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变的军人本色-永远的奉献情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变的军人本色永远的奉献情怀

——戴窑镇退役士兵张天武创业奉献先进事迹

打开上海金山区朱泾镇政府的网站,就可以浏览到“新上海人张天武”的事迹介绍。

现年39岁的张天武是江苏省兴化市戴窑镇人,1994年服役于苏州武警支队,服役期间多次受上级嘉奖,曾荣立三等功一次。部队铁一样的纪律,造就了张天武钢一般的意志。在部队,他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2004年初,退伍的张天武来到朱泾镇。想要干出一番事业的他,在广福居民区注册开办了金博中粮包装有限公司、缘利大米加工厂等企业。

每年的重阳节、端午节,在上海金山区朱泾镇广福居民区内,总能看到一位身材魁梧、笑容可掬的年轻人,扛着大米,为独居老人、孤老送大米。他,就是缘利米厂的经理张天武。

作为一名党员张天武对自己始终高标准、严要求,始终不忘军人本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看到居民区内大多数老人与子女分隔,生活较为清苦,有的仅靠微薄的退休工资维持生计时,张天武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下决心要帮助他们。回到家里,他与妻子商量,两人立即决定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免费送米上门。自此之后,风雨无阻,始终

坚持。

75岁的沈大妈是张天武第一个送大米的老人。说起2004年8月那天,张天武扛着大米,满头大汗来到她家,激动的眼泪在大妈眼眶中打转。“子女们都住得远,工作忙,没时间来看我,小张就像我的儿子一样,时刻关心我,非常感谢!”老人哽咽着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条件稍好的居民相继搬离广福居民区,只留下生活困难的独居、孤寡老人们。“每逢佳节倍思亲”,逢年过节,这些老人总是坐在家门前,遥望着门前那条路上何时出现亲人的身影。每每看到这样的情景,张天武的心头总不是滋味。为了能让老人们都能快乐、祥和地度过每个节日,他与居委会协商,开展一系列“送温暖、献爱心”送大米活动。五年来,为100多位孤老、困难老人送去大米4000多斤,将爱心送到老人们的心坎上。

不仅如此,来沪务工人员毛亚福儿子患白血病,家庭一时陷入窘境,张天武在第一时间上门拜访慰问给予帮助,并表示与他们一起度过难关;原粮管所退休的二名老职工生活发生困难,张天武又扛着大米上门慰问,并与他们结对帮困,使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周围的居民前来买米,他总是以批发优惠价供应给他们。几年如一日,张天武受到了居民们的一致赞扬。

憨厚、善良的张天武不仅是极富爱心的善士,还是热

衷社区事业的志愿者。自广福居委会成立“新市民之家”后,一方面,张天武料理米厂的生意;另一方面,挤出时间,积极参与各项志愿者活动,不拿分文报酬,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小区举办卫生安全、治安防范等专题讲座,张天武均准时参加,并认真做好笔记。讲座结束后,他又为邻里、街坊、同乡详细讲解,劝阻陋习、出谋支招。在他的影响下,爱人夏桂红也深受感染,报名参加了“新市民治安巡逻队”,与丈夫一起,每天夜里巡逻在小区的各个角落,维护一方平安,为小区和谐稳定作贡献。

“我没有其他的表达方式,只能以送米来表达,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朴实的话语,彰显了一颗甘于奉献的炽热之心。张天武正是以无私的奉献诠释着“友爱、互助、进步”的支援精神。张天武多年被评为“朱泾镇优秀党员”;他的家庭也被评为“金山区五好家庭”。

创业是条不平坦的路,创业路上充满着艰辛,对此张天武深有感触。从部队退役后,原来由部队首长联系安排在一所高等学校里工作,安逸的生活,不错的待遇没有留得他创业的脚步,张天武凭着军人的一股毅力,来到上海打拚。

要想创业,首先要选好项目。张天武就找一些在外地小有成就的家乡人讨教,有人当即介绍一些赚钱的门道给他,叫他办个假胡椒粉子加工点,说来钱快,打的又是政

策的擦边球,他说:我曾经是一个军人,受过部队的教育,赚钱也要讲道德,黑心钱不能赚。回到家乡,找到邻村的二个也有心到上海闯的人,三人一商量,决定到上海去办米厂。于是他们左打听,右打听,听说金山朱泾镇粮管所有个废弃的辗米厂,他们三人合伙将这个辗米厂盘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米厂终于开张了。

开个小造纸厂什么的“黑企业”初到上海,人生地疏,好不容易发展到今天,现在手上有了两个企业,手头也宽裕起来,自己富了,张天武没有忘记带动别人富。他帮助本乡的三个青年在金山落脚,帮助他们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并且都小有成就,脱贫致富。安排了20多个本乡的剩余劳动力在他企业里打工劳务,不仅解决了这些人的就业问题,,还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丰厚的物质回报,逢年过节,不忘对他们家庭的关怀,总要送上一些礼物。

创业不忘家乡。张天武的家乡是一个偏僻的小村,村里发展滞后,1969年建造的一座庄前大前,早已年久失修,成为一座危桥,由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里没有经济能力修建,张天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与村里干部商量,他本人带头捐资1万元,并由他向全村发起捐资建桥的倡议,仅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建桥配套资金就全部落实到位。

经济发展了,村里的车辆多了,但没有停车场,给车

主们停车带来不便,特别是逢年过节,更是车满为患。张天武找来建筑工人,一个人就把村里停车场建好了,没有增加村里一点负担。

通往村里的乡村大道、村里的巷道浇筑、自来水村网改造都少不了张天武的捐资,每一处都留下了张天武奉献家乡的情怀。

张天武就是这样一个人,做了很多的好事,从不图回报,他时刻保持着军人的本色,充满了奉献的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