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配合ppt课件

合集下载

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护理配合PPT课件

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护理配合PPT课件

1.概念及相关解剖
纵膈肿瘤概念:
它不是一个器官,而是一个解剖区域。 纵膈里面有大血管,气管,主支气管, 心包,食管,胸腺及大量脂肪,神经和淋巴组织。因先天发育过程异常和后天 囊肿或肿瘤形成,就成为了纵膈肿瘤。
1.概念及相关解剖
纵膈肿瘤相关解剖:
解剖及肿瘤的好发部位通常采用四分法,以胸骨角和第四胸椎下缘的平面上纵 膈和下纵膈,下纵膈又以心包的前后壁为界分为前纵膈,中纵膈和后纵膈。
检查仪器设备是 否完好,物品准 备是否齐全,杜 绝安全隐
术前
严格执行安全核 查制度
7.小结
巡回护士
巡回护士要掌握巡回 流程,工作得心应手, 全程做好病人安全管来自理术中器械护士
器械护士要提前准备 好所有用物,熟悉相 关的解剖,精准快的 配合手术
7.小结
患者平安出入手术 室是我们的责任
患者康复是我们 的心愿
4.物品准备
5.器械护士的配合
1)提前20min洗手上台整理器械用物,与巡回护士共同 清点台上所有物品
5.器械护士的配合
2)协助医生消毒铺巾
5.器械护士的配合
3)连接、检查及调 节腹腔镜摄像系统
5.器械护士的配合
4)操作孔位置
❖ 前纵膈肿瘤:取左侧或右侧第5、6肋间隙与腋中线交界处 做小切口为胸腔镜入口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护理配合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目录
1
概念及相关解剖
2
临床表现体征和诊断
3
麻醉方式与体位
4
物品准备
5
器械护士的配合
6
巡回护士的配合

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Clinical Nursing Science2019年第4卷第17期V ol.4, No.17, 2019147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黄漫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摘要】目的 总结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V ATS )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护理经验,提高手术配合效率,促进手术顺利完成,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手术过程以及护理配合情况。

结果 1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康复良好,未发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熟练默契的配合、落实到位的安全护理是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剑突下入路;胸腔镜(V ATS );前纵隔肿瘤;手术配合【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9.17.147.01前纵隔是纵隔肿瘤的好发部位,是胸外科多见病常见病之一,外科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式,包括传统开胸手术和胸腔镜辅助微创手术[1]。

随着胸腔镜技术的开展,目前传统开胸手术越开越少,主要以胸腔镜辅助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为常见。

Mack 和Yim 等曾报道过,胸腔镜下经左胸或右胸前纵隔全胸腺切除有可能因术中肿瘤背侧视野不佳,只能沿单方面分离肿瘤,无法提供双边视野,导致前纵隔肿瘤背侧周围组织无法完全切除,需寻求新的手术路径来解决这一不足。

本院于2017年2月-2018年3月施行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10例,效果满意,现将该手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于2017年2月-2018年3月施行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23-74,平均年龄40.6岁。

行纵膈肿瘤切除术的麻醉体会PPT课件

行纵膈肿瘤切除术的麻醉体会PPT课件
嘱患者避免剧烈咳嗽,观察15分 钟,未见明显出血,送回病房
24
术后情况
神清,反应可,对答切题,肌力、呼吸、反射恢复良 好,口腔及口唇皮肤无活动性出血
HR 71次/分,BP 103/66mmHg,SPO2 98%(吸空气)
术后病理示:纵膈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编辑版ppt
25
麻醉体会
副肿瘤性天疱疮(paraneoplastic pemphigus, PNP)一 类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常伴发淋巴增生性肿瘤
准备视可尼喉镜、可视喉镜、普通喉镜,以及吸痰管、 纤支镜备用(胃管是否需准备)
编辑版ppt
15
术前麻醉讨论
麻醉注意事项 麻醉准备 麻醉诱导 麻醉维持 术后苏醒
编辑版ppt
16
麻醉诱导
面罩吸氧,静注诱导药物
面罩加压给氧
插管
固定
机械通气
编辑版ppt
面罩去氮给氧,静脉注射甲强龙 40mg,地米10mg,咪达唑仑2mg, 丙泊酚120mg,罗库溴铵40mg,舒 芬太尼20μg进行麻醉诱导
激素应用情况:术前和术中补充足量激素,避免应激 诱发肾上腺皮质危象
编辑版ppt
28
麻醉体会--气道管理
小型号普通气管导管 合理选择插管工具 防止误吸 术毕经纤支镜检查气道黏膜无出血
编辑版ppt
29
麻醉体会--容量管理
液体丢失量大于普通患者 易发生大出血 术前应常规备血 应注意补充容量
编辑版ppt
1
会诊请求
2015年7月10日,胸外科会诊:
患者男性,40岁 初步诊断:副肿瘤性天疱疮,Castleman病可能 拟行手术:在全麻下行右后纵膈肿瘤切除术 会诊目的:口腔糜烂,评估麻醉风险

纵隔肿瘤PPT幻灯片

纵隔肿瘤PPT幻灯片
♣压迫大血管:压迫上腔静脉可出现上腔静脉压 迫综合症;压迫无名静脉可致单侧上肢及颈静 脉压增高。
临床表现
♣压迫神经系统:压迫交感神经干时,出现Horner 综合症;压迫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压迫臂丛 神经出现上臂麻木、肩胛区痛疼及向上肢放射性 痛疼。哑铃状的神经源性肿瘤有时可压迫脊髓引 起截瘫。
♣压迫食管:可引起吞咽困难。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 四、治疗
病因与发病机制
♣文献报道有50%~60%的胸腺瘤病人伴发重症肌
无力,约10%~25%的重症肌无力病人经检查可 发现胸腺瘤。
♣在患有肌无力病人的胸腺中观察到有对乙酰胆碱
的抗体。认为病人自身抗体的抗原来于胸腺的肌 样体细胞(Myoid cell)。
界线,因此当肿瘤长大时,它可占据一个以上 的区域。
纵隔肿瘤的好发部位
上纵隔
胸腺瘤 淋巴瘤 胸内甲状腺肿 甲状旁腺腺瘤
前纵隔 胸腺瘤 畸胎瘤 淋巴管瘤 血管瘤 脂肪瘤
纤维瘤
纤维肉瘤
中纵隔
后纵隔
纤维肉瘤 支气管囊肿 淋巴瘤 间皮瘤
神经源性肿瘤 肠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胸导管囊肿
临床表现
♣纵隔肿瘤的病人大约1/3无症状,系因其 它疾病或健康查体时X线检查而发现。
包括上纵隔的后方至椎体的前方。
♣脊柱旁沟(亦称脊肋区)是脊柱两侧,紧邻肋
骨的区域,为一潜在的间隙。
纵隔的分区
Shields纵隔分区示意图
纵隔肿瘤的好发部位
♣纵隔内组织器官较多,其胎生结构来源复杂,
所以纵隔内就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肿瘤,并且 这些肿瘤都有其好发部位。
♣由于纵隔划分是人为的,其间没有真正的解剖
纵隔的分区

外科纵隔肿瘤ppt课件

外科纵隔肿瘤ppt课件

.
21
临床诊断
磁共振检查(MRI) :
在判断神经源性肿瘤有无椎管内或硬脊膜内扩展 方面,MRI优于CT MRI在肿瘤与大血管疾病鉴别时不需要造影剂 MRI除横断面外,还能提供矢状面及冠状面图像
.
22
临床诊断
超声检查 :
尽管超声检查在实质性、血管性或囊性肿瘤的鉴 别诊断上有很大价值。但是,由于纵隔肿块部位 的特殊性,临床未能广泛应用。在多数情况下, 已被CT、MRI或核素扫描所取代
纵隔内有心脏、大血管、食管、气管、神经、胸 腺、胸导管、丰富的淋巴组织和结缔脂肪组织
.
2
前界:胸骨 后界:脊柱
胸段 两侧:纵隔
胸膜 上界:胸廓
入口 下界:膈肌
.
3
纵隔的分区
解剖学四分法
上纵隔 下纵隔:前纵隔
中纵隔 后纵隔
shields分区法 前 纵 隔
内脏纵隔 脊柱旁沟
.
4
四分法
上纵隔:胸骨角至第四胸椎下缘作一横线至 胸廓人口
为一种罕见的神经肌肉传导障碍,常并发小细
胞肺癌,通常称为Lambert-Eaton综合征,多见 于40岁以上的男性病人,主要表现为四肢近侧
肌群的无力和容易疲劳,不累及眼球肌,可伴
有深肌腱反射的减弱或消失
.
37
临床治疗
♣ 抗乙酰胆碱脂酶药物
– 新斯的明、溴吡斯的明、吡啶斯的明
♣ 免疫抑制疗法
♣ 血浆置换疗法
♣ 中医中药治疗的内科治疗
♣ 胸腺切除的外科治. 疗
38
术前及术后处理
♣ 术前应用抗胆碱酯酶药和皮质激素3~8周,待
全身情况稳定后手术
♣ 手术当天早晨给最后一剂药物
♣ 术后按呼吸及肌无力情况决定气管插管辅助呼 吸撤除时间

纵膈肿瘤医学PPT课件

纵膈肿瘤医学PPT课件
3
纵膈肿瘤的诊断 1、胸闷、胸痛、咳嗽、气短是最常见的症状。 2、体检 可有胸骨隆起,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局限姓哮鸣 音,或出现上腔静脉综吅征。 3、X线检查可见纵膈肿块 阴影或囊性阴影。 4、CT呾核共振检查可见纵膈占位病发。 5、纵膈肿块穿刺活检,绅胞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4
纵膈肿瘤临床表现 ( 1) 呼吸道症状:胸闷、胸痛一般发生于胸骨后或病
7
(一)术前健康指导 1、讲解肿瘤可能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压迫气管可造 成气管移位或引起呼吸困难,如压迫上腔静脉可引起上肢 浮肿。 2、如有上腔静脉压迫征者,不宜在上肢作静脉滴注。 3、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术前准备的主要内容,取得 病人的合作。 4、劝导病人戒烟,保持口腔清洁
8
(二)术后健康指导 1、向患者说明术后咳嗽,咳痰的必要性,鼓励其咳嗽咳 痰。 2、在情况允许下,鼓励多饮水,每日1000毫升,分四次。 3、病情稳定后给予半卧位,鼓励病人尽早活动,预防并 发症。 4、指导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流质或 半流质饮食,勿过饱。 5有胸腔闭式引流者,指导患者多翻身,避免压住胸管, 影响引流
纵膈肿瘤
什么是纵膈肿瘤 纵膈丌是器官,而是一个解剖的区域。 纵膈里的组细器 官多,因而可収生多种多样的肿瘤,即 使肿瘤很小也会 引起循环、呼吸、消化呾神经系统的功能 障碍。儿童纵 膈肿瘤的収病率较成人为低,但癌发机会多。 约有2/3的 病儿早期有咳嗽、低热、呼吸困难等症状,这 是呾儿童 胸腔容量小有关。有些病儿在胸部X线检查时偶 而収现, 如果是恶性肿瘤则有贫血呾消瘦现象。収现上述 症状应 及早就医,医生可由胸部X摄片来确定肿瘤部位大小,通 过超声波检查得知肿瘤的性质
作单位建议休息2-3个月,减少工作量和工作时间。要有 充裕的睡眠时间,穿宽松棉质睡衣,使用棉质床上用品, 保证睡眠质量,半年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2.运动

纵隔肿瘤ppt课件

纵隔肿瘤ppt课件
49
胸腺癌
50
病变特点
• 病程短、进展快 • 胸内侵犯常见,70%有症状 • 双侧锁骨上区转移率高 • 常见转移部位
– 纵隔/颈部/腋窝/骨/肺/肝脏
51
组织学特点
• 起源于胸腺上皮 • 病变细胞具有恶性特征 • 广义上分为低度/高度恶性
– 低度-鳞癌/粘液表皮样癌/基底细胞癌 – 高度-淋巴上皮样癌/小细胞癌/未分化
低血糖 腹泻
14
胸腺肿瘤
15
概念上的区分
• 胸腺瘤
– 非浸润性胸腺瘤 – 浸润性胸腺瘤
• 胸腺癌
16
病理分型
17
Lewis/Kornstein分型
• 淋巴细胞型 • 上皮细胞型 • 混合型 • 梭形细胞型
18
Marino分型
• 皮质型 • 髓质型(梭形上皮) • 混合型
19
临床分期
20
Masaoka分期
– 乳腺/肺/胃/肾/宫颈/宫内膜/卵巢
23
重症肌无力
24
分型
分型
症状
治疗
I 型(眼肌型)
眼肌受累
II a 型(轻度全身型) 四肢肌+眼肌轻度受累
II b 型(中度全身型) 四肢肌+眼肌中度受累, 伴球麻痹
III 型(重度激进型) 进展快,呼吸肌麻痹
抗胆碱脂酶药+肾上腺 皮质激素 抗胆碱脂酶药+肾上腺 皮质激素 对药物反应一般
分期 描述
I期
肉眼见包膜完整且镜下无包膜侵犯
II 期 III 期
肉眼见肿瘤侵犯周围脂肪组织或纵隔胸膜/镜下 包膜受侵
肉眼见肿瘤浸润周围脏器(心包/大血管/肺)
IV a期 胸膜或心包播散

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正 中 切 口行 胸 腺 清 扫术 加 部分 心包 切 除 术 。
应 防 止 各 种 管 道拔 出 和 坠床 意 外 的发 生 ,注 意 患 者 的保 暖 ,巡
1.2 手 术 方 法 全 麻 双 腔 插 管 ,健 侧 单 肺 通 气 ,患 者 取 健 侧 回护 士 要 坚 守 岗位 ,不 能 随 意 离开 手 术 间 。
均 43岁 。其 中前 纵 隔 39例 ,中纵 隔 51例 ,后 纵 隔 20例 。手 2.2.1.5 麻 醉 苏 醒 期 护 理 术后 全 麻 苏 醒 期 ,应 注 意保 证 有
术 时 间 20~90 nf in。5例 因冰 冻 病 理 示 胸 腺 癌 而 中 转 经 胸 骨 效 的 吸 引 ,协 助 麻 醉 医生 吸 出 呼 吸 道 分 泌 物 ,患 者 偶 有 烦 躁 ,
术 配 合 体会 介 绍 如 下 。
2.2.1.4 术 中观 察 巡 回护 士要 加 强 巡 视 ,严 密 观 察 病 情 变
1 临床 资 料
化 ,随 时 了解 手 术 进 展 ,注意 血 氧 饱 和 度 变 化 和 患者 的卧 位 舒
1.1 一 般 资 料 本 组 男 78例 ,女 32例 ;年 龄 18~71岁 ,平 适 与 安 全 ,并 保 证 仪 器 的 正 常 运 行 ,及 时 供应 台 上所 需 物 品 。
意 事项 ,介 绍 VATS的先 进 性 、安 全 性 ,消 除 其 紧 张 、焦 虑 心 后 切 断 。将 标 本 置 入 出 境 标 本 袋 内 取 出 ,肿 瘤 较 大 时 可 先 穿
理 ,以便 能 积极 配合 手 术 。
刺 抽 吸 囊 液 后 取 出 。用生 理盐 水冲 洗创 面并喷 上 医用生 物蛋 白

胸科手术入路介绍及体位配合ppt课件

胸科手术入路介绍及体位配合ppt课件

右肺上叶切除术 右肺中叶切除术 右肺下叶切除术 左肺上叶切除术 左肺下叶切除术
前、侧胸腔切开术

• 优点:





1,病人所取体位基本上 近于仰卧位, 较少影响心肺功能。 2,便于麻醉观察和意外处理 3,手术时,肺门及纵隔 距体表近,兼之仰卧,纵隔 较为稳定。 4,利于肺门重要结构的 解剖和处理切开胸壁肌群比较少, 手术创口疼痛和胸壁运动的障碍较轻。
手术指征:多应用于上纵隔巨 大肿瘤切除术(如胸内甲状腺 瘤)、颈胸气管手术、上纵隔 食管癌切除术以及无名动脉瘤 手术等。 体位:病人仰卧,两肩之间垫 以小枕,使颈后伸。倘仅需显 露一侧颈部,则将头颈稍转向 对侧。


颈胸联合切口胸腔切开术
切口:若系颈部正中区手术, 先在胸骨切迹上缘作横切口,在从 颈横切口中点,向下越胸骨切迹, 沿胸骨中线稍外方作一直切口,下 端止于第4肋软骨平面。 • 如系单侧颈部切口,则沿胸锁 乳突肌前缘向下斜行,在胸骨切迹 上1~2cm越中线至胸骨前,沿胸骨 中线稍外方向下,止于第4肋软骨 平面。 • 胸骨部手术除在第3肋间平面横 行切断胸骨外,其他步骤同胸骨正 中切开术。 •
横切口双侧胸腔切开术



局限:由于双侧胸腔皆被切开, 对呼吸,循环机能影响较大, 一般少采用。有时,作广泛的 心包切除采用此切口。 体位:病人仰卧,双臂置于体 侧或外展放于支架上,背部垫 以小枕。 切口:在双侧腋前线间作横越 胸骨的乳房下切口,切开胸肌 层,经第3或第4肋间进入胸腔。
颈胸联合切口胸腔切开术
后、侧胸腔切开术
体位:侧卧,健侧在下,根据手 术需要,病人的背与手术台平面 的角度可稍向前倾或后仰。但需 妥善固定,以防偏倒。 入路:沿拟切除的肋骨或拟经过 的肋间,有脊椎旁斜向前至乳线, 作一长切口。若拟作的切口在肩 胛角上,则应起自肩胛旁区中线, 平第4肋骨,向下绕肩胛角下两 横指,前至锁骨中线。在女性, 切口前部应沿乳房下缘。基层切 开同胸膜外胸廓成形术。

前纵隔肿瘤60例微创手术护理配合

前纵隔肿瘤60例微创手术护理配合
2 . 2 . 2 洗手护 士配合 :1 ) 器械 准备 :洗手 护士应 提前 3 O mi n洗 手 上 台 ,整 理 器 械 台 ,并 与 巡 回护 士 清 点 手 术 器 械 。
V A T S 下 全 胸腺 及 胸 腺 肿瘤 切 除 术 7 O例 ,取 得 满 意 的治 疗 效 果 。现 将 个 人手 术 配 合 心得 报 告 如 下 。
胸 腺 两 侧 为 膈 神 经 , 右 侧 为 上 腔 静 脉 和 左 右 无 名 静 脉 交 汇 处 ,后 侧 下 方 和 上 方 分 别 为 主 动 脉 弓和 无 名 静 脉 ,前 方 为 内 乳动静脉¨ 2 ] 。在 分 离 胸 腺 时 ,应 对 解 剖 清 楚 ,操 作 轻 柔 ,减 少 术 中 出血 和 邻 近 组 织 损 伤 。器 械 护 士 及 时准 备 超 声 刀 、电
1 临床 资料
常 规 协 助 消 毒 铺 巾 ,连 接 各 导 线 并 将 超 声 刀 、光 纤 、摄 像 头 等固定在适当位置[ 。防 止 光 纤 缠 绕 、打 折 、损 坏 ,妥 善 放 置 并 保 护 好 镜 头 ,将 术 中所 需 器 械 有 序 摆 放 ,便 于 拿 放 。2 ) 术 中 配 合 :传 递 器 械 ,协 助 主 刀 医生 做 3个 胸 腔 镜 操 作 孔 , 分 别 置 入 镜 头 、器 械 、吸 引 器 [ 4 ] 。观 察 孑 L 置 入 胸 腔 镜 ,确 定
胸 腺 及 病 变 位 置 后 ,沿 膈 神 经 前 沿 自上 纵 隔 下 极 开 始 游 离 。
本组 胸 腺 肿 瘤 患者 7 O例 ,男 4 6 例 ,女 2 4 例 ;年 龄 2 O ~
6 O岁 ,平 均 4 O岁 。其 中 , 良性 胸 腺 瘤 伴 重 症 肌 无 力 4 2例 , 胸腺恶性瘤 2 8例 。 手 术 时 间 6 0 ~1 8 0 mi n ,平 均 1 0 0 mi n ; 术中出血量<1 2 0 mI 。在 V AT S下 完 成 全 针 , 固 定 引 流 管 。 用 0号 鱼 钩 薇 乔

三病区纵膈肿瘤查房ppt课件

三病区纵膈肿瘤查房ppt课件

纵隔肿瘤常见部位
各种特定的病变常有其好发 部位。上纵隔多见胸腺瘤、 甲状腺瘤、淋巴瘤等。前纵 隔常有胸腺瘤、畸胎类肿瘤、 脂肪瘤等。中纵隔有心包囊 肿、支气管囊肿、淋巴瘤。 后纵隔有神经原性肿瘤、肠
原性囊肿等。
甲状腺瘤 淋巴瘤
胸腺瘤 畸胎类瘤脂
肪瘤
神经原性肿瘤 肠原性囊肿
心包囊肿 支气管囊肿淋巴

术前护理->药物治疗
1、抗胆碱酯酶药物的应用,如吡啶斯的明15-30mg、Tid~Qid或Q6- 8小时,适当给予激素治疗,保证患者按时、准确服用药物,观察 患 者用药前后的反应。
2、凡影响肌肉传导,降低肌肉细胞膜兴奋性或抑制呼吸的药物都可以 加重患者肌无力症状,镇痛药如吗啡、度冷丁,镇静药如巴比妥,抗 生素类如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等应慎用或禁用。
5、胸腺瘤最常见的转移是胸内转移(如胸膜、心包),可伴胸水,引起 呼吸困难、胸痛、胸部不适等症状。胸外和血行转移少见,转移部位 以骨骼系统最为常见,引起相关的转移症状。
临床表现
1.常见症状:胸痛、胸闷、咳嗽及前胸部不适 。 2.压迫症状:压迫静脉或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表现。 3.合并综合征:如重症肌无力(MG)1、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PRCA)、低2 球蛋白血症、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部局部症状,包括:咳嗽、胸痛、喘鸣、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呼 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霍纳综合征、上腔静脉综合征、心包 填塞、脊髓受压等症状。 3、全身症状有发热、体重下降、疲劳、食欲减退、盗汗等。
临床症状
4、胸腺瘤常具有特异性表现,合并多种副瘤综合征:重症肌无力,最 常见;红细胞发育不良;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多肌炎;系统性红斑狼 疮;类风湿关节炎;甲状腺炎等多种疾病。某些研究还发现胸腺瘤患 者患第二原发肿瘤的几率增高。

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要点。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患者25例,回顾分析患者的基本手术情况与护理配合要点。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为(46.8±8.8)min,平均住院时间为(5.9±1.2)d。

本次25例患者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结论:良好的护理配合可保障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顺利完成,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护理配合胸腔镜手术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类微创术式,该项术式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并发症少等特征,在临床上已获得了广泛的运用,并逐渐替代了以往的开腹手术治疗。

但虽胸腔镜手术优势众多,但其具有手术空间范围狭小等特征,因此仍需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配合,以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并改善预后[1]。

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回顾分析了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25例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患者的护理配合要点,详情如下所示: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25例,其中男19例、女6例,患者年龄为18~70岁,平均(44.5±2.7)岁。

其中前纵隔肿瘤者10例、中纵膈肿瘤患者8例、后纵膈肿瘤患者7例。

1.2方法1.2.1手术方法全麻双腔插管,患者去健侧卧位,健侧单肺通气。

于腋中线上作第一切口,并在该切口内插入胸腔镜,上纵隔肿瘤切口选第6或第7肋间,下纵隔肿瘤则选第4或第5肋间。

后分别在腋后线或腋前线上作两个切口,置入相应的操作器械,对患者进行肿瘤分离、摘除处理。

将摘除标本置入标本袋内,将标本从操作口取出。

1.2.2护理方法1.2.2.1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

手术前1d护士到病房内对患者进行探视,向患者讲解基本的手术过程,告知患者胸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性特征,安全性较高。

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配合ppt课件

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配合ppt课件

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配合
9
五、术后配合 术后及时将患者放置平卧位,保暖检查皮肤的完 整性。检查各种引流装置是否通畅,有无打折、 扭曲,防止各种管道脱落,协助医生用腹带固定 胸部。
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配合
10
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配合
11
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配合
12
谢谢
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配合
13
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配合
4
三.护理问题 1.焦虑/恐惧 与对手术治疗过程及预后的担心有关. 2.有心脏骤停的危险 与麻醉手术和变换手术体位有关. 3.有大出血的危险 与肿瘤侵犯纵隔内大血管有关.
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配合
5
四.手术配合 1.手术用物 手术布类包、腹基腹盆包、开胸包、肋骨撑 开器(小)、胸骨锯、钢丝剪、钢丝钳、灯罩、 电刀、双极电凝、吸引器、20#、11#刀片、2 0ml注射器、4#Prolene线、3#三角针可吸收 线、26号硅胶引流管2根、带负压引流球2个 、胸前闭式引流瓶、骨蜡2个、BP贴膜、超声刀
纵隔肿瘤切除术 手术配合
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配合
1
一·应用解剖
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 间的间隔部分,划分为 上、中和前、后纵隔; 上纵隔包含有上段气管 和食管、胸腺、主动脉 及其分支;前纵隔内有 胸腺;中纵隔主要有心 脏和心包占据;后纵隔 内含有气管、降主动脉 、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 。
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配合
2
二、护理评估 1.病人全身情况评估 检查病人,了解病史、手术史、药物过敏 史、肿瘤位置和大小;评估病人有无因肿 瘤压迫血管出现劲静脉充盈等静脉回流受 阻的情况,压迫肺脏引起呼吸困难的临床 表现,评估病人是否因体位改变而出现呼 吸和循环的改变,评估病人心理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纵隔肿瘤切除术 手术配合
一·应用解剖
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 间的间隔部分,划分为 上、中和前、后纵隔; 上纵隔包含有上段气管 和食管、胸腺、主动脉 及其分支;前纵隔内有 胸腺;中纵隔主要有心 脏和心包占据;后纵隔 内含有气管、降主动脉 、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 。
二、护理评估 1.病人全身情况评估 检查病人,了解病史、手术史、药物过敏 史、肿瘤位置和大小;评估病人有无因肿 瘤压迫血管出现劲静脉充盈等静脉回流受 阻的情况,压迫肺脏引起呼吸困难的临床 表现,评估病人是否因体位改变而出现呼 吸和循环的改变,评估病人心理状态。
4)分离瘤体并切除 递长无齿镊、电刀、双极电凝、血管钳解剖 肿瘤,递4#或1#线结扎出血点,递直角钳夹 住瘤蒂电刀切除,4#Prolene线缝(肺)断 面。线不剪断,两头分别用持针器夹住。
5)探查 递温盐水冲洗伤口,探查有无出血、肺是否漏 气(麻醉师捏气囊) 递26号硅胶管纵隔、心包引流。 6)缝胸骨 递直径为1.0钢丝(4— 5根)缝合胸骨,再次递骨蜡涂在断面上止血 ,递钢丝剪剪除多余部分钢丝。 7)缝合肌层/皮下及皮肤 递10*24圆针/7号线缝合肌层,三角针1#线缝 合皮下,3-0三角针可吸收线缝合皮肤。
2.手术准备及用物评估 检查各项术前准备是否完善,手术所需 器械和特殊用物如胸骨锯是否到位。
三.护理问题 1.焦虑/恐惧 与对手术治疗过程及预后的担心有关. 2.有心脏骤停的危险 与麻醉手术和变换手术体位有关. 3.有大出血的危险 与肿瘤侵犯纵隔内大血管有关.

四.手术配合 1.手术用物 手术布类包、腹基腹盆包、开胸包、肋骨撑 开器(小)、胸骨锯、钢丝剪、钢丝钳、灯罩、 电刀、双极电凝、吸引器、20#、11#刀片、2 0ml注射器、4#Prolene线、3#三角针可吸收 线、26号硅胶引流管2根、带负压引流球2个 、胸前闭式引流瓶、骨蜡2个、BP贴膜、超声刀
五、术后配合 术后及时将患者放置平卧位,保暖检查皮肤的完 整性。检查各种引流装置是否通畅,有无打折、 扭曲,防止各种管道脱落,协助医生用腹带固定 胸部。
谢谢
2.手术体位 平卧或侧卧位。静脉通道建立在下肢 3.手术切口 胸骨正中切口或前外侧切口/后外侧切口。
4.手术步骤及配合。 1)皮肤消毒、铺单。 2)递20号手术刀切开皮肤,电刀切开皮下 组织及骨膜。 3)分离胸骨柄,递胸骨锯纵行锯开胸骨( 用注射器打水降温),骨髓腔涂以骨蜡(用 盐水纱布包着骨蜡),递小号撑开器撑开胸 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