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试卷A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卷A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卷A答案

《社会学概论》考试试题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

1.社会结构:社会各个构成要素相互关联的方式。

2.亚文化:在文化族群中站次要地位的文化。

3.同辈群体:由大致相同的社会地位,通常又年龄相仿的一群人自发组成的一群人,由于他们组成起来主要做游戏,所以又称为游戏群体。

4.再社会化:有意识的放弃旧的价值观,重新建立新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过程。

5.社会角色;社会或者群体对具有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

6.社会流动;社会成员在社会分层结构中位置的变动。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7.社会群体:由社会互动结成社会关系,由社会关系连接而成的人们生活共同体。

8.社会问题:由于社会结构或者社会关系失调,导致社会全体或者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发生障碍,需要依靠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如何正确理解社会?

马克思认为社会是以特定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为基础、以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为主体而建立起来的相互交往和运动发展的社会关系体系。

(1)社会以人群为主体(2)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3).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4)社会互动与建立在互动基础上的社会关系是社会的本质.。

2.简述社会保障的功能。

(1)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稳定是社会保障的首要功能。

西方人之所以把社会保障称为“社会安全网”、“社会稳定器”,正是缘于社会保障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

(2).实现社会公正。实现社会公正是现代社会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社会保障通过以累进的方式向高收入阶层征收社会保险基金,以累进的方式向低收入者提供资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社会成员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从而促进社会公正。

(3).促进社会发展。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反过来它又是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第一,社会保障使劳动者有了生活保障,解除了后顾之忧,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社会的经济增长。第二,社会保障基金具有储蓄的特点,可以在较长时间内用于投资,能够刺激消费、增加社会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三,社会保障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共济行为,体现了权利和义务相结合的关系,能够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第四,社会保障有利于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和人口性别比例的协调。

3.简述当代中国婚姻家庭问题的主要表现。

(1)性别比失调问题。

(2)家庭暴力和家庭的稳定问题。

(3)家庭养老问题。

(4)独生子女问题。

4.简述社会现代化的特点。

作为一场翻天覆地的巨大历史变革,现代化过程至少具有以

下一些基本特征:

(1)现代化是一个彻底的转变过程。(2)现代化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西方化”的过程。(3)现代化是一个全球化的过程。(4)现代化是一个趋同化的过程。(5)现代化是一个功过并存的过程。(6)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7)现代化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

三、论述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结合实例论述影响社会化的环境条件。

(一)家庭

在完成社会化任务方面,家庭是第一场所,也是理想场所。原因有:

家庭在个人社会化中的特点是:

1.初始性

2.直观性

3.可接受性强

4.社会化的内容比较全面

5.家庭成员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是有差异的,一般说来,母亲的影响最大。

6.值得注意的是,家庭作为社会化的主体越来越受到其他主体的挑战。除了

(二)学校和日托中心

1.作为社会化主体的作用:

(1)教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2)扩大社会角色的范围。认识到社会、他人对自己的期望。例如,周围的人是否对自己都有期望,期望什么,期望失效

后的感觉如何?

(3)接受了与他人相比较的系统评价,逐步完善自我意识。

(4)培养组织纪律性,学会在交往中克制自己,接受社会控制。

(三)同辈群体(peer---group)

1.定义:有大致相同的社会地位,并且通常年龄相仿的一群人自发组成的群体。由于这种群体的主要活动是做游戏,因此又称为游戏群体。同辈群体的成员并非彼此是朋友。例如,同编于一个班的儿童。

2.特点:

(1)在宽松的环境下进行社会化。

(2)在无意中进行社会化。即社会化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不经过认真策划。

(3)多按自己的兴趣社会化,而且带有鲜明的年龄、性别和文化特征。

(四)工作单位

工作单位对个人社会化的作用:

1.通过工作建立以职业为纽带的社会关系——同事关系。

2.职业不同,人的社会地位不同,生活过程和经理也不同,因此,社会化状态也就不同。

3.职业影响人的社会威望和价值观念,进而影响人生目标和社会化目标。

4.帮助人学习职业角色的扮演,形成职业精神。

5.培养纪律性和竞争意识。

(五)大众传媒(mass media)

(六)网络

2.如何正确理解城市化?

城市化是指第二、第三产业在城镇聚集,农村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从而使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过程,是城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城市因素向农村扩散,城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向农村普及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它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人口和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例逐渐提高;

2. 因为人口的集中,城市占地规模扩大,城市在空间上的占地规模不断扩张;

3.非城市地域逐渐转化为具有以集中和高密度为主要特征的城市性地域状态,即乡村居民点形式不断向城市居民点形式转化;

4.城市经济关系和生活方式向农村的普及和扩散,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就业方式和思维方式逐步城市化;

5.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化意味着人类生活方式的进步,城市居民不能因为城市化的发展而降低生活质量,那种降低生活质量的城市化不是健康的城市化,也不是真正的城市化;

6.作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城市化是人类走向现代化社会的必由之路,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