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微生物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都不利于细菌繁殖。
9.药物含水量
液体药物 固体药物 干燥药材易吸潮而霉变
药品与微生物的关系
可概括为两种类型
一些药品很容易被微生物污染,并可在其中 生长繁殖,使药品变质败坏。
另一些药品则有抑菌、杀菌作用,不利于微 生物的生长,但不能抑制所有的微生物
药品微生物污染的来源、 种类及其卫生意义
染菌情况:
2. 非规定灭菌药物的微生物污染
染菌情况:
1)口服药剂:固体、液体
固形剂比液体制剂染菌率低 合成药品: 以葡萄糖或淀粉为赋形剂的药品,染菌量高。 糖浆、饮剂等为含糖量较高的高渗性剂,易
受真菌污染
2. 非规定灭菌药物的染菌
染菌情况:
2)外用制剂
包括粉剂、液剂、膏剂
点眼剂 用于耳鼻科、皮肤科领域的软膏、乳剂、洗剂、
➢ 微生物要求:无菌 ➢ 污染来源:
• 生产制作过程 • 反复使用二次污染
➢ 常见的污染菌
绿脓杆菌、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枯草杆菌等
3)埋植制剂、创面制剂
2. 非规定灭菌药物的微生物污染
定义:
允许含有一定菌量的药品,包括各种口服药物、 部分外用制剂。
微生物要求:
不超过一定的染菌限度,不含有特定致病菌。
(二)对人体的危害
1. 全身性感染
静脉给药→全身性感染。 局部给药→毒血症
2. 局部感染
皮下或肌肉注射 在皮肤或烧伤创面使用外用制剂
(二)对人体的危害
肠道传染病以及其他疾病
一些动物性原料制成的片剂或胶囊→肠道传 染病的流行
中成药染螨→皮炎及消化道、和呼吸系统的 疾病
冲洗药物→泌尿道疾病
涂擦剂 乳膏剂和凝胶剂含水量较高 糊剂含淀粉量较多。
常见的污染菌有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埃 希菌、厌氧性芽胞梭菌、酵母菌和霉菌等
2. 非规定灭菌药物的染菌
染菌情况:
3)消毒剂、抗生素制剂
抑菌范围有限 抗药性突变
4)中药材
虫蛀、霉变, 可含有多种霉菌、酵母菌、部分细菌、螨
三、药品微生物的微生学意义
超敏反应
药品微生物的检验与卫生标准
一、药品微生物检验的特殊性
药品生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如软膏剂和非水溶性油剂中的微生物在油性 物质包裹之下难以生长,常常出现阴性检测 结果。
微生物数量少,分布不匀
不同批次、不同操作人员和不同包装(瓶或 盒、袋、片等)中出现的污染是不同的
检验时,都要求达到一定的样本量
药品的生境特性(2)
4. 化学消毒剂类药物
醛、酚、乙醇、乙醚等
5. 抗菌类药物
化学合成药:磺胺药、抗生素 中草药:黄连、桂皮
6. 软膏基质用的油脂类:
对微生物的发育有抑制作用
二、药品的生境特性(3)
7.药物pH值:如滴眼液 8.药物渗透压:如滴眼液、葡萄糖水、生理
盐水 如50%硫酸镁溶液、口服糖浆和含糖饮剂
(一)对药品质量的影响 (二)对人体的危害
(一)对药品质量的影响
1. 药品物理性状改变:
①产生异味; ②变色; ③糖浆剂染菌后,可形成聚合性黏稠物; ④乳剂染菌变质后可有团块或沙粒感; ⑤液体制剂染菌后,可出现沉淀、混浊或云雾
状改变,也可产生菌团或膜状物。
(一)对药品质量的影响
2. 产生有害代谢产物
一、药品微生物检验的特殊性
多数为亚致死状态的损伤菌 常规检测前,需要进行损伤菌的复苏 或修复然后再用。
微生物消长的多变性
污染药品的微生物可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逐 渐衰亡
可因环境条件适宜而大量繁殖
二、药品微生物检验的内容
检验原则 样品采集 检验方法
(一)检验原则
➢ 包括两方面:
• 无菌检查:检查对象为规定灭菌药物 • 染菌限量检查 :检查对象为非规定
药品微生物
药品是特殊商品,是用于预防、 治疗和诊断疾病
不合格药品可引起药源性感染
药品的生境特性
药品的生境特性(1)
1. 富含营养成分的药物:
各种蜜丸、糖浆、葡萄糖注射液、血浆等
2.有些药品以微生物代谢产物为原料
如: 氨基酸、葡聚糖、酶类等
3. 含离子药物
K+、Na+、NH4+、Mg2+、Ca2+、Mn2+ Fe3+、Co2+、Pb2+、Al3+、Hg2+ Ag2+ Fe2+ 、Zn2+、Cu2+
灭菌药物
➢无菌检查
•定义:是指用于检查药典要求无菌的药品、
医疗器具、原辅料及其他物品是否无菌的 一种方法
•内容:需氧菌、厌氧菌、真菌
染菌限量检查
定义:对非规定性灭菌药物及其原料、
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一种检查方法。
内容
染菌数量限制: 细菌总数、霉菌酵母菌总数测定
染菌种类限制:控制菌检查
一、药品微生物污染来源
原辅料:
动物性原料、植物性原料、矿物性原料 天然原料被污染的可能性 > 合成原料
水:整个生产过程 空气:通风不良、尘埃较多的生产环境 操作人员:不规范操作
正常菌群 病原微生物
厂房、设备及包装容器二、源自品的微生物污染分类根据药品的用药途径和使用要求不同, 药品可分为两大类:
热原质; 真菌毒素; 有些真菌可转化药品内所含有的对细菌不利
的物质,促进细菌生长。
(一)对药品质量的影响
3. 药品化学成分改变:
降解药物成分,失去药用价值
如抗生素被相应的耐药菌降解后失去抗菌活性
产生毒性物质
(二)对人体的危害
药源性感染(drug-borne infection):
由污染药品的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中毒、过敏反应
用药途径不同,感染部位不同
口服药
沙门氏菌感染、 肠螨病
软膏类、乳剂、粉剂被污染 → 创面、烧 伤面的感染。
外用冲洗剂、消毒剂
洗必泰污染绿脓杆菌 → 尿路感染 浸泡手术器械消毒液 → 伤口感染 点眼剂污染绿脓杆菌 → 角膜溃疡
注射剂 → 局部、全身感染或热原反应
①规定灭菌药品 ②非规定灭菌药品
(一) 规定灭菌药物的微生物污染
定义: 包括注射剂、输液剂、用于正常无菌
体腔、严重烧伤、烫伤及眼科用药等制剂。
微生物要求:绝对无菌 染菌情况:
1) 输液、注射剂: 常在生产过程中造成污染。 引起输液反应的污染菌多为G-菌, G+菌少 见
2) 眼药水、眼药膏:
( 控制菌: 非规定灭菌药物中不得检出 的菌类。)
(二)样品采集
每批样品应从两个以上大包装单位中随 机抽取4瓶(盒)以上包装单位,检验时 应从两瓶(盒)以上的样品中取样检查。
9.药物含水量
液体药物 固体药物 干燥药材易吸潮而霉变
药品与微生物的关系
可概括为两种类型
一些药品很容易被微生物污染,并可在其中 生长繁殖,使药品变质败坏。
另一些药品则有抑菌、杀菌作用,不利于微 生物的生长,但不能抑制所有的微生物
药品微生物污染的来源、 种类及其卫生意义
染菌情况:
2. 非规定灭菌药物的微生物污染
染菌情况:
1)口服药剂:固体、液体
固形剂比液体制剂染菌率低 合成药品: 以葡萄糖或淀粉为赋形剂的药品,染菌量高。 糖浆、饮剂等为含糖量较高的高渗性剂,易
受真菌污染
2. 非规定灭菌药物的染菌
染菌情况:
2)外用制剂
包括粉剂、液剂、膏剂
点眼剂 用于耳鼻科、皮肤科领域的软膏、乳剂、洗剂、
➢ 微生物要求:无菌 ➢ 污染来源:
• 生产制作过程 • 反复使用二次污染
➢ 常见的污染菌
绿脓杆菌、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枯草杆菌等
3)埋植制剂、创面制剂
2. 非规定灭菌药物的微生物污染
定义:
允许含有一定菌量的药品,包括各种口服药物、 部分外用制剂。
微生物要求:
不超过一定的染菌限度,不含有特定致病菌。
(二)对人体的危害
1. 全身性感染
静脉给药→全身性感染。 局部给药→毒血症
2. 局部感染
皮下或肌肉注射 在皮肤或烧伤创面使用外用制剂
(二)对人体的危害
肠道传染病以及其他疾病
一些动物性原料制成的片剂或胶囊→肠道传 染病的流行
中成药染螨→皮炎及消化道、和呼吸系统的 疾病
冲洗药物→泌尿道疾病
涂擦剂 乳膏剂和凝胶剂含水量较高 糊剂含淀粉量较多。
常见的污染菌有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埃 希菌、厌氧性芽胞梭菌、酵母菌和霉菌等
2. 非规定灭菌药物的染菌
染菌情况:
3)消毒剂、抗生素制剂
抑菌范围有限 抗药性突变
4)中药材
虫蛀、霉变, 可含有多种霉菌、酵母菌、部分细菌、螨
三、药品微生物的微生学意义
超敏反应
药品微生物的检验与卫生标准
一、药品微生物检验的特殊性
药品生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如软膏剂和非水溶性油剂中的微生物在油性 物质包裹之下难以生长,常常出现阴性检测 结果。
微生物数量少,分布不匀
不同批次、不同操作人员和不同包装(瓶或 盒、袋、片等)中出现的污染是不同的
检验时,都要求达到一定的样本量
药品的生境特性(2)
4. 化学消毒剂类药物
醛、酚、乙醇、乙醚等
5. 抗菌类药物
化学合成药:磺胺药、抗生素 中草药:黄连、桂皮
6. 软膏基质用的油脂类:
对微生物的发育有抑制作用
二、药品的生境特性(3)
7.药物pH值:如滴眼液 8.药物渗透压:如滴眼液、葡萄糖水、生理
盐水 如50%硫酸镁溶液、口服糖浆和含糖饮剂
(一)对药品质量的影响 (二)对人体的危害
(一)对药品质量的影响
1. 药品物理性状改变:
①产生异味; ②变色; ③糖浆剂染菌后,可形成聚合性黏稠物; ④乳剂染菌变质后可有团块或沙粒感; ⑤液体制剂染菌后,可出现沉淀、混浊或云雾
状改变,也可产生菌团或膜状物。
(一)对药品质量的影响
2. 产生有害代谢产物
一、药品微生物检验的特殊性
多数为亚致死状态的损伤菌 常规检测前,需要进行损伤菌的复苏 或修复然后再用。
微生物消长的多变性
污染药品的微生物可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逐 渐衰亡
可因环境条件适宜而大量繁殖
二、药品微生物检验的内容
检验原则 样品采集 检验方法
(一)检验原则
➢ 包括两方面:
• 无菌检查:检查对象为规定灭菌药物 • 染菌限量检查 :检查对象为非规定
药品微生物
药品是特殊商品,是用于预防、 治疗和诊断疾病
不合格药品可引起药源性感染
药品的生境特性
药品的生境特性(1)
1. 富含营养成分的药物:
各种蜜丸、糖浆、葡萄糖注射液、血浆等
2.有些药品以微生物代谢产物为原料
如: 氨基酸、葡聚糖、酶类等
3. 含离子药物
K+、Na+、NH4+、Mg2+、Ca2+、Mn2+ Fe3+、Co2+、Pb2+、Al3+、Hg2+ Ag2+ Fe2+ 、Zn2+、Cu2+
灭菌药物
➢无菌检查
•定义:是指用于检查药典要求无菌的药品、
医疗器具、原辅料及其他物品是否无菌的 一种方法
•内容:需氧菌、厌氧菌、真菌
染菌限量检查
定义:对非规定性灭菌药物及其原料、
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一种检查方法。
内容
染菌数量限制: 细菌总数、霉菌酵母菌总数测定
染菌种类限制:控制菌检查
一、药品微生物污染来源
原辅料:
动物性原料、植物性原料、矿物性原料 天然原料被污染的可能性 > 合成原料
水:整个生产过程 空气:通风不良、尘埃较多的生产环境 操作人员:不规范操作
正常菌群 病原微生物
厂房、设备及包装容器二、源自品的微生物污染分类根据药品的用药途径和使用要求不同, 药品可分为两大类:
热原质; 真菌毒素; 有些真菌可转化药品内所含有的对细菌不利
的物质,促进细菌生长。
(一)对药品质量的影响
3. 药品化学成分改变:
降解药物成分,失去药用价值
如抗生素被相应的耐药菌降解后失去抗菌活性
产生毒性物质
(二)对人体的危害
药源性感染(drug-borne infection):
由污染药品的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中毒、过敏反应
用药途径不同,感染部位不同
口服药
沙门氏菌感染、 肠螨病
软膏类、乳剂、粉剂被污染 → 创面、烧 伤面的感染。
外用冲洗剂、消毒剂
洗必泰污染绿脓杆菌 → 尿路感染 浸泡手术器械消毒液 → 伤口感染 点眼剂污染绿脓杆菌 → 角膜溃疡
注射剂 → 局部、全身感染或热原反应
①规定灭菌药品 ②非规定灭菌药品
(一) 规定灭菌药物的微生物污染
定义: 包括注射剂、输液剂、用于正常无菌
体腔、严重烧伤、烫伤及眼科用药等制剂。
微生物要求:绝对无菌 染菌情况:
1) 输液、注射剂: 常在生产过程中造成污染。 引起输液反应的污染菌多为G-菌, G+菌少 见
2) 眼药水、眼药膏:
( 控制菌: 非规定灭菌药物中不得检出 的菌类。)
(二)样品采集
每批样品应从两个以上大包装单位中随 机抽取4瓶(盒)以上包装单位,检验时 应从两瓶(盒)以上的样品中取样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