尖角耸立。从总体上来看,嘉绒藏族的石碉较羌族的同类形石碉修建技术更高,碉身石墙面平整、石块间的缝隙较小,碉角线由下至上极为端直,羌族石碉在这些方面则略有逊色;另外还可以按照居住的主体----不同的民族划分,即藏族名居、羌族碉房以及彝族的土掌房,从而考察他们之间的异同处,了解不同民族文化北京下同一居住类型的不同演化;也可以按照邛笼的砌建材料分类,即片石材、鹅卵石材、版筑土材、板筑木材等,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