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浅析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浅析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96574ce9ec3d5bbfd0a746c.png)
浅析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关键词】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大未成年人权益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机关对案件审查后的不起诉分为存疑不起诉、相对不起诉和证据不足存疑不起诉三种。
目前实践中,检察机关对不起诉的决定控制较严,适用率低,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很不相适应,急需进一步完善。
今年3月14日,全国人大通过了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其中专门规定了未成年人犯罪适用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该制度是我国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点,设立的用于指导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方针、原则、各个诉讼环节的特别规定,对于加大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附条件不起诉的概念、特征根据新修改条文的规定,并且有悔罪表现的,由人民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在考验期内进行考察监督,通过考验期的,由人民检察院做出不起诉决定的相关程序。
其具有以下特征:(一)附条件不起诉适用的对象局限于未成年人,成年人犯罪的,不适用该程序。
这是附条件不起诉与原有不起诉程序的最本质区别。
(二)规定了适用该制度的条件是未成年人犯上述三种罪,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并且其主观上具有悔罪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检察院根据情况做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
(三)对于适用对象设立了一段时间的考验期,由人民检察院进行监督考察,如果被监督对象能够安分守己,遵守规定,人民检察院就应当做出不起诉决定,相反地,则应撤销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提起公诉。
这正是该程序之所以成为附条件不起诉之原因。
二、设置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目的(一)主要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权益这一准则出发地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我国的个别省份对于犯罪的未成年人,封存或者不登记其犯罪记录以及本文所探讨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内的只适用于未成年人的专门程序,也是为了与上述相关法律相协调,以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包括主体改革和配套改革两个方面,主体改革的内容是在保持在设置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目的。
浅谈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我国的司法适用
![浅谈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我国的司法适用](https://img.taocdn.com/s3/m/30998636650e52ea54189804.png)
浅谈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我国的司法适用作者:杨帅来源:《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23期摘要:我国的不起诉制度主要包括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和证据不足不起诉,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并未纳入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但随着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不断发展变革,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缺乏已经成为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所面临的一个瓶颈。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司法适用也成为解决严峻的犯罪形势与司法资源不足矛盾的关键之一。
关键词:附条件不起诉起诉裁量权司法适用作者简介:杨帅,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经济法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8-113-02一、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概述(一)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内涵由于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尚无明确规定,因此该制度也没有一个统一权威的概念。
在综合考虑学术理论界的各种有关该制度的概念后,本文对其定义如下: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于已经构成犯罪,符合起诉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在其犯罪情节较轻、悔罪态度较好,且有帮教、监督的条件下,为了更好的实现教育、挽救犯罪嫌疑人的目的,暂不将其提交法院审判,而是规定一定的考察期限,并根据考察结果决定是否提起公诉的制度。
如果犯罪嫌疑人在规定期限内履行了检察机关规定的义务,就不对其提起公诉,诉讼程序也因此终止;反之,检察机关就应该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将其移交法院审判。
(二)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特征1.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只能由检察机关作出。
检察机关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根据法律设定的条件和自身的行为准则就可以充分行使自由裁量权。
豍附条件不起诉本质上就是一种起诉裁量权,是检察机关享有的暂时搁置其起诉权的一种自由裁量权的体现。
2.附条件不起诉决定的做出要考虑法治原则、公共利益、个人因素等。
检察机关做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必须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考虑到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而且要考虑到犯罪嫌疑人的个体情况和被害人所受的损害及其对犯罪的态度,以及犯罪的性质、情节、后果等。
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思考
![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ba144112964bcf84b9d57b61.png)
L叼8l sys t em A nd Soci嘶f叁塑!圭塾金:竺!竺!!里型耋鍪誓豳匿邈鍪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思考方正杰朱天晓周文柱摘要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当前司法改革的热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相符,具有提高司法效率,恢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提高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等作用,但其具体的适用范围、决定程序和配套措施应进行严格的论证,以便在实践中减小推进阻力,打消公众疑虑,起到应有的效果。
关键词附条件不起诉司法改革司法效率中图分类号:D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l O)l I-045-02一、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概念及意义附条件不起诉,又称暂缓起诉,是指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过程中对于符合规定条件的案件,设定附J J¨条件和一定期限的考验期,待考验期满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对犯罪嫌疑人作出起诉或者不起诉决定的一种制度。
具体的讲,就是检察机关对于行为己经构成犯罪,但情节较轻的犯罪嫌疑人,附条件和附期限地暂时不予起诉,后根据被不起诉人的表现来决定是否终止诉讼程序。
“’附条件不起诉作为轻罪非犯罪化处理的一种起诉替代措施具有有效节约司法资源、实现审前程序分流等功能,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刑罚个别化的刑罚思想和促进犯罪人回归社会。
首先,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符合刑罚个别化和轻刑化等刑事政策。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透过起诉裁量权运用,使部分罪行较轻的犯罪嫌疑人可尽早脱离刑事司法程序,免于有罪判决宣告,使其不致于因定罪而失去上学或就业的机会和条件,避免遭受前科之烙印,刑事处罚的污点,易于回归社会,符合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其次,附条件不起诉制度通过设置考察措施等障碍,从最大程度上防止再犯。
因犯罪嫌疑人在考察期间若再行犯罪,将被再行起诉,且考察教育的外部环境,可以促使其谨慎行事,促使其改过自新,因此在防止再犯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再次,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体现了合理使用司法资源,具有诉讼经济效益价值。
从刑罚目的看,适用附条件不起诉,能迅速地使犯罪嫌疑人从刑事诉讼程序中退出,仅将有必要处罚的犯罪纳入刑事诉讼,以节约有限的司法资源。
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思考
![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cef538f83d049649a66580d.png)
其 次, 附条 件不起 诉制 度通 过 设置 考察措 施等 障碍 , 最 大 组成 部 分 , 刑事 诉讼 基本法 理无 悖 , 从 与 并没有 侵犯 审判 杈 。 ( ) 二 附条 件 不起 诉 和相 对 不起 诉 并不 冲突 相 对不起 诉指 “ 对于 犯罪情 节轻 微 , 照刑法 规 定不需 要判 依 处刑 或者 免除刑 罚 的, 民检 察院可 以作 出不起 诉决 定” 体现 人 ,
以便在 实践 中减 小推 进 阻力 , 消公 众疑 虑 , 到 应有 的效 果。 打 起 关键 词 附条件 不起 诉 司法 改革 司法效 率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0 90 9 (0l) l0 50 l0 -5 22 O I-4 —2 中圈 分类 号: 2 D9 5
的 内容 为对 象和范 围 。因此 , 无论 公诉案 件还 是 自诉案件 , 诉 起 附条件 不起 诉制度 的概 念 及意义 附条件 不起 诉 , 又称暂 缓起 诉 , 是指 检察 机 关在 审查起 诉过 与 否的 决定 权在 于检 察机 关和 自诉人而 不 是审判 机关 。只 有当
烙 印, 刑事 处 罚的 污点, 易于 回归社会 , 符合 宽严相济 的刑事政策 。
综上 , 条件不 起诉 制度 没有违 背基 本 的诉讼 原 则, 检 察 附 是 机 关案 件审查权 行使 的具体方 式 , 检察机 关 自由裁量 权的重要 是
程度 上防 止再 犯 。 因犯 嫌疑 人在 考 察期 问若再 行犯 , 铍再 将 行起诉 , 且考 察教 育的外 部环境 , 以促使其 谨慎 , 事 , 使具 改 可 亍 促 过 自新 , 因此在 防止 再犯 方面 具有 积极 意义 。
是 任 向 程 、 分散法 制 ” “ 向 统一 法 附条件 不起 诉作为轻 罪非 犯 化 处理 的一 种起 诉替 代措 施具 有 离 出来的 , “ 意司法 ” “ 序 司法” “ 转变 的结 果 , 官 由积极 主动 地发 动审 判权 、 法 自诉 自审 、 告 不 有 效节 约 司法 资源 、 实现 审前 程序 分流 等功 能 , 有利 于 更好地 体 制 ” 现 刑 罚个别 化 的刑 罚思 想 和促进 犯罪 人 回归社 会 。 而理、 可依职 权审理 认为 需要审理 的一 切问题转 而被动 、 中立 、 独 首 先, 条件不起 诉制度 符 合刑罚个 别化 和轻刑化 等刑 事政 立 及 客观地 裁 决案件 , 附 可见 , 事 司法权 的 分立 是 社会在 冲突 处 刑 策。 附条件 不起 诉制度 透过 起 诉裁量 权运 用 , 部 分罪 行较轻 的 理 帆制 方 面寻 求程 序正 当化 的结 果 。检察 机关 在刑 事诉 讼程 序 使 其价 值 相当于 缓冲 器与 过滤 器。 犯 罪嫌疑 人可 尽早 脱离 刑事 司法程 序 , 免于有 罪判 决宣 告 , 使其 中处于 侦查机 关 与审 判之 问, 不致 于因 定 而 失去上学 或就 业的机 会和 条件 , 免遭受 前科之 避
浅析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浅析附条件不起诉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dde9aac0029bd64783e2c1e.png)
浅析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摘要]在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大背景下,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从司法实践走向了立法进程并最终得以确立。
虽然该制度的内容与人们预期存有一些差距,但仍然是一项重大的刑事司法改革措施,必将对我们检察工作产生重大影响。
文章从明确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概念及特征、分析刑诉法修改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立法选择、探讨与该制度相关的争议问题,阐述笔者对于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认识,并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分析该制度在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给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自由裁量权一、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概念和特征附条件不起诉是指检察机关对某些符合起诉条件但情节轻微的刑事案件,考虑到犯罪嫌疑人的自身状况、犯罪后的表现、公共利益以及刑事政策的需要,认为暂时不提起公诉更为合适的,设立一定的考验期,要求嫌疑人履行一定的义务,考验期满后,视其表现再决定是否提起公诉的制度。
附条件不起诉与我国目前不起诉类型都是检察机关基于起诉便宜主义而享有的自由裁量权在刑事诉讼中的具体体现,从实质来看,附条件不起诉是在附加一定条件的基础上作出终结诉讼进程的不起诉类型,它具有以下法律特征:一是附条件不起诉适用的对象仅限于符合起诉条件的轻微刑事犯罪案件,且嫌疑人具有悔罪表现。
二是附条件不起诉附有特定的条件,即设定一定考验期,要求嫌疑人履行一定义务,因此具有一定的教育性和惩罚性。
三是附条件不起诉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被不起诉人最终能否获得不起诉决定要视其考验期内表现而定。
四是附条件不起诉属于检察机关自由裁量权的范畴,其他任何机关均无权行使。
二、新刑诉法对于附条件不起诉制度选择的分析在刑诉法修改之前,从司法实践看,各地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试点工作存在一些差别,主要体现在适用主体、考验期和附加条件等方面,通过这些有益的差异性尝试为刑诉法修改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使得社会各方面对设立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呼声和关注度都比较高。
虽然新刑诉法最终确立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但其只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诉讼程序中设置了该制度,相对于各版建议稿和各地试点而言,其对附条件不起诉适用主体和适用条件的规定显然比较谨慎和保守。
浅谈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救济制度
![浅谈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救济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a6e6b245727a5e9856a6138.png)
浅谈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完善
![浅谈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完善](https://img.taocdn.com/s3/m/ef9f5cfb9e314332396893fe.png)
由于 附条件不起诉的效果 良好, 为了使附条件不起诉的适 用统一, 为 了保 护未 成 年人 的利 益 , : 法 机关 在十 一 届全 国人 代 会 会议 上通 过 了 《 关 于 修改< 中华人 比拭 和 刑 事诉 讼法> 的 决定》 。《 刑 事诉 讼法》 新版 第 2 7 1 条规 定 : “ 对l 丁末 成年 人 触犯 刑法, 可 能判 。 一 年 或 一年 以下有 期徒 刑 的, 但彳 『 悔 改表 现 的 , 检 察院 可 以执 行 附条件 不起 诉 的 决定 。 ” 这样, 附条件 不起 诉 制度 贞i F 载 入 了《 刑 事 诉 讼法》 中。
浅谈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完善
口
摘 要 我 国完善 附条件 不起 诉制度要 依托 国外的立 法案 例和我 国实践 经验 。附条 件不起 诉 制度 应 该扩 大 适用 范 围、 增加 使用 条件 、 考察 帮教 制度科 学化体 系化 等 方面进 行 完善 。 关键 词 附条件 不起 诉 制度 未成 年人犯 罪 完善 中图分 类号 : D 9 2 5 文献 标识码 : A 附条 件 不 起诉 制 度 是 指检 察 机 关对 于 符 合起 诉 条 件 的未 成 年人 案 件 , 根据 实 际情 况 , 对其 暂 时放 弃起 诉 , 要 求其 按 规定 时间 , 规 定条 件对 其进 行 考验 , 在 考验 期 间 , 犯 罪嫌 疑人 要 按质 按 量 的完 成所 规 定 的 条件 。考 验 结束 , 检 查机 关根 据其 考 察结 果判 定 是否 对 其进 行起 诉 的… 种法 律 制度 。
形式 。
四、 完善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的建议
( 一) h a 大 附条件 不起 诉 的 可用 范 围 。 理 配 嚣 。在 2 0 0 2 年至 2 0 0 5 年, 对 社会 危 害较 小 的刑事 案 件 占 国外 的附条 什不 起诉 适 用 范m 是中 等刑 事 案件 。 还 有 除三 总案 件 的 2 8 . 4 5 %到 3 5 . 3 6 %,如果 不考 虑 实 际情况 , 都 提起 上 年 以上 的刑 事案 什 , 参照 国外 的 我 可 以规 定 轻度 犯 罪 的 , 处 诉, 有 限 的司 法 资源 就更 难 以廊 付 , , { : 且 会使 被 人受 到 短期 二 年 以下 有期 徒 刑 的犯 罪 嫌 疑人 可 以 实 行暂 缓 起 诉 制 度 。 考 刑法 的 危 害 , 失去 了刑 法 的 目的 。 察 时间 参照 围外 的可 以定位 六个 月 剑三 年 的考 察 时 问为 宜 , 从 附 条件 不起 诉 制度 是 前程 序 分流 , 作用 是 终止埘 社 会危 作 l 【 J 裁 判 日起 为准 。 害较 小 的刑 事 案件 , 缓解 检 察 院 、 法 院和 监狱 的压 力 。 附条件 ( 二) 增 加 附条件 不起诉 的附加 条 件 。 不起 诉 ’ 止富 余 的司法 资源去 解 决那些 复 杂 的、 危 害 更大 的刑 不 附条 件不 起诉 人 除遵 守 第 2 7 2 条 第 3款 的规 定 外 , 还应 事案 什 , 让 司法 资源 配 置合 理 化 。 向对 方道 歉 、 赔偿 损 失 、 提 供 公益 服 务等 条件 , 让被 考 察人 充 分 ( 二) 保证 犯 罪 嫌疑 人 的人 权 , 让其 重 回社 会 。 认识 剑 自己的错 误。 这 里 的人权 是 指犯 罪 嫌疑 人 、 被告 人 的权 利 。棚对 于困家 ( 三) 增加考察帮教人员。 权 利 机灭 来 说 , 犯 罪嫌 疑 人和 被 告人 处 在弱 势地 位 , 权 利 更没 被考 察 人员 除 了接受 检 察 院 l 监 护 人 的 豁督 l 考察 外 , 还应 彳 丁 保障, 所以, 人权保障主要是对他们来说的。在刑事诉讼巾, 接受所在地公安机关、 学校 、 社 区的监督, 只彳 『 这样才能将考 察 运作 , 就会给犯罪嫌疑人带来伤害 。如果能够保证犯罪嫌 制度落到实处, 才能真正帮教被考察人员。口 疑人 的 人权 , 就有 利 于犯 罪 嫌疑 人重 新 回到 社会 , 也表 现 了人 ( 作者: 四川大学法律硕士在读 ) 道土 义精 神 。 ( 三) 刑 罚谦 抑 性 的表现 。 参考文献: 【 1 l 陈光巾、 张建伟. 附条件不起诉 : 检察裁 量权 的新发展【 J 1 1 人民检 察, 2 0 0 6 刑 罚 谦抑 ・ 是 指立 法者 不用 或 者少 用刑 罚 , 来 有 效地 预防 年 第 4期 . 和拧 制 犯 罪行 为 。体 现 了慎刑 的理念 ,是 最严 厉 的惩 罚措 施 , 【 2 】 王雪琴. 暂缓起诉制度 研究[ DI , 山东大学, 2 0 0 7 . 【 3 】 杨诚、 单 民主. 中外刑事公诉制度【 J 】 法律出版社, 2 0 0 0年 l 1 ¨版 是最 后 的 防线 , 在 使用 刑 罚 的时候 必 须遵 循谦 抑性 原 则 。 通过非犯罪化和轻刑化来实现刑 的谦抑性 , 附条件不起
浅议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设立和实践操作
![浅议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设立和实践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9c11d2755acfa1c7aa00cc6f.png)
根 据 劳 动 部 门的 安排 就 近 进行 等 。
操作 谈谈 点拙见 。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的设立 附条件 起诉制度 , 当通过刑事实体法和程 序法 的修 应 改米确 立。 恰逢 我国 《 刑事诉讼法》的修订 以提上议事 ¨程, 更是一个难得 的契机 , 当可在 《 刑事诉讼 法》的最新修订 中, 初步设立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 并在随后的刑事实体法的修订 和 叫法解释 中,对 进行完善。 ( ) 一 附条件 起诉制度的法律内涵。附条件 起 诉制 度,是指检察机 关对 一些应 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嫌疑人 , 规 定一定的期限、设 定一定条件进行考察 ,期 限届满,对符合 条件的犯罪嫌疑人依法决定不起 诉的工作机制 。 ( ) 二 附条件小起诉制度适用条件 。 适用附条件不起诉 应要求犯罪嫌 疑人真诚悔罪 ,赔礼道 歉,取得受害方谅解 , 并主动赔偿损 失,弥补损害 ,不判处刑罚不致再危害社会 , 没有 串供、毁证 、妨碍作证等妨害诉讼行为 。同时案件 事实 清楚 , 证据确实、 充分 , 可能判处三年 以下有 期徒刑 、 拘役 、 管制或者单处附加 刑,并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犯罪嫌 疑人刷意,人民检察院可 以做 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所称的 几种情形分别为: ( )犯罪嫌疑人是未成年人、七十岁以j老 年人或者 1 : 正在怀孕、哺 乳 自己婴儿的妇女 的; ( )犯罪嫌 疑人 是又 2 聋又哑的人或 者盲人 , 以及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 自己 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 ( )具有 自首、立功等法定从轻 3 情节 、减轻处罚情 节的; ( )犯罪嫌疑人是初犯 、偶犯, 4 具备 良好帮教条件 的; ( )得到被 害人谅解 的。 5 ( )附条件 不起诉制度的期限和具体要求。时间上 , 三 般可设定六 个月以上、 二年 以下 的考察期 限, 必要时可 以 延长六个月。同时依据各地情 况设立系列具体要求,如对被 附条件不起诉人,检察机关可 以禁止其 出入特定场所,或者 限制在规定的场所范围内活动 ; 以依据其财产状况责令其 可 按照一定 比例 向住所地民政部 门缴纳一定的公益金 ; 也可令 其在其单位、社区、 学校 、 村民委 员会等地进行一定时间量 的义 务劳动 ,外 出打工者,可在其居住地所在市县范围内,
附条件不起诉相关问题的分析(最新)
![附条件不起诉相关问题的分析(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6ecd1bfe9ec3d5bbfc0a7404.png)
附条件不起诉相关问题的分析(最新)一、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之理论阐释附条件不起诉,是指检察机关根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涉嫌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性,认为暂时不提起公诉将其放至社会进行帮教考察并确认不再危害社会,暂时不予起诉,而是要求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一定的义务,如犯罪嫌疑人在规定的期限内表现良好,再无违法犯罪事实,则不再对其进行起诉,诉讼程序随之终止;反之,如果犯罪嫌疑人在规定期限内不履行规定的义务,检察机关就要对其进行起诉,请求法院追究其刑事责任。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各国刑事司法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项新兴制度,在各国的刑事法律中有所规定,比如德国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日本的“起诉犹豫制度”、美国的“延缓起诉制度”,等等。
如《日本刑事诉讼法》第三百四十八条规定:“根据犯人的性格、年龄、境遇、犯罪的情节及犯罪后的状况,认为没有追究刑事责任之必要时,可以不提起公诉”。
《德国刑事诉讼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检察院可以对轻罪暂时不予提起公诉”。
我国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附条件不起诉适用于“被告所犯为死刑、无期徒刑或最轻本刑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以外之罪”。
此外,丹麦、法国、荷兰、英国、美国、挪威、韩国等国家立法都有附条件不起诉的规定。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实现案件繁简分流、减少诉讼压力、提高诉讼效率、有效预防犯罪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实践效果,并有助于非刑罚化、个别化的方式改造轻微刑事犯罪嫌疑人,使其顺利回归社会。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附条件不起诉的行使主体是检察机关。
附条件不起诉只能由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时作出,因而其行使主体只能是行使国家公诉权的检察机关,其他任何机关、单位均无法替代。
第二,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范围具有特定性。
附条件不起诉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犯罪类型,其只适用于未成年人侵犯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规定的犯罪,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符合起诉条件,且有悔罪表现的案件。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研究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eecef285901020207409c3f.png)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研究一、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设立的必要性之研究目前虽然我国还没有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设立立法上的依据,但它的精神实质无论是从社会的稳定、矛盾的化解、法益的保护还是从刑法的目的、资源的配置、效率的提高都是与立法的意图相符的,具体而言:第一,建立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当前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精髓不在于用法律的手段制裁犯罪嫌疑人,而在于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犯罪嫌疑人的考验,协调好其与被害人及社会上其他主体的关系,以一定的条件作约束,鞭策其走上正轨,只要犯罪嫌疑人能够切实履行,得到被害人的谅解,更有利于维护整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第二,建立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维护被害人合法权益和督促犯罪嫌疑人改过自新的必要保障。
在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情况下,一般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节和危害后果不是很严重,被害人一方在人身及财产方面的损失也不是很大,在犯罪行为已经发生的情况下,在被害人法益已经受损的情况下,如何将损失减到最小、如何把损失进行挽回才是最重要的,而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作用就在于弥补受损的法益,并以此为条件督促犯罪嫌疑人作出相应的补偿和义务,有利于被害人法益的恢复,同时,给予犯罪嫌疑人一次改过自新机会,有利于其反省自身行为,认识自身行为的违法性和危害性,接受监督、感化和教育,重新步入正轨。
第三,建立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合理配置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的必要手段。
二、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引用之研究究竟在何种情形下才能引用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困扰检察机关的一大难题。
主要是把握标准和度的问题,在规范的立法文本还未出台以前,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应受到一定的制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第一,考虑犯罪嫌疑人主体方面的条件,审查其有无前科、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一贯表现和社会评价,主观方面是否处于故意;第二,考虑犯罪嫌疑人在客观方面的因素:触犯的罪名、犯罪的性质、造成的后果、犯罪的情节、影响的程度;第三,综合考虑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后的弥补措施:考察其是否有悔罪表现尤其是在考验期内的表现、赔偿和补救是否到位。
司法社工在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中的运用
![司法社工在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a5f90dae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94.png)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实施,体现了我国的刑事司法模式从传统的惩罚性模式向现代的恢复性模式的转变。
其核心工作是通过考验期的监督和矫治,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感化及挽救,让涉罪未成年人认识到其行为的错误性,帮助其更好回归社会。
这一制度的充分实施,必然需要大量的专业性社会调查工作、教育及行为矫治工作,这些单凭检察机关很难完成,而司法社工为该制度的适用提供了有利帮助。
一、相关基本理论按照我国的刑法理念,对未成年人一贯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为了进一步体现这一立法宗旨,在刑事诉讼法中,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犯罪规定了附条件不起诉这一特别诉讼程序。
(一)附条件不起诉的概念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也称暂缓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移送审查起诉的涉罪未成年人,根据其罪责、悔罪表现、犯罪原因、犯罪手段、人身危险性等,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的,针对该涉罪未成年人没有立即追诉的必要性的,则暂缓起诉,但规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规定的义务,若涉罪未成年人在规定期限内履行了相关义务,则最终不再提起诉讼的制度。
(二)附条件不起诉的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82条规定了附条件不起诉的四个要件:(1)主体仅限于未成年人;(2)罪名特定,仅针对涉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这三类犯罪;(3)罪行较轻,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4)符合起诉条件,确有悔罪表现。
(三)附条件不起诉的意义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实施,体现了传统的刑事惩罚性司法模式向现代的恢复性司法模式的转变。
其理解未成年人心智尚不成熟,侧重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及挽救,通过考验期的监督和矫治,让涉罪未成年人认识到其行为的错误性,对其进行人格矫正,帮助其更好回归社会。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一方面有助于社会稳定,另一方面也能减少进入司法审判程序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数量,实现诉讼分流的目的。
(四)司法社工的概念司法社工的概念源自美国。
在美国,司法社工是指具有法律和社会工作双重学科背景的社会工作人才,在相关法律颁布为支撑的背景下,以犯罪预防、矫正违法犯罪行为为服务目标而开展的各类服务活动[1]。
基层院落实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时存在的困惑及对策,1000字
![基层院落实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时存在的困惑及对策,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2ff2614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43.png)
基层院落实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时存在的困惑及对策,1000字基层院落实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困惑。
本文从视角分析基层院落实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时存在的困惑及其对策。
一是如何落实执法当事人的自行认罪权利。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不能剥夺当事人的自行认罪权利,必须尊重当事人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基本原则,民警在调查当事人时要多解释法律法规,明确当事人的自行认罪权利,在适当的时机向当事人进行法律咨询,保证当事人自愿认罪的决定。
二是案件审理过程中的证据采集问题。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不是轻放案件,而是把审查、起诉和审理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以确保严格依法办案,提升审查、起诉和审理的效率。
在案件审理时,民警应积极调查获取证据,明确证据的重要性和作用,以确保审查、起诉和审理过程的有效实施,并有效保障当事人的正当权益。
三是对应司法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行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减少了不必要的审查程序,有效提高了办案效率,但也给警察司法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技能要求,需要司法人员具备良好的业务技能和实务经验,以保证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有效实施。
四是完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时所存在的人性化矛盾。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不能以人情化解法律冲突,民警在实施这一制度时要把人性化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注重当事人的感受,妥善处理与解决当事人的人性化矛盾,以确保公平正义。
以上为基层院落实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时存在的困惑,为解决这些困惑,可以采取如下对策:(1)加强司法文件教育宣传。
司法人员要加强司法文件教育宣传,熟悉落实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时所需遵循的法规,切实加强业务能力提升,从而保证落实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有效实施。
(2)加大安全防护措施。
落实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时,要加强案件安全防护措施,确保记录案件原始信息,避免审理过程中出现偏差,保证不起诉的案件可以依法如实审理。
(3)积极开展人性化宣传。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不能以人情化解法律冲突,但与此同时,应积极开展人性化宣传,加强当事人对法律的认识,正确习惯办事,规范其行为,从而确保正当权益的维护。
检察工作心得:我国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检察工作心得:我国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d5f132a79563c1ec4da7100.png)
检察工作心得:我国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附条件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于特定案件的犯罪嫌疑人,附条件和附期限地暂时不予起诉,根据被暂不起诉人的表现来决定最后是否不起诉。
如果犯罪嫌疑人在检察机关规定的考察期内履行相应的法定义务,则检察机关可以做出不起诉决定,否则就提起公诉。
附条件不起诉以刑罚目的刑理论、起诉便宜主义、诉讼经济原则、恢复性司法理念、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为理论基础,具有公平、秩序、自由、效率及人权价值。
在我国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建立不久的背景下,不应仅考虑静态的制度完善,还要更多地关注动态的实现和保障机制,对此,可以通过设立“检察机关指导——帮教小组执行”的二元监督考察机制以及充分救济被害人及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相应权利来保障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制度良好运行。
附条件不起诉是刑事不起诉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学者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关注附条件不起诉。
实践方面,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地检察机关相继实行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主要针对一些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和在校大学生。
一些地区也颁布了有关细则和办法,如《XX区人民检察机关实施暂缓起诉制度细则》、《XX省检察机关关于暂缓起诉的试行办法》等。
这些地方检察院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进行的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但是由于各地适用标准不统一,监督机制不完善,实践操作较为混乱,合法性和合理性也受到很多质疑。
201X 年3月,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修订,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单章中得以确立,成为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改的一大亮点和进步,受到广泛的关注。
现有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吸收了国内长期以来司法改革实践中的经验,是对现实探讨的立法肯定,也是对法律人积极探索有益法律制度的鼓舞。
附条件不起诉与其他不起诉不同,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存在意义,在我国的构建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必将对现阶段我国司法实践改革有重大影响。
当下我国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建立不久,如何建立相关配套机制保障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我国的良好运行,对附条件不起诉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意义。
浅析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浅析附条件不起诉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6bb7b29ccbff121dd36832e.png)
作者 简介 :崔雪梅 ( 1 9 7 5 一),女 ,辽 宁本 溪人 ,讲 师,学士 。
2 9
辽 宁 警 专学报
2 0 1 3年第 3期
此外, 美 国 也 是 世 界上 适 用 附条 件 不 起 诉 制
件 不 起 诉 制 度 的试 点 改 革 , 这 为 我 国 附 条 件 不 起 诉 制 度 的 确 立 提 供 了宝 贵 的 经 验 。 2 0 1 2年 修正 后的 《 刑 事诉讼 法 》,在 “ 未
节 较 轻 的 某 些 刑 事 案 件 ,从 矫 治 犯 罪 嫌 疑 人 、维
在 德 国 ,检 察 机 关 基 于 公 共 利 益 的 考 虑 ,对 轻 罪
案件 享有暂缓起 诉权 , 但 要 经 过 法 官 和 犯 罪 嫌 疑 人 的 同意 。 犯 罪 嫌 疑 人 在 六 个 月 或 一 年 内 的 法 定 考验 期 限内履行 了法定义务 , 其 将 不 会 作 为 轻 罪 被 起 诉 ;否 则 ,要 作 为 轻 罪 被 起 诉 而 追 究 其 刑 事
崔 雪梅
( 辽 宁 警 官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法 学 部 , 辽 宁 大 连 1 1 6 0 3 6 )
摘 要 : 附 条 件 不 起 诉 是 检 察 机 关 自由 裁 量 权 的 一 种 形 式 ,属 于 审 前 程 序 处正后 的 刑 事诉讼 法 正 式确立 了附条件 不起诉 制度 ,规 定对 符合 法定条 件 的未 成年人 犯 罪案件 可 以适用 附条件 不起 诉 。该 制度 的确 立 ,能够扩 大检 察机 关 的 自由裁量权 , 促使 未成年犯 罪嫌疑人 改过 自新 ,提 高诉讼 效率 。然而 ,司法 实践 中,该 制度在 适用 范围、 程序 启动 、听证等 方 面仍有 需要 完善 的地方 。 关键 词 :附条 件 不起 诉 ;检 察机 关; 自由裁量权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探讨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4aa98ece89eb172ded63b788.png)
Jnon aaoe i e oa h oill o i ul u cn lo lO r r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fs i t e f c c f V oC g Pe A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操讨
刘 军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 安徽
讼 法 修 正 案 ( 案 ) 规 定 了 对 未 成 年 人 的 附 条 件 不 起 诉 制 度 。 本 质 上 , 条 件 不 起 诉 是 检 《 草 》 附
察 机 关 对 行 为 已 经 构 成 犯 罪 的 犯 罪 嫌 疑 人 暂 时 不 予 起 诉 , 现 了 检 察 官 自 由 裁 量 权 的 行 使 。 作 为 一 项 新 的 体 诉 讼 制 度 , 当从 罪 和 刑 的 两 方 面 合 理 界 定 附条 件 不 起 诉 的 案 件 适 用 范 围 , 大 程 度 发 挥 其 适 用 效 果 : 立 应 最 建
这也 成为本 次 《 改草 案》 的亮 点之一 。 修 中
关 于 附 条 件 不 起 诉 制 度 的 建 立 ,诉 讼 理 论 界 已 经 达 成 共 识 , 地 检 察 机 关 的 大 量 的探 索 实 践 , 为 各 也
缓 冲 , 检 察 官 自 由 裁 量 权 的 体 现 。 察 机 关 作 出 附 是 检
客 观 、 体 的 适 用 条 件 , 证 附 条 件 不 起 诉 的 正 确 适 用 ; 一 步 明 确 所 附 加 的 义 务 , 使 对 犯 罪 嫌 疑 人 的 考 具 保 进 促
察 落 在 实 处 ; 条 件 不 起 诉 决 定 的 作 出 , 取 得 犯 罪嫌 疑 人 的 同 意 ; 当建 立 附条 件 不 起 诉 的 制 约机 制 。 附 应 应
一
种 可 能 性 。 如 在 德 国 刑 事 诉 讼 法 第 1 3条 a针 对 轻 5
谈未成年人犯罪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谈未成年人犯罪附条件不起诉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4724a82ec3a87c24028c483.png)
浅谈未成年人犯罪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刑事诉讼法进行修改后,新增加了“特别程序”,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诉讼程序作为第五编第一章,而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也正式以法律形式被纳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诉讼程序之中。
由于我国是第一次正式以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方式制定未成年人犯罪诉讼程序以及第一次正式将附条件不起诉纳入该程序中,因此该制度的引入将对我国刑事诉讼起到十分巨大的影响。
一、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概述(一)附条件不起诉的内涵附条件不起诉源于日本和德国,其产生的直接动因,来自于刑事犯罪增多导致的对诉讼成本的要求。
所谓附条件不起诉是指对于行为已经构成犯罪,但情节较轻的犯罪嫌疑人,附条件和附期限地暂时不予起诉,后根据被不起诉人的表现来决定是否终止诉讼程序。
因而附条件不起诉不是一种终局性的处理,期限届满后是否提起公诉,由检察机关根据嫌疑人在考验期间的表现决定。
在确立的缓起诉期间内,检察院为犯罪嫌疑人设立一定的义务,这种义务可以是一定的金钱给付,也可以是要求其为一定的行为。
如果犯罪嫌疑人在规定期限内履行了规定的义务,检察机关就对其做不起诉处理,诉讼程序随之终止;如果犯罪嫌疑人在规定期限内不履行规定的义务,检察机关就要对其进行起诉,请求法院追究其刑事责任。
当然也可以根据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以及犯罪嫌疑人的自身情况不为其设定这种负担,而是仅仅确定缓起诉期间,并在此期间内对其进行一定的观察,然后做出最终处理决定。
(二)附条件不起诉与绝对不起诉、存疑不起诉、相对不起诉之比较按照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一条第四款(存疑不起诉:增加二次补充侦查,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第一百七十三条第一款(绝对不起诉:增加没有犯罪事实,或者刑法15条规定的情形)、第二款(相对不起诉: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可以…)的规定,可以看出,附条件不起诉与法定不起诉、存疑不起诉的主要区别是:是否构成犯罪。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探析的开题报告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探析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d7fd459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d9.png)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探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中国的刑事诉讼制度一直在不断地改革完善中,其中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作为新型的犯罪惩罚制度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指的是,检察机关在掌握犯罪证据后,在符合法定情况下,可以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采取不起诉的措施,但是需要对嫌疑人或被告人进行一定的约束条件,如认罪、赔偿、改造等。
在实践中,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既发挥了保护社会安宁的作用,也兼顾了人权保障的原则。
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条件限制不够明确、被告人认罪不自愿等问题。
因此,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进行探究和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制度的具体措施,提高附条件不起诉的实际效果。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探讨和研究,探究该制度在实践中的具体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完善和改进措施,提高制度的实际效果,既保障社会安定,又兼顾人权保障的原则。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1)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实践中的具体实施情况。
(3)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完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具体措施。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历史演变、法律规定、案例分析等。
(2)调查法: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掌握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3)比较研究法:对其他国家的类似制度进行比较分析,为完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提供借鉴和参考。
四、论文创新点(1)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研究,深入探讨了该制度的法律背景和立法意图。
(2)通过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实践中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深刻揭示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3)提出了一些完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具体措施和建议,为改善和提高该制度的实际效果做出了探索和贡献。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探析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2eb337cf5fbfc77da269b163.png)
授权 , 对一些符合法定 起诉条件 的案件 , 以根据犯 罪人 的 可 具 体情况 , 权衡各种利 益 , 最终有权裁 量使一些轻罪 案件不
必 流入 审判 程 序 。 诉 便 宜 主 义 的优 点 在 于 赋 予 检 察 机 关 以 起
向, 符合 构建和谐 社会 的要 求 , 我 国宽严相 济的刑 事政 策得 以贯彻 , 以节约 司法 资源 , 高 司法效益 , 使 可 提 同时 也是 对我 国现 行不起 诉 制度 的完善 。 目前 , 附条件 不起 诉存在 着法律依 据缺 失 , 司法标 准各异 , 考察机 制缺 失
等 问题 , 必要 构建我 国的 附条件 不起诉 制度 。 有
社 区服务等积极行为 , 使被 害人 因犯罪所造成 的物质精神损 失得到补偿 ,从而赢得被害人及其家庭和社区成员的谅 解 , 使受损的社 区秩序得 以修复 。 其 核心思想 在于“ 修复” 而不
是 “ 罚 ”是 一 种 通 过 恢 复性 程 序 实现 恢 复性 结 果 的犯 罪 处 惩 ,
段 性 研 究成 果 。项 目编 号 :0 9 X0 9 2 0 CF 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9・ 5
标的实现 , 是与恢 复性 司法 的理念相一致 的。检察机关在作 出不起诉决定时 , 斟酌确定不起诉所要 附加 的条 件 , 以尽可
牢 狱 之 苦 , 无 须 贴 上 “ 罪 分 子 ” 标 签 , 过 这 种 宽 大 的 也 犯 的 通
、
附条 件不起 诉的理 论基 础
( ) 诉 便 宜 主义 。 一 起 起诉便宜主义 , 又称 起 诉 自由 主义 、 诉 裁 量 主 义 , 指 起 是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268d1f5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4.png)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指检察机关对被告在案件受理后无论经案件审查或司法判决前,
通过在检察机关强制执行的特定条件,确保被告未发生犯罪行为以期不起诉的惩罚性制度。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主要根据有关公安,检察机关和法院,以及被害人和社会对案件的态度
对案件进行审查,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行政处理。
该制度包括警示、赡养和教育,其目的是
通过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来教育和惩罚违反行为,从而促进案件的社会化处理,规范
案件的审查办理方式及调解措施的使用。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对社会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有效遏制犯罪较低且重复反复犯罪者,同时可以减少和简化司法机关程序,提高案件处理效率,避免案件仲裁和审判程序。
此外,它有助于解决公安机关繁重的执法和侦查工作,为受害者及早结案,有利于打击犯罪,避
免被告人犯罪视而不见,保护被害人,实现正义公平和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和法治的稳定
发展,维护社会安全的秩序。
另外,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也为社会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办法,可以更有效地处理特定案件,根据每个案件的严重性分类,提高案件处理效率,降低法院负担,教育或惩罚犯罪相
关者,保护受害者,建立公正的法律法规,维护公民的权利和权益的重要方法。
总之,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作为社会正义的倡导者,发挥着多方面和多种社会功能,
对有效地解决刑事案件,稳定社会秩序和提高社会福利,起着积极的作用。
因此,为了充
分发挥这种制度的功能,在实施和运行时有必要进行规范,推行有效的管理制度,以确保
被害人得到妥善的救济,犯罪分子受到科学合理的惩罚,优化司法资源,实现人性化、公
正化的社会司法服务,实现正义,有利于社会安全稳定。
浅析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价值基础及可行性
![浅析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价值基础及可行性](https://img.taocdn.com/s3/m/546d8be081c758f5f61f67c6.png)
卫 与 防卫 过 当 的一 种 竞 合 .行 为人 的行 为 既存 在 假 想
防卫 . 存 在 防卫 过 当。 假 想 防卫 过 当 的认 定 应 区分 又 对
不 同情 况 予 以处 理 : 第 一 种情 况 是 行 为 人对 假 想 防卫 部 分 与过 当 的部
任 何 刑 事 责任
假 想 防卫 过 当是 指 本 来 不存 在不 法 侵 害 .但 行 为 人 误 认 为存 在 而 实施 防卫 行 为 .且 这 种 行 为 对 假想 的 侵 害 存 在过 当 的场 合 事 实 上假 想 防卫 过 当是 假 想 防
力斗 歹 徒 . 便 衣 民 警 不知 何 故 , 亮 明身 份 就 上前 制 一 未
定 一定 条 件进 行 考 察 , 限届 满 。 合 条 件 的就 依 法 决 期 符
定 不起 诉 的诉 讼 制 度 。
一
到 有 效解 决 ,而 附 条件 不 起 诉 制度 无 疑 是 符 合该 要 求
的。 附条 件 不起 诉 可 以在诉 前 实 现案 件 分流 , 一定 程 在 度 上 减轻 司 法 机关 的负 担 ,使 得 司法 机 关 可 以将 有 限 的 司 法资 源 集 中于那 些 更 需 要 的案 件 上 。从 而产 生 更
及所针对的对象是不是不法侵害人应该预见 , 只是 由
于 过 于 自信 或 者 疏 忽 大 意 而 没 有 预 见 到 . 而 错 误 实 从
施 防 卫 行 为 导 致 无 辜 的 损 害 结 果 的发 生 。 因此 , 想 假 防 卫 人是 一 种 主 观 上 过 失 的 犯 罪 行 为 。但 是 , 某 种 在 场 合 下 . 于 客 观 条 件 限 制 , 想 防 卫 人 根 本 不 可 能 由 假 预 见 到 是 否 有 不 法 侵 害 发 生 以 及 所 针 对 的对 象 是 不 是 不法 侵 害人 而 导 致 损 害 结 果 发 生 的 . 想 防 卫 人 主 假 观 上 不 存 在 罪 过 . 行 为 是 一 种 意 外 事 件 , 应 承 担 其 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