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课堂中的数学阅读教学(吴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课堂中的数学阅读教学

四川省江油市世纪奥桥吴琼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数学的教学仍然必须借助语言来实现,积极、有效的数学阅读教学对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学习数学语言、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数学阅读重在理解不同语言的关联,实现其与“内部语言”的转化。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做法与大家交流。

一、精心设计导读提纲,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先让学生带着提纲中涉及的问题认真阅读,完成相应的回答与操作。而后让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在补充完善。这样就可以较好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从而突破难点。避免了教师对每一个术语、概念的过多讲解,就可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用“阅读——知道——读通——读懂——理解”的程序阅读,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把握,让学生记载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在师生互动中得以解决,让学生编制知识结构提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知识系统化等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的内容,适时、适当地组织这种阅读自学课,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有目的、有方向、有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前,我列出提纲:1、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2、长方体有几条棱?哪些棱长度相等?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4、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5、你还有哪些新发现?让学生带着提纲去阅读教材,动手操作;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学生互相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很轻松的就掌握了长方体的特点。

二、兴趣的培养是阅读效果的保证

作为老师首先要有目的地选择一些简单、易懂、有趣的数学书籍,来培养学生阅读数学的兴趣。数学教科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很多学生认为学好数学只要把教师上课讲的内容听懂就可以了。其实真正理解,单凭教师的讲授是不够的,还必须充分利用有关的课外书籍,加深扩展和贯通所学的知识。其次要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我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准备了一份关于四百年一闰的阅读材料,如何来引发学

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呢?在课件演示完四年一闰的原因及学生明确判断闰年的方法后,请学生判断1992年、1993年、2000年、19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当学生回答1900年是闰年后,我提出1900年不是闰年而是平年。这一结论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了冲突,这时,我不失时机地说:“这里有份材料能解答你们的疑惑,想读吗?”“想”学生的回答是那样的响亮,眼神是那样的期待,尽管内容很多,但他们读的很投入。当然,有了兴趣,阅读的效果就肯定不错的。

三、数学阅读中的指导是不可缺少的。

数学阅读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数学中的语言总是非常简洁,一些数学概念、数量关系通常是隐蔽的,含蓄的。古人推崇“好读书,不求甚解”,但作为数学的阅读则应该是不理解不罢休。因此,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是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形成良好数学阅读习惯的和保证效果的前提。

(1)、阅读不应“浮光掠影”,而应“咬文嚼字”。

数学阅读由于数学知识的逻辑严谨性及“言必有据”的特点,在阅读时要求学生认真细致,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要边阅读边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对新出现的概念、定义、定理一般都不能一遍过,要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反复推敲。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逐步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准确把握数学结论和题目要求的内涵。

(2)学会勾、标、点、画

学生在阅读数学课本中的概念、规律、性质等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同时做好标记,如在关键字、词下面加“……”或“◎”等,再进行分析理解,这样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指导学生边读题边思考题目中告诉我们那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在你要选用的条件下面用“—”标,在问题下面用“-”标,有利于学生手脑并用,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适当搭建“阶梯”,帮助学生顺利进行数学阅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因为无法理解题意而停滞不前,甚至产生挫败感。这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及时搭建“阶梯”,让学生爬上去摘到“果子”,这个“阶梯”可以是一系列的问题串形式,由浅入深,环环紧扣地指引学生顺利地进行阅读。

(4)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质疑问题。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质疑可以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通过阅读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可以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思维,从而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例如在教学分数是学生阅读后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分数后面为什么可以带单位名称,而百分数不能呢?这样有疑,就会强烈的求知,当然就会获得知识,并牢固掌握。

四、阅读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增强数学理解能力。

数学思想是数学活动的基本观点。数学方法是在数学思想的指导下,为数学活动提供思路和逻辑手段以及具体操作原则的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则是数学知识发生过程的提炼、抽象、概括和升华,是对数学规律的更一般的认识,它蕴含在数学知识之中,需要学习者去挖掘。通过阅读数学教材的指导,学生能够更快速地理解所学知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并能将原有知识融会贯通,提炼实质,抓住重点线索和基本思想方法,组织成精炼的内容,获得学习再创造的体验过程,增强了数学学习能力。如一年级上册第109页“用数学”,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图进行引导: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同学们很快就会说出“水里有 8 人,岸上有 6人,一共有多少人?”能列出一个怎样的算式?“8 + 6 = 14”。这时,问题已解决,完成了教学任务。本已该结束教学。而我却又问:“求一共有多少人?除了可以按水里和岸上来算,还可以把这些人分成怎样的两部分来算?”学生纷纷发表见解,有的说可以按男女生性别两部分算,有的说可以按老师和学生两部分算,还有的说可以按有游泳圈与没有游泳圈来算等。这样,充分挖掘了教材资源,不是“照搬教材”,而是“活用教材”。同时,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阅读在复习中应用,有利于找出不足,以利及时补救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授完新课,教师应组织和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本。通过阅读,对所学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进行加工、归纳整理,从而加深理解,并在这一过程中拓展延伸,实践应用,获得新的收获。如在学完每单元后,我就让学生自己再次阅读教材,总结本单元所学知识的要点,找出自己的不足,加以弥补,并联系实际,说说这些知识常运用与哪些地方这样所学知识得以强化。

六、及时检查,确保阅读的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