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旧制度与大革命》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注:主日法庭,即星期日法庭。
回顾原文
• 农奴可以成为土地所有者,但是他的所有权始终是不完全 的。他必须根据领主的眼色来决定在自己地里种些什么; 他不能任意转让和抵押土地。在某些情况下,领主强迫他 出卖产品;在另一些情况下,领主又阻止他出售;对农民 来说,耕种土地永远是强制性的,就连他的产业也不全部 由他的子嗣继承,其中一部分通常归领主。
回顾原文
• 类似的情况在法国早已不存在:农民可任意往来、买卖、 处置、耕作。农奴制最后遗迹只有在东部一两个被征服省 份中才可见到;在所有其他地方,农奴制已经绝迹,废除 农奴制的日期已如此遥远,人们已不记得。当今考据证明, 从13 世纪起,诺曼底便废除了农奴制。
• 但是在法国还发生了另一场涉及人民社会地位的革命:农 民不仅仅不再是农奴,而且已成为土地所有者。这一事实 今天尚未得到充足的说明,但其后果如此深远,使我不得 不在此稍停片刻,加以论述。
回顾原文
• 18 世纪末,德意志境内几乎没有一处彻底废除了 农奴制度,同中世纪一样,大部分地方的人民仍 牢牢地被束缚在封建领地上。弗里德里希二世和 玛丽亚-特雷萨的军队几乎全是由名副其实的农奴 组成的。
提取论点
• 论点:暴力革命并不必然发生在压迫最严 重的地方。
• 相反,中世纪制度保留越多、如同铁板一块,越 不容易打破。——如德国
• 那么为什么同样的封建权利在法国人民的心中激起如此强 烈的仇恨,以至仇恨对象消失以后这种激情依然如故,简 直无法熄灭呢?
原因一:法国农民已变为土地所有者
• 农奴——不是自由人,不享有土地所有权。 • 农奴要负担作为人身不自由标志的捐税,如结婚
税(理论上认为当农奴和别的庄园或比自己身份 高的人结婚时交纳)、财产继承税(意味着农奴 的财产属于主人)和人头税(源于农奴外出庄园 谋生要得到主人允许)等。 • 但是,土地税不干他们的事。(即使主人将什一 税等土地税转嫁给农奴,但表面上农奴是无法察 觉到土地税与他们有什么联系的。)
联系背景:财政危机
严重旱灾 七年战争、北美独立战争等战争费
王室开支
征税
原因一:法国农民已变为土地所有者
• 但是在当时的法国,农奴制大部分解体,大多数 成为自由小农——即土地所有者。
• 假如农民没有土地,那么他们对封建制度强加在 地产上的多种负担便会无动于衷。
• 如果他不是承租人,什一税与他有何相干? • 如果他不是土地所有者,地租与他有何相干? • 如果他替别人经营,那么经营中的种种盘剥又与
• 正是因为中世纪制度遭受冲击,农民拥有更多权 利,于是,更渴望完全冲破固有体制。——如法 国
• 解释了“尽管路易十六统治时期是君主政体下最 繁荣的时期,但这一极度的繁荣却加速了178 9年革命的爆发。”
回顾原文
• 1788 年,在德意志大多数邦国,农民不得离开领主庄园, 如若离开,得到处追捕,并以武力押回。在领地上,农民 受主日法庭约制,私生活受其监督,倘若纵酒偷懒,便受 处罚。农民的地位无法上升,职业不得改变,主人若不高 兴,他便不得结婚。他的大部分时间得为主人尽劳役。年 轻时,他得在庄园中做多年仆役。为领主服劳役仍为定制, 在某些邦国,役期竟达每周三天。领主房产的翻盖维修、 领地产品运往市场及其经营,以及捎带信件,都由农民承 担。
原因二:贵族权利的变动
• 法国当时是欧洲大陆最先进的国家——中央集权加强
特权等级 不用纳税 ,享有经 济特权。
产生“相 对剥夺感 ”
结果
• 最根本的问题不是贫穷而是相对剥夺感。 • 非常穷的源自文库很少造反,他们太忙于供养他们的家
庭。一旦人们填饱了肚子,他们就会开始四处张 望,并注意到一些人正过着比他好得多的生活。 • 这种相对剥夺感会引起他们的愤怒、暴力,以及 偶然的革命的发生。
比较法国和德国的封建制度
• 德国:一个是完完全全的封建农奴制度下的农民 生活。
• 法国:一个是法国式的开放式的封建制度下的农 民生活。
• 结论:摧毁一部分中世纪制度,就使剩下 的那些令人厌恶百倍。
回顾原文
• 什一税、不得转让的地租、终身租税、地转移和变卖税, 它们按18 世纪略为夸张的说法被称作土地奴役,所有这 些在当时的英国都部分存在,有好几种直至今天尚可见到。 它们并未妨碍英国农业成为世界上最完善、最富庶的农业, 而且英国人民几乎也未感到它们的存在。
幸福
财富的增加速度>欲望的增加速度
不幸
财富的增加速度<欲望的增加速度
联系心理学:相对剥夺感
• 在一个仍处于传统状态的社会中——实际的情况 和人们的期望都很低。但随着增长的开始,期望 值开始上升,并且快于实际经济发展速度。然后, 可能会出现某种情况导致经济衰退——歉收、主 要出口商品的价格下降、或过多的外债——同时, 期望受挫。在人们想得到的东西和实际能得到的 东西之间的一个大缺口突然张开了。
他有何相干?
联系心理学:相对剥夺感
• “革命的发生并非总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最经常的 情况是,一向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地忍受着最难以忍受 的法律的人民,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 弃。……人们耐心忍受着苦难,以为这是不可避免的,但 一旦有人出主意想消除苦难时,它就变得无法忍受了。”
幸福公式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逊有一个著名的“幸福公式”
• “期望——收益比”变得无法弥合,从而产生一 种由“不断增强的受挫感”(即“相对剥夺感”) 所引发的革命。
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的对比
• 所谓“相对剥夺感”是指民众将自己与周围其他参照群体 进行比较后,感到自己的应得利益受到“剥夺”而产生的 一种不平衡的心理感受。
自由小农增 多,农奴制 瓦解,农民 成为土地所 有者,承担 赋税。
读《旧制度与大革命》
——为什么封建权利在法国比在其他任何国家更使人民憎恶
原著:托克维尔 PPT制作:谢园 中南民族大学 民社院 12级历史学
回顾原文
• 有件事乍看起来使人惊讶:大革命的特殊目的是 要到处消灭中世纪残余的制度,但是革命并不是 在那些中世纪制度保留得最多、人民受其苛政析 磨最深的地方爆发,恰恰相反,革命是在那些人 民对此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因此在这些制度 的桎梏实际上不太重的地方,它反而显得最无法 忍受。
• 注:主日法庭,即星期日法庭。
回顾原文
• 农奴可以成为土地所有者,但是他的所有权始终是不完全 的。他必须根据领主的眼色来决定在自己地里种些什么; 他不能任意转让和抵押土地。在某些情况下,领主强迫他 出卖产品;在另一些情况下,领主又阻止他出售;对农民 来说,耕种土地永远是强制性的,就连他的产业也不全部 由他的子嗣继承,其中一部分通常归领主。
回顾原文
• 类似的情况在法国早已不存在:农民可任意往来、买卖、 处置、耕作。农奴制最后遗迹只有在东部一两个被征服省 份中才可见到;在所有其他地方,农奴制已经绝迹,废除 农奴制的日期已如此遥远,人们已不记得。当今考据证明, 从13 世纪起,诺曼底便废除了农奴制。
• 但是在法国还发生了另一场涉及人民社会地位的革命:农 民不仅仅不再是农奴,而且已成为土地所有者。这一事实 今天尚未得到充足的说明,但其后果如此深远,使我不得 不在此稍停片刻,加以论述。
回顾原文
• 18 世纪末,德意志境内几乎没有一处彻底废除了 农奴制度,同中世纪一样,大部分地方的人民仍 牢牢地被束缚在封建领地上。弗里德里希二世和 玛丽亚-特雷萨的军队几乎全是由名副其实的农奴 组成的。
提取论点
• 论点:暴力革命并不必然发生在压迫最严 重的地方。
• 相反,中世纪制度保留越多、如同铁板一块,越 不容易打破。——如德国
• 那么为什么同样的封建权利在法国人民的心中激起如此强 烈的仇恨,以至仇恨对象消失以后这种激情依然如故,简 直无法熄灭呢?
原因一:法国农民已变为土地所有者
• 农奴——不是自由人,不享有土地所有权。 • 农奴要负担作为人身不自由标志的捐税,如结婚
税(理论上认为当农奴和别的庄园或比自己身份 高的人结婚时交纳)、财产继承税(意味着农奴 的财产属于主人)和人头税(源于农奴外出庄园 谋生要得到主人允许)等。 • 但是,土地税不干他们的事。(即使主人将什一 税等土地税转嫁给农奴,但表面上农奴是无法察 觉到土地税与他们有什么联系的。)
联系背景:财政危机
严重旱灾 七年战争、北美独立战争等战争费
王室开支
征税
原因一:法国农民已变为土地所有者
• 但是在当时的法国,农奴制大部分解体,大多数 成为自由小农——即土地所有者。
• 假如农民没有土地,那么他们对封建制度强加在 地产上的多种负担便会无动于衷。
• 如果他不是承租人,什一税与他有何相干? • 如果他不是土地所有者,地租与他有何相干? • 如果他替别人经营,那么经营中的种种盘剥又与
• 正是因为中世纪制度遭受冲击,农民拥有更多权 利,于是,更渴望完全冲破固有体制。——如法 国
• 解释了“尽管路易十六统治时期是君主政体下最 繁荣的时期,但这一极度的繁荣却加速了178 9年革命的爆发。”
回顾原文
• 1788 年,在德意志大多数邦国,农民不得离开领主庄园, 如若离开,得到处追捕,并以武力押回。在领地上,农民 受主日法庭约制,私生活受其监督,倘若纵酒偷懒,便受 处罚。农民的地位无法上升,职业不得改变,主人若不高 兴,他便不得结婚。他的大部分时间得为主人尽劳役。年 轻时,他得在庄园中做多年仆役。为领主服劳役仍为定制, 在某些邦国,役期竟达每周三天。领主房产的翻盖维修、 领地产品运往市场及其经营,以及捎带信件,都由农民承 担。
原因二:贵族权利的变动
• 法国当时是欧洲大陆最先进的国家——中央集权加强
特权等级 不用纳税 ,享有经 济特权。
产生“相 对剥夺感 ”
结果
• 最根本的问题不是贫穷而是相对剥夺感。 • 非常穷的源自文库很少造反,他们太忙于供养他们的家
庭。一旦人们填饱了肚子,他们就会开始四处张 望,并注意到一些人正过着比他好得多的生活。 • 这种相对剥夺感会引起他们的愤怒、暴力,以及 偶然的革命的发生。
比较法国和德国的封建制度
• 德国:一个是完完全全的封建农奴制度下的农民 生活。
• 法国:一个是法国式的开放式的封建制度下的农 民生活。
• 结论:摧毁一部分中世纪制度,就使剩下 的那些令人厌恶百倍。
回顾原文
• 什一税、不得转让的地租、终身租税、地转移和变卖税, 它们按18 世纪略为夸张的说法被称作土地奴役,所有这 些在当时的英国都部分存在,有好几种直至今天尚可见到。 它们并未妨碍英国农业成为世界上最完善、最富庶的农业, 而且英国人民几乎也未感到它们的存在。
幸福
财富的增加速度>欲望的增加速度
不幸
财富的增加速度<欲望的增加速度
联系心理学:相对剥夺感
• 在一个仍处于传统状态的社会中——实际的情况 和人们的期望都很低。但随着增长的开始,期望 值开始上升,并且快于实际经济发展速度。然后, 可能会出现某种情况导致经济衰退——歉收、主 要出口商品的价格下降、或过多的外债——同时, 期望受挫。在人们想得到的东西和实际能得到的 东西之间的一个大缺口突然张开了。
他有何相干?
联系心理学:相对剥夺感
• “革命的发生并非总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最经常的 情况是,一向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地忍受着最难以忍受 的法律的人民,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 弃。……人们耐心忍受着苦难,以为这是不可避免的,但 一旦有人出主意想消除苦难时,它就变得无法忍受了。”
幸福公式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逊有一个著名的“幸福公式”
• “期望——收益比”变得无法弥合,从而产生一 种由“不断增强的受挫感”(即“相对剥夺感”) 所引发的革命。
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的对比
• 所谓“相对剥夺感”是指民众将自己与周围其他参照群体 进行比较后,感到自己的应得利益受到“剥夺”而产生的 一种不平衡的心理感受。
自由小农增 多,农奴制 瓦解,农民 成为土地所 有者,承担 赋税。
读《旧制度与大革命》
——为什么封建权利在法国比在其他任何国家更使人民憎恶
原著:托克维尔 PPT制作:谢园 中南民族大学 民社院 12级历史学
回顾原文
• 有件事乍看起来使人惊讶:大革命的特殊目的是 要到处消灭中世纪残余的制度,但是革命并不是 在那些中世纪制度保留得最多、人民受其苛政析 磨最深的地方爆发,恰恰相反,革命是在那些人 民对此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因此在这些制度 的桎梏实际上不太重的地方,它反而显得最无法 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