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再灌注实验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血再灌注实验设计

实验原理: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是指在缺血的基础上恢复血流后组织损伤反而加重,甚至发生不可逆损伤的现象。心肌组织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会有心率失常的发生(主要为室性心律失常)且在灌注区可见有可逆性损伤的心肌组织存在,其多少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呈正相关。目前认为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以及缺血后适应(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IPost)是对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保护机制。IPC是指短暂缺血应激后,机体对随后较长时间再缺血产生明显保护作用的耐受现象。IPost是指在缺血后,再灌注前,采用反复短暂的再灌注处理。有实验研究表明,心肌组织在采取缺血预处理或者后适应后可有效降低再灌注心率失常的发生率降低。

实验动物:大鼠12只,随机分为3个小组,分别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预处理组(IPC 组)、后适应组(IPost组),每组大鼠雌雄各半。

实验仪器:BL-420F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手术器械、麻醉药品(地西泮)。

实验流程:

1、将大鼠分组标记,依次对三组大鼠进行麻醉(称重后按70mg/kg注射地西泮),监测大鼠的体表心电图;

2、打开I-R组大鼠的胸腔,实施缺血再灌注操作(在左心耳与肺动脉圆锥间,以左冠状动脉主干为标志,用线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以肉眼可见结扎部分血管供血区域变苍白等心肌缺血表现表明结扎成功),在之后测量记录大鼠的体表心电图;

3、对IPC大鼠进行缺血5分钟、再灌注5分钟的4次周期循环操作,之后实施缺血再灌注并记录体表心电图;

4、对IPost组大鼠,进行缺血操作,时间与之前两组相同,在恢复血流前采取通血30s、再灌注30s循环3次的操作,并记录体表心电图。

实验预期:实验预期得到IPC组和IPost组大鼠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较I-R组大鼠低。大鼠的体表心电图以肢体Ⅱ导联为标准分析,主要分析S-T段(S-T段变化以QRS波群起点连线为基线,测量取J点后0.02s)及T波的电压。

假手术(缺血再灌注)大鼠体表心电图:

I-R组预期体表心电图:

参考文献:

研究:温剑艺, 谭宁, 杨大浩,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心电图变化,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011年12月第17卷第6期。

综述:郭靖, 王涛, 姜志安, 缺血后适应心脏保护作用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疑难病杂志Chin J Diffic and Compl Cas, 2015年4月第14卷第4期。

侯丽芳, 盘强文, 缺血预处理在再灌注心律失常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医学综述Medical Recapitulate, 2010年7月第16版第1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