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自我意识发展关系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自我意识发展关系研究综述陶水娟 0421********
自我意识是人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和态度。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多种表现形态。它是意识的核心内容,标志个性形成的水平,是人的意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重要标志。父母教养方式也称抚养方式、养育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和教养行为及其对子女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其实质是指父母在对子女的养育和管教方面的特点。它是父母在长期的对子女教育过程中形成的比较固定的行为模式或行为倾向。父母教养方式比较集中的反映了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同时,也是其教育观念的反映。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孩子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正确的教养方式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不正确的教养方式则会使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缓慢。
1自我意识研究概况
1.1自我意识
自1890年Jams在其著作《心理学原理》中首次提出自我意识以来,自我意识在西方一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概括地说,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本身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周围环境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一种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是认知、情感、意志三种成分的结合,被分别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自我调节。从认识形式看,它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以及自身社会地位、价值的自我评估,称之为自我认识。从情感形式看,它包括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责任感、义务感、自爱、自恃、自怜等,是个体在自我评价基础上,对评价结果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称之为自我体验。从意志形式看,它是在自我评价的指导下,在自我体验的推动下,个体对自己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自觉而有目的的调整,它包括自我监督、自我激励、自我动员、自我控制等,表现为自立、自制、自强、自律等,称之为自我调节[1]。因而可以说,自我意识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现象。其中自我认识主要解决“我是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自我
体验主要涉及“对自己是否满意”,“能否悦纳自己”这类问题,自我调节则要解决“如何有效地改变现状,使自己成为一个理想的人”之类的问题。三个方面整合一致,便形成了完整的自我意识。成熟的自我意识至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2)能认识并体验到内心进行的心理活动;(3)能认识并感受到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己在社会和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2]。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并且直接反映一个人健康个性的形成和社会适应性的发展水平。
1.2 儿童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并不是先天固有的,它是个体在生活环境中通过个体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体的自我意识产生于婴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展,至青春期渐趋成熟[3]。所谓的儿童自我意识是指儿童对自己在环境和社会中所处地位的认识,反映了评价自身的价值观念,是儿童实现社会化目标、完善个性的重要保证。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水平是由低到高发展的。其中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三年级发展
的速度较快,尤其是一、二年级之间发展尤为迅速;到了三年级至五年级期间,自我意识的发展相对平稳;而小学五、六年级内,自我意识的发展又出现加速的现象。但是从自我意识的各成分来看,它们之间的发展并不同步。其中,自我认知的发展是自我意识的主要成分,它的发展水平是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自我体验和自我认知密切相关,因此小学儿童的自我体验发展与自我意识发展的总趋势比较一致。自我控制的发展趋势比较奇特,表现为低年级儿童的自我控制分数比高年级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低年级儿童比较容易接受权威人物(教师或家长)的控制。他们的自我控制分数较高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实际上是“外部控制”的结果。小学高年级儿童的独立性增强了,因而表现为自我控制分数下降,究其实质,这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4]。但总的来说小学生自我意识的水平还很低,这跟儿童经验贫乏,尤其跟思维能力发展的局限性有关。如果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受内外因素的影响,使儿童的自我意识出现不良倾向,则会对儿童的行为、学习和社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使儿童的个性发生偏异。因此,必须重视和研究儿童的自我意
识问题。
国外一些学者对青少年、儿童的自我意识的研究,内容涉及非常广泛。美国心理学家库博斯密斯通过研究发现,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在儿童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上,自我评价与儿童的交往及心理健康有关。高自我评价的儿童更富有创造性,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善于接受批评,学业成绩也较好,且情绪愉快、稳定;而低自我评价的儿童往往比较孤独,有不良行为习惯,学习成绩不好,且情绪稳定性较差,常产生悲哀、沮丧等消极情绪。美国心理学家DBEV及Piers harris于1969年编制、1974年修订的儿童自评量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主要用于评价儿童自我意识的状况,适用于8-16岁儿童。使用该量表可以了解儿童对自己行为、学业、外貌、情绪、幸福满足感的看法,有利于发现自我意识的偏差,及时矫正,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上述研究告诉我们: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在小学阶段极为重要,必须关心每个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的发展,引导他们的自我意识朝客观、深刻、积极、肯定的方向发展。
1.3 儿童自我意识的基本类型
儿童自我意识有两种基本类型——积极自我意识和消极自我意识。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瑟万特认为尽管儿童的情况各异,但拥有积极自我意识的孩子的一些典型化行为可描述如下:
1 他们可以适应新的环境,因为他们过去曾有过在新环境中生活和学习的经验。
2 他们能逐渐与其他孩子相处。
3 他们喜欢新事物,并表现出热情。
4 他们信任自己的老师,尽管他们是成年人并且跟他们还比较陌生。
5 他们能够与别人合作。
6 在一定程度上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
7 他们富有创造性、想象力,并且对自己有足够的认识。
8 能够与人交谈,并且能够依据自己的经验和判断有选择地听取他人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