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语词典中的汉语词汇看文化多样化和语言借用

从英语词典中的汉语词汇看文化多样化和语言借用
从英语词典中的汉语词汇看文化多样化和语言借用

汉语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传承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精炼

汉语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传承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精炼...是中国文人几经推敲凝结出来的...而法语您只要记住它的时态【如果您是初学者...】如果您是老学者您会觉得法语还是蛮简单的... 汉语的精深和他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是任何其他语言也不可比拟的...您可以试着用其他语言翻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个句子...您所得到的结果都不能完整的表达出他的意思..所以相对与可以成熟使用此种语言的人来说还是汉语更为难些.. 汉语的语法结构是主语+谓语+宾语;而日语的语法结构主语+宾语+谓语;主语和宾语的位置相对比较自由,而谓语一定要位于句尾另外日语助词用法很复杂。还有复杂的敬语系统,主要通过句末的谓语形态变化来表现。现代汉语无敬语系统,只有一些敬词。 如,在学习~ておく的时候要结合以前的语法,不要一句话お客さんが来るので、扫除しておく、变成お客さんがくるので、扫除しておいて就不知道后面的~ておいて是什么了,其实就是~てください和~ておく结合的形式,此外,像如一句日本语を勉强し続けていこうと思う也要看出是:~を动词、~し続ける、~ていく、~ようと思う这几个小语法组合形成的,能够看出这种语法组合方式,那么一些稍复杂的组合语法你就可以看出来了。不过也需要你零碎语法的积累才可以。另外,日语的语法带有很强烈的感情色彩,一般很多语法在句中翻译不出意思来,这就需要学习者很好的去体会,去运用,这样才能学好日语的语法,使自己灵活运用 英语和汉语的五大区别 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 三、英语多从句,汉语多分句 四、主语,宾语等名词成分“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名词” 五、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

第八讲:汉语词汇背后的文化

第八讲:汉语词汇背后的文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知道汉语中对亲属的称谓有多少吗?请说说你所知道的。 1、汉文化非常注重父系亲属的身份和地位。父系是正宗,是传宗接代的、自古以来享有继承权的血缘。而母系是不能传宗接代、没有继承权的,“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父系亲属有“爷爷”、“奶奶”、“伯伯”、“姑姑”等称呼,相应的母系亲属则分别有“外公”“外婆”“舅舅”“姨妈”。孙辈中,也讲究父系的才是正宗的“孙子”、“孙女”,而母系的是“外孙”、“外孙女”。对丈夫的父母叫“公公”、“婆婆”,对妻子的父母叫“岳父”、“岳母”。而英语中,不分男方亲属与女方亲属。“爷爷”、“外公”共用grandfather 这个词。“奶奶”和“外婆”都叫grandmother。而“伯伯”、“叔叔”、“舅舅”、“姨父”、“姑夫”和“伯妈”、“婶婶”、“舅妈”、“姨妈”、“姑姑”等则一律称uncle和aunt。对配偶的亲属,都加一个“in-law”来称呼。 2、同辈分的堂表亲在汉语里区分很细致。在汉语中,“堂”和“表”反应的是上文提到的父系和母系血缘的区别,父系这边的同辈亲属称作“堂”,意思是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是同根,而母系这边的同辈亲属称作“表”,意味着彼此不同姓,不是一族人。但英语里则没有性别区分。 3、汉语里对同辈分的尊卑关系也分的很清楚,而英语里却没有这些区分。 4、汉语中还存在着将亲属称呼泛化的现象,即用亲属称呼来称呼非亲属关系。无论是邻居朋友,还是素不相识的路人,人们都倾向于按性别、年龄称呼对方为爷爷奶奶、叔叔、大哥、大姐等。表达了汉语文化中一种“四海一家”的文化传统。而英语中,这样的现象很少见。 中国人对亲属称谓多而面广,这众多的称呼反映出封建社会对亲属关系的重视,而这也正反映出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主导地位,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森严的等级观。但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其中有不少称呼我们现在已经不常用了,已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因为现代社会中,家庭结构在日益缩小,原来大家庭中复杂的亲属关系已不复存在。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语言的背后也蕴含着文化的发展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隐藏在汉语词汇背后的文化。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汉语与中华文化学习心得

汉语与中华文化学习心得 这学期选修了汉语与中国文化,起初只是怀着对汉字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奇才去的,还以为这门课程的学习会枯燥乏味,但是通过这几周的学习和大家在课堂上的讨论,我发现汉语与中国文化的课堂氛围不仅和谐而且活跃。王彤伟老师的授课方式也使我眼前一亮。没有单调的播放幻灯片或者是朗读书上的文字,而是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使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最后再耐心细致的讲评总结、因循善诱的指点下使我们学习和积累了不少经验和知识。 汉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更是传承着五千年中国文化的载体。我们从汉语中看中国文化,从中国文化里看汉语,明显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而在汉语中,方言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说汉语体现了中国文化,那么方言就是体现的地方文化。我们第一节课就此展开了。那是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学习过程。 我们学习了方言的概念,方言形成的过程以及方言的分类。然后在方言的分类里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课堂上,老师叫来自不同省份的同学分别起来秀一段自己的地方方言,有个福建同学的闽南话得到大家的广泛赞许。那节课上我们不仅对不同地方的方言有了初步的了解,从他们的发音和停顿上进行了比较,使我对中国的传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为一个浙江人自然迫不及待的想秀一下我的绍兴话。回去以后更是自己研究了很久。对官话,吴语,客家话,闽语以及粤语都有了稍稍的了解。作为浙江人,我知道我们浙江使用最广泛的是吴语以及少数的客家话和闽语。 我觉得学习这门课程不仅仅是在课堂的参与就足够的,如果真的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在课上我们是打开了学习的大门,那么想要深入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了。 一学期的<汉语与中国文化>的学习都是在轻松愉悦的课题氛围中完成的,在这一学期里我学习了很多关于汉语以及中国文化的知识,虽然不过是浩瀚的中国文化宇宙里的一点皮毛,但是还是很满足,感谢老师这学期得辛苦教学。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洪方园 1043094073

网络语言论文关于现代汉语的论文:网络语言与现代汉语规范化

网络语言论文关于现代汉语的论文: 网络语言与现代汉语规范化 摘要:网络语言特征鲜明:广泛运用数字符号、缩略语,通俗简明,等义词现象普遍。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负面影响日趋明显,乱造、滥用汉字,滥用外来词、字母词、数字词、方言词,随意遣词造句,以及表现出的色情、暴力倾向等,有碍现代汉语的健康、规范化发展。因此,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对网络语言加以引导和规范,倡导正确的语言观,提高规范意识,加强学校语文素质教育。 关键词:网络语言现代汉语规范化发展 网络语言是指人们在互联网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我国的日益普及,网络语言开始融入现代汉语,成为汉语普通话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网络语言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增强了现代汉语的表现力,给人新奇的感觉;另一方面,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负面影响日益突显,在网络交流中,“词不达意”、“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的情景时常发生。当前,对网络、网络语言的研究渐成学术界的热点,本文拟对网络语言及其对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并力图找出一些规范网络语言的途径、方法,以促进现代汉语在网络普及的背景下朝着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网络语言的特征 网络语言是以传播媒介网络来命名的,正如其他语言样式并不仅仅决定于呈现方式一样,其特征不仅体现于独特的载体,更决定于它独特的语言特点。网络平台赋予的虚拟即时交流性、开放性、自由性,决定了网络语言不同于其他领域使用的语言。网上交流具有快捷性、视觉性强、时效性强的特色,与此相适应的网络语言在文字、词汇、语法方面就形成了既不同于口语,也不同于书面语的特点。 1.符号数字化。在网络交流中,人们常常使用一些“面部表情”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些“面部表情”是一个个常用字符组成的画,看似一张脸。这是一套眉目传情的文化,而且国际通用。如:—D(表示非常高兴地张嘴大笑)、:C(表示生气)、@:—)(表示一头卷发)、o—o(表示戴眼镜)等。这些符号组成的脸谱,有的含义在一种以上,有的含义还截然相反,这正是比汉字更形象生动、简约丰富的网络符号语言的魅力。 数字网络语在聊天室以及OICQ中最常见,以简洁的数字来表示发言者的思想感情。如:555(呜呜呜,表示哭)、9494(就是就是)、526886(我饿了拜拜了)等。这些数字谐音语言让初涉网络者很难弄清其所代表的真正含义。还有些数字网络语特别另类,如:—7(夫妻)、286(反应迟钝的人或落后被淘汰的事物)等。 2.广泛运用缩略语。网友们为了加快交流速度,往往把一些常用的、较为固定的语言单位,取其汉语拼音词语的首个字母合成缩略代码,如:GG(哥哥)、JJ(姐姐)、MM(美眉,即漂亮妹妹)、GXGX(恭喜恭喜)等。 在网络交流中,网友们使用英语字母的缩略语也广泛存在,如:LOL(放声大笑,Langhing out loud)、HTH(希望能帮上忙,hope that helps)、TIA(先谢了,thanks in advance)、FTF(面对面,face to face)等。这些词最明显的特点是英语单词首字母构成的常规缩写,其中,有的是名词词组的缩写,具有名词的语法功能,如DOS、BF;有的是动词性词组的缩写,可作谓语,如DIY。 3.通俗简明化。网友们为了节约时间或求新求异,常常在交流时创造一些通俗而言简意赅的新词新语,如:把E-mail叫做“伊妹儿”,把Java戏称为“娇娃”,把Cookie称为“甜饼”,把丑女称为“恐龙”。网络酷爱者被称为“网虫”,初涉网络者被称为“爬虫”,网络高手被称为“大虫”,男性网民被称为“网蜂”,女性网民被称为“网蝶”。这些通俗简明的网络称谓是网络语言

汉语语言文化基础第一讲 汉语的音韵

汉语语言文化基础第一讲 课程说明 本课程涉及汉语的音韵、汉字研究、语法、修辞以及汉语文化。结合英语语言学及英语学教学研究生的专业特点,运用普通语言学、语言类型学、对比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理论,对汉语上述有关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达到丰富知识、夯实理论基础、有利于将来的语言或文学研究、翻译研究与实践、以及英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 建议课本 叶蜚声,徐通锵著,王洪君,李娟修订,2011,《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望道,2001,《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 陈望道,1997,《文法简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力,2000,中国现代语法,商务印书馆。 吕叔湘,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 汉语的音韵(之一) 语音的重要性 语言首先是声音的符号系统。Oral Speech is primary, whether ontogenically or phylogenically. 语音是思想的符号,文字是语音的符号。这意味着:不懂得语音的规律,就无法有效地表达思想,即说不准(如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也无法发现语言中的思想,即听不准;不懂语音规律,也无法生动地写作。 而语音与文字的关系决定这样一个事实:Writing is the visualization of oral speech; and reading is the revival of the vocal speech caught in the lines. In the course of each transformation, loss and distortion is invariably very possible. So through awareness and great caution is needed. 歌德曾说,不懂外语的人也很难真懂母语。 这句话,反过来更是真理。 语音学与音系学 语音与自然界的声音既相同又不相同。相同处:都是空气粒子正东而发声;不同处:自然界的声音是连续的,不可分割;语音则是离散的,其基本单位可以按一定规则组合成大小不等的更高级的单位。 语音的自然属性还可以再细分为三个方面:发音、传递、感知,分别对应语音的三个分支: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和听觉语音学。 音系学 音系学研究语音的社会属性及其组合规则。具体研究语音在某一语言系统内部的功能与结合原则。所谓Phonology is the grammar of speech sounds. 音位:phoneme一种语言或方言里用来区分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汉语普通话中有三种不同的音位元音、辅音和声调。 各种语言都各有一套因为系统。 Phonetics is universal; phonology is language specific. 母音(元音);子音(辅音)。Consonant can be regarded as modifications of vowels. 音系: 语音系统或音位系统。某方言或语言的全部音位及其归类和相互的组合关系。 Tone: pitch variations. Intonation: pitch stress and sound length combined together and attached to sentence or clause are called intonation. 对于语言学或语音研究初学者来说,发音原理最重要。 语音、乃至语言的学习具有很大的模仿性,但只有知道了发音原理,才能更准去的模仿。说一种语言不只是口头的功夫,实际是一种“口耳之学”。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的衔接

每月一家 2007.091 文学教育 语言教学的内容是语言要素和文化要素共同组成的,对外汉语教学同样包括这不可或缺的两部分。关于汉语语言教学,目前已经有许多系统而优秀的成果,随着汉语和汉文化的推广和传播,对外汉语教学界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随之出现了一些专门介绍中国文化的教材,如《中国概况》、《中国文化史》、《中国书法》、《中国文化地理》、《中国文学》等,很多院校还开设了相应的文化课。这些文化知识对留学生了解中国、学习汉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除了这种文化课上系统的文化教学,我们认为,文化教学还有很多是应该而且可以在语言教学的同时进行的。 在对外汉语语言教学中,词汇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同时也是和文化教学关系最为密切的内容,因为汉语的词汇里包含着大量丰富的文化信息。这里要谈的就是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的衔接问题。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关于文化的界定。季羡林先生说:“凡人类在历史上所创造的精神、物质两个方面,并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就叫‘文化’”。也就是说文化包括表层的 物质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表层的物质文化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风俗礼仪等,深层的精神文化包括审美情趣、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即文化的精神内核。 以上两种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是有一定层次的。表层的物质文化教学接受起来比较容易,所以在初级阶段的教学中应侧重于表层物质文化;深层的精神文化教学则难度较大,因为精神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不容易理解,所以,到了中高级再介绍深层的精神文化。这是就文化教学的阶段性而言。(这种划分只是就总体原则侧重点而言,实际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传授在每一个阶段都有所体现。)不管表层物质文化还是深层精神文化,可以说都离不开词汇的教学。这是因为语言中的词汇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不同语言的词义由于历史、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心理素质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的民族特点。因此,从词汇中可以反应很多文化要素,这就使得我们可以通过词汇教学来传授文化知识。下面结合实例分阶段讨论一下词汇教学和文化教学的衔接。 在初级阶段进行文化教学 时,可以通过词汇教学传授文化背景知识。如:解释“聘礼”、“迎亲”等词汇时介绍中国的礼俗文化;介绍“姑妈”、“姨妈”这些亲属称谓时,可以对比汉英亲属称谓的不对称性来介绍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解释“龙井”、“旗袍”等词汇时介绍中国的饮食、服饰文化;遇到“中秋”、“端午”等节日的词时,可以介绍与之相关的风俗和节日来历;解释“京剧”、“唐诗”等词汇时介绍文学艺术文化;解释“胡同”、“园林”等词汇时介绍中华民族的建筑文化。这样留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又了解了中国文化,既有利于他们了解中国,又能增加学习汉语的兴趣。而到了中高级阶段,再介绍深层的精神文化。 精神内容的教学,比物质文化的教学困难得多,除了讲授词汇和成语的表面意义之外,还要介绍较深层次的引申意义。比如不同文化对同一动物不同的隐含意义,大家所熟知的“狗”在东西方文化中就有截然不同的感情色彩,这样在介绍到相关词或熟语时就要介绍相关的隐含义;同样的例子还有对“鼠”的不同态度,中国文化贬鼠,有“鼠辈、鼠目寸光、鼠窃狗盗、贼眉鼠眼”等;而英语mouse却可喻指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的衔接 石 瑛 硕士论坛

现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 (132)

语言学概论第三次作业 第四章语法 一、概念解释(10分,每小题2分) 1.词类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词的类别。 2.语法形式 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是语法意义的外部标志,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语法形式。 4.复合词 复合词就是完全由词根语素与词根语素结合构成的词。 5.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是通过词的变化形式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概括出来的类别。 二、填空(25分,每空1分) 1.(语法规则)是大家说话的时候必须遵守的习惯,不是语言学家规定的。 2.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3.句子按其语气可以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类型,例如“什么书他都喜欢看”是(陈述句)。 4.从意义和作用看,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注意:有些同学解题答案是单纯词、合成词,这两个概念是从结构角度划分出来的单位。 5.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句法),词以下的规则叫(词法)。 6.根据在词中的不同作用,一般把语素分成(词根)、(词缀)、(词尾)三类,例如“学习”中的两个语素是(词根),“being”中的ing是(词尾),“reader”中的er是(词缀)。 7.(词尾)的主要作用是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但不能构成新词。 8.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词根和词缀叫作(构词语素)语素,把词尾叫作(变词)语素。 9.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复合词)。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派生词),其构词规则又叫作(派生构词法),或叫(附加法)。 10.(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是语言里最基本的结构格式。 11.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叫做(直接成分)。 12.从语法结构角度分类,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孤立语)、(屈折语)、(粘着语)、(复综语)四种类型,汉语属于(孤立语)。 13.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形态变化)。 三、单项选择(20分,每小题1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 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D.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汉语与中国文化

看《汉语与中国文化》有感 专业:古代文学学号:20101104051 姓名:赵明俊林宝卿先生在这本书之中从汉语与中国文化研究的对象、性质、意义和方法,以及汉字、词语、语法、熟语与中国文化等方面分八章对汉语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解读。本着“从汉语看中国文化,从中国文化看汉语”的研究模式,通过引证大量生动的语言事实,反映了当代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最新成果,其论点和材料不仅能进一步证明“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相行的,它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而且对文化语言学的研究补充了新血液、完善了新观点。 在第一章引论中,作者分三节对汉语与中国文化的研究对象,汉语与中国文化研究的性质、意义、方法,中国汉语与文化研究简况进行了概述,对一些宏观上的概念和关系作了说明。首先汉语作为一门语言,我们必须要从大的方面了解语言到底和文化存在什么关系。在文章中,作者对语言的定义进行了阐述,将语言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而将文化的定义也总结为广义上的和狭义上的意义。如美国著名学者萨姆瓦对文化的阐释是:“文化史一种沉淀物,是知识、经验、信仰、价值观、处世态度、社会阶层的结构、时间观念、空间关系观念、宇宙以及物质财富等等的积淀,是一个大的群体通过若干代的个人和群体努力而获取的。文化史持续的、恒久的和无所不在的,它包括了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习惯性行为。”简单来说即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这种阐释无疑是从广义上给文化作的定义。但是我认为对于文化的含义我们应该以

一种广义的视角去给定一个狭义的定义,这不仅可以在研究的时候不因概念过大而论述不清,同时也避免论述工作卷帙浩繁而劳而无功无用。了解了语言和文化的定义,作者接下来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语言是最重要的文化信息载体,一种社会现象,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又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所以它们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但我认为语言和文化并不是简单的部分与整体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得以传承的媒介,它本身不仅仅作为一种文化因子共同构成了文化这个庞大的及机器,同时它也是这种文化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润滑油,它调理这这个机器,使它能持续的运行而不断层。从这个层面,可以说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但是我们将时针拨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文化必然是人创造的,它必然与自然相对,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人类从灵长类动物进化成人,无疑经过了漫长年代,甚至远远长于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那么在这个无记录的空白年代,我们连人的界定都无法确定,那怎么谈文化,而且早期的语言无疑只是一些代表了特定意义的符号,还无法形成一种有规律的,成系统的语言,那么这时候的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分析,如何界定,也是我疑惑的地方。 在文中作者从两个方面分析了文化和语言的关系,一是语言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关键,又是文化存在的重要标志,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二是文化是语言的“底座”,没有文化,语言也就不可能存在。到底语言的存在是不是以文化的存在为转移,这点我觉得还值得商榷。我觉得语言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随着生产的发展和聚居的扩大自

汉语言文学的职业前景分析

汉语言文学的职业前景分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是中华民族用来了解中国历史,研究中华文化的一门工具。根据调查显示,自各高校建校以来,几乎有80%的高校建立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并且每年都以稳定的比例吸纳新生,有相当一部分人将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进入高校以后的学习方向,而我也为自己可以选择这样的一个专业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但是在这之前我和很多人一样都并不了解自己所学的这个专业,也没有了解一些相关的信息,对自己的职业前景很迷茫。现在才知道作为一名汉语言的学习者,了解汉语言这个专业在社会实践中的优势、劣势及我们在将来的就业中所要具备的素质等信息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 汉语言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选择面比较广,像编辑、记者、秘书、行政管理等岗位都比较适合。作为一个适用面比较宽的传统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趋势相对来说一直比较平稳。汉语言文学毕业的毕业生都像是“潜力股”,在各个岗位中刚开始不一定是最出众的,但是在三四年以后,都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找到自己的定位,会越做越好。另外,师范类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的就业范围之广,是其他专业不能同日而语的,除了在教育领域从事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之外,到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也是本专业极好的出路。 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劣势也是不可以忽视的。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言,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毕业,市场需求趋于饱和。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个传统专业,历年来招生人数有增无减,社会需求虽然也在不断增大,但总体来说是趋于饱和,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般人才面临着就业难的严峻考验。其次是汉语言的知识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大多局限于文学类科目,比较单一。而市场需要的是综合汉语言文学及其他一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面宽所决定的。所以这也就要求我们要更加的注重自己自身的培养,要了解自己适合的职业,自己喜欢的职业,全力以赴的实现它。这也就要求我们了解这些行业的基本要求和我们要具备的职业素质。 首先是教师这个职业。这个职业要求文笔好,口才好,要有责任心和爱心,具有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其次是各类编辑职务。要求写作能力强,知识面比较广,善于交流与沟通,具备一定的策划、组织能力。再次是文秘。要求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技能,扎实的公文写作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较高的英语水平。最好能有相关资格证书。最后是文案策划人员。要求很高的文字驾驭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广告专业知识。 这些也只是每个行业最基本的职业要求,而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们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坚强的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可以提高心理素质,各大高校和很多知名企业都通过拓展训练来提高学生或员工的心理素质以及团队信任关系。)。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及政治观点,较高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审美能力,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等熟悉,还要有必要的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交活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是职业素质的另一核心之一,侧面可以很好的反应个人能力。最后一点也是最难做到的一点,学习和创新方面的素质,学习和创新是个人价值的另一种形式,能体现个人的发展潜力以及对企业的价值。 但是,如果仅仅对于汉语言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不是会有更多其他的要求呢? 作为一名汉语言的毕业生要具有正确的文艺观点、语言文字观点和坚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并具有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读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协作能力和设计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了解语言文学学科的新发展,并能通过学习,不断吸收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新的研究成果,根据社会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拓宽专

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doc

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 摘要:汉语与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作为语言与文字的符号具有其自身特点,而且具有极为强大的文化功能。汉语具有语音、语法与词汇三个方面的特点;汉字的特点则包括高频字集中、形声字多、单音字多与构词潜力大。传播功能、确证功能与镜像功能是汉语与汉字所具备的三大文化功能。 汉字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华文明的载体和基础,以及世界文明宝库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独特的方块汉字,是古老的华夏文明作为世界文明体系中唯一没有间断而延续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有着鲜活生命的物体。它蕴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魅力。基于汉字本身魅力而产生的这些艺术和文化,是世界上其他任何文明体系中都不曾具有的。 关键词:汉语汉字文化特点功能 1汉语,中华文明传承的媒介 汉语的特点 1.1.1语音方面 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汉语的语音没有复辅音在一个音节内,无论开头或是结尾,都没 有两个或三个辅音联在一起的现象。因此,汉语音节的界限分明,音 节的结构形式比较整齐。

元音占优势汉语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但不能没有元音。一个音 节可以只由一个单元音或者一个复元音构成,同时,由复元音构成的音 节也比较多,因元音是乐音,所以汉语语音乐音成分比例大。 有声调每个音节都有一个声调,声调可以使音节和音节之间界限 分明,又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于是形成了汉语音乐性强的特殊风格。1.1.2词汇方面 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由于汉语的单音语素多,所以由它 构成的单音词和双音词也较多,词形较短。同时汉语中的单音节基本 上都是语义的承担者。这些单音节可以作为语素来构成大量单音词,也 可以合起来构成合成词。 汉语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由于汉语中有意义的单音节 语素差不多都能充当词根语素,词缀语素少而且造词能力较弱,因此,汉语中运用复合法组合词根语素构成合成词的情况最多。 双音节词占优势汉语词汇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趋向双音节化。过去的单音节词有的被双音节代替,如“目——眼睛” 、“石——石头”。有些多音节短语也被缩减为双音节词,如“外交部长——外长” ,“彩色电视机——彩电”。新创造的词也多为双音节的,如“弱智”“离休”。现代汉语词汇中的三音节词也有所发展,但双音节词仍然是多数。 1.1.3语法方面 汉语缺乏形态,即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例如英语“She loves me ”和“ I love her ”,同是一个代词“她” ( 或“我” ) ,做

《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

《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 结课论文 探索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及旗政府百灵庙地名的由来 学院:基础教育学院 专业:小教语文 班级:13级语文二班 姓名:闫亚峰 学号:20131105307 2015年11月16日 探索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及其旗政府百灵庙地名的由来 [摘要]: 地名的典型特征是地域性、文化性和独特性。依照地名所反映的信息,可以分为

山水地名、示位地名、寄意地名、历史地名、特殊地名等。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是包头下属的一个旗县,它又包含七个镇、一苏木、一工业区数。据不仅充分说明因历史原因形成的地名是达尔汗茂名安联合旗地名的主流,切实反映出达尔汗茂名安联合旗地名形成和演变的悠久与复杂。关于达尔汗茂名安联合旗的地名由来及其演变,则是本文追溯的重点。同时对在宗教影响下的百灵庙的地名形成进行分析。 关键词: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百灵庙康熙 正文: 我的家乡是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简称“达茂旗”,它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下辖的一个旗,地处中国北疆,是内蒙古自治区19个边境旗和23个牧业旗之一,旗政府所在地百灵庙镇地处呼包两小时经济辐射圈,区位优势明显,素有“草原码头、陆路口岸”之美称。最为一个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名族聚居的旗县,我们每年都会召开具有名族特色的那达慕大会。这就是我们的家乡,听爷爷说在1996年1月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由原乌兰察布盟划归包头市管辖,成为包头唯一的边境旗县。全旗总面积18177平方公里,总人口12.0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83万人(蒙古族1.73万人)辖7镇1苏木1个工业园区。 关于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地名的由来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蒙古源流》卷6载:“凡有出力一切人等,俱赏给‘岱·达尔罕’名号。张尔田补注:达尔罕,有勋劳免差役之谓。‘岱达尔罕’,大达尔罕也。”由此可见,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最初的名字是由当时的统治者奖赏后命名的,以受封部落蒙古族茂明安部而得名。 第二种说法是:“达尔罕,来自外蒙古喀尔喀部。属于土谢图罕和诺颜两个部落的一个分支。康熙八年也就是公元1663年,清政府为统治出台盟旗制度分而治之,当时分为100个旗,其中内蒙古51个旗。外蒙古49个旗,其中就有达尔罕,与茂明安部落的联合,称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由此,达尔罕、茂名安两个部落正式联合成为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

浅析现代汉语与其他语言的不同点

浅析现代汉语与印欧系语言的不同点 摘要:各民族的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这种特点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并通过与其他语言的比较得以显现出来。对比现代汉语与印欧系语言的不同点,有利于加深我们对现代汉语本质的认识和对语言理论的学习与研究。 关键词:现代汉语印欧系语言不同点声调形态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是这个语系最主要的语言。英语属印欧语系,是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同印欧语系的语言(本文以英语为代表)相对比,现代汉语与之的不同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汉语是声调型语言,而印欧语绝大多数是没有声调的语言。 (二)现代汉语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其主要的语法手段。(三)现代汉语是以单音节为基本单位的语言。音节、语素、汉字三位一体。 英语的基本语音感知单位是音位,汉语则是音节。 (四)现代汉语的构词法和造句法是一致的,而印欧语构词法和造句法有很大不同,分为词法和句法。 (五)现代汉语短语的语序比较固定,语素、短语、句群三级单位结构稳定。(六)现代汉语语素单音节化、双音节词占绝对优势。而印欧语绝大部分是三个音节以上的词。 本文主要讨论现代汉语与印欧系语言的前两点不同。 第一,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印欧语系中的英语、法语等则为无声调语言。 声调即声音的高低升降的变化,又称字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根据声调的有无可以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两类——声调语言和非声调语言。非声调语言只能起到改变语气的作用而不能区别意义。 声调是现代汉语音节结构中不可或缺的成分。普通话音节有四大调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现代汉语中每一个音节都有一定的声调。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声母韵母相同的音节,往往靠不同的声调来表示不同的意义。如yuān(冤,冤枉)、yuán(园,种植花草树木的地方)、yuǎn (远,空间或事件的距离长)、yuàn(愿,愿望)。

[其他论文文档]不同语言、文化和政策下的汉语教学异同

不同语言、文化和政策下的汉语教学异同 从20世纪中叶开始,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将多元、多语种发展作为国策[1]。泰国作为一个东南亚的一个发展国家,无论是是在政治,还是经济发展模式,都深受西方国家的影响。从国际汉语[2]的角度来看待泰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国国内的汉语教学有所区别。下面笔者就从泰国汉语政策发展出发,结合自己在泰国曼谷Mahaweeranuwat小学教学经历,分析泰国的语言政策对泰国中小学汉语教学的影响。 一、泰国近代汉语语言政策发展 泰国汉语教育始于拉玛王朝四世王时期,由于当时政府政策原因,每所私立汉语学校都受到了特殊管制。从1938年到1940年下令关闭了242所华校,另有51所华校自动关闭,总数达293所[3]。到了1975年,泰中建交之后,严格管制汉语学校的政策得以放宽。1982年开始实行了第六个教育发展五年计划(1982-1986),进一步解决了教育机会的问题,使教育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到了20世紀90年代后,随着中泰关系的日益密切,泰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本国人民学习汉语的重要性,适当开放汉语语言政策。1998年泰国政府当局批准汉语作为大学入考的一门外语,并对符合规定标准的华文民校给予经费资助。 2012年笔者作为一个汉语教师志愿者,赴泰国曼谷市的Mahaweeranuwat小学,担任该学校的汉语教师。这个小学就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在泰国政府放松对汉语教育的管辖的时候所建立的。 二、泰国现代的汉语政策 教育部于2005年8月17日下令成立促进泰国汉语教学战略规划工作组,其任务是起草《泰国促进汉语教学以提高国家竞争力战略规划》(草案)并提交教育部,以便更好地满足泰国汉语需求并与国际标准接轨。2006年正式向泰国教育部汉语教育相关机构颁发《泰国促进汉语教学以提高国家竞争力战略规划C2006-2010年)》。 伴随着泰国汉语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中国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启动了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泰国政府和中国政府,就汉语教师志愿者这一个项目达成了一定协议。此项目经中国教育部批准由国家汉办于2004年3月26日起开始实施。在此之前,2001年云南师范大学探索性的向泰国派出了第一位汉语教师志愿者。笔者是2012年由海南省教育厅排出的,那一批的汉语教师志愿者海南队有71人,另外还有其他队伍。例如河南队,山东队等。 三、泰国汉语政策对泰国汉语教学的影响 泰国汉语言政策的形成和发展,对泰国现在的汉语教学产生不小的影响影响。 第一、使汉语教学在泰国有一个宽松的生存环境。泰国政府并没有强制性的,通过政治制度来推行语言改革,而是在社会中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之后,才在这个基础上制定相关的文化政策。随着皇家教育台的汉语课堂直播,汉语教学节目已经全泰国约7千所小学和3千所中学的数百万学生中。这样对汉语教学在泰国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和刺激作用。笔者所在的泰国曼谷市唐人街附近的Mahaweeranuwat小学,其实就是对政府当时宽松的语言政策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1、试举出现代汉语普通话(或某方言)实例,从语音、词语和语法方面分析有关语言实例中所表现的文化影响,讨论文化与语言学习的关系,并提出相关的语文教学建议 语言是我们的祖先世代积累起来的极宝贵的财富。语言与文化可以说是共生的。语言是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文化的发展也使语言更加丰富和细密。语言是文化发展的工具,同时也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由于有了语言,人类才创造出如此灿烂辉煌的文化。文化是人类在进化的长河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文化的创造与发展是离不开语言的,语言的变化与发展也脱离不开一定的文化环境。 所谓“普通话”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语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马显彬《中国没有“国语”——重谈“普通话”名称的规范》P61。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区域,为某一地区的人民大众所掌握、使用”(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P4。) 语言对文化的影响从语音、词语和语法方面都有体现。首先从语音方面:我国是多民族聚集的国家,各个区域有这自己

特有的方言,这些特有的方言都是个区域的人长期生活长期在特定环境下所特有的语言,在语音方面,现代汉语普通话中“n”和“l”的区分很明显,但是在陕西话中这两个拼音所发出的语音是相同的。“奶奶”被称之为“濑濑”,原因在于陕西方言中没有“奶奶”这个称呼,当地,父亲的母亲被称之为“婆”,并不是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奶奶的发音,因此,当地的文化影响到了语音的形成,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很小的实例,陕西话中“qian”和”tian”的发音也是相同的,就是因为长时间的语言习惯致使操着当地方言的人们无法区分这些语音,拼音文字受语音的制约极大,一个词的发音稍有变化拼写方式也就会随之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就促使其他词语的生成,例如陕西话中为了避免“qian”与“tian”的区分,“田”称之为“地”,宁夏人一般说:“在田里干活呢!”,而陕西人说:“在地里干活呢!”。任何语言的发音、言语都是先于它的文字的发明而被长期使用,在正常生活中语音比书面文字扮演的角色更为重要,语言又是人类特有的,语汇的丰富直接反映了人们对关于事物之间关系的知识的掌握。因此语音对文化的影响可见一斑。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在词语方面也表现密切。由于中国的历史漫长悠久,汉语词语的文化沉积尤为显得浓厚,大量词语本身就直接反应了多姿多彩的中国文化,许多词语意义烙上了深深的民族文化的印记;词语的形式结构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在词语的产生,形成和消亡的过程中,民族文化要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外来词语融入汉语词汇时,往往受到中国文化的制约。总之,中国文化对汉语词语的影响,或者说汉语词

现代汉语:论修辞和语言要素的关系

论修辞和语言要素的关系 10级中文本科班师吉05号 【摘要】修辞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离不开修辞,无论是书面语言,还是口中,我们都需要用修辞来修饰。同样,修辞也离不开语言,没有语言的衬托修辞是无法展现的自己的魅力的。但是,修辞与语言却都又各有各的特点,各自展现各自的魅力。 【关键词】修辞语言魅力 正文 语言,是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它同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思维的载体和物质外壳和表现形式。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语言具有稳固性和民族性。 组成语言的要素主要有语音,词汇和语法三类。语言的这三个要素都与修辞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一个要素都单独与修辞构成单独的联系,他们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修辞与语音 语音,是指人类通过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目的是用来进行社会交际的声音。在语言的形、音、义三个基本属性当中,语音是第一属性,人类的语言首先是以语音的形式形成,世界上有无文字的语言,但没有无语音的语言,语音在语言中起决定性的支

撑作用。 修辞与语音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增强音律美、突出语言义方面为修辞提供了条件,要研究谐音、叠音、拟声、双声、叠韵、平仄、押韵、儿化韵等,还要研究这些语音现象在特定思想内容和语境中表现出来的感情色彩、意义心理重心、音律美感和鲜明的民族风格。例如:1、“木屐为鞋,足下果然无履;椰瓢作盏,尊前委的不钟。”明胡唯庸、袁柳庄戏对。以“无履”谐“无礼”,以“不钟”谐“不忠。2.“The rain pattered against the window.”“雨哗啦哗啦地打在窗子上。”语言中加入拟声词的运用使文章更生动形象起来。 汉语音节分明,并有声、韵、调之分,除可借以直接构成拟声、谐音等修辞方式外,更常见的是在语言中组成大量双声、叠韵的词语和对仗、押韵的句式,使语言节奏鲜明,音调铿锵,具有很强的音乐感。例如杜甫的七言律诗《赠田九判官司梁丘》中的“宛马总肥春苜蓿,将军只数汉嫖姚”。其中“嫖姚”二字,它们便构成了叠韵。使得诗句构造精妙,更具神采。 (二)修辞与词汇 词汇,又称语汇,是词的集合体,是指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例如汉语词汇、英语词汇或一般词汇、基本词汇、文言词汇、方言词汇等;还可以指某一个人或某一作品所用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如“老舍的词汇”、“《鲁迅全集》的词汇”等等。 修辞与词汇的关系十分密切词汇为词语的筛选锤炼、为形成具体的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因素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因素 1.语构文化,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反映了民族的心理 模式和思维方式。汉语语构的特点是不注重形式标志、强调语言结构内部意义关系“意合”,这就意味着汉语语构的灵活性和简约性。如:“苹果多少钱一斤?”“苹果一斤多少钱?”“一斤苹果多少钱?”“多少钱一斤苹果?”这几个句子语序不同,基本意思则一样。又如“衣服淋湿了”和“淋湿衣服了”等句只要从意义上总体把握,施动者与受动者的换位并不会产生歧义或误解。在古典诗词中“意合”更发挥到了极致,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样完全由名词排列而无任何表示语法关系的形式标志。语义完全靠意合,形成了中国诗歌独特的凝练含蓄的风格和优美的意境。 但是汉语的重意合、多灵活性,也不意味着汉语结构无规律可言。 2.语义文化,指语言的语义系统、主要是词汇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涵义,它反映了民族的 心理模式和思维模式。一个民族文化中特有的事物和概念体现在词汇中,而在别的语言中没有对应词语,如不加解释,第二语言学习者就难以理解。胡明扬先生又把它分成受特定自然环境制约的语汇(如“梅雨”、“梯田”、“戈壁滩”等);受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制约的语汇(如“馒头”、“旗袍”、“四合院”等);受受特定社会和经济制度制约的语汇(如“科举”、“下放”、“农转非”等);以及受特定精神文化生活制约的语汇(如“虚岁”、“黄道吉日”、“红娘”等)。此外还有成语、歇后语等。还有则是某一事物或概念虽在不同的语言中有对应词语,但词义却存在很大差别,因而在语言交际中最容易造成误解和障碍。如“农民”一词在不同制度的国家所指不同,词的内涵意义有差别。 3.语用文化,指语言用于交际中的语用规则和文化规约,是由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习 俗文化所决定的。称呼,中国人讲究长幼、尊卑、亲疏的人际关系,对长辈(包括老师)、对上级不能直呼其名。为表示亲近和尊重,有时对不熟悉的人用亲疏称谓,甚至出现“解放军叔叔”、“护士阿姨”的称呼。作为“官本位”思想的残留,汉语中常用“姓+职务/职业”构成称谓,如“某部长”等。问候和道别,“你好”是在不特别熟的人之间比较正式的问候语,而日常用的更多的则是根据当时对方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些明知故问或无疑而问的问题,如“在看书啊?”“洗衣服哪?”“进城去?”等等。道别除了常用“再见”以外,有时还用“走好”、“慢走”、“路上小心”等表示关心的话语。道歉和道谢,中国人用“谢谢”依次的频率大大低于西方人。“谢谢”在汉语中是表示礼貌、客气的用语,因此关系越亲密用得越少,家人之间一般不用。中国人道歉也用得不如西方人多,过去认为打喷嚏、打饱嗝、咳嗽之类的生理反应时无法控制的,没有道歉的习惯。敬语和谦辞,对别人表示尊重,对自己则尽量谦逊,这是中国文化最基本的交际规约。对别人称为“您”,用“贵”(贵姓、贵校、贵国等),对自己则常用谦辞“敝”(敝人,敝校等)。介绍别人时常把对方说的高一点以示尊重,自我介绍时一般都不炫耀自己的业绩,甚至故意压低自己以示谦虚和有修养。褒奖与辞让,谦虚在中国文化中被认为是美德,中国人不仅很少夸奖自己,对别人的赞扬也多辞让,把自己的成绩贡献归功于集体或领导。答复别人的夸奖时常用“哪里,哪里”,表示自己担当不起,或者强调自己不足的一面。宴请与送礼,中国人接到别人吃饭的邀请,除了极熟的朋友外,在答应以前一般都要推辞一番,说“不要麻烦了”,以示礼貌和对邀请者的尊重。作客时的举止要注意文雅而合乎礼仪,以少麻烦主人为原则。在接受别人礼物时,除了极熟的朋友外,一般也需要先推让一番。受礼后对送礼者要道谢,但通常不当面打开礼物,以免显得迫不及待,也不会像西方人那样集中赞美礼物本身,说自己如何喜欢,而是表示受之有愧、心中不安,如“太破费了”。隐私与禁忌,中国人之间越是知心朋友越能推心置腹,无所不谈。至于年龄,因为年龄越大越受到社会尊敬,中国老年人不太介意“老”字。年长者可以通过询问年轻女性的年龄、婚姻状况来表达关心;而中青年异性之间则不适宜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