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药房【高危药品分类与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医院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医院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医院管理制度)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医院管理制度)引言概述:高危药品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不良反应或者危害的药品,因此对其管理要求严格。

为了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医院应制定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高危药品管理规范的内容。

一、高危药品的分类和标识管理1.1 高危药品的分类:根据药物的毒性、副作用和危(wei)险性,将高危药品分为不同级别,如一级高危药品、二级高危药品等。

根据不同级别的高危药品,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1.2 高危药品的标识:对高危药品进行明确的标识,包括药品名称、剂量、有效期等信息。

在药品包装上进行标识,并在医院内部建立高危药品专用库房,确保高危药品的存储和使用有序。

1.3 高危药品的进出管理:建立高危药品的进出登记制度,对高危药品的进货、使用和销售进行严格的记录和管理,确保高危药品的流向可追溯。

二、高危药品的存储和保管2.1 高危药品的存储环境:要求医院建立符合高危药品存储要求的库房,包括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的控制。

确保高危药品在存储过程中不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2.2 高危药品的保管:对高危药品进行专人管理,确保高危药品不被他人非法使用或者盗窃。

建立高危药品的使用登记制度,对高危药品的使用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

2.3 高危药品的过期处理:对即将过期的高危药品进行专门处理,确保过期药品不会被误用。

建立过期药品处理的流程,包括销毁、退货等方式。

三、高危药品的配制和使用3.1 高危药品的配制:对高危药品的配制过程进行规范,确保配制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配制过程中要求严格遵循操作规程,避免操作失误。

3.2 高危药品的使用:对高危药品的使用进行严格控制,确保药品的正确使用和剂量的准确计算。

建立高危药品使用的双人核对机制,减少使用过程中的错误。

3.3 高危药品的处方和审查:对高危药品的处方和审查进行严格管理,确保高危药品的使用符合临床指南和标准。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high-risk drug)是指药理作用显著、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为促进该类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特制定本制度。

1.病房应根据科室使用情况设置本病区高危药品基数,并对高危药品进行编号。

全体护理人员应熟知本病房高危药品编号及名称。

2.病房高危药品应由专人管理,定期检查,保障质量。

3.高危药品应存放于专用药品架内,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集中放置区域应附上高危药品目录。

4.根据高危药品数量、种类的多少选择合适的框/盒分开、分别放置,框/盒上标识清楚、齐全、固定,位置醒目。

胰岛素、垂体后叶素等需低温保存的药物置于医用冰箱冷藏室内保存。

5.包装相似的2种高危药品应分开、分别远距离放置,并用红色标记笔在药盒上做醒目标记。

6.高危药品发放时须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用专用包装袋打包并粘贴高危药品标识
7.医生应严格掌握高危药品使用指征、剂量、时间及给药途径,有确切适应证才能使用,病情改善后应及时停药。

8.护士使用高危药品前应双人核对并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同时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药物的查对,以保证用药安全。

9.特殊药物,如硝普钠、胰岛素等须静脉推注时,应尽量选择微量泵泵入,以保证药物能缓慢、匀速、剂量准确地进入患者体内,确保患者安全。

10.根据药品有效期,严格按照"左进右出"的原则取用。

11.各科室应加强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做好记录并定期分析总结,及时反馈。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高危药品管理制度一、引言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使用不当或发生用药错误时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的药品。

为了加强高危药品的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特制定本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高危药品的管理,包括药品的采购、储存、调配、使用、监测等环节。

三、高危药品的分类根据药品的药理作用、使用方法、安全性等因素,将高危药品分为 A、B、C 三类:A 类高危药品:是指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如胰岛素、肝素、氯化钾等。

B 类高危药品:是指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死亡风险较 A 类低的高危药品,如抗血栓药、麻醉药、精神药品等。

C 类高危药品:是指使用频率较低,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死亡风险较低的高危药品,如放射性药品、细胞毒药品等。

四、高危药品的管理措施(一)采购管理 1. 医院应建立高危药品采购目录,明确采购的品种、规格、数量等。

2. 采购部门应严格按照采购目录进行采购,不得擅自采购目录外的高危药品。

3. 采购部门应选择合法的供应商进行采购,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4. 采购部门应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二)储存管理 1. 医院应设立专门的高危药品储存区域,与其他药品分开存放。

2. 高危药品储存区域应符合药品储存的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3. 高危药品应按照分类进行存放,不同类别的高危药品应分开存放。

4. 高危药品应设置明显的标识,注明药品的名称、规格、有效期等信息。

5. 高危药品应定期进行盘点,确保账物相符。

(三)调配管理 1. 医院应设立专门的高危药品调配区域,与其他药品分开调配。

2. 高危药品调配区域应符合药品调配的要求,如清洁、消毒等。

3. 高危药品调配人员应经过专门的培训,熟悉高危药品的调配方法和注意事项。

4. 高危药品调配人员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调配,不得擅自更改医嘱。

科室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科室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科室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科室高危药品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保障医疗安全,规范高危药品的管理和使用,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各科室高危药品的管理和使用。

三、定义1. 高危药品: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导致严重不良反应或者意外事件的药品。

2. 责任人:指科室内负责高危药品管理和使用的人员。

四、管理要求1. 高危药品存储要求:(1)高危药品应单独存放,与其他药品分开放置,标注清晰明确;(2)存储区域要求通风良好,温度适宜,湿度合适;(3)存储区域要保证干燥、防潮、防火,并且有防盗措施。

2. 高危药品配制要求:(1)配制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充分了解,并仔细查看医嘱和用量;(2)配制时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避免出现操作失误或污染;(3)配制后应立即使用,不得存放过久。

3. 高危药品使用要求:(1)使用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充分了解,并仔细查看医嘱和用量;(2)使用时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避免出现操作失误或污染;(3)使用后应立即清理相关器械和设备,避免交叉感染。

4. 高危药品管理要求:(1)责任人必须对高危药品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高危药品的数量、种类、质量、有效期等符合规定;(2)责任人必须对高危药品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3)责任人必须对高危药品的领用、配制、使用等过程进行记录和报告。

五、责任与处罚1. 对于未按照本制度要求管理和使用高危药品的科室,由医务部门给予警告,并通报上级主管部门。

2. 对于因未按照本制度要求管理和使用高危药品而导致患者受到损害的科室,由医务部门给予严厉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六、附则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如有需要修改,应经科室领导同意并报医务部门备案。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范本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范本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为了保障高危药品的安全使用,防止事故的发生和人员受伤,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高危药品的采购、储存、配送、使用和废弃等全过程管理,并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涉及高危药品的科室和人员,包括但不限于临床科室、药库、药房等。

三、定义1. 高危药品:指会对人体产生严重不良反应或有较高风险的药品,包括毒性药品、易制剂药品、易混淆药品等。

2. 临床科室:指医院的各个临床治疗科室,如妇产科、外科、重症医学科等。

3. 药库:指医院或单位存放药品的仓库。

4. 药房:指医院或单位为临床科室提供药品的地方。

四、采购1. 临床科室对于高危药品的采购需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的临床需要和使用计划,由医务部门进行评估和审批。

2. 药库负责向指定的供应商进行采购,并在收到货物后,对药品进行验收,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完整性。

3. 临床科室负责向药库提供采购所需的资料和信息,确保采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五、储存1. 药库应设立专门的区域存放高危药品,并设置相应的标识和标识牌,明确高危药品的储存位置。

2. 药库应对高危药品进行分类存放,根据药品的特性和要求进行分区域分层次存放。

3. 药库应定期对高危药品进行检查和巡回监测,确保药品的储存环境符合要求,并记录相关的开具日期和有效期。

4. 药库应定期进行药品的库存盘点,确保库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六、配送1. 药库应根据临床科室的使用需求,安排配送高危药品,并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 药库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流程进行药品的配送,确保药品的正确性和可追溯性。

3. 药库应制定配送计划和配送记录,及时记录配送的时间、数量和目的地等信息,并保留相关的配送凭证。

七、使用1. 临床科室应根据患者的需要和医嘱,正确使用高危药品,并确保按照正确的剂量和途径使用。

2. 临床科室应定期对高危药品进行演练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能力。

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高危药品是指在临床应用中,因其特殊的成分或作用机制,剂量使用不当或操作不当易引发严重不良反应或严重的药物事件,且其处理困难,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药品。

针对医院的高危药品管理,本制度制定。

二、管理的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使用、加工、操作或存放高危药品的部门和人员。

三、高危药品的分类根据药品的危险性和应用场所的特殊性质,将高危药品分为三类:1.特定高危药品(例如麻醉药、毒性药物等);2.高风险药品(例如化疗药物、抗生素等);3.普通高危药品(例如抗凝药物、镇痛药物等)。

四、责任及权限划分1.医院领导层应制定相应的高危药品管理政策与制度,并负责监督和落实;2.临床科室负责制定本科室高危药品配置和使用方案,并保证医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确保操作安全;3.药品管理部门负责高危药品的采购、储存和配送,同时收集和上报药品使用的统计数据;4.制剂室负责对高危药品的加工和包装,要确保规范操作和质量控制;5.护士负责高危药品的给药和监测,必须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确保用药安全;五、高危药品的采购与储存1.采购环节应明确采购程序,从合法的药品生产企业采购,并要求提供药品质量合格证书;2.对高危药品要设置专门的存放区域,且要有明显的标识,并严格限制进入其储存区域的人员;3.高危药品的储存环境要符合要求,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在储存期限内要定期检查并记录。

六、高危药品的配置与使用1.高危药品的配置要有专门的设备和空间,配置操作由专职专人执行,避免混淆和交叉感染;2.给药时应核对患者身份和禁忌症,且必须按照规定的剂量进行给药;3.高危药品的给药方式要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包括给药途径、速度、稀释比例等;4.所有使用高危药品的操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应的培训并持证上岗;5.对于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和药物事件,要及时上报,并进行及时处理和追踪。

七、高危药品的监控与评估1.医院应建立高危药品的使用监控系统,定期检查使用情况,并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2.药品管理部门应定期跟踪并评估医院高危药品的库存情况和使用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3.药品管理部门应及时收集、整理并上报各类药品的不良事件和质量问题,并提交相关报告。

医院药房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医院药房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我院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防止因药品使用不当而导致的严重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高危药品定义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临床使用不当或错误使用会致人死亡或严重伤害的药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1. 高浓度电解质制剂;2. 肌肉松弛剂;3. 细胞毒化药品;4. 强心苷类药品;5. 抗凝剂;6. 镇静催眠药;7. 抗癫痫药;8. 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9. 其他经认定为高危药品的药品。

三、高危药品管理措施1. 高危药品的采购、验收、储存、调配、发放和使用,必须严格执行本制度。

2. 高危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区域,配备专用货架或柜子,并设置醒目标识。

3. 高危药品的采购、验收、储存、调配、发放和使用,实行专人负责、双人核对制度。

4. 高危药品的采购、验收、储存、调配、发放和使用,必须严格遵守药品说明书和临床用药指南。

5. 高危药品的储存条件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要求,确保药品质量。

6. 高危药品的调配和发放,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药学人员负责,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7. 高危药品的使用,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医师开具处方,并经药师审核后方可调配。

8. 高危药品的医嘱执行,必须严格执行双人核对制度,确保准确无误。

9. 高危药品的使用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10. 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应定期进行,并及时向医院相关部门报告。

四、奖惩措施1. 对严格执行本制度,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的个人和科室,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导致患者用药安全问题的个人和科室,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医院药房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医院药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及目录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及目录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高危药品是指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

为了切实加强高危药品管理,促进该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我院依据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编制的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推荐目录,制订如下管理制度:一、高危险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具体药品品种见附录。

二、高危药品采取分级管理:将高危药品分为A、B、C三级。

A级高危药品管理:1. 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见图1。

2.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须使用高危药品专用袋,药品核发人、领用人须在专用领单上签字。

3. 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4. A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5. 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A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B级高危药品管理:1 .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见图1。

2. 护理人员执行B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3. 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4. 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B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C级高危药品管理:1. 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C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2. 门诊药房药师和治疗班护士核发C级高危药品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三、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四、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五、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六、新引进高危险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图1高危药品管理制度为了加强高危药品管理,参照《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推荐目录》,同时结合我院用药实际情况,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药房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药房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巴中红十字华龙医院药房高危药品管理制度高危药品是指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

高危药品引起的差错可能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

为促进该类药品临床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特参照《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和推荐目录》,制订医院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目录和办法如下:一、高危药品存放处应有明显标识,见图1:图1.高危药品专用标识该标识用于我院高危药品管理。

可制成标贴粘贴在高危药品储存处,以提示医务人员正确处置高危药品。

二、高危药品采用“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模式,见图2: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

B 级和C级高危药品危险程度相对较低,亦须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加强管理ABC图2.高危药品“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模式图三、高危药品分级管理措施(一)A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病区除抢救车上可存放贴有明显标识的高浓度氯化钾和氯化钠以外,其他区域一般不得存放上述药品。

●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须使用高危药品专用袋,药品核发人、领用人须在专用领单上签字。

●药学及护理人员调配和使用静脉用A级高危药品时必须注明“高危”,有双人核对并签字。

●临床科室应在药剂科配合支持下根据各自用药特点,制定A 级高危药品使用标准浓度和调配操作规范;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医生、护士和药师在处置A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医生开具A级高危药品处方时,应认真核对病人姓名、病历号、药品名称、药品剂量及给药途径等5项内容,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执行,避免给药途径和给药剂量的书写错误;字迹应清晰,电脑录入时应认真核对,如有疑问应及时向药房查询或拨打临床药师咨询电话,必要时须提醒护士注意)。

(二)B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药库、药房和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药学及护理人员调配和使用静脉用B级高危药品时必须注明“高危”,有双人核对并签字。

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医院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医院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医院管理制度)引言概述:高危药品是指具有较高风险、容易引发不良反应或潜在危害的药品。

为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医院需要建立高危药品管理规范的医院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高危药品管理规范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正文内容:1. 高危药品的定义和分类1.1 高危药品的定义:高危药品是指那些具有较高风险、容易引发不良反应或潜在危害的药品,包括麻醉药品、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等。

1.2 高危药品的分类:根据药物的特性和使用风险,高危药品可分为毒性药品、易制造错误的药品、高风险药品等。

2. 高危药品管理的必要性2.1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高危药品管理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可以减少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或错误使用而造成的伤害。

2.2 防止药品滥用和泄露:高危药品具有一定的药物成瘾性和滥用性,规范管理可以有效防止药品的滥用和泄露。

2.3 提高医院管理水平:高危药品管理规范的建立可以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3. 高危药品管理规范的具体内容3.1 药品采购和储存管理:建立严格的药品采购和储存管理制度,确保高危药品的来源可靠和储存条件符合要求。

3.2 药品配送和使用管理:建立规范的药品配送和使用管理流程,确保高危药品的正确使用和避免滥用。

3.3 药品信息管理:建立健全的药品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药品的进销存信息、使用记录和不良反应报告等,以便及时追溯和处理问题。

3.4 药品人员管理:对从事高危药品管理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3.5 药品监测和评估:建立定期的药品监测和评估机制,对高危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总结:高危药品管理规范的医院管理制度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举措。

通过定义和分类高危药品、明确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具体的管理内容,可以有效防止患者用药风险,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药品采购和储存管理、药品配送和使用管理、药品信息管理、药品人员管理以及药品监测和评估是高危药品管理规范的重要内容。

高危药物管理制度模板

高危药物管理制度模板

高危药物管理制度模板一、目的为确保高危药物的安全使用和管理,防止滥用和误用,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涉及高危药物的部门,包括但不限于药房、各临床科室、手术室等。

三、定义高危药物:指具有高度危险性、易导致严重不良后果的药物,包括但不限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高浓度电解质制剂等。

四、组织管理1. 成立高危药物管理小组,由医务部门、药学部门、护理部门等相关人员组成。

2. 明确各成员职责,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

五、采购与储存1. 高危药物的采购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来源合法。

2. 药房应设立专门的高危药物储存区域,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加锁、监控等。

六、使用管理1. 高危药物的使用应严格遵循医嘱,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医护人员执行。

2. 医护人员在使用高危药物前,应进行详细的解释和教育,确保患者理解并同意。

七、监控与评估1. 定期对高危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2. 对于高危药物引起的不良事件,应按照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进行报告和处理。

八、培训与教育1.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高危药物管理的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 加强对患者的教育,提高其对高危药物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九、监督检查1. 医院应定期对高危药物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对违反制度的行为,应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十、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医务部门负责解释。

2. 对本制度的修改和补充,应经过医院管理层审议通过后执行。

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上述内容,确保其符合具体操作环境和法律法规要求。

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门诊药房是医疗机构中负责发放和管理药品的部门,其中包括一些高危药品,如麻醉药、精神药物和化疗药物等。

为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门诊药房需要建立严格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以下是一般的管理制度内容:
1. 药品分类和标识:对高危药品进行分类,并在药品上标明相应的高危标识,以便清晰辨认和区分。

2. 药品存储:高危药品应单独存放于特定的柜子或货架上,与其他药品分开存放,避免混淆和交叉感染。

同时,要求对存放位置进行定期检查和清点,确保药品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 药品进出记录:对高危药品的进出库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药品名称、数量、日期、责任人等信息,以便追溯和管理。

4. 用药授权和管理:要求门诊药房仅向经过授权的医生或医师助理发放高危药品,确保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同时,对发放高危药品的医生或医师助理进行培训和管理,提高其用药知识和操作技能。

5. 药品丢失和报告:要求对高危药品的丢失或异常情况进行及时报告,并采取必要的调查和整改措施,确保药品的安全和完整。

6. 废弃药品处理:对过期、损坏或不合格的高危药品进行及时处理,采取安全的废弃措施,避免对环境和患者造成危害。

7. 定期检查和培训:定期进行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的检查和评估,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高危药品管理的认识和操作水平。

这些是一般的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的内容,实际应根据当地法律法规和医疗机构的需求进行具体制定。

门诊药房需要与其他部门密切合作,确保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和患者用药的质量。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原创版2篇)目录(篇1)一、高危药品的定义与分类二、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的目的与意义三、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四、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的效果与启示正文(篇1)一、高危药品的定义与分类高危药品,又称高警示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这类药品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用药错误或使用不当,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根据药品的风险程度和危害性,高危药品可分为三个级别:1.高危药品 A 级:具有高警示性的药品,如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各类胰岛素等。

2.高危药品 B 级:具有较高警示性的药品,如肌肉松弛剂、部分肌松药等。

3.高危药品 C 级:具有一定警示性的药品,如某些特殊用途的抗生素等。

二、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的目的与意义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规范高危药品的使用,降低用药错误和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而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实施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有以下意义:1.提高医护人员对高危药品的警惕性,增强用药安全意识。

2.帮助医护人员快速识别和正确处理高危药品,降低用药错误发生率。

3.有助于医疗机构加强对高危药品的管理,提高药品使用安全性。

三、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根据高危药品的分级,医疗机构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1.对高危药品 A 级,要求专柜放置,抽屉外贴蓝边红字的高危药品标签。

高危药品盒外贴专门标识,为白底等边三角形、加粗亮红色感叹号及边框,下边注明“高危药品”。

病区抢救车内基数高危药品,应将高危药标识贴于醒目位置。

2.对高危药品 B 级,要求双人复核签字后,单调配发放。

药房按照医嘱,每季度检查一次高危药品的数量与效期。

3.对高危药品 C 级,要求加强效期管理,无误后配置。

住院药房按照医嘱,每季度检查一次高危药品的数量与效期。

四、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的效果与启示实施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对于提高医疗机构药品使用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和用药错误具有重要意义。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6篇】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6篇】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6篇】【第1篇】高危药品管理制度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为促进该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一.高危险药品包裹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具体品种见附录。

二.高危险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三.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黑色警示牌提示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四.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五.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注射剂稀释和护士临床使用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准确无误。

六.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七.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八.新引进高危险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第2篇】附二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第三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着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为促进该类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1.高危险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具体品种见附录。

2.高危险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3.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黑色警示牌提示牌提醒药学和护理人员注意。

4.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5.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6.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7.新引进高危险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附录:10%氯化钾注射液10%氯化钠注射液尼莫司汀胰岛素制剂25%硫酸镁注射液维库溴铵替加氟琥珀胆碱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甲氨喋呤顺铂氟尿嘧啶阿糖胞苷卡培他滨平阳霉素卡铂柔红霉素多柔比星表柔比星吡柔比星紫杉醇羟基喜树碱长春新碱依托泊苷他莫昔芬多西他赛来曲唑甲羟孕酮奥沙利铂亚叶酸钙【第3篇】调高医院高危药品管理试行制度第一人民医院高危药品管理试行制度一、高危药品定义高危药品的定义:由于使用错误而可能对病人造成严重伤害的药物。

高危药品的定义及管理制度是什么

高危药品的定义及管理制度是什么

高危药品的定义及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是指具有较高风险、易引起严重不良反应或误用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
药品。

这类药品包括麻醉药品、放射性药品、化疗药品、抗生素、心脏毒性药品等,使用这些药品需要特别小心和谨慎。

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类管理:针对不同种类的高危药品,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措施,
对高危药品进行分类管理,以便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和控制。

2.存储管理:高危药品的存储应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包括温度、湿
度等环境要求,避免与其他药品混淆,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3.配药管理:配药环节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流程进行,避免混淆、搞
错或误用,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使用管理:医务人员在使用高危药品时应严格按照医嘱和规范操作
程序进行,遵守用药规范,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5.监测管理:对高危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
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改进措施,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综上所述,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涉及到药品的分类管理、存储管理、配药管理、使用管理和监测管理等多个方面,只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保障高危药品的安全使用,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我院高危药品的管理,确保医疗安全,防止因药品使用不当而导致的医疗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涉及高危药品的采购、储存、调配、使用、监测等环节。

三、定义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使用不当易导致人体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品。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1. 高浓度电解质制剂;2. 肌肉松弛剂;3. 细胞毒化药品;4. 抗生素;5. 镇痛药/阿片类药物;6. 口服降糖药;7. 抗血栓药;8. 其他具有高风险的药品。

四、管理制度1. 采购管理(1)采购部门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药品采购政策,选择合法合规的高危药品供应商。

(2)采购的高危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并具备合法的生产批文。

2. 储存管理(1)高危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区域,与其他药品分开存放。

(2)存放区域应保持通风、干燥、清洁,避免阳光直射。

(3)定期检查药品的储存条件,确保药品质量。

3. 调配管理(1)调配高危药品时,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药学技术人员负责。

(2)调配前应核对患者信息、药品信息、医嘱信息,确保准确无误。

(3)调配完成后,应由另一名具有相应资质的药学技术人员进行复核。

4. 使用管理(1)使用高危药品时,必须严格按照医嘱执行。

(2)医务人员应充分了解高危药品的药理作用、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等。

(3)患者使用高危药品时,应进行必要的告知和指导。

5. 监测管理(1)建立高危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定期收集、分析、报告不良反应信息。

(2)发现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3)定期对高危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6. 培训管理(1)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高危药品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

(2)加强药学技术人员对高危药品的调配、储存、监测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2. 本制度由我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科室高危药物目录管理制度范文

科室高危药物目录管理制度范文

科室高危药物目录管理制度范文科室高危药物目录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科室高危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相关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科室内各类高危药物的管理和使用。

第三条高危药物是指具有较高危险程度的药物,具有可能对人体产生严重不良反应或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

第四条科室应建立科学、规范的高危药物目录管理制度,对高危药物实施严格的管理,确保高危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安全应用。

第二章高危药物目录管理制度第五条科室应根据相关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本科室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科室内高危药物的目录管理制度。

第六条高危药物目录应包括药物的名称、分类、特殊管理要求、适应症等内容。

第七条高危药物的目录应经科室内药学委员会或类似机构审议通过,并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

第八条高危药物目录应在科室内公布,并向医护人员及患者进行宣传。

第九条科室应建立高危药物目录的使用和更新流程,确保目录的有效管理和及时更新。

第三章高危药物使用管理第十条医务人员在使用高危药物前,应仔细核对药物的名称、剂量、适应症等信息,确保使用正确的药物。

第十一条医务人员在使用高危药物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用药史,合理评估患者的用药风险。

第十二条在使用高危药物时,医务人员应遵循科学、规范的用药原则,准确掌握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剂量、用法等使用要点。

第十三条医务人员在使用高危药物时,要严格遵循药物的储存、配制和给药等操作规程,确保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性。

第十四条医务人员应及时记录药物的使用情况,包括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等信息,确保用药的追溯和评估。

第十五条医务人员在使用高危药物过程中,如发现使用失误或不良反应,应及时上报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并采取相应措施纠正和处理。

第十六条医务人员在高危药物使用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不良反应和疗效等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第十七条医务人员在高危药物使用后,应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用药指导和告知工作,提醒患者注意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

医院病区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医院病区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医院病区高危药品的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防止因药品使用不当造成患者伤害,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病区内所有涉及高危药品的科室、工作人员及患者。

三、高危药品的定义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强烈、不良反应大、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药品。

主要包括:1. 高浓度电解质;2. 强效镇痛药;3. 抗凝药;4. 抗心律失常药;5. 抗癫痫药;6. 肌松药;7. 强心药;8. 肾上腺素类药物;9. 激素类药物;10. 抗生素;11. 放射性药物;12. 其他经临床认定的高危药品。

四、管理措施1. 专区专柜管理:高危药品应设置专柜存放,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2. 分类标识:在药架(或包装盒/瓶)上分类标识,明确标注药品名称、规格、批号、有效期等信息。

3. 警示牌标识:在存放高危药品的专柜及显著位置设置警示牌,提醒工作人员注意药品的潜在风险。

4. 严格按适应证用药:医师在开具高危药品处方时,应严格遵循药品说明书及临床指南,确保合理用药。

5. 双人查对制度:高危药品的领取、使用、归还等环节,必须实行双人查对制度,确保药品安全。

6. 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对使用高危药品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其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药品不良反应。

7. 高危药品先进先出:定期检查高危药品的有效期,确保药品先进先出,避免使用过期药品。

8. 及时更新高危药品目录和注意事项:根据药品临床应用情况和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更新高危药品目录及注意事项。

9. 完善标准操作流程:制定并完善高危药品的采购、储存、使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标准操作流程。

10. 完善病人识别方法:采用条形码、电子标签等先进技术,确保高危药品的使用准确无误。

五、责任与考核1. 科室主任负责本科室高危药品的管理工作,确保药品安全。

2. 药剂科负责高危药品的采购、储存、配送等工作,确保药品质量。

3. 医师、护士等医护人员负责高危药品的使用,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下为备用图标模板可根据需要选用编辑亦可一键删除
标题:
0
以下为备用图标模板 可根据需要选用编辑
1
亦可一键删除......
标题:
0
以下为备用图标模板
4
可根据需要选用编辑
亦可一键删除......
标题:
0
2
以下为备用图标模板 可根据需要选用编辑
亦可一键删除......
0
标题:
3
以下为备用图标模板
可根据需要选用编辑
一、高危药品定义
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
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包括高 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 胞毒化药品等△
二、高危药品分类
第一类&麻醉性镇痛药,长期服用会有生 理依赖型:芬太尼注射液及贴片、哌替啶、 吗啡注射液及缓(控)释片剂、可待因、 曲马多等麻醉药品和一些精神药品△
二、高危药品分类
第二类&注射用电解质(微泵高浓 度使用),使用不当易引起致命危 险:10%葡萄糖酸钙、10%氯化钾、
10%氯化钠、25%硫酸镁△
二、高危药品分类
第三类&心脏血管用药,不当使用易引 起立即致命危险:肾上腺素、去甲肾 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多 巴丁胺、胺碘酮、米力农、硝酸甘油、 硝普钠、心得安、维拉帕米复核, 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6&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 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四、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7&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 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8&新引进的高危药品要经过药事管理委员会的充分论证, 引进后及时将药品的信息告知临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 确保用药安全△
二、高危药品分类
第七类&易引起低血糖症状的降血 糖药品:如胰岛素制剂、阿卡波糖、 格列苯脲、格列齐特、格列美脲、 格列吡嗪、二甲双胍、吡格列酮、 瑞格列奈、罗格列酮等△
二、高危药品分类
第八类&麻醉剂和神经肌肉阻断剂:利多卡 因、罗哌卡因、丙泊酚、琥珀胆碱等△
肌肉松弛剂: ①、短效(5-10min):氯化琥珀胆碱(司克
林); ②、中效(20 -30min):维库溴铵(仙林针)、
阿曲库铵、罗库溴铵(爱可松针); ③、长效(45-100min):哌库溴铵(阿端)
二、高危药品分类
第九类&支气管扩张药,治疗的有效范围狭窄, 过量易引发致命性心律不整:氨茶碱△
二、高危药品分类
第十类&静脉注射血管显影可能有 严重过敏性反应:复方泛影葡胺、 荧光素钠、扎双安、碘化油、碘海 醉、碘克沙醇、碘帕醇、扎喷酸葡 胺△
二、高危药品分类
第四类&抗痉挛、抗焦虑及安眠药, 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具有药物 依赖性的药品:地西泮、劳拉西泮、 咪达唑仑、苯巴比妥、水合氯醛△
二、高危药品分类
第五类&抗凝血药, 应密切观察出血的并 发症:肝素、低分子肝素(达肝素钠钠、 依诺肝素)、替罗非班、华法令△
二、高危药品分类
第六类&血管升压药,主要毒性有水中 毒及低血钠:垂体后叶素、血管加压 素△
四、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1&高危险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 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具体品种见附 录△
2&高危险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 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3&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配置 区)设置黑色警示牌提示牌提醒药学人员 注意△
四、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4&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 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添加标题:
以下为备用图标模板 可根据需要选用编辑
亦可一键删除。
添加标题:
以下为备用图标模板 可根据需要选用编辑
亦可一键删除。
添加标题:
以下为备用图标模板 可根据需要选用编辑
亦可一键删除。
点击输入您的标题:
添加标题:
以下为备用图标模板可根据需要选用编辑亦可一键 删除......
添加标题:
以下为备用图标模板可根据需要选用编辑亦可一键 删除......
二、高危药品分类
第十一类&抗肿瘤药 具有细胞毒性:
①、作用于DNA化学结构的药物: 阿霉素 (脂质体:楷莱)、白消安、环磷酰胺、 卡铂、顺铂(顺可达)、丝裂霉素、阿柔 比星(阿克拉霉素)、奥沙利铂(艾恒、 乐沙定)、白消安、苯丁酸氮芥(留可 然)、吡柔比星、表柔比星(艾达生)、 卡莫司汀(卡氮芥)、柔红霉素、异环磷 酰胺(匹服平针)△
亦可一键删除......
以下为备用图标模板可根据需要选用编辑亦可一键删除......,以下为备用图标模板可根据需要选用编辑亦可一键删除......
点击输入您的标题:
step 01
关键字
step 02
关键字
step 03
关键字
step 04
关键字
添加标题:
以下为备用图标模板 可根据需要选用编辑
亦可一键删除。
二、高危药品分类
第十二类&干扰素:α干扰素、聚乙二醇干 扰素等△
第十三类&其他类:两性霉素及两性霉素 质体△
三、高危药品储存
高危药品需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进行 避光、低温储存,存放架上设置醒目 的警示标记,对高危要醒目标注提醒△ 在病区不得混合存放高浓度电解质制 剂(包括氯化钾、磷化钾及超过0.9% 的氯化钠等)、肌肉松弛剂与细胞毒 化等高危药品,必须单独存放,并有 使用剂量的限制△
二、高危药品分类
②、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阿糖胞苷、氟尿 嘧啶、甲氨蝶呤、羟基脲、氟达拉滨(福 达华)、吉西他滨(键择)、卡培他滨 (希罗达)、巯嘌呤、脱氧氟尿苷(艾丰、 氟铁龙)△
二、高危药品分类
第十一类&抗肿瘤药 具有细胞毒性: ③、作用于核酸转录的药物:放线菌素
D(更生霉素针)、平阳霉素(博莱) △ ④、作用于DNA复制的拓扑异构酶I抑制 剂 :拓扑替康(金喜素) △
添加标题:
以下为备用图标模板可根据需要选用编辑亦可一键 删除......
添加标题:
以下为备用图标模板可根据需要选用编辑亦可一键 删除......
点击输入您的标题:
以下为备用图标模板 可根据需要选用编辑 亦可一键删除
二、高危药品分类
第十一类&抗肿瘤药 具有细胞毒性:
⑤、作用于微管蛋白合成的药物:长春新碱、高三尖杉酯碱、 依托泊苷(威克)、长春地辛(托马克注射液)、长春瑞 宾(艾克宁、盖诺、诺维本)、多西他赛(艾素、泰索 帝)、三尖杉酯碱、替尼泊苷(邦莱、卫萌)、依托泊苷、 紫杉醇(泰素、海王、福王)△
⑥、其他细胞毒药物:门冬酰胺酶(L-门冬酰胺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