朊病毒ppt课件

合集下载

《朊病毒分子生物学》课件

《朊病毒分子生物学》课件

2
疾病控制
预防措施包括隔离、消毒、接种、抗病毒药等。
3
公众卫生意义
研究病毒可以提高病毒感染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众人拾柴火焰高
希望通过学习《朊病毒分子生物学》,更多的人能够了解病毒,了解其对人 类健康的影响,更好的应对和控制疾病。
《朊病毒分子生物学》 PPT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病毒结构、感染过程、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与人类健康相关的 内容。
病毒简介
病毒定义
一种依赖宿主细胞进行 复制的微生物体。
病毒结构
由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组 成的核酸壳体,可能还 有额外的酶或膜。
病毒分类
按照形态、遗传物质和 感染宿主的类型分为不 同的分类。
病毒感染过程
逆转录病毒
将RNA转录成DNA并插入宿 主细胞基因组内,例如HIV病 毒。
病毒分子生物学技术
1 病毒基因工程
2 病毒载体系统
用于研究病毒的特性, 或设计疫苗。
用于表达和生产重要 的分子、蛋白质或药 品。
3 病毒诊断技术
用于病毒感染的检测 和鉴定。
病毒与人类健康
1
病毒传播途径
接触、飞沫、性接触、输血或对或直接绑定到宿主细胞表面上。
2
病毒复制过程
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的机器来进行复制。
3
病毒产生的影响
破坏宿主细胞,引起疾病。也可能导致进化和多样化。
病毒的遗传物质
DNA病毒
使用DNA作为基因信息的载 体,例如流感病毒。
RNA病毒
使用RNA作为基因信息的载 体,例如乙肝病毒。

《朊病毒及其检测》课件

《朊病毒及其检测》课件
《朊病毒及其检测》PPT 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课程!本课程将深入探讨朊病毒及其检测方法,帮助大 家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重要问题。
病毒简介
1 什么是病毒
2 什么是朊病毒
3 朊病毒的危害

介绍病毒是一种微生物,具 有侵入性和复制性。
解释朊病毒是一类寄生性病 毒,常见于动物和人类体内。
讲述朊病毒的危害,包括疾 病传播和感染风险。
朊病毒的检测方法
1
常规检测方法
介绍传统病毒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和生化方法。
2
新型检测方法
解释基因检测法、蛋白质检测法和电化学法的原理和应用。
常见的朊病毒
大肠杆菌
介绍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朊 病毒,与食物传播和胃肠炎症 相关。
肺炎链球菌
解释肺炎链球菌是另一种常见 的朊病毒,与呼吸道感染有关。
巴氏杆菌
讲述巴氏杆菌是一种引起食物 中毒的朊病毒,注意食品安全。
预防朊病毒感染
1 饮食预防
2 个人卫生
3 消毒预防
提供饮食建议,包括食物烹 饪和储存的注意事项。
强调个人卫生习惯对预防朊 病毒感染的重要性。
讲解消毒方法,包括常用物 品和环境的消毒措施。
结语
1 总结
回顾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和关键信息。
2 展望未来
展望朊病毒检测领域的未来发展和应用。

《医学微生物学》朊病毒 ppt课件

《医学微生物学》朊病毒  ppt课件
第35章
朊病毒
朊病毒(prion)是一类特殊的传染性蛋白粒子。主要成 分是蛋白酶抗性蛋白( Proteinase resistant protein, PrP),不含 核酸,可引起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 TSE)。
TSE是一类累及人类和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脑病,
思考题
• 1.何谓朊粒(Prion)?其抵抗力特点? • 2.朊病毒致病特点?
PrPC与PrPSC的三维结构
二、致病性
PrPSC增殖机制还不清楚。据推测,PrPSC与细胞表面 PrPC的结合,可触发后者变构形成更多的PrPSC,大量 PrPSC从细胞释放后在脑组织聚合,组成特殊的淀粉样斑块, 进一步发展为海绵状脑病。这些疾病的共同特点为:潜伏
期长、病变部位只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而不累及其他器
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已知朊病毒导致的人和动物疾病有:
Kuru病 克-雅病(Creutzfeldt-Jarkob,CJD) 人的朊病毒病
格斯特曼综合症(GSS)
致死性家族失眠症(FFI)
羊搔痒病
牛海绵脑病(俗称疯牛病) 传染性雪貂白质脑病 大耳鹿慢性消耗病 动物朊病毒病
病理学特点 神经元、神经轴索呈进行性空泡化。 星形细胞增生。 细胞外淀粉样变性蛋白沉积。
四、防治原则
目前,对朊病毒感染性疾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医院感染仅仅与直接接触脑组织相关;
在作器官移植时,不应选择尚未确诊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作 为供体。 重组人生长因子已经上市,需要时可取代人脑垂体制备的生 长因子,减少医源性传播; 遇有潜在传染性的材料,可用5%次氯酸钠溶液处理1小时或 134℃ 1小时高压灭菌。

《朊病毒与疯牛病》课件

《朊病毒与疯牛病》课件

目前对于变异克雅氏病还没有有 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预防疯牛病 的传播对于保护人类健康至关重
要。
04 朊病毒与疯牛病的防治
疯牛病的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饲料来源
避免使用来自有疯牛病疫情国 家的进口牛肉和骨粉,以及未
经高温消毒的骨粉等。
规范动物检疫
加强动物检疫,对进口动物进 行严格的健康检查,确保没有 携带朊病毒。
朊病毒的复制过程是疯牛病发病 的关键环节,目前科学家们正在 研究如何阻止朊病毒的复制,以
预防和治疗疯牛病。
朊病毒对人体的影响
人类在食用感染了朊病毒的牛肉 或其制品后,可能会感染一种名 为"变异克雅氏病"的人类神经系
统疾病。
变异克雅氏病的症状包括失眠、 肌肉萎缩、失语、视觉模糊和昏
迷等,最终可能导致死亡。
养殖场管理
加强养殖场管理,定期对养殖 场进行消毒,保持养殖环境卫 生,防止病毒传播。
宣传教育
加强对养殖户、屠宰场工人等 高危人群的宣传教育,提高他 们的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疯牛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疯牛病,但可 以使用一些抗病毒药物来缓解症状, 如利巴韦林等。
隔离与护理
将患者隔离,减少与外界的接触,避 免病毒传播。同时对患者进行精心护 理,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可在宿主体内不断累积,导致 疾病发生
可在不同物种间传递,引发跨 物种感染
可在食品、饲料等物质中存活 ,造成环境污染和传播风险
02 疯牛病的概述
疯牛病的起源
1981年,英国发现 首例疯牛病病例
1996年,发现人类 克-雅氏病与疯牛病 有关
1986年,证实了疯 牛病是由朊病毒引起

朊病毒ppt课件

朊病毒ppt课件

(1)散发型CJD (2)医源型CJD (3)家族遗传型CJD (4)变异型CJD(variant CJD, vCJD)
克雅二氏病,CJD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睡眠紊乱,个性改变,共济失调,失语症,视觉丧失,物理,肌肉萎缩,肌阵挛,进行性痴呆 等症状,并且会在发病的一年内死亡。散发性克—雅病发病年龄较大,多先有痴呆后有共济失调, 而新变异型克—雅病发病年龄较轻
进展
最新研究
中国科学院发现感染疯牛病的全部是黄牛而没 有水牛,进而发现SPRN基因和Shadoo蛋白 对牛感染敏感性的影响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与朊病毒类 似的蛋白质的第一个有益作用: 关于长期记忆的形成
启迪与意义
>>> 从理论上讲 挑战“中心法则”
认为DNA复制是“自 我复制”,即DNA~ DNA,而朊病毒蛋白 是PrP→PrP,是为“自他复制”。这对遗传学理论 有一定的补充作用。但也有矛盾,即 ”DNA→蛋白 质”与“蛋白质→蛋白质”之间的矛盾。
>>>从实践上讲 其对人畜健康;
为揭示与痴呆有关的疾病(如老年性痴呆症、帕金森病)的生物学机制、诊断与防治提供 了信息
考古方面的启发
THE END
治疗方案 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刚果红、二甲基亚砜、氯丙嗪、分支多胺、磷脂酶C、抗朊毒体抗体及寡肽
诊断:朊毒体病的确诊需依赖脑组织的病理检查,因此生前诊断较为困难。 预后极差,已知病例无一例外均告死亡。
慕尼黑大学发布消息,从被感染Scrapie病毒的实验鼠 脑蛋白分子中发现了一种物质,能明显延长被感染的实 验鼠的生命。这种物质制成的疫苗,能有效地预防疯牛 病,但能否用于人类预防和治疗克雅氏病还需深入研究

《朊病毒及其检测》课件

《朊病毒及其检测》课件
1982年
科学家发现了克雅氏病与疯牛病(Mad Cow Disease)之间的关 联,认为这两种疾病可能由同一种病原体引起。
1997年
英国科学家成功分离出引起疯牛病的病原体,并将其命名为朊病毒 。
02
朊病毒的传播与影响
朊病毒的传播方式
直接接触传播
通过与感染朊病毒的生物体直接接触,如破损皮肤、黏膜等,导 致病毒进入体内。
生物发光法
利用生物发光技术检测细 胞内是否存在异常代谢产 物,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朊 病毒。
免疫学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01
利用特异性抗体与朊病毒结合,通过酶标记技术检测抗原抗体
复合物,判断是否存在朊病毒。
免疫荧光技术
02
利用特异性抗体标记荧光物质,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是
否存在荧光标记,以此判断是否存在朊病毒。
朊病毒的控制与管理
疫情监测与报告
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和报告体 系,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
隔离与治疗
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对确诊 病例进行治疗,降低死亡率。
资源整合与调配
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 资源,共同应对朊病毒疫情。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研 究朊病毒防治技术,分享防控
经验。
05
朊病毒研究展望
免疫沉淀法
03
利用特异性抗体与朊病毒结合,通过离心沉淀和洗涤,将抗原
抗体复合物分离出来,以此判断是否存在朊病毒。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1 2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通过扩增朊病毒基因片段,判断是否存在朊病毒 。
基因芯片技术
利用基因芯片检测可疑样品中是否存在朊病毒基 因片段。
3

《朊病毒及其检测》课件

《朊病毒及其检测》课件

朊病毒防治的伦理问题
保护隐私
在朊病毒的防治过程中,应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密。
人道关怀
对于感染朊病毒的患者,应提供人道关怀和心理支持,减轻他们的痛苦和恐惧 。
05
朊病毒相关实验及案例分析
实验一:朊病毒的分离和纯化
总结词
朊病毒的分离和纯化是研究朊病毒的基础步骤,涉及到病毒的提取、离心、过滤和纯化等过程。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体外感染实验是研究朊病毒致病机制的重要手段,可以模 拟病毒在体外环境中的感染过程。
首先,将纯化的朊病毒与敏感细胞进行共培养,观察病毒 对细胞的感染情况。通过荧光染色、免疫学检测等方法检 测病毒感染后细胞内病毒抗原的表达情况。此外,还可以 通过测定细胞病变、细胞死亡等情况来评估病毒感染的严 重程度。这些实验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朊病毒的致病机制 和传播途径,为预防和治疗朊病毒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02
朊病毒的致病机理
朊病毒的感染机制
朊病毒通过与宿主细 胞表面的受体结合, 进入细胞内。
朊病毒的感染机制还 包括对细胞膜的破坏 和细胞骨架的改变等 。
在细胞内,朊病毒经 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 反应,最终导致细胞 死亡。
朊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影响
朊病毒可以导致宿主细胞的结 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如细胞膜 的通透性增加、细胞骨架的紊 乱等。
朊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传播方式
致病机制
朊病毒可通过接触、消化道、血液等途径 传播,如食用感染朊病毒的动物器官或血 液等。
朊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会诱导正常朊蛋 白错误折叠,形成淀粉样沉淀,导致细胞 功能紊乱和死亡。
疾病类型
诊断与防治
朊病毒可引起多种致命性疾病,如疯牛病 、克-雅病等。

《阮病毒介绍》PPT课件

《阮病毒介绍》PPT课件
syndrome, GSS)
完整版ppt
7
朊病毒病的分类
第一类: 羊瘙痒病;牛海绵状脑病;散发性、家族性及医源性克雅
病(sporadic, familial and iatrogenic CJD, sCJD, fCJD, iCJD);库鲁 病;散发性、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Sporadic and familial fatal insomnia,sFI , fFI)。
完整版ppt
10
朊病毒病的共同病理特点
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退行性海绵样变, 四大神经病理特征: 1. 神经元细胞空泡变性或海绵样变(Spongiform changes) 2.神经元退化、丢失(Neuron loss) 3.星形细胞增生(Astrocytosis),取代正常的神经元细胞 4.形成淀粉样斑沉积(Amyloidosis)
完整版ppt
9
朊病毒病的分类
第三类: 新型变异性克雅病(new variant of CJD,nvCJD or vCJD)。
vCJD是由于食入BSE污染的食物制品引起。此类朊病毒病的 特征为脑组织中大量PrP淀粉样斑块沉积,大量的海绵样空 泡形成。与GSS不同的是其PRNP基因未发现有变异位点存在。
完整版ppt
11
朊病毒感染引起人和动物的主要疾病
羊瘙痒病(scrapie)
是一种羊的慢性消耗性疾 病,是朊病毒引起的最常见疾 病之一。十八世纪中叶开始在 欧洲流行。在羊群中易于传播, 但确切的传播途径尚不清楚。
完整版ppt
12
朊病毒感染引起人和动物的主要疾病
1954年冰岛病理学家Bjorn Sigurdsson(1913-1959)首先系统 地描述了羊瘙痒病的特点。
6. 羊等反刍动物,传播的潜在危险不明,很难预测和控制;

《不得不防朊病毒》课件

《不得不防朊病毒》课件
《不得不防朊病毒》 PPT课件
目录
• 朊病毒简介 • 朊病毒的危害 • 朊病毒的预防与控制 • 朊病毒的研究进展 • 结论与展望
01
朊病毒简介
朊病毒的发现与定义
朊病毒的发现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在研究羊 的"羊瘙痒症"和人的"库鲁病"时 ,发现了朊病毒。
朊病毒的定义
朊病毒是一种仅由蛋白质构成, 能够自我复制并引起传染的病毒 。

生物多样性减少
朊病毒的流行可能导致某些珍稀物 种灭绝,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环境污染
朊病毒在环境中的长期存在可能对 土壤、水源等造成污染,影响生态 系统的稳定。
03
朊病毒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朊病毒的认识,了 解其危害和传播途径,增强自
我防护意识。
规范动物饲养和屠宰
严格执行动物检疫和屠宰管理 规定,防止病畜、病禽流入市 场。
食物传播
食用受感染的组织或制品 ,如未煮熟的牛肉、羊脑 等。
遗传传播
某些情况下,PrP基因突变 可导致家族性朊病毒感染 。
02
朊病毒的危害
对动物的危害
致死率高
朊病毒可导致多种动物患病,且 致死率极高,如疯牛病。
传播速度快
朊病毒可在动物种群中快速传播 ,短时间内造成大量动物死亡。
影响养殖业
朊病毒的存在对养殖业构成严重 威胁,可能导致大量牲畜死亡,
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对人类的危害
引发致命疾病
如克雅病、库鲁病等,这些疾病目前 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致死率极高。
食品安全问题
医疗风险
在医学实验和临床治疗中,朊病毒可 能构成感染风险,威胁医务人员和患 者的安全。

朊病毒 PPT课件

朊病毒 PPT课件

朊病毒(Prison)
是一种不同于细菌、病毒或类病毒的病原因子。 在病毒分类上,近年来已将其与卫星病毒和类病 毒一同归入亚病毒因子(subviral agents),以与 真病毒相区分。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 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疏水蛋白质,称朊蛋白 (prion protein, PrP),目前尚未检出任何核酸 成分,是人和动物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灭活该病原体的感染能力。根据大量的实验 结果,普鲁塞纳大胆地认为, 这种病原体是蛋
白质。为了把它与细菌、真菌、病毒及其他 已知病原体区别开来,他将这种蛋白质致病 因子定名为prion (朊病毒) 。
疯牛病
疯牛病即牛海绵状脑病(医学上简称BSE),最早 1986年在英国发现,到目前为止,西欧(主要是英国) 已出现了18万多个病例。
(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TSEs)的病原体。
阮病毒的发现
朊病毒的发现,是与人类长期以来 探索海绵状脑病的病因紧密联系 在一起的。 海绵状脑病是存在于人类和动物 界的一类亚急性、进行性、退行 性脑病的总称,在人类中具代表性 的有克—雅氏病、格氏病、库鲁 病、致死性家族失眠症等,在动物 界具代表性的有羊痒疫、疯牛病 等。
羊瘙痒病在欧洲已有260年历史,饲料 加工厂在欧洲也有较长的历史,为什么 以前没有疯牛病的发生呢?原因可能与 饲料加工厂的生产程序有关。
1981年前后,英国动物饲料加工业改变 了加工方法,取消了两个可以破坏致病 因子的关键步骤:一是取消使用有机溶 剂;二是取消了长时间的高温蒸气消毒, 致使有足够量的致病因子存在于动物饲 料中,动物食用这些饲料后,经过几年 的潜伏期而发病。
这种病一般有几十年的潜伏期,机体感染后不发热、 不产生炎症,一旦发病,病情发展极快,患者出现 精神失常、怕光、怕声音、怕触摸等中枢神经系统 症状,肌肉抽搐、变硬并出现痉挛,死亡率为100%。 患上克雅氏症状的人临死的时候情形非常恐怖,往 往惊惶失常,口里说着胡话,脑海里出现着各种错 乱和可怕的图景,连身体也失去平衡。因为,已经 进入人脑细胞的这种蛋白在发病的时候变异扩张如 锯齿,在人的大脑中撑出无数个可怕的小洞,造成 人的异常痛苦、恐怖和精神错乱。更为严重的是, 现有医疗技术在患者生前无法确诊该病,只有在患 者死后用显微镜观察其脑组织切片才能找到死因。

《朊病毒与疯牛病》课件

《朊病毒与疯牛病》课件

朊病毒的特性
唯一不含有核酸的病毒 具有感染性、遗传性
只含蛋白质,不含核酸 可在宿主体内复制,引发疾病
朊病毒的复制机制
朊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诱导正常朊蛋白形成异常构象
异常构象的朊蛋白聚集形成淀粉样纤维,这些纤维可在细胞内不断增多并 形成空泡,空泡破裂后释放出新的朊病毒,感染其他细胞
异常构象的朊蛋白可诱导正常朊蛋白形成更多的异常构象,形成连锁反应 ,加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疯牛病的发生给畜牧业带来了 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了牛肉 及其制品的出口和国内市场。
加强食品安全与卫生的重要性
严格监管肉类加工过程
确保肉类加工过程中无感染的动物原料混入 ,防止病毒传播。
提高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标准
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监管,确保食品生 产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引导消费者 选择正规、安全的食品。
这些疾病的症状包括记忆丧失、协调性丧失、 痴呆和死亡。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治愈这些疾病,因 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04
朊病毒的防治与控制
疯牛病的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饲料来源
确保饲料中不含任何可能含有朊病毒的成分,特别是牛羊等反刍动 物的组织。
禁止使用反刍动物组织作为饲料
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禁止将反刍动物组织作为饲料或添加物喂给 其他动物。
关注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
03
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的意识,加强相关法
规和标准的制定与执行,确保人类和动物健康。
05
结论
朊病毒与疯牛病的危害性
致死率高
疯牛病是一种高度致死的神经 系统疾病,一旦感染,死亡率
接近100%。
传播性强

朊病毒病的疾病谱PPT课件

朊病毒病的疾病谱PPT课件
Jakob disease,CJD)
最常见的人朊病毒病,全球分布,年发病率为0.5-1%。 我国1989首次报道
散发性(spCJD):占总病例85%-90%,平均年龄65岁,怀疑源 于痒病,但无可靠证据。PrP基因无突变,PrPc自发转变或体细胞突 变。
家族性(fCJD):10%-15%,40岁发病约1%,50岁发病80%, 50岁以上100% , PrP基因突变约有10多种 。
1 个 感 染 单 位 和 PrPsc 分 子 的 比 值 约 为 1 : 100000,1个感染单位是许多相同PrPsc分子的 聚合物还是若干不同PrPsc分子混合物中为数 不多的某种特殊分子
PrPc和PrPsc的精确结构及前者转变为后者期 间究竟产生了哪些结构变化
是否存在抗蛋白酶而无感染性和有感染性而 无抗蛋白酶的PrPsc
PrPc
PrPsc
形态 不聚合为大分子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或短杆结构 大量聚合为SAF或短杆结构有抗性,
蛋白酶K 高度敏感,完全消化,无感染性 部分消化,移去N末端67个aa残
基,产生PrP27-30,PrPsc和
PrP27-30均有感染性
存在位置
细胞表面
细胞内
半衰期


二级结构
а螺旋 42%
а螺旋 38%
β片层 3%
③BSE免疫学检测方法
a.以一种单抗检测PrPsc的免疫印迹法。 b.以多克隆抗体检测PrPsc的化学发光ELISA。 c.在变性和浓缩后用两种单抗检测PrPsc的夹
心免疫测定法。a.b.分别需时8和4h、c法需 时不到24h。最小检测值,c为10-2.5,b为10-1.5, a为10-1.0。 现已有各种特异的单抗可区分小鼠,仓鼠和人 的PrPsc。 制备了只和各种动物PrPsc共有位点而不和 PrPc反应的特异单抗,应用此单抗,标本无需 蛋白酶K处理即可检测。

《朊病毒分子生物学》课件

《朊病毒分子生物学》课件

通过磁共振成像(MRI)等神经影像 学手段观察脑部病变,辅助早期诊断 。
蛋白质检测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检测脑脊液或血 液中朊病毒相关蛋白,实现早期诊断 。
04
朊病毒的治疗与预防
现有的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使用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 节剂来抑制朊病毒复制和 减轻症状。
干细胞治疗
利用干细胞移植来替换受 损的细胞,促进组织修复 和再生。
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推动病毒进化与生态学研究
02
朊病毒作为一种独特的病毒,其进化与生态学研究有助于深入
了解病毒的演化历程和生态平衡。
促进生物安全和生物防御研究
03
朊病毒作为一种潜在的生物安全威胁,其研究有助于提高生物
安全和生物防御能力。
朊病毒研究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朊病毒的研究涉及到复杂的分子机制和生物 学过程,需要克服多种技术难题和科学难题 。同时,由于朊病毒疾病的潜伏期长、症状 不典型,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02
朊病毒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朊病毒的基因组结构
朊病毒基因组由小的异常折叠的蛋白 质组成,称为PrPsc,与正常的PrPc 蛋白质相似但结构不同。
PrPsc基因组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复制 并聚集,导致神经元死亡和海绵状病 变。
朊病毒的蛋白质结构
朊病毒的蛋白质结构由多个重复的α-螺旋结构域组成,这些 结构域在空间上形成卷曲螺旋结构。
机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朊 病毒研究将迎来更多的机遇。例如,基于朊 病毒复制机制的药物筛选、基于朊病毒结构 的药物设计和疫苗开发等,将为防治朊病毒 相关疾病提供更多可能性。同时,随着对朊 病毒认识的深入,将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和

朊病毒的发现与研究PPT

朊病毒的发现与研究PPT
人或动物感染PrPsc ↓
由淋巴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或直接 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 与神经元表面正常的PrPc作用

PrPc → PrPsc→导致神经元细胞凋亡裂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人类朊蛋白病的起病方式有散发行, 遗传性,传染性等。80%的病例不是传 染的结果,而是散发的,有或者没有遗 传易感性。
抗性
• 抵抗蛋白酶K的消化作用 • 标准的高压蒸汽灭菌(121.3℃,20min),不
质疑???
没有核酸,这个病原物如何增殖?如何复制本身的遗传信息 是不是存在核酸,只是未能检测出来
随着研究深入,得到更多打破传统观念的结果
(1)寻找Prn-p基因 编码朊蛋白的基因,不但在染病动物脑中存在,在正
常动物脑中也有,而且表达的一样多 正常小鼠(PrPc) 得病小鼠(PrPsc)
结论:PrPsc的出现可能不是调节基因起作用的
英国
疯牛病
丹尼尔 ·伽杜塞克 (D.Gajdusek)
由于查明库鲁病的病因,认为是一种 潜伏期极长的进行性病毒 获得197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三.朊病毒的发现
1997年,为肯定斯坦利·普 鲁希纳在研究克雅氏病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病原体的 过程中发现了朊蛋白 (Prion),并在其致病机 理的研究方面的贡献。授予 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胞内定位 蛋白酶水解
细胞表面 水解完全
胞质内 局部水解
(7)综合以上结果,提出理论假设:
羊瘙痒病的发生是因为PrPsc的入侵,把脑细胞中原来 就有的PrPc“带坏”,使正常的PrPc重新折叠,形成新的高级 结构PrPsc
增多的PrPsc形成淀粉样沉淀,造成脑细胞破坏,形成 空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情况下PrP*的浓度很低, PrPSC的形成亦可以忽
略不计,但当出现以下三种情况时, PrPSC便会大量
地产生和积蓄:

A:发生传染性朊病毒病时,外源的朊病毒进入细胞, 并作为模板促使PrP*转变为PrPSC 。

B:散发性朊病毒病中,无外源的朊病毒参与,可能是
由于PrP*积蓄至足以自发产生PrPSC的水平,再通过正
N端两个保守区域
N端没有明确的结构,23-12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五个八肽重复区域 位于重复区域下游,高度疏水和保守的“疏水核心区 域”序列 此外“疏水核心区”上游的有亲水性区域
其他结构

N端和C端的信号肽序列 两个糖基化位点 二硫键:连接第二个和第三个α 螺旋 C端糖基化磷脂酰肌醇(GPI)

遗传物质:蛋白质 大小:比已知的最小的常规病毒还小得多(约30~50nm),电 镜下观察不到病毒粒子的结构

特性:有可滤过性、传染性、致病性、对宿主范围的特异性、
对多种因素的灭活作用表现出极强的抗性

对人类最大的威胁:导致人类和家畜患中枢神经系统退化性病 变,最终不治而亡
朊病毒病的类型

目前已知由朊病毒蛋白引起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约有
反馈环道促使PrP*转变为PrPSC ,但这种情况通常很少 发生;另一方面,体细胞突变也可使PrPC失稳促使 PrP*转变为PrPSC 。

C:发生遗传朊病毒病时,突变的PrPC (△ PrPC )作
为许多细胞正常代谢的一部分被合成和降解。△PrPC
的随机不稳定性比PrPC高,从而产生部分解折叠的单
其组织仍具感染性,因而认为“羊瘙痒症”的致病因子并 非核酸,而可能是蛋白质。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朊病毒是一组至今不能查到任何核酸, 对各种理化作用具有很强抵抗力,传染性极强,分子量在 2.7万~3万的蛋白质颗粒,它是能在人和动物中引起可传 染性脑病的一个特殊的病因。
朊病毒简介

概念:朊病毒又称蛋白质侵染因子、毒阮,是一类不含核酸而 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疏水蛋白质。
而使平衡式向PrPSC方向反应,直至形成一稳定的“种子”,
这个“种子”可通过互相粘着而继续生长,最后碎裂成小的感 染单位。
两种模式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在朊病毒繁殖过程中可能是这两 种模式共同作用。
PrPC向PrPSc的转变图解
PrPC两簇潜在β 折叠多聚化起始区域(一)

反平行β 折叠片(129∼131和161∼163)处,两个分子相

两条反向平行的β 折叠夹在第一个α 螺旋的两侧
一个环连接第二个 β 折叠和第二个α 螺旋 C端稳定


β2-α2 loop

连接第二个β 折叠片和第
二个α 螺旋之间的无规卷
曲片段165~172, 常被称作 β 2-α 2 loop,这段氨基 酸序列在不同哺乳动物中 的变化最大, 反映了种属 的差异性。
PrPC向PrPSC的转变——两种不同的机理
重折叠模型:
PrPC作为许多动物体的正常代谢的一部分,被不断的合
成和降解;但因PrPC 结构的随机不稳性,能产生极少
数部分未折叠的单体结构,称为PrP*。
PrP*是形成PrPSC的中间体;它既能形成两种不同构象的 PrP蛋白,即PrPC和PrPSC ,也可能和PrPSC形成暂时性的 复合物(PrP*/ PrPSC ),然后再转化为两分子的rPSC 。 这个过程的发生会使PrPSC呈指数性增长。
应的β 折叠片可以形成一个四层的折叠. 这样构成的
二聚体分子。
PrPC两簇潜在β 折叠多聚化起始区域(二)

位点188~201,第二个螺旋和第三个螺旋的连接区域,
分子模拟显示这段无规卷曲片段中的某些残基可以转
变为β 折叠。
构象转变中的辅助因子——蛋白X

在PrPSC的增殖过程中, 需要蛋白X结合到 PrPC的一个不 连续表位,包括残基167、171、214 和218四个位点, 否 则 PrPSC的转化将受到抑制。

“蛋白X”是由小鼠非PrP基因编码的特异因子,可能
是参与催化PrPC分子构象改变的“分子伴侣”,同PrPC
和PrPSC形成三元复合物。
构象转变中的辅助因子——Hsp104和Hsp70
在体内广泛存在的热休克蛋白家族中,Hsp104和Hsp70 都能与PrPC发生相互作用。

30 余种, 统称朊病毒病 (Prion disease)。

其中包括:四种人类朊病毒病:如库鲁病、克雅氏病、
吉斯综合征、致死性家族失眠症等;

动物朊病毒病:如疯牛病、绵羊瘙痒症、山羊瘙痒症、 传染性水貂脑病、猫海绵脑病等。
朊病毒蛋白类型

朊病毒蛋白分为2种:正常细胞型朊蛋白(the cellular prion protein
PrPC )与异常瘙痒型朊蛋白( PrPSC )。

相同点:完全相同的一级序列; 不同点:构象差异导致生化性质差异;

正常的细胞型构象PrPC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表达,没有致病性, 但在
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成瘙痒型PrPSC这种异常构象,从而引起病变。
朊病毒蛋白 结构

肽链长:250~260氨 基酸残基 长的N端尾巴 三个α 螺旋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朊 病 毒
朊病毒
组长:
朊病毒病的起源

羊瘙痒症:兴奋、丧失协调性、站立不稳、瘙痒、瘫
痪直至死亡

传染性水貂脑软化病、马鹿和鹿的慢性消瘦病、猫的
海绵状脑病

疯牛病、克雅氏综合症
朊Hale Waihona Puke 毒的早先研究美国生物化学家斯坦利·普鲁辛纳:1982年发现朊病毒

20世纪60年代,英国生物学家放射处理破坏DNA和RNA后,
体结构——△PrP*,它和PrP*一样,能重新变为△
PrPC被降解,也可转变为△ PrPSC ,△ PrPSC一旦形
成即通过正反馈环道促使△ PrPC转变为△ PrPSC 。
“种子”模型
该模型认为PrPSC的形成是一种核依赖的聚合过程, PrPSC低 级聚合物充当“种子”。在没有“种子”存在时,固有的PrPC 和极少量PrPSC单体之间发生快速的可逆性构象变化,这是一 平衡反应, PrPC单体构象比PrPSC稳定,因此,大多数蛋白构 象为PrPC单体构象。 当条件适宜时, PrPSC分子之间可互补缔合而变得稳定,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