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竞赛教程(超详细) 第十九讲 相对论初步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竞赛原子物理学教程 第一讲 原子物理 第二讲相对论初步知识
第二讲 相对论初步知识
相对论是本世纪物理学的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标志着物理学的重大发展,使一些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狭义相对论提出了新的时空观,建立了高速运动物体的力学规律,揭露了质量和能量的内在联系,构成了近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之一。
§2. 1 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 2、1、1、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1632年,伽利略发表了《关于两种世界体系的对话》一书,作出了如下概述:
相对任何惯性系,力学规律都具有相同的形式,换言之,在描述力学的规律上,一切惯性系都是等价的。这一原理称为伽利略相对性原理,或经典力学的相对性系原理。其中“惯性系”是指凡是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参照系。 2、1、2、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19世纪中叶,麦克斯韦在总结前人研究电磁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又称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组。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不但能够解释当时已知的电磁现象,而且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确认光是波长较短的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一常数,秒米/100.38
⨯=c ,并很快为实验所证实。
从麦氏方程组中解出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源的速度无关。如果光波也和声波一样,是靠一种媒质(以太)传播的,那么光速相对于绝对静止的以太就应该是不变的。科学家们为了寻找以太做了大量的实验,其中以美国物理学家迈克耳孙和莫雷实验最为著名。这个实验不但没能证明以太的存在,相反却宣判了以太的死刑,证明光速相对于地球是各向同性的。但是这却与经典的运动学理论相矛盾。
爱因斯坦分析了物理学的发展,特别是电磁理论,摆脱了绝对时空观的束缚,科学地提出了两条假设,作为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
1、狭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
在所有的惯性系中,物理定律都具有相同的表达形式。
这条原理是力学相对性原理的推广,它不仅适用于力学定律,乃至适合电磁学,光学等所有物理定律。狭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表明物理学定律与惯性参照系的选择无关,或者说一切惯性系都是等价的,人们不论在哪个惯性系中做实验,都不能确定该惯性系是静止的,还是在作匀速直线运动。
2、光速不变原理
在所有的惯性系中,测得真空中的光速都等于c ,与光源的运动无关。 迈克耳孙—莫雷实验是光速不变原理的有力的实验证明。
事件 任何一个现象称为一个事件。物质运动可以看做一连串事件的发展过程,事件可以有各种具体内容,如开始讲演、火车到站、粒子衰变等,但它总是在一定的地点于一定时刻发生,因此我们用四个坐标(x ,y ,z ,t )代表一个事件。
间隔 设两事件(1111,,,t z y x )与(2222,,,t z y x ),我们定义这两事件的间隔为
()()()()2
122
122
122
1222z z y y x x t t c s -------=
间隔不变性 设两事件在某一参考系中的时空坐标为(1111,,,t z y x )与(2222,,,t z y x ),其间隔为
()()()()2
122
122
122
1222z z y y x x t t c s -------=
在另一参考系中观察这两事件的时空坐标为('
1'1'1'1,,t z y x ,)与('2'2'2'2,,t z y x ,),
其间隔为
()()()()
2
'1'2
2
'
1'22
'
1'
22
'
1'22'2z z
y y
x x
t t c s -------=
由光速不变性可得
'22s s =
这种关系称为间隔不变性。它表示两事件的间隔不因参考系变换而改变。它是相对论时空观的一个基本关系。
2、1、
3、相对论的实验基础
斐索实验 上世纪人们用“以太”理论来解释电磁现象,认为电磁场是一种充满整个空间的特殊介质——“以太”的运动状态。麦克斯韦方程在相对以太静止的参考系中才精确成立,于是人们提出地球或其他运动物体是否带着以太运动?斐索实验(1851年)就是测定运动媒质的光速实验。其实验装置如图2—1所示;光由光源L 射出后,经半透镜P 分为两束,一束透过P 到镜1M ,然后反射到2M ,再经镜3M 到P ,其中一部分透过P 到目镜T 。另一束由P 反射后,经镜3M 、2M 和1M 再回到P 时,一部分被反射,亦到目镜T 。光线传播途中置有水管,整个装置是固定于地球上的,当管中水不流动时,两光束经历的时间相等,因而到达目镜中无位相差。当水管中的水流动时,两束光中一束顺水流传
播,一束逆水流传播。
设水管的长度皆为l ,水
的流速为v ,折射率为n ,
光在水中的速度为n c 。
设水完全带动以太,则
光顺水的传播速度为v n c +,逆水为v n c -;
若水完全不带动以太,光对装置的速度顺逆水均为n c
;若部分被带动,令带动系数(曳
引系数)为k ,则顺水为kv n c +,逆水为kv
n c -,k 多少由实验测定,这时两束光到达
目镜T 的时差为
2
422⎪⎭⎫ ⎝⎛≈
+-
-=
∆n c lkv kv n
c
l kv n
c
l t
L
图2-1-1
斐索测量干涉现象的变化,测得
n k 1
1-
=,所以光在介质参考系中的传播速度为
θcos 11v n n c u ⎪⎭⎫
⎝⎛-+=
式中θ是光线传播方向与介质运动方向间的夹角。
现在我们知道,匀速运动介质中的光速可由相对论的速度合成公式求得,设介质(水)相对实验室沿X 轴方向以速度v 运动,选'
s 系固定在介质上,在'
s 上观察,介质
中的光速各方向都是n c
,所以光相对实验室的速度u 为
cn v v
n
c c v n c v n c u +
+=⋅++=112
⎪⎭⎫ ⎝⎛
-⎪⎭⎫ ⎝⎛+≈cn v v n c 1 2
n v v n c -+≈ ⎪⎭⎫ ⎝⎛
-+=211n v n c 。
由此可知,由相对论的观点,根本不需要“以太”的假说,更谈不到曳引系数了。
迈克尔孙—莫来实验
迈克尔孙—莫来于1887年利用灵敏的干涉仪,企图用光学方法测定地球的绝对
运动。实验时先使干涉仪的一臂与地球的
运动方向平行,另一臂与地球的运动方向
垂直。按照经典的理论,在运动的系统中,光速应该各向不等,因而可看到干涉条纹。
再使整个仪器转过900
,就应该发现条纹的移到,由条纹移动的总数,就可算出地球运动的速度v 。迈克尔孙—莫来实验的装置如图2-1-2所示,使一束由光源S 射来的平行
光,到达对光线倾斜450
角的半镀银镜面M 上,被分成两束互相垂直的相干光。其中透射部分沿2MM 方向前进,被镜2M 反射回来,到M 上,再部分地反射后沿MT 进行;反射部分沿1MM 方行进行,被镜反射回来后再到达M 上,光线部分透过,也沿MT 进行。这两束光在MT 方向上互相干涉。而在T 处观察或摄影,由于2MM 臂沿着地球运动方向,臂1MM 垂直于地球运动方向,若2MM = 1MM =l ,地球的运动速度为v
,则两束光回
图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