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象棋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象棋起源于中国,其发展也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在战国时期,史书中就已经有关于象棋的正式记载,如:《楚辞﹒招魂》云:“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说苑》载尝君,说:“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据此可知,远在战国时代,象棋已经成为贵族中流行的游戏项目之一。
早期的象棋棋具包括棋、箸、局三:雍门子周以琴见孟种器具。对局双方,每方执六子,分别是:枭、卢、雉、犊及二枚塞。当时的象棋棋子由象牙雕刻而成。箸,相当于骰子,在下棋前一般要先投箸。局,就是一种方形的棋盘。在比赛时“投六箸行六棋”,斗智斗巧,相互逼迫进攻。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军队训练中也模仿象棋游戏,使其成为当时的一种军事训练游戏。后来在这种棋制的基础上,出现了一种叫“塞”的棋戏,只下棋不投箸,从而摆脱了早期象棋中侥幸取胜的成分。到秦汉时期,塞戏盛行,当时又称“格五”。三国时期,象棋的形制逐渐发生变化,并开始传向印度。隋唐时期,象棋活动日渐开展,并屡屡见诸史籍。象棋发展到宋代广泛流行,其形制也进入大变革的时期。北宋时期,陆续出现了司马光的《七国象戏》、尹洙的《象戏格》和《棋势》,及晁补之的《广象戏图》等著术,此外,民间还盛行“大象戏”。南宋时期,象棋发展日盛,当时许多文学家、政治家都热衷于此。元明清时期,象棋在民间普遍流行,当时棋手的技术水平日渐提高,并涌现出大量总结性的理论专著。同时,也出现了大批著名的棋手。
新中国成立后,象棋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1956年,象棋被正式定为国家体育项目之一。此后,几乎每年都会有全国性的比赛在各地举行,许多优秀的棋手不断涌现,其中以杨官磷、柳大华、胡荣华、李来群、赵国荣、许银川等声望颇高。
现今所通行的象棋,其棋子为刻圆木或牙、骨,共三十二枚,红黑色各十六枚。双方对局时,红方以帅统仕、相、车、马、炮各二,兵五;黑方以将统士、象、车、马、炮各二,卒五。对局时,双方轮流行棋,以将对方将帅将死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