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探究教学的策略探析
摘要:本文从高中数学探究教学的背景与意义出发,首先阐明了什么是探究式教学,继而论述了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最后提出了高中数学探究教学的策略,以期对我国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有些许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
二十一世纪将我们带入了全面知识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知识经济的需要,是学习社会的需要,是高中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学生个体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上述背景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探究的方法学习、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成为素质教育的基点。而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石的高中数学教育,在这方面显得由为重要。
一、探究式教学概述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积极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开展积极的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主体的姿态进行探究式学习,有准科研的氛围和意境,同时有会增加实践过程和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主
动性和创造精神是很有帮助的。强调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是想找回探究教学在教学中应有的位置,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并非贬低接
受式教学的价值,评价则是在测量的基础上,对于这样的教学模式
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
二、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价值和意义
1.保持独立的探究兴趣
在准科研的氛围中突出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促使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创新的数学品质和心理。
2.增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因此能启发学生的思考,这样的数学素质的培养培养过程对于
高中学生是必要的,它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独立的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必要的锻炼过程,是目前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三、高中数学探究教学的策略
1.合理设计教学梯度,设计探究题目
因材施教是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任何脱离了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的教学都是失败的。学生只有跟得上老师的思路才能配合老师搞好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基础、掌握教学大纲、熟悉教材,这样才能把握教学的中心,突出重点,并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梯度、分散难点,设计合理的探究题目和内容,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师生互动,达到教与学的共鸣。
2.精讲多练
练习是学习和巩固知识的唯一途径,目前学生课余时间十分有限,如果将练习全部放在课后,时间难以保障。另外,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如果没有充分的课堂训练,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很困难,一旦遇到的困难太多,就会选择放弃或抄袭。因此,精讲教学内容,腾出更多的时间做课内练习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及时消化教学
内容,而且有利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找准教学梯度,使教与学不脱节,保证教学质量。
3.密切知识与物理背景和几何意义的联系
几乎每一个高中数学知识都有它产生的物理背景和几何意义,让学生了解每个知识点的物理背景可以使学生知道该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知道其用途;而几何意义则可增强知识的直观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无论在知识的引入还是在知识的综合运用中都要与它的物理意义和几何意义紧密结合起来。这样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教学内容,提升数学素质。
4.加强实验教学环节
要把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我们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由于不易把图形画出来,就不能利用数形结合的手法加以直观化,致使学生难以理解,而数学软件有强大的绘图和计算功能,它恰恰能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在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讲基本实验命令,更重要的是要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理解微积分理论和概念的实验让学生去做,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例如让学生用数学软件做出图形来判断函数y=cosx在(-∞,+∞)内是否有界,并观察当x →∞时这个函数是否为无穷大?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作图的方法和命令,而且还能真正理解无穷大和无界的区别和联系,同时可以让学生惊叹抽象的数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变成可以看得
见的富于直观形象,更加启迪人们思想的“可视化数学”。每一次课都选择两、三个这样的实验,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参考文献:
[1]李嫦虹.学生数学素质分析与评价系统的模型[j].泰山学院学报,2006,5:5-7.
[2]范有芳,高雪芬,周蔚.高等数学现状的调查分析[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5,3.
[3]杨辉.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算法模型[j].长春师范学院学
报,2005,10:93-97.
[4]于坚.高等数学探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6,4:23-25.
[5]王惠娟.研究生业务素质综合评价体系及其数学模型[j].安徽工程学院学报2006,3:40-43.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