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历史故事在教学中的运用素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故事在教学中的运用

——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为例

【内容摘要】历史课堂上,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往往是经过长时间积淀的历史故事。历史故事既能强化教学主题,又能将学生们引领到“乐学”的境界。讲述什么样的历史故事,怎样讲述历史故事,是我们在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中多次实践并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历史故事故事教学

一、研究背景

任何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历史教师,都会有其所长,擅长讲故事的我一直受到学生的追捧。回想我的课堂,我就像一个道行高深的“说书人”,带领学生在历史故事的海洋里,感受千年往事的英雄人物,调侃民间流传的真假野史,戏说历史人物的古今情怀,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听得如痴如醉,或捧腹、或深思、或大笑、或击掌……在我的课堂上,我是一个精彩的说书人,学生是一群忠实的听众和历史的“粉丝”,按照他们的话说,“原来枯燥的历史也可以被讲解得如此精彩”。

受我的影响,学生热爱阅读历史书籍,每个学生似乎也可以对某一段历史侃侃而谈,他们会在学习时间里高效的记住考试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长期以来,我所带班级的历史成绩在全年级班级里总是遥遥领先。同样,因为擅长讲故事,我获得了市“教师的语言魅力”为主题的历史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第一名,获得了广大同仁的高度好评和赞扬。

在这种既被学生盲目喜爱和崇拜,学习成绩的评价又一直处于绝对优势的境地里,同行的肯定与教学比赛中所获得的荣誉,让我对自己的课堂是如此的执著和自信——我认为,历史课堂就应该是这样的故事课堂。在这种坚信下我也看到了我的教学“将来”:我会一直这样“说书”或讲故事。于是,对学生来说“有意思”的历史课堂,对我来说似乎不再是“有意义”的历史教学。

所幸,在一次授课中,让我有机会重新思考我的历史课堂教学,反思我的“故事课堂”——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学到了什么?我是想将学生培养成一个个夸夸其谈的“说书人”,还是一个懂得思考、懂得学习的人?历史的养分只是增加生活的趣味?抑或还有其他?我是想将我的课堂变成一个展示自我才华与口才的舞台,还是将课堂延伸为一个教书育人的平台?历史教学不能缺少故事,历史叙述大多是在故事中行走,但故事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为了一场又一场的捧腹大笑?仅仅是为了知道更多、更琐碎的轶闻趣事?面对已经上过很多遍、又充满无数多故事的教学内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我再次思考历史故事在历史教

学中的意义。

二、围绕讲故事的教学实践

带着对过去教学的自信,在最初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时,在我看来,本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都相对较为轻松和简单,无外乎讲清楚一些事件的联系即可。

我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进行了大包大揽,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了解文学描写和历史真实之间的不同;了解历史上著名战役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及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的能力;知道三国中东吴对广州的管理。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材料,学会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问题探究与提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通过音频《赤壁怀古》,联系语文知识创设历史情境;通过设置游戏对地图上错误信息的查找,使学生加深对三国时期地理位置的认识;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能力,并能得出简单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历史情境想象,使学生感受分裂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进而产生对和平的向往,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官渡之战中人的心理状态的分析,使学生明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通过对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明白骄兵必败的道理,懂得应该正确估量自己的实力;通过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部统一局面的形成,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作用;通过《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对比,区分历史资料与文学作品的不同,培养学生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最初,我对自己的教学目标设计还是非常满意的,既有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又有过程与方法的突破,更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面面俱到。既有对相关知识的落实,又将整个三国形成的过程有了清晰的描述,既让学生听了故事,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又让学生知道了历史史实与文学艺术之间的差别。可是,我又发现在短短的课堂四十分钟内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怎么办?鉴于这样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三国的前奏曲——权谋势的较量”:主要讲述从东汉末年的群雄逐鹿,到曹操提升实力的措施

二、“三国的进行曲——曹刘孙的博弈”:主要讲述从曹操统一北方,到赤壁之战后天下

三分的天下格局

三、“三国的奏鸣曲——魏蜀吴的竞赛”:以“曹操死、三国始”为历史起点,一直到魏蜀吴三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竞赛,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到局部统一后统一趋势的加强与完成等

全课下来,在三国的故事中穿行,讲述了曹操如何的求贤若渴、赤脚迎许攸,最后赢得官渡之战、统一北方;刘备如何的三顾茅庐、隆中对三分天下,请出诸葛亮与曹操、孙权成鼎足之势;诸葛亮如何的料事如神、星夜草船借箭,突出诸葛亮的智,并最终巧借东风赢得赤壁之战;关云长如何的大义凛然、华容道义释曹操,最终导致天下三分、三国形成等,感觉自己是一气呵成,行云流水。在故事讲述中落实了知识点,学生反应也比较热烈。但是听课的教师却告诉我:这节课给人感觉缺乏灵魂与主线,该讲的内容似乎都讲到了,故事很多,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杂乱无章,只有知识目标而无育人目的。

在听取了组内教师的意见后,我想,如果要实现育人目标,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无非是把原本我说的话通过学生之口说出来,把“我说”变成“他们说”,这样既热闹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达到了育人的目的。所以我并没有对教学目标进行大的修改,只是针对科组的教师给我重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教学调整,确定了以曹操作为本课的主线进行重点突破:

一、“慧眼看:曹操脚下的世界”

二、“谋发展:曹操提升实力的措施”

三、“勤征战:南征北战的成与败”

四、“空遗憾:霸业未成,天下三分”

五、“任评判:是非功过谁人说”

在第二次教学实践中,我将“我讲”变为了“他讲”,学生开始充分展示自己的讲故事才能。比如在学习曹操为何能得赢得官渡之战时,请了一个学生讲了“曹操赤脚迎许攸”的故事。这位学生讲得绘声绘色,并对曹操的求贤若渴到军事情报准确、身先士卒等进行了广泛的分析。在讲到曹操统一北方后面临的全国局势时,谈到“为什么刘备这个时候的实力也对曹操构成了威胁”,学生又开始讲故事。他们绘声绘色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并分析得出刘备对人才的重视,以及良好的品行,还有诸葛亮洞晓天下的能力等。在讲到赤壁之战时,为了让这场战争更加形象化,我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发生在这场战争中的典故啊?”这更加调动起了学生的热情,并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许多故事,例如:周瑜如何给诸葛亮下了一个套儿;诸葛亮如何巧算多雾的天气和“草船借箭”的故事;庞统如何巧设连环计,万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