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梁平县作物种植发展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梁平县作物种植发
展方向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重庆市梁平县作物种植发展方向
摘要:本文结合家乡人口分布、气候、环境等因素对其作物种植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当然,也参考了各类文献以及资料利用所学知识对现有的发展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得到我县应当将水稻、玉米等作为主要种植对象,对于特产进行精种,不能停留在量的提高更因该注重品质的提升打开销路,提高利润。
关键词:梁平县水稻玉米特产发展
前言
本文是在借鉴一定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所学知识对家乡作物发展的方向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当然,由于能力有限,时间仓促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不够深刻,恳请读者三思。同时,希望读者能够在此文的基础上给予修改意见。对于此文中的理论及想法是否能起到作用,还有待验证。望读者理解。
编者
2011年5月
梁平县,原名梁山县,现为辖县,位于重庆市境北部,东邻,南接忠县、垫江县,西、北与四川省的大竹县、、开江县接界。东西长千米,南北宽千米,总面积平方千米。其中万公顷,林地面积万公顷,森林覆盖面积万公顷。
土地
全县土地面积公顷,毛耕地公顷,园地公顷,林地30400公顷,疏林草地公顷,草山草坡公
顷,水域7160公顷,其它土地公顷.在毛耕地中,净耕地77140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在
净耕地面积中,水田公顷,占耕总面积的%.全县土壤共有四个土类、六个亚类、十七个土属、六十个土种、以灰棕紫色水稻土、红棕紫色水稻土、老冲积黄泥水稻土、灰棕紫泥土和红棕紫泥土五个土属为最多,约占%.耕地有机质为%,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86PPM,速效磷4PPM,速效钾84PPM,PH值平均数是,林地和草地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略高于农耕地。
气候
属暖湿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春季气温不稳定,初夏多阴雨,盛夏炎热,多伏旱,秋多绵雨,冬季温和,长,湿度大,云雾多。年平均气温C、0C以上积温6088C,10C 以上积温5267C,太阳总辐射能千卡/平方厘米·年,生理辐射能千卡/平方厘米·年,年均无霜期279天,年均降雨毫米,历年降雨多集中在5--10月份,平均毫米,占全年的78%,特别是6--8月份,雨量更集中,平均毫米,占全年的41%,有"雨热同季"的特点,年均小时,多集中在4--9月份,为小时,占全年的%;全县以灰棕紫泥土为主,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养分高,宜种性广.
日照梁平属日照低值区。常年平均日照为1336小时(重庆为1256小时,为2154小时)。最多(1963年)1546小时,最少(1974年)1106小时。7、8月日照数最多,常年在200小时,特殊年份在150小时;4~6月、9月次之,常年在100小时以上。特殊年份在50~80小时之间,其他月份在100小时以下,12月最少,1974年12月一点日照也没有。各月日照率最高(8月)为54%,其变幅为25~73%;最低(12月)为16%,变幅为0~42%;年均为30%,变幅为25~35%,旬日照数最多(7月下旬)为88小时;全年从3月上旬开始,日照数逐渐增加,7月下旬达到高
峰,之后逐渐减少。全年太阳辐射值为千卡/平方公里,月最大(7月)为千卡/平方厘米,月最小(12月)为3千卡/平方厘米。
水利
地势高于邻县,境内有六条主要河流均向外流,境内有一定的径流量和地下水,但无外来水源。全县多年平均径流量为亿立方米,人平1336立方米。年际变化较大,丰水年立方米,平水年亿立方米,偏听偏信枯年亿立方米,枯水年亿立方米。年内径流分布,春季占%夏季占%,秋季占%,冬季占%,其中6月和月量大各占全年的15%。地下水总量为
9000万立方米,可开发量为1900万立方米。天然水质较好,适宜于灌溉、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
综上可见,我县的环境的确适宜水稻、玉米等亚热带作物的生长。这里,我还将通过一些事实来说明水稻的重要性及需求性。
稳定水稻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梁平的粮食生产在大春,大春中的重点又在水稻。这是多年来梁平农业生产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水稻不仅是全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和给国家提供的商品粮食,同时也是全县人民一日三餐的主食。因此,水稻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和盲目乐观,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从战略上要防范于未然。假如,能稳定2001年的全县水稻实际播栽面积万hm2,平均单产提高到550㎏/亩,则水稻总产为万t,扣除商品粮7万t,剩下万t,尚不考虑其他大米消费的需求,全县人均占有稻谷仅213㎏,折合大米145㎏,平均每人每天仅约㎏。可见其形势的严峻性。
一要稳定现有稻田面积是刻不容缓。必须在全县范围内严格按照国务院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并于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控制非农用地,严禁占用稻田从事经果林生产,更不能圈占基本农田搞非农项目开发。切实履行用地报批程序及手续,确保有限的稻田资源不被任意占用。
二要优化水稻品种结构是当务之急。目前的粮食相对过剩,也主要出现在某些低、劣品种上,真正的优质粮食品种倒是供不应求。因此,在全县现有品种结构的基础上,继续压缩米质较低的部分岗型等品种,扩大优质高产品种面积,逐渐提高优质稻米的比重,力争“十五”末全县基本实现水稻品种的优质化。
三要努力提高单产水平是发展方向。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全县现有水稻单产水平的基础上,提高水稻单产,还具有一定潜力。一是目前全县仍有低产稻田(亩产500㎏以下,平均430㎏)约1万hm2,占水稻面积的32%,如能采用工程加农艺的综合改良措施加以改造,亩产提高一个档次(即亩产500~600㎏,平均550㎏),达到中产田水平,则每年可增加稻谷产量万t,相当于增加了万hm2亩产550㎏的中产田面积,或相当于每亩水稻面积平均增产稻谷38㎏。二是积极推广适时播种,旱育稀植,旱育抛秧,合理密植,平衡施肥,多施有机肥,控氮、保磷、增钾、补锌,重底早追,科学补施穗粒肥,湿润灌溉,够苗及时控苗,综合防治病虫害,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品种的使用等高产低耗保优栽培适用技术措施。不仅能获得水稻高产,更能保持并提高稻米品质,同时还能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