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理论第九章 社会交换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霍曼斯的理论基石是斯金纳的行为心理学。这种心理学很少 能认识到人的不同于动物的性质。
霍曼斯的“经济人”假设亦受到质疑。
另一批评是他的“公平交换”假设。批评者认为,霍曼斯把 世界看做是一个趋于平等交换系统的看法是不真实的,他对 权力和公正性的研究很不充分 。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三
节 布劳的结构交换理论
彼得·M·布劳(Peter M. Blau)1918年2月出生于奥地利,21岁移居美 国。1942年,布劳从伊利诺斯州的埃尔姆赫斯特学院社会学系毕业。1952 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先后任教于康奈尔大学、芝加 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1973年出任美国社会学学会主席,并被选为美国 科学院院士。
第 二
2.基本命题

成功命题
刺激命题
价值命题
剥夺—满足命题
攻击—赞同命题
理性命题

二 节
3、社会交换中的公平性问题
霍曼斯认为,报酬的公平与否是相对的,取决于一个人的 客观经验,他提出了两条标准:
第一,行动者过去的经验。 第二,行动者认同的比较群体。

4.理论缺陷


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是基于个人层次上的,而不是基于社 会关系的动态过程中去考察;对于宏观社会中的种种重大问 题,如社会制度的产生、变迁等,就缺乏解释力。
霍曼斯在从事社会学研究初期对功能主义兴趣较大,著有 《人类群体》(1950)后来,研究方向则转向交换论,著 有《社会行为:它的基本形式》(1961)《返回到人》 (1964)《社会交换的性质》(1967)
第 二
节 1.社会交换的基本概念
(1)行动 (2)报酬 (3)价值 (4)情感 (5)互动 (6)刺激 (7)成本 (8)投资 (9)利润


一 节
社会交换理论的思想来源
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交换思想 人类学中的交换思想 詹姆斯·弗雷泽——用经济交换解释非经济关系。(“交表 联姻”) 马林诺斯基——发现存在着为满足社会心理需求的交换 (“库拉圈”) 莫斯(涂尔干的学生)——强调结构对交换行为的作用。 列维-斯特劳斯——对“交换”的功能主义解释。 行为心理学对社会交换理论的影响
信任与互惠: 权利: 承诺: 社会分化: 理性求利与分享:
第 三
3.社会交换过程

“吸引—竞争—分化—整合或冲突”4个阶段
“竞争”是互动各方运用各自的资源力图从对方获得尽可 能多的报酬过程。在社会交换中,行动者所可能提供的报 酬将按照“肯定和赞同、体力和智力帮助、情感认同、尊 重和尊敬、金钱、服从”的顺序价值依次增大。

三 节
5.宏观结构中的社会交换
四种媒介 ➢ 个别性的价值 ➢ 地位 ➢ 权力合法化:下层的规范,权威的形成 ➢ 人们所持的反对意见是重组和变迁的媒介
第 三
节 6.社会交换中的权力结构
(1)保持社会独立性的条件 A.战略资源 B.替代资源 C.强制力量 D.减少需要
(2)获得权力的条件 A.对他人提供的资源保持冷静 B.垄断别人需要的资源 C.防止其他的联盟的形成 D.向他人提供利益
经济交换 大
制度信任 物质满足 具备交换条件的法人
社会交换 小
人际信任 心理满足 社会行动者

二 节
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理论
乔治·霍曼斯(George C. Homans)1910年出生于美国波 士顿的一个富有家庭,1932年在哈佛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 因偶然的机会而转向了社会学研究。1934年与查尔斯·柯 蒂斯合著的《帕累托理论介绍》,给他在社会学界带来了 声誉。霍曼斯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哈佛讲学,曾出任过 哈佛大学社会学系主任,1964年当选美国社会学会主席。

一 节
社会交换的特征
社会交换的特征(与经济交换比较)
交换物 交换规则
经济交换
社会交换
货币、商品等经济价 值物
对等的契约规则
礼物、情感、服从等社 会价值物
默认的社会规则
交换时效 计量单位
即时性 货币
延时性 交换双方的心理满足

一 节
社会交换的特征
社会交换的特征(与经济交换比较)
交换范围 信任类型 交换目的 交换对象
第 三 节
布劳的交换冲突命题
布劳毕生致力于社会学理论的研究与教学,著作十分丰富,其中具有代表 性的论著有:
《科层制的动力》(1955) 《社会整合理论》(1960) 《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1964) 《互动:社会交换》(1968) 《社会交换中的公平性》(1971) 《不平等和异质性》(1977) 《关于社会结构的宏观社会学理论》(1977) 《比较理论的观点》(1984) 《我的宏观社会理论与实证性研究》(1987)等。
西方社会学理论第九章 社会交换理 论
第 九 章
第一节 社会交换理论的思想来源 第二节 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论 第三节 布劳的结构交换论 第四节 爱默森的社会交换网络分析
第 九 章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明确交换理论所使用的基本概念及其思想来源; 2、正确区分霍曼斯和布劳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各自的理论缺
第 三
节 1.布劳的学术背景
(1)理论与霍曼斯、帕森斯理论立场的异同 结构功能主义重视均衡,而布劳则比较重视不均衡的交换
(2)作为默顿的学生,中层理论的影响也较大 (3)霍曼斯的理论研究的是微观的、二人对等的社会交换行
为,仅停留在社会行动者的外显层次,而布劳则比较关注宏 观层面的交换

三 节
2.基本概念
(2)外部交换(对应于外部报酬):类似于韦伯的工具行 动,有很强的功利目的。
(3)混合型交换:往往是以内部交换为名,行外部交换之 实。
第 三
内部交换与外部交换比较

报酬类型 交换物 遵循的原则 根本属性 侧重点
外部交换 外部报酬 功利性的物质利益 经济原则 工具理性行动 交换结果
内部交换 内部报酬 非功利的情感 道德原则 价值理性行动 交换过程本身
权力优势一方的行动者力求通过交换关系“规范化”和 “制度化”来寻求权力的“合法化”、“权威化”。

三 节
4.社会交换的类型(微观)
(1)内部交换(对应于内部报酬):其本质特征类似于社 会交往,即社会交换本身即是目的,而不是注重交换的结 果,与韦伯的价值理性行动类似,但韦伯的价值理性行动 追求的是一种超现实的理想目标,而布劳的内部交换行动 则比较现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