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运动与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运动和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第一节健康和行为和生活方式

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不良的行为和生恬方式,如吸烟、酗酒、进食过多的热量、缺乏运动、生活缺乏规律等已经成为慢性疾病、性传播疾病和意外伤害的重要原因,而改变这些行为则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重要途径。合理的体育运动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积极的、良性的、深受国民喜爱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理解体育运动和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关系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基本概念

l行为( behavior)

行为( behavior)是个体或群体对环境的反应。从产生的基础看,人类行为可以人为地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先天性的定型行为(fixed. action hehavior),包括反射行为(reflex,对外界刺激的自动反应)和本能行为( instinctive hehavior)。本能行为包括个体保存行为(如撮食行为,生命受到威胁时产生的防御行为等)和种族保存行为(包括性行为、抚幼行为等)。这些行为是先天性的,和生俱来的,不需要通过学习获得。第二类是后天的各种习得行为( learned behavior),是人类在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通过^社会化(eocialization)过程获得的。尽管这些行为和先天性的行为一样具有其生物学基础,但先天的因素只为这些行为的获得提供了一种可能性。除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都是先天性的定型行为占主要地位,即使是最高等的灵长类动物,习得的行为也只占小部分。而人类,行为主要是后天学习获得的,先天性行为只占整个人类行为的小部分,而且像本能行为这样的先天性行为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修饰和调节。例如,进食是本能行为,除了极度饥饿时“饥不择食”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什么食,怎么进食,什么时候进食则完全是由社会、心理行为因素所决定的。

人类行为作为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在理论上应该具有适应环境的意义,应该有利于健康,有利于个体和各族的保存,也就是说,应该有利于个体健康。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人类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如吸烟、酗酒、吸毒、性乱和性变态、赌博、自杀、缺乏运动、进食过多或过少和进食苊害健康的食物等等。从环境适应的角度看,这些行为均是对环境适应的失败,被称为适应不良行为( maladaptive behavior)。从健康的角度看,这些行为都对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被称为危害健康的行为或危险行为( risk behavior)。相反,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则称为健康行为(health hehavior),如合理的膳食、适量的运动和有规律的生活等等。

2生活方式( lifestyle)

在社会科学中,生活方式(lifestyle)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所从事的一切活动方式,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资料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狭义的生活方式则指包括物质和精神生括资料的消费方式。这里所提到的是狭义的生活方式,即由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决定的日常行为模式。生活方式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l)物质生活资料的消费方式:物质生活资料的主要意义在于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如对于食物、水、安全的需要等。在基本生活需要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现代社会中,物质生活资料的消费方式就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一个主要方面。

(2)精神生活方式:人的本性决定了人具有其他动物所没有的高级精神生活需求。影响精神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观念,个人价值观念对精神生活方式的评价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一精神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包括:①通过报纸、电视、杂志、书籍、广播、聊天等途径获取信息,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②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家庭是社

会的细胞,是个人接触的最初级的社会单位,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可以满足人们对爱的需要,对归属的需要,并获得理解、支持和关爱;③建立和保持社会交往网络;④参和宗教活动,获得心理慰藉;@从事业余爱好和创作;⑥参和或观看文艺、体育、旅游活动等。

(3)闲暇生活方式:随着现代化的进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劳动强度降低,用于工作的时间逐渐减少,闲暇时间也会越来越多。如我国的法定工作时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从每周48 h左右下降到了目前的40 h左右,法定假日也有所增加。闲暇时间如何度过,是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涉及精神生活。人们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学习、体育锻炼、获取信息,参和文化娱乐活动,进行社会交往,也利用闲暇时间体息和消遣。判断闲暇生活方式是否合理有两个基本标准:第一,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第二,是否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是否有利于健康。

二)行为、生活方式和疾病的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科技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已经能够控制甚至治愈许多过去严重危害健康和生命的疾病,特别是天花、鼠疫、脊髓灰质炎等急性传染性疾病。人类平均期望寿命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如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人口的平均期望寿命不到40岁,而现在已经超过了70岁。

但人类和疾病的斗争和对健康的需求是无止境的。20世纪50年代以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已在世界各地逐渐取代急性传染性疾病,成为主要的疾病和死亡原因;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也使得老年期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升高。和此同时,传染性疾病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尤其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仍然是造成疾病负担的重要原因。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又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特别是2003年爆发的非典型性肺炎,严重影响了社会的正常运行。

社会流行病学、行为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当前人类面临的上述主要健康问题是生物学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行为、生活方式综合影响的结果。而行为、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在近年来得到了学术界的特别关注和重视。人类许多行为和生活方式本身就是疾病或者疾病的主要表现,如吸毒、赌博、性变态等行为已被逐渐列入疾病分类系统中,成为独立的疾病单元;蓄意的和非蓄意的伤害,如自杀、自伤、交通事故等已经成为前十位的死亡原因。更为重要的是,世界各国的研究表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已经成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新传染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1.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是占人类前三位的主要死亡原因,到目前为止,除了个别恶性肿瘤外,还没有很好的方法进行治疗和控制。社会公众“谈癌色变”,在许多人心目中,被诊断为癌症患者等于被判了死刑,只是缓期执行而已。尽管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病因还没有彻底揭示出来,但大量证据表明,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导致恶性肿瘤发病率升高、影响恶性肿瘤结果和转归的重要因素。最近的“哈佛癌症预防报告( H arvard Report onCancer Prevention)”指出,美国2/3的癌症死亡和吸烟、饮食、肥胖、缺乏运动有关。在工业化国家中.30%的肿瘤的发生和死亡可归于吸烟,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是非吸烟者的10倍。1996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中国烟草销售量的增加和肺癌死亡的升高呈平行关系。

2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和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和恶性肿瘤一样,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都是处于前三位的死亡原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和很多因素密切相关,但行为和生活方式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美国心脏协会( AmericanHeart Association) 1996年的报告表明,心血管疾病和行为危险因素的关系非常密切。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相关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包括吸烟、进食高胆固醇食物、摄入过多的钠盐、缺乏运动和心理紧张。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病、慢性酒精中毒等疾病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