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级中学文学的教学任务
文学反映社会生活,是帮助年青一代认识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是对年青一代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有力工具。
初级中学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阶段,他们急切地要求扩大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他们为人民为祖国服务的高尚愿望也不断地增长着。
因此,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新人,在初级中学进行文学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初级中学文学的教养任务,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一)指导学生学习更多的文学作品,领会这些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二)结合文学作品的教学,讲授某些必要的文学理论常识和文学史常识,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学作品;(三)指导学生在学习文学作品的过程里,丰富语言知识,并学习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明确地表达思想感情。
通过这样的教学,就能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就能养成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和习惯,就能扩大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
学生从文学作品认识社会生活,又根据他们从生活和学习里获得的经验和知识来领会和评价文学作品,就会知道社会是怎样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的,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是怎样变化和发展的,就会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掌握这些变化和发展的规律,应该怎样对待生活。
初级中学文学的教育任务也就在完成上述的教养任务的过程中完成。
初级中学文学的教育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政治方向。
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共产主义道德,特别是爱国主义精神,共产主义劳动态度,集体主义精神,自觉地遵守纪律的精神,爱护公共财物和坚韧、勇敢、谦逊、诚实、俭朴等品德,热爱祖国语言和文学的感情,提高认识能力,发展想象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特别是对社会生活的明确的是非、善恶观念和热烈的爱憎感情。
文学教学完成了上述的教养任务和教育任务,就能同别的学科互相配合,达到“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成员”的教学目的。
二、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材编排体系
甲教学内容
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包括文学作品以及结合文学作品讲授的文学理论常识和文学史常识。
文学作品初级中学文学课以学习单篇的文学作品为基本内容。
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是初级中学文学教学的主要部分。
正确地指导学先阅读和领会足够的作品,才能完成文学教学的任务。
文学作品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里占最重要的地位。
教学大纲规定的文学作品,包括我国民间文学、古典文学。
现代文学和以苏联文学为主的外国文学的作品,体裁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寓言、童话、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
散文一类包括传记、随笔、杂文、报告、游记、书信以及富有文学风趣的论文。
民间口头文学是文学的起源,是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反映,是人民同自然和阶级敌人斗争的经验的概括。
它在文学发展史上起推动的作用。
我国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很丰富,大部分作品体现着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坚强的斗争意志和丰富的艺术才能。
文学史上许多优秀作家都由于受到民间口头文学的影响而创造出许多优秀作品。
初级中学学生学习文学,应该先读些民间口头文学作品,懂得劳动人民同文学的关系,懂得民间口头文学对文学发展的作用。
教学大纲规定一年级要讲授民间口头文学。
编入教学大纲的民间口头文学作品有民歌、民间故事、谚语、谜语等。
这些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反映劳动人民对反动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的愤懑和反抗,对自由和幸福的渴望,对勤劳勇敢的优秀品质和集体力量的赞颂;反映劳动人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反映劳动人民对中国共产党、人民领袖和革命军队的爱戴,对人民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信心。
我国文学有三千多年的光辉历史。
文学史上有不少富有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的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生活面貌,是我国宝贵的文学遗
产,也是我国丰富的思想宝藏。
学生们不仅需要通过形象认识现在的社会生活,也需要通过形象认识过去的社会生活。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应该使他们充分了解祖国的过去。
因此,初级中学学生学习文学,应该读一些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
教学大纲规定,从一年级就开始从少到多、由浅入深地学习古典文学作品。
编入教学大纲的古典文学作品,有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的诗歌,有屈原。
李白、杜甫、白居易、辛弃疾等作家的诗词,有施耐庵、罗贯中、吴敬梓、曹雪芹等作家的小说,还有别的一些优秀作家的作品。
这些作品都是富有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反映了各个历史阶段人民的生活和斗争,表现着作家的人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例如“君子于役”“廉颇蔺相如列传”“石壕吏”“卖炭翁”“解珍解宝”“王冕”等篇,揭露奴隶社会制度或封建社会制度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痛斥反动统治者的残暴、虚伪、腐败和卑鄙无耻,表现人民对这些社会制度和统治者的憎恨和反抗,歌颂人民的勤劳、勇敢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大纲规定,古典文学作品约占全部文学作品教材的三分之一,文字过于艰深的,用现代汉语的译文。
编入教学大纲的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和古典文学作品,都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很好的教材。
“五四”以来,以鲁迅为首的进步作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教育下,创作了许多富有革命性的优秀作品。
这些现代文学作品,反映“五四”以来人民革命斗争的各个方面,配合革命运动各个时期的具体的政治任务,用革命的民主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人民。
这些作品,对帮助学生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具有重大意义。
这些作品在教学大纲里占最大的分量。
编入教学大纲的现代文学作品,有鲁迅、翟秋白、郭沫若、茅盾、叶圣陶、老舍、曹禺、张天翼、艾青、赵树理等作家的作品。
鲁迅的作品,在教学大纲规定的现代文学作品里占最大的分量。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里说。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教学大纲规定,初级中学学生从一级起就学习鲁迅的作品,以后逐年加多加深。
鲁迅的作品,例如“孔乙己”“故乡”“我们不再受骗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为了忘却的记念”等,反映人民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里的生活和“五四”以来在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表现人民对革命胜利的热烈希望和坚定信心,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对人民的压迫,歌颂人民革命,鼓舞广大人民的战斗情绪。
其他作家的作品,有的反映人民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里被压迫的痛苦生活和反抗情绪,有的反映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坚强不屈的革命斗争,有的反映过渡时期全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忘我劳动和保卫祖国的英雄行为。
教学大纲还编入一些用现代汉语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其中主要是苏联文学作品。
这些外国文学作品,有的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有的是批判的现实主义的。
苏联文学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学,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的范例,是对我国青年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很好的教材。
俄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批判的现实主义作品,有的反对阶级剥削,有的反对民族压迫,为了扩大眼界,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初级中学学生也应该学习。
编入教学大纲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有苏联的高尔基、奥斯特洛夫斯基、波列沃伊、捷克的伏契克等作家的作品。
编入教学大纲的批判的现实主义作品,有俄国的普希金、克雷洛夫、契诃夫、丹麦的安徒生、法国的都德等作家的作品。
文学理论常识和文学史常识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创作方法、风格、体裁等的科学。
文学史是研究文学的发展规律的科学。
讲授文学理论常识和文学史常识。
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领会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这些文学理论常识和文学史常识,应该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等教学,让学生从片断的知识到综合的知识,结合作品由浅入深地学习。
教学大纲规定,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应该结合文学作品讲授下面的文学理论常识:
(一)文学是通过形象认识现实的手段,是斗争的武器;
(二)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思想,主人公,叙述、描写和对话,结构;
(三)文学作品的体裁寓言,童话,诗歌,小说,戏剧,散文(传记、随笔、杂文、报告、游记、书信、富有文学风趣的论文)等;
(四)文学作品的语言;
(五)评价文学作品的标准;
(六)我国民间口头文学和它在文学发展史上的作用;
(七)我国古典文学的人民性和艺术价值;
(八)我国现代文学在人民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里的巨大作用。
以上这些文学理论常识都要在分析作品的时候结合着讲授,其中有一些,为了使它系统化,还要编成文学常识课文独立讲授。
这些,教学大纲都有规定。
在初级中学阶段,并不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中国文学史,只结合作品讲授一些文学史常识。
例如讲授“木瓜”“采葛”和“君子于役”的时候,结合作品简单地介绍“诗经”这本书。
又如讲授“解珍解宝”的时候,结合作品简单地介绍“水游”这本书。
这些,教学大纲都有原则的规定。
一般的文学史常识,只是结合作品讲授,不编成课文独立讲授。
作家介绍也是文学史常识的一部分。
介绍作家,可以使学生深刻地领会作品,并学习作家的生活态度和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伟大精神。
介绍作家的方式和介绍的详细程度,各年级不同。
介绍作家,主要是在第二学年。
第一学年和第三学年,只在对理解作品内容有必要的时候才介绍。
有的作家,如屈原、杜甫、鲁迅、瞿秋白等,应该比较详细地介绍,教学大纲规定除了结合课文内容介绍,还要编写作家介绍课文,适当地介绍他们生活里富有教育意义的部分。
有的作家,如李白、白居易、吴敬梓、曹雪芹、郭沫若、茅盾、叶圣陶、高尔基等,都要结合作品内容介绍,介绍什么,详细程度如何,教学大纲都有原则的规定。
有的作家,只在课本的注解里简单地介绍。
乙教材编排体系
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有同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材,这就是课本。
教学大纲规定编入课本的课文有两类:一类是文学作品,一类是文学常识和作家介绍。
、文学作品课文编入课本的文学作品,有的是整篇作品,有的只是作品的一部分。
短篇作品,一般是整篇编入,长篇作品,都是节选一部分编入。
节选长篇,由于教学要求的不同,有两种情形。
一种是节选长篇的一部分当作独立的短篇教材,例如第一学年第一学期节选了“儒林外史”的“王冕”一段。
节选这一段,目的只是要学生学习这一段,不是要他们学习“儒林外史”全书。
教师在课堂上,只讲节选的这一段就够了。
另一种是节选长篇的一部分作为重点讲授的教材,例如第一学年第一学期节选了“三千里江山”的几章。
节选这几章作为重点教材,目的是除了要学生着重学习这几章,还要他们学习“三千里江山”全书。
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讲节选的这几章,还要讲“三千里江山”全书。
编入课本的古典文学作品的译文的后面,附录原文。
目的在使学生看看原文的本来面目,不要求学生理解原文,教师不必讲授。
教学大纲规定的各学年的文学作品是按照如下的原则排列的:
一年级,着重培养学生观察和叙述客观事物的能力,逐渐扩大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并且使学生对文学的意义和作用,对文学同社会生活的关系有初步的认识。
教材着重选编描述各种事件、人物、风景的作品,作品内容力求涉及生活的各方面,尤其着重青年、儿童的生活。
教材原则上根据思想内容组织单元
二年级,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比较复杂的事物的能力,借以开拓学生的思想领域。
教材比较深入描写人物精神面貌的作品,选编历代著名的文学作品,按作家和作品年代的先
后排列,使学生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大致的了解。
三年级,除了继续提高学生认识生活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还要比较有系统地介绍文学作品的各种体裁,使学生对各种体裁的特点获得基本的知识。
选编的作品包括几种主要的体裁:诗歌、小说、戏剧和散文,教材依体裁分类组织单元。
每类之中大致按作品年代的先后排列,略示古今的比较。
每学年的教材采用圆周循环的排列方法,组成两个圆周。
文学常识课文和作家介绍课文
教学大纲规定要讲授的文学常识课文,按照教学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地分别在各年级讲授;作家介绍课文,只在二年级讲授。
这些课文分别编在有关的一系列的作品课文后面。
例如在一些寓言作品后面,编入“寓言”,在一些古典文学作品后面,编入“我国古典文学的教育意义”,在一些鲁迅的作品后面,编入“鲁迅”。
每篇文学作品课文和文学常识课文都附有注解和练习,有些文学作品课文还有插图。
作家介绍课文,只有注解,没有练习。
三、初级中学文学教学法
文学教学主要是指导学生学习作品.帮助学生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用艺术形象感染学生,借此扩大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和品德。
教师进行文学教学的时候,应该依据这门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适当地运用讲述、谈话、指导阅读、指导做练习、考查和评定学习成绩等方法,讲述是有系统地循序渐进地讲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目的在使学生得到系统的完整的印象和知识。
谈话是根据教学的需要,有目的地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深思熟虑地回答,要求他们复述或概括过去学过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自觉地领会教材,目的在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
指导阅读是指导学生经常地系统地阅读课文和课外书,目的在使学生领会作品,养成自觉地阅读的习惯。
指导做练习是指导学生完成课本里规定的或由教师临时布置的各种口头练习和书面作业,目的在使学生不仅深入地领会课文,巩固地掌握已经学过的知识,并且获得运用所学到的知识的技能和熟练技巧。
考查和评定学习成绩是鼓舞学生学习的手段,也是养成学生及时地准确地完成作业的习惯的手段。
考查和评定学习成绩,分平时的和学年的两种,目的在使学生经常地学习并巩固知识、技能和技巧。
除了这些主要的方法,教师还可以利用图画照片进行教学,也可以组织参观或看电影等。
教师进行文学教学的时候,除了运用讲述、谈话、指导阅读、指导做练习、考查和评定学习成绩等方法,还要针对每篇文学作品的特点,灵活地运用以下的各种方式。
词句的解释和练习词句的解释和练习,目的在扫除学生阅读课文的障碍,使学生易于领会课文,并且丰富学生的词汇,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扩大学生的语言知识。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自觉地在课外参看课本里的注解来阅读课文。
词句的解释和练习,必须结合课文,并须针对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教师授课以前,应该研究课文注解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哪些词句不用解释,哪些词句需要在课内解释,哪些词句解释以后还要布置练习。
有的词句学生参看课本里的注解能明白,就不用解释。
有的词句必须先解释清楚才能理解课文,而且是在分析课文以前可能解释清楚的,就应该在分析课文以前解释。
有的词句必须在分析课文的时候才能解释清楚,就应该在分析课文的过程里解释。
有的词句需要学生深刻理解和熟练运用,就应该在分析课文以后再详细解释和比较,还要布置适当的练习。
教师不应该在课堂上花太多的时间解释词句,也不应该拿整个课时来孤立地集中地解释词句。
朗读和默读朗读和默读,目的在训练学生自觉地领会课文,丰富学生的词汇。
朗读还可以训练学生正确而有表情地说话的能力。
朗读要发音正确(力求用标准音北京语音),句读分明,用声音的高低、轻重、快慢表达出作品的思想感情。
在课堂上,有的课文应该由教师示范朗读,有的可以由学生朗读,有的
在教师示范朗读以后还可以让学生朗读。
初级中学各年级学生都应该经常朗读。
教师要学生朗读,应该尽可能事前布置,让学生准备。
有些课文内容比较简单,例如“口唱山歌手插秧”,就可以让学生在分析以前朗读。
有些课文内容比较复杂,例如“社戏”,就可以在分析以后让学生朗读。
有些课文的个别段落也可以在课文分析过程里让学生朗读,例如“王冕”,分析到景物的生动描写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朗读描写雨后湖山景色的一段。
篇幅较长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朗读其中的某些段落,语言精炼的部分,对理解作品思想内容特别有作用的部分,教师要深入讲解的部分。
朗读的最普通的方式,是由一个学生读或由几个学生轮流读。
有的作品,例如戏剧,有时可以让学生分别充当角色读。
编入教学大纲的文学作品,有些篇章要用标准音录音制成留声片。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应该充分运用这些留声片。
默读,主要是在课外进行。
在课堂上,一般地不要让学生默读。
有的时候,例如向学生提问以前,教师也可以布置短时间的默读。
篇幅较长不能在课内一次读完的课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默读和朗读都可以。
但是,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养成默读的习惯。
编提纲编提纲,目的在帮助学生领会课文,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
可以就整篇课文编提纲,也可以就课文的一部分编提纲,还可以就课文的某种内容,例如风景、人物等编提纲。
提纲,一般有下列几种:段落提纲,情节发展提纲,描写提纲和人物评价提纲。
编段落提纲,就是概括课文的段落大意,就是把课文每段的主要内容,用简单的语句写出来。
编情节发展提纲,就是把课文里的故事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用简单的语句写出来。
编描写提纲,就是把课文里的风景或人物等的描写部分的内容,用简单的语句写出来。
编人物评介提纲,就是把课文里某个人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具体表现,用简单的语句写出来。
这样的用简单语句写出作品的某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就是给这个部分加上标题。
提纲,有简单的和复杂的两种。
初级中学各年级学生编提纲,应该由浅入深。
一般地说,一年级宜于编段落提纲,二年级以后再加编别种提纲。
先编简单的,再编复杂的。
编提纲的时候,可以选用课文里的适当的语句来做标题,也可以另拟适当的语句来做标题。
做标题的语句必须简单、明确、有概括性。
做标题的语句,可以用短语,也可以用陈述句或疑问句。
应该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轮流地运用各种语句来编提纲。
编提纲是比较复杂的工作,学生要有相当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才能独立编。
因此,最初的几次应该由教师示范。
经过示范,再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编。
经过多次练习,才能让学生独立编。
编提纲,可以在分析课文以前或在分析课文的过程里进行,也可以在分析课文以后进行。
在分析课文以前编提纲,编提纲就是一种掌握课文大意的手段,在分析课文的过程里编提纲,编提纲就是一种分析课文的辅助手段,这时候,可以由教师示范编,也可以由教师指导学生编。
在分析课文以后编提纲,编提纲就是一种复习的手段,这时候,一般由学生编。
叙述叙述有两种,口头的和书面的。
叙述就是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课文,目的在使学生领会课文,丰富学生的词汇,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叙述又可以分详细叙述和简要叙述。
详细叙述就是接近原文的叙述,目的着重在丰富学生的语言。
要学生详细叙述的时候,教师应该指导他们恰当地使用课文里的词句。
简要叙述就是概括原文的叙述,目的着重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要学生简要叙述的时候,教师应当指导他们掌握课文的重点。
初级中学各年级学生的叙述练习应该由浅入深。
详细叙述,一年级宜于用内容比较简单、篇幅比较短小的课文,或篇幅比较大为课文里的一段。
从二年级起,才逐渐用内容比较复杂、篇幅比较大的课文。
简要叙述,一般宜于用内容比较复杂、篇幅比较大的课文,不过高年级和低年级仍须有程度上的不同。
叙述的时候,可以叙述整篇课文,也可以叙述课文的一部分,还可以叙述课文的某种内容,如叙述课文里的事件、风景或人物。
叙述,作为掌握课文大意的手段或分析课文的辅助手段,一般在分析课文以前或在分析课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