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李清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品味全诗。 ⑴上片前两句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图画?
意象: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 图画: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 接的图画
⑵试分析上片前两句中动词的表达效果。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 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 雄伟的境界。 “转”和“舞”则将人在风浪中乘船颠簸前 行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了读者。
⑶下片中“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 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试结合背景分 析。
“路长”、“日暮”写出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 的痛苦感受。作者在人生路上艰苦求索却志不 得伸、茫然无措。 “谩有惊人句”流露出她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 的愤懑之情。
⑷下片中最后三句运用什么表现手法?“风 休住,蓬舟吹去三山去”中“三山”指什么? 比喻什么?这几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请你猜猜
请大家认真欣赏下面这歌, 你能说出歌词的作者吗?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
渔 家 傲
目标定向
1.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体会诗歌 的意境。 2. 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 情味。 3. 体会作者的情感。
3.用典、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 大鹏句、三山句
归纳中心

作者通过运用大胆的想象、比喻、设问、 用典等手法,描绘了辽阔、壮丽的海天相接 图和大鹏展翅高飞图, 抒写了词人空有才华 却无处施展的愤懑之情,充分地表现了她对 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练习检测
1.李清照是 婉约派 的代表作家,但这首词的风格 却十分 豪放。 2.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人着力 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4分) 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 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 坎坷的感怀。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 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 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因此只有把它 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
板书
描写:
海天相接图 词人梦中 所见所闻 抒情: 词人的 理想和 抱负 辛苦求索 空有才华 未见光明
渔 家 傲
瑰奇雄伟
渴望自由 追求光明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 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 风/鹏正举。风/休住,蓬 舟/吹取/三山去。
2.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 答并翻译全诗。 早晨,漫天的云涛汹涌翻滚,雾气弥漫漂移,无 数舟船破浪前行,(我坐在颠簸的船上,觉得)天 河都要旋转起来了。(迷迷糊糊中)仿佛我的灵魂 回到了天帝住的地方,听到天帝在说话,恳切地问 我想回哪儿去。 我回答说路途遥远而天色已晚,我虽能写出惊 人的诗句,但毫无用处。大风正起,我就要像大鹏 一样乘风高飞。风啊,请不要停歇,把我的小船吹 到渤海的仙山上去吧。
想象。 “三山”,指神话中三座仙山,这里用来比喻 理想之地——光明、自由、幸福的地方。 表达了作者向往光明世界,追求幸福生活的理 想。
⑸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词在写作上有什么 特点? 1.大胆而又丰富的想象 词首的海天相接图,词尾的大鹏展翅图 2.阔大而豪迈的气度。 尽管自己孤苦无依、志不得伸,但仍未放弃理 想,执着追求。
㈡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 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 魂/归帝所,闻/天语,殷 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 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 风/鹏正举。风/休住,蓬 舟/吹取/三山去。
二.课上“个体学习”: 1.听配乐朗诵。 2.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3.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 解答并翻译全诗。 4.品味全诗。 ⑴上片前两句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 的图画? ⑵试分析上片前两句中动词的表达效果。 ⑶片中“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写 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试结合背景分析。 ⑷下片中最后三句运用什么表现手法?“风休住, 蓬舟吹去三山去”中“三山”指什么?比喻什么? 这几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⑸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词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 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 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 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 的叹惋。 “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 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 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 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课外学习
1.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运用了哪种修 辞手法?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拟人。 由写梦引出(过渡到)下阕词人抒情。 2. 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 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 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 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 进。
源自文库伴互导
组内对标有“?”之处作交流,对 有不同见解之处用“★”标出。
教师解难
1.每组推荐一名同学提出标有“★” 的疑问之处。 2.师生共同解决疑难之处。(主要由 学生交流解决,老师点拨指导)
1.读准节奏: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 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 魂/归帝所,闻/天语,殷 勤/问我/归何处。
个体学习
一.课前“个体学习” ㈠作者链接: 李清照,号 易安居士 , 历城人,是 婉约派 的代表。 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 以“靖康之变”为界分前后 两期。前期生活幸福美满, 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靖康之变”,金兵入侵后, 流寓南方,丈夫赵明诚病死 后,境遇孤苦。有《漱玉词》 传世。
这首词在《花庵词》中题作“记梦”,是李 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李 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 加上丈夫的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 的打击。从此,她只身飘泊江南,处于“路长 嗟日暮 ”的困境。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 有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有时 想借想象的翅膀飞进另一个世界。她幻想有一 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 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