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数学探究活动的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高中数学探究活动的实施
发表时间:2014-06-18T13:46:57.95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6月上供稿作者:张泽红
[导读] 亲历数学概念的再创造过程。从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角度来说,获得概念的过程就是新概念内容同原有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张泽红
摘要:高中数学探究活动的实施,要求把数学探究思想以不同形式渗透在各模块和专题内容之中,在教学过程利用不同途径促进数学探究活动,从而使学生对数学探究活动由兴趣转化为自觉行为,实现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探究活动;引申推广;知识探源;模式建构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调地依赖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提倡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数学学习方式,初中数学课程增设了“客体学习”部分,把这个原本处于隐性位置的领域与其它知识领域并立起来;高中数学课程设立“数学探究”活动,并要求把数学探究的思想以不同形式渗透在各种模块和专题内容之中,这均体现了新课程的创新之处。究竟教师以何种途径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对探究活动由兴趣转化为自觉行为,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这是一个实现而迫切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探究活动”
数学探究活动是介于“阶梯练习”与“真正的数学探究”之间的一类学习活动,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学研究,是对已有数学知识的一种“再创造”,但数学探究活动与数学研究有相似或类似的特点,具备数学研究的基本思想方法与步骤,在课堂上渗透数学探究思想,通过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学生能初步体验数学探究活动的全部过程,初步了解和掌握一些常用的数学探究方法,也能获得一些数学探究活动所需要的学习能力,如提出问题的能力、数学交流的能力等。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新课程中开展数学探究活动
(1)亲历数学概念的再创造过程。从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角度来说,获得概念的过程就是新概念内容同原有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在引入个概念时,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去探究归纳,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将新旧概念类比探究的思想方法,如三角形全等与三角形相似的类比,两直线在空间与在平面中垂直的类比等等。也可以设计现实情境引入数学概念,如从拱桥的截面形状引入抛物线概念,并利用数据推导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等等,结合教材内容把这些概念形成过程设计为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历数学概念的再创造过程,让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概念。
(2)探究数学命题的产生过程。在新授课中,数学命题主要是指数学公式、定理、推论、法则等,这些都是数量关系或空间关系的精髓,它们的背景与产生过程各有特色,是开展数学探究性活动的极好素材。数学命题的教学不仅仅让学生掌握其内容,而且要求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它们的来龙去脉,达到真正理解的目的。如以“将砖推倒”问题情境为背景,引导学生探究“勾股定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定理的“在创造过程”。
2.将某些数学问题延伸与推广,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探究活动
我国数学过程标准主要对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作出了相应的规定,相应数学教材为了面向全体学生,教材各章节内容与知识点的选择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样就不可能照顾学生差异,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对某些数学命题适当进行延伸与推广的探究活动,如学完相似三角形,可以引导学生设当探究多边形的相似问题,多边形的相似是解棱锥的地面与其平行截面之间问题的基础;在学习等差、等比、数列之后,可以探究等积、等和数列,如2005年北京数学高考卷考查了“等和数列”。
3.挖掘数学习题的价值,在对习题的引申与推广中开展数学探究活动
为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数学习题扮演了重要角色。对于某些习题,学生仅仅通过“识别题型、回忆解法、模仿例题”等思维活动就能解决,还有些习题,需要学生通过探究、猜想、归纳等思维活动才能解决,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分析它的条件和结论,挖掘例习题中潜在的知识与内涵,敢于创新、探索,充分领会编者选用此题的意图和用意,这样才能真正驾驭好教材。
二、数学教学中穿插“课题探究”数学探究活动
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在课后穿插“课题探究”,以个人探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形式展开,这是课堂探究活动的延伸,让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发现解决问题,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一步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从而构建各自的知识序列。数学教学中穿插“课题探究”,本着主体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层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等选题原则,以及师生共选和学生自选相结合的选题方式来确定探究性课题,让学生带着课题边学习、边探究,提高了数学学习的层次,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学交流、共享,赠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1.从知识探源与拓广中开展课题探究
教材是根据我国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编写的,所安排的教学内容也是中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基本要求,不可能对每个定理、公式的历史渊源或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面面俱到,因此教师可以从课本中适当选取部分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对“形外形问题”进行推广,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可以从“勾股定律”、“黄金分割”等领域选择相关课题,引导学生在知识探源中开展课题探究,数学教学也承担向学生传递数学文化的使命,为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对一些数学概念或命题产生的背景进行适当的取材与探索,使他们感受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
2.在数学调查访问中开展课题探究
数学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与数学有关的调查专题,主动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并作出决策的学习活动。调查是一种重要的探究方式,通过调查访问,学生不仅能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增加社会阅历,还可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5月17日是我国的电信日,可以布置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所在城市的手机“话费套餐”开展调查,并就各种话费模式进行分析与讨论,考察每一种“套餐”分别适合何种职业人群。
3. 适当利用数学建模进行课题探究
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它已成为不同层次数学教育重要而基本的教学内容,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学生体验教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其基本过程是:选择实际情景——提出问题——对一些条件作出假设——建立数学模型——得出数学结果——进一步检验结果,如果合乎实际,这个结果就可以运用于实际,否则就要重新提出问题并开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