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论文:浅谈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用自己的智慧发现和解决问题。如在“测量小铁块密度”的教学片段中,学生初读教材后提出一系列问题,如:(1)本次实验原理是什么?(2)实验所需器材有哪些?(3)这个实验的设计是否容易?这时,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再细读教材。读后学生提出:除了教材中提到的这种实验方案,还能运用其他实验方案吗?还有学生提出:教材里的实验方案属于间接测得密度,能不能根据实验原理ρ=m/v直接测得密度?当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后就会有更深度的问题,这些问题将成为新课程教学中的素材。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其实就是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一、初中科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概念界定
纵观各国学者对批判性思维的概念界定纷繁多歧,我国不同领域引进的差异极大,可以说是莫衷一是。钟启泉教授认为,所谓“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指对于某种事物、现象和主张发现问题所在,同时根据自身的思考逻辑地作出主张的思考。可见,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理性思维,是一种能在独立思考基础上有根据地做出肯定接受或否定质疑的决定,并能时时进行自我反省的、全面的思维。简单地说,人生而有好奇心,有穷追万事万物“为什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的那些想法,这就是批判性思维。本文所论述的初中科学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在科学教学中,根据科学事实、实验现象、基本理论观点、规律等,通过大脑的认知加工、动手做实验等,进行思考和探索,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加深对规律的理解,以及运用这些规律来解释现象,解决问题,并形成新认识的思维活动。
浅论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
摘要本文依托批判性思维的理论观点,提出初中科学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概念,分析了在科学学习中来自百度文库生批判性思维养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进一步探索了科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养成的实践途径。
关键词初中科学批判性思维养成
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科学教学的重点发生了改变,由原来重知识的传授、解题方法的讲解,转变为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但对与创新能力密切相关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重视不够,甚至达到了严重忽视的程度。因此,教师必须明确批判性思维在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采取切实有效的途径来促进学生批判性性思维的养成。
(一)阅读——为学生提供自己发现、自己思考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能教给学生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善于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也许有些老师会认为,阅读是文科的事情。其实不然,每一门学科教师都应该重视培养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如科学教学中能让学生学会阅读科学史,不仅可以增加科学学习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科学史能告诉学生科学思想的逻辑行程和历史行程,而这对学习科学理论肯定是有益的。美国哈佛大学校长科特南认为,科学史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理论演变的过程以及科学与社会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为科学史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理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进化的,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怀疑与批判的科学精神,给学生提供了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机会。
(一)初中生思维特征发展要求学生应该养成批判性思维
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一个时期,由于大脑机能已经基本完善,各种认识过程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所以,这个时期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最佳时期。如这个时期学生能养成批判性思维,不仅能丰满学生的人格,还能够促进科学教学效果的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教师需在课堂教学中,旗帜鲜明地告诉学生,只有那种肯思索、肯动脑,并勇敢地探求新方法、新思路的学生,才是真正的学生。这种反复强调,将有助于学生沿着小学阶段的那个合理的思路一如既往地向前走,并进一步养成肯思索、敢怀疑、永不满足、永远探讨进取的批判性思维。
(三)科学教学现状迫切要求加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呆板,学生学习被动,死记硬背,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师的安排和指导下理解、识记、再现一个又一个的知识点,学生成了被动的学习工具。实施课改以来,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现状,然而,科学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仍占主流,教师没有淡化标准答案,没有淡化中考指挥棒的作用,真正允许学生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思路去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少之又少。特别是忽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变,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理念在科学教学中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因而我们教师应该改变这一教学现状,真正开拓一种全新的教育格局,真正在教学中注重并努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善于思考、大胆想象,同时要不断提醒学生,每产生一个新的设想、新思路、都要认真地论证并分析一下,从而使其更严密、更合逻辑。
二、科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养成的必要性论析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科学学科教育的素养目标和实用目标。它对于科学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也许有些教师会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概念,是初中学生无法形成的概念。其实,它并不是玄而又玄的形而上学的概念,而是完全可以以科学学科(当然也包括其他学科的教学)的实际为依托,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循序渐进地在学生内在性格和思维习惯上产生影响,并最终获得批判性思维的养成。
(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促使科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养成
知识经济时代是崇尚批判性思维的时代,因为它是推动知识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然而我国教育的批判性思维教学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这同推进素质教育的方针是格格不入的。显然,研究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是信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已经形成的知识,更需要引导学生知道这些知识如何被发现的;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一些现成的理论,更要引导学生懂得这些结论是如何获得的。只有使学生在掌握现成知识的同时,努力去发现新知识;在了解现成结论的同时,又会设法突破现有结论。也就是说,我们学生首先得拥有批判性思维,才能成为21世纪时代需要的人才。
三、学生批判性思维养成的有效途径
初中科学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是智力活动中求同存异的一种形式,如果在教学中离开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缺乏对学生灵活思路的训练和培养,就会使思路呆板,即时学会一定的知识,也不能展开,进而影响知识的获得。在科学学习中,有了这种思维,就能考虑到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就能不断验证所拟定的解决问题的假设,就能获得新颖、独特的问题解决的答案,使学习活动更好地获得定向、监控和调节的功能。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即使一个知识点、一道例题、一条定理或一个定律的讲解,教师都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读多思,大胆猜想,经历一段“发散思维”的过程,使其思维得到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