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几种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几种策略
蒋显平
【摘要】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借以激发创新潜能,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整体素质的一个途径。其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关键。而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借以激发创新潜能,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整体素质,已成为我们直接面临的一个课题。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及策略。
【关键词】 发散性思维、变通、构造法
1 问题提出
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思维。它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随着《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数学教学将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这源于数学发散性思维可以优化思维品质,提高数学意识,深化学生对概念、原理、法则和公式的理解等等.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借以激发创新潜能,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整体素质,已成为我们直接面临的一个课题。在新课标下,学生在学习上应是主体,应该处于主动地位,从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该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我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针对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及策略。
2 问题解决
2.1 从课堂讨论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多向性
在课堂上采用讨论的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
例1(2012年广州二模第10题):
已知实数b a ,满足0342
2=+-+a b a ,函数1cos sin )(++=x b x a x f 的最大值记为),(b a ϕ,则),(b a ϕ的最小值为 ;
A .1 B. 2 C. 13+ D. 3
试后统计发现这道题得分很低,平均1.1分,甚至有部分同学不知该如何入手,完全放弃了这个题。我分析了一下得分低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学生思维的狭隘性,不会观察式子结构,不理解实数b a ,满足的条件与所求最值之间的关系。于是我在讲这道试题时采用了课堂讨论,小组交流的方法进行教学,同时给同学们布置了以下几个思考题:
(1)你认为该题的突破口在哪儿?这道题考了我们所学的哪些知识点?
(2)你认为b a ,满足0342
2=+-+a b a 这个条件在解题中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
(3)你理解最大值中的最小值的含义吗?与变量x 有多大的关系?
学生们仔细读题,根据我留下的思考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形成自己的思维和看法,于是有同学写出了如下解法: 1)sin(1cos sin )(22+++=++=θx b a x b x a x f (其中a
b =θtan ),
当且仅当1)sin(=+θx 时,函数1),()(22max ++==b a b a x f ϕ ①;
实数b a ,满足03422=+-+a b a ,1)2(22=+-∴b a ⎩⎨⎧=+=⇒α
αsin cos 2b a 代入①化简可得1cos 45),(++=αϕb a ,1cos 1≤≤-α ,
2),(1cos min =⇒-=∴b a ϕα;
刚写完这种解法,又有一个学生提出了他的看法:设)cos ,(sin ),,(x x n
b a m ==,则1)(+∙=b a x f ,1=, 实数b a ,满足03422=+-+a b a ,1)2(22=+-∴b a ,1cos sin 22
=+x x ,于是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如下图
)22b a +=,><=∙, =><∙+b a ,cos 2,2
函数1),()(22max ++==b a b a x f ϕ (此时1,cos >=<,即,同向可取最大值),
实数b a ,满足03422=+-+a b a ,
1)2(22=+-∴b a ,点),(b a P 的轨迹是以点)0,2(B 为圆心,1=r 为半径的圆。1)0()0(1),(2222+-+-=++=b a b a b a ϕ,
由图象可得,当点),(b a P 与点)0,1(A 重合时可得2),(min =b a ϕ;
这种解法相对于第一种方法在思维上得到了提升,从式子结构出发,完美的结合了向量、三角、不等式的知识点,更关注了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这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很大的帮助。
于是我从这题出发又提出了以下几个思考题:
① ),(b a ϕ的最大值为多少?
② 若已知实数b a ,满足02116
25422=-+-y x x ,函数1cos sin )(++=x b x a x f 的最大值记为),(b a ϕ,则),(b a ϕ的最小值为 ;
这样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2 巧设陷阱,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严谨性
数学家波利亚说过:“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发现的方法就是试错的方法”。 所以我们教师应在易错的环节上设置“陷阱”,诱使学生陷入歧途,制造思维冲突,诱发灵感,产生真知,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试错能力。这样既可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薄弱环节,又能使学生深刻地有突破性地认识到错误所在,有利于自诊自治,提高对错误的免疫力。通过“诱错”,不仅使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更加深刻,学生在犯错、改错的探讨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思路,更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例2:已知双曲线方程为142
2
=-y x ,过点)1,1(p 的斜率为k 的直线l 与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求k 的值。
学生解法如下:设)1(1:-=-x k y l ,与双曲线方程联立,化为:
0)52()1(2)4(222=-+-+-+-k k x k k x k ①
l 与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
0)52)(4(4)]1(2[222=-+----=∆∴k k k k k , 解得2
5=k . 这种解法在黑板上板书时得到了很多同学的认可,有些同学虽然觉得不对劲,但说不出什么原因。这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多观察一下①式有什么特点,经过观察得出了错误的根源,在不能确定①式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情况下用了判别式,从而得出正确解法如下:
与错解相同得出①,下面分情况讨论:
⑴当2042±=⇔=-k k 时,直线l 与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
⑵当042≠-k 时,0=∆,解得2
5=k 总之,2
5,2±=k 时直线l 与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 这时,有同学经过画图得出了经过点)1,1(P 且与双曲线渐近线平行的直线与双曲线也只有一个公共点,于是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这种解法与解方程有什么联系和不同?大家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最后总结如下:
直线l 与双曲线有一个公共点,从几何意义上讲,有两个类别:一是直线平行于双曲线的渐近线,二是直线与双曲线相切,上述错解只求出了后一种类别.从方程的角度讲,只有一个公共点⇔方程组只有一解⇔关于x 的方程①只有一解.
趁热打铁,我又设计了以下两道习题来加强学生发散性思维严谨性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