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片叶子的导学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标测评】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动弹()牛仔()相干()混账()解馋()够呛()模特()对折()
2、选字填空。
忙___(禄、碌)取___(绝、决)时___(兴、行)(荒、谎)___唐(节、结)___制编___(辑、缉)倾___(泻、泄)而下横七___(数、竖)八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药物的疗效就要打个对折。
【导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
1、欧•亨利、美国。他的代表作有《警察和赞美诗》、《麦琪的礼物》等。
2、wōjùxùLātàwēn dònɡ•tɑn
3、(1)横行无忌:行动蛮横,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2)弱不经风:形容身体虚弱,连风吹都禁不住。一般写作“弱不禁风”。
(3)亏空:支出超过收入,因而欠人财物。课文中指人的精力不足。
“有件事告诉你,小宝贝。”她说,“贝尔曼先生得肺炎今天死在医院。他只病了两天。头一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房间发现他难受得要命,衣服,鞋子全湿了,摸起来冰凉。谁也猜不着他在又是风又是雨的夜晚上哪儿去了。后来他们发现了一盏灯笼,还亮着,又发现楼梯搬动了地方,几枝画笔东一枝西一枝扔着,一块调色板上调了绿颜料和黄颜料。现在你看窗外,乖乖。墙上还趴着最后一片藤叶。你不是奇怪为什么风吹着它也不瓢不动吗?唉,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在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来的晚上,他在墙上又画了一片。”
⑦也许是因为“绿叶巴花瘦”的缘故,花朵常常比绿叶更容易博得人们欢心。可是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没有绿叶的“无穷碧”又哪来花朵的“别样红”?
⑧新叶青青,使我忽然想到:即使不能做一朵流芳溢彩的鲜花,做一片纯净高尚的绿叶又何乐而不为呢。人生,本该像它一样青翠、蓬勃、谦逊、勤恳。
⑨朋友,愿你生命之树,永远长满绿油油的新叶,四季长青。
我读的是_____段(朗读文段),从这一段中,我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__的贝尔曼。(在小组内读一读、赛一赛)
2、“他们在房里瞧着窗外的那根藤,心里不由得害怕。”“他们”害怕什么?
3、文章一开始对贝尔曼的描写让你觉得他是一个的人,全片结束时你又觉得他是一个的人,这里用了的手法。
4、小说结尾部分对贝尔曼绘制杰作的叙述,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
3、冷酷无情;充满善心和爱心;欲扬先抑。
4、侧面描写,更好地突出人物形象,深刻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也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二、鉴赏品析
1、,因为最后一片藤叶子中蕴含着贝尔曼的艺术、生命,善心和爱心。
2、伟大出自平凡。
3、贝尔曼。能表现出小说主题。即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博爱情怀。 4、略。
三、深度探究
(1)横行无忌:
(2)弱不经风:
(3)亏空:
(4)鬼使神差:
二、整体感知
(精读课文、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并展示在黑板上)
1、文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谁?
2、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天翻地覆的变化?
3、根据刚才我们的初步归纳小组内概述一下小说情节(分小组提问)?
三、合作探究
1、在这一事件中做出最大牺牲、最为感人的是哪一个人物?
1、为什么说这片叶子“是贝尔曼的杰作”?
2、小说的结尾是,生命垂危的乔安西终于脱离了危险,而本来健康的贝尔曼却突然病逝。有人认为,这样的结局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说法,为什么?
3、如果乔安西是你的朋友,你会怎么做?
4、结合语段及全文内容,以《读<最后一片叶子>有感》为题,写一个作文片段,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触。
2、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贝尔曼形象(小组讨论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概括他的形象)。 相貌丑陋:
画技平凡:
语言粗鲁:
脾气暴躁:
贝尔曼是一个的人。
3、课文说最后一片叶子是他的杰作,这样的人能创作出惊人的杰作吗,那片叶子算杰作吗?如果算,为什么?(讨论)
四、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乔安西和贝尔曼的刻生动描写,深刻刻画了人物内在的心灵美。文学作品中刻画人物形象常用到的描写方法有: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及侧面描写等。请同学们在对人物进行分析和描写时,注意有目的的练习人物的描写方法。
10、《最后一片叶子》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的相关知识。
2、根据小说的三要素解析课文内容。
3、理解故事情节,分析贝尔曼的人物形象。
【温故知新】
1、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
2、小说的情节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上部分。
(4)鬼使神差:好像鬼神暗中差使一样,形容意外地发生某种凑巧的事或不由自主地做出某种意想不到的事。也说“神差鬼使”。
二、整体感知
1、乔安西(死---生)贝尔曼(生---死)休易(无微不至关爱朋友)
2、“最后一片叶子”
3、贝尔曼老头用生命画了最后一片叶子,激发了乔安西求生的信念,使乔安西转危为安。
三、合作探究
要求:
1、符合人物性格,合情合理。
2、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片段。
【中考链接】(2008年山西:中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4题。
第二天,医生对休易说,“她脱离了危险期。你们胜利了。剩下的事是营养和护理。”
这天下午,休易坐到乔安西躺的床上,织着条根本用不着的蓝色羊毛披肩,已经无忧无虑。织着织着,她伸出只手连人带枕头搂着乔安西。
请围绕“记住历史,珍惜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这一主题,根据不同的对象,写下你想说的话,每句话不不少于10个字。
①我将对抗日老战士说:
②我将对来华谢罪的侵华日军老兵说:
阅读下文,完成9—13题。
新叶
①一夜春雨。清晨,我撩开白色的帘幔一眼瞥见小窗下那几根光秃秃的枝条上,冷丁里爆发出些淡绿、鹅黄色的嫩芽。“新叶!”我不由眼睛唰地一亮,惊喜地叫出声来。陡然觉得一阵清风带着春的气息从脑间穿过。“啊!你好,新叶!”
1、略。 2、不好,这样写是为了制造悬念,达到欲扬先抑的效果;也突出了外表不“美”而内心善良美好的贝尔曼的高大形象。
【中考链接】(2008年山西:中考语文试题)
1、贝尔曼2、略。
3、那片叶子是贝尔曼的杰作,因为叶子中蕴含着贝尔曼的艺术、生命,善心和爱心。
【达标测评】
1、wēnbólātāxǔ 2、B
3、示例:乔安西最终脱离了危险期的根本原因不是墙上画的树叶。最后一片叶子是乔安西的精神寄托,它的存在使乔安西得到了心理安慰。(言之有理即可)
4、脆弱、悲观。5、略。
2、我认为文中贝尔曼的形象太邋遢,把他塑造的再完美一点不更好吗?
四、课堂小结
最后一片叶子关系到琼西的生死,它是希望和爱的象征。只要叶子不落,她就有所期待;而它更是爱的写照,没有贝尔门在凄风冷雨之夜绘藤叶,没有苏的悉心的照料,也不可能有琼西的康复。
【拓展延伸】
请你张开想象的翅膀,用手中的笔将贝尔曼顶着风雨画藤叶的过程描写出来。
二、鉴赏品析
1、为什么说“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的杰作?
2、这个鲜明的对比能让我们明白什么道理?
3、判断谁才是本文的主人公?
4、学了这篇课文你对生命有什么样的感想?请写在下面吧!
三、深度探究
1、在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贝尔曼冒着感染肺炎的危险绘制最后一片叶子来试图挽救只有一成希望的乔安西,这种做法到底值不值?
9、第⑥段中划线的句子顺序已打乱,请按正确顺序写在下面。
10、根据第⑥段上下文的意思,在空格内填入恰当的词语。
谦逊而不_____,清高而不孤傲。
11、文中赞美了新叶的诸多可贵品质,请你简要写出其中三种。
(l)
(2)
(3)
12、按下面例子,请另找一处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简要说说好在哪里。
例:第①段“光秃秃的枝条”与“淡绿,鹅黄色的嫩芽”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嫩芽'的勃勃生机。
第一课时
【温故知新】
1、文学作品中刻画人物形象常用到的描写方法有: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及侧面描写等。
2、乔安西、贝尔曼、休易、医生等;主要人物是贝尔曼和乔安西。
3、最后一片叶子;最后一片藤叶的存在给了她精神寄托;是他对艺术和生命的热爱,是他的善心和爱心
【导学过程】
一、精读感悟
1、略。2、害怕最后一片藤叶落去,害怕乔安西看到那种情景会受到刺激而死去。
④新叶一天天长大了,伴着春的脚步。转眼间,便是满目碧绿。仰头望去,在阳光的照射下,片片澄明透亮,青翠欲滴,恰似一芽鲜嫩的新茶投入沸水里。老远看来,却见一团团、一簇簇,浓淡相间,亭亭如盖。密处浓得深邃,像汩汩流油;稀处,淡得清亮,像一层薄薄的光晕。
⑤然而,倘若它只有惹人喜爱的丰姿,怎值得我动之以情。留意观察许久,我发现一些使我敬慕的——它的德行和情操。
D、自告奋勇凶神恶熬万籁俱寂
3、乔安西最终脱离了危险期的根本原因是墙上画的树叶吗?最后一片叶子和乔安西有什么关系?
4、乔安西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5、小练笔:
乔安西明白真相后她会如何想,如何做?以此为内容写一个不少于300左右的片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感受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真情,理解人性美。
3、小说按篇幅长短、容量大小,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
【导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
1、本文的作者是,国著名小说家。代表作有和。他和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合称为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2、填写下列加点的字音:
莴苣( ) 自诩( )邋遢( )瘟( )神动弹( )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②大自然里的花,五彩缤纷,而“绿色的花”却十分罕见,如果说我见过的话,那就是新叶了。
③人们总是把燕子飞来当作春天来临的预告,而我认为,新叶,才真正称得上春的使者。早在严酷的冬天,它就怀着自己的信念和希冀,坚定执著地等待着,积蓄着,一但冰消雪化,它便急不可耐地从干枝秃条上冒出来,怯怯地朝四处窥探一眼,然后,轻轻抖动小小的身子,亲热地互相招呼着,迎阳光,沐春雨,尽情舒展开来。不几天,就星星点点地缀满一树,展示出蓬勃的生机。
【温故知新】
1、文学作品中刻画人物形象常用到的描写方法有:、、、、
和描写等。
2、文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谁?
3、复习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小说中乔安西由死到生、老贝尔曼由生到死都围绕展开,乔安西的生是因为;贝尔曼的死则是他
的全部体现。
【导学过程】
一、精读感悟
1、精读课文28—完,勾画出描写贝尔曼的句子,并大声有感情的朗读。用下列格式说话:
13、仿照第⑧段“新叶青青,使我忽然想到:即使不能做一朵流芳溢彩的鲜花,做一片纯净高尚的绿叶何乐而不为呢”一句,另举一物,再造一句。__________使我忽然想到:即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何乐而不为呢。
10、《最后一片叶子》导学案
第一课时
【温故知新】
1、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拓展延伸】
请你运用你所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对你身边的某位进行描写,力争通过你的文字刻画,凸现出这位同学的个性特点来。
【达标测评】
1、填写下列加点的字音:
瘟神()鄙薄()邋遢()自诩()
2、下面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足智多谋昂手阔步筋疲力尽
B、旁门左道横行无忌惊心动魄
C、无计可实不屑一顾无以附加
⑥新叶的一生是短暂的。秋风起后,大都飘飘去了,夏日生长,春天萌芽。短暂的一生,却洋溢着无穷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爱。首先,它从不挑剔所处环境的恶劣。可安家于深山僻野,或置身繁街闹市,忠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于地不争丰瘠,于人但求有益。它辛勤地工作着,日夜不停地吸收二氧化碳,输出新鲜氧气。它用自己的身体装点河山,美化环境,为大道挡阳拦沙,为路人庇阴遮雨。它扶持着香甜的果实、艳丽的花朵,却从不炫耀自己。默默地专心致志地垂着绿阴,谦逊而不____ ,清高而不孤傲,淡妆自持,深根自养,忘我自献。大地的乳汁养育了它,它报以一腔忠诚。即使凋落下来,也总是挤挤地集在树根前,不肯离去。而且,大多是叶面朝下,把最后一吻献给母亲。
打个对折:
②他连鄙薄带挖苦得叫了一阵。
鄙薄:
挖苦:
③你这个老头太够呛。
够呛:
4、乔安西最终脱离了危险期的根本原因是墙上画的树叶吗?
5、为什么说“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的杰作?
6、文章结尾的精彩之处在哪里?
7、为什么极力刻画贝尔曼是个普通的画家,且性格怪异,缺点不少?这样写,与他最后的行动有无矛盾?
8、在钓鱼岛争端不停国际形势下“记住历史,珍惜和平”成了中日人民的共识。假如一位抗日老战士来到你的身边,你将对他说些什么?假如一位来华谢罪的侵华日军老兵来到你身边,你又将对他说些什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动弹()牛仔()相干()混账()解馋()够呛()模特()对折()
2、选字填空。
忙___(禄、碌)取___(绝、决)时___(兴、行)(荒、谎)___唐(节、结)___制编___(辑、缉)倾___(泻、泄)而下横七___(数、竖)八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药物的疗效就要打个对折。
【导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
1、欧•亨利、美国。他的代表作有《警察和赞美诗》、《麦琪的礼物》等。
2、wōjùxùLātàwēn dònɡ•tɑn
3、(1)横行无忌:行动蛮横,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2)弱不经风:形容身体虚弱,连风吹都禁不住。一般写作“弱不禁风”。
(3)亏空:支出超过收入,因而欠人财物。课文中指人的精力不足。
“有件事告诉你,小宝贝。”她说,“贝尔曼先生得肺炎今天死在医院。他只病了两天。头一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房间发现他难受得要命,衣服,鞋子全湿了,摸起来冰凉。谁也猜不着他在又是风又是雨的夜晚上哪儿去了。后来他们发现了一盏灯笼,还亮着,又发现楼梯搬动了地方,几枝画笔东一枝西一枝扔着,一块调色板上调了绿颜料和黄颜料。现在你看窗外,乖乖。墙上还趴着最后一片藤叶。你不是奇怪为什么风吹着它也不瓢不动吗?唉,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在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来的晚上,他在墙上又画了一片。”
⑦也许是因为“绿叶巴花瘦”的缘故,花朵常常比绿叶更容易博得人们欢心。可是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没有绿叶的“无穷碧”又哪来花朵的“别样红”?
⑧新叶青青,使我忽然想到:即使不能做一朵流芳溢彩的鲜花,做一片纯净高尚的绿叶又何乐而不为呢。人生,本该像它一样青翠、蓬勃、谦逊、勤恳。
⑨朋友,愿你生命之树,永远长满绿油油的新叶,四季长青。
我读的是_____段(朗读文段),从这一段中,我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__的贝尔曼。(在小组内读一读、赛一赛)
2、“他们在房里瞧着窗外的那根藤,心里不由得害怕。”“他们”害怕什么?
3、文章一开始对贝尔曼的描写让你觉得他是一个的人,全片结束时你又觉得他是一个的人,这里用了的手法。
4、小说结尾部分对贝尔曼绘制杰作的叙述,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
3、冷酷无情;充满善心和爱心;欲扬先抑。
4、侧面描写,更好地突出人物形象,深刻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也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二、鉴赏品析
1、,因为最后一片藤叶子中蕴含着贝尔曼的艺术、生命,善心和爱心。
2、伟大出自平凡。
3、贝尔曼。能表现出小说主题。即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博爱情怀。 4、略。
三、深度探究
(1)横行无忌:
(2)弱不经风:
(3)亏空:
(4)鬼使神差:
二、整体感知
(精读课文、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并展示在黑板上)
1、文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谁?
2、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天翻地覆的变化?
3、根据刚才我们的初步归纳小组内概述一下小说情节(分小组提问)?
三、合作探究
1、在这一事件中做出最大牺牲、最为感人的是哪一个人物?
1、为什么说这片叶子“是贝尔曼的杰作”?
2、小说的结尾是,生命垂危的乔安西终于脱离了危险,而本来健康的贝尔曼却突然病逝。有人认为,这样的结局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说法,为什么?
3、如果乔安西是你的朋友,你会怎么做?
4、结合语段及全文内容,以《读<最后一片叶子>有感》为题,写一个作文片段,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触。
2、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贝尔曼形象(小组讨论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概括他的形象)。 相貌丑陋:
画技平凡:
语言粗鲁:
脾气暴躁:
贝尔曼是一个的人。
3、课文说最后一片叶子是他的杰作,这样的人能创作出惊人的杰作吗,那片叶子算杰作吗?如果算,为什么?(讨论)
四、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乔安西和贝尔曼的刻生动描写,深刻刻画了人物内在的心灵美。文学作品中刻画人物形象常用到的描写方法有: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及侧面描写等。请同学们在对人物进行分析和描写时,注意有目的的练习人物的描写方法。
10、《最后一片叶子》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的相关知识。
2、根据小说的三要素解析课文内容。
3、理解故事情节,分析贝尔曼的人物形象。
【温故知新】
1、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
2、小说的情节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上部分。
(4)鬼使神差:好像鬼神暗中差使一样,形容意外地发生某种凑巧的事或不由自主地做出某种意想不到的事。也说“神差鬼使”。
二、整体感知
1、乔安西(死---生)贝尔曼(生---死)休易(无微不至关爱朋友)
2、“最后一片叶子”
3、贝尔曼老头用生命画了最后一片叶子,激发了乔安西求生的信念,使乔安西转危为安。
三、合作探究
要求:
1、符合人物性格,合情合理。
2、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片段。
【中考链接】(2008年山西:中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4题。
第二天,医生对休易说,“她脱离了危险期。你们胜利了。剩下的事是营养和护理。”
这天下午,休易坐到乔安西躺的床上,织着条根本用不着的蓝色羊毛披肩,已经无忧无虑。织着织着,她伸出只手连人带枕头搂着乔安西。
请围绕“记住历史,珍惜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这一主题,根据不同的对象,写下你想说的话,每句话不不少于10个字。
①我将对抗日老战士说:
②我将对来华谢罪的侵华日军老兵说:
阅读下文,完成9—13题。
新叶
①一夜春雨。清晨,我撩开白色的帘幔一眼瞥见小窗下那几根光秃秃的枝条上,冷丁里爆发出些淡绿、鹅黄色的嫩芽。“新叶!”我不由眼睛唰地一亮,惊喜地叫出声来。陡然觉得一阵清风带着春的气息从脑间穿过。“啊!你好,新叶!”
1、略。 2、不好,这样写是为了制造悬念,达到欲扬先抑的效果;也突出了外表不“美”而内心善良美好的贝尔曼的高大形象。
【中考链接】(2008年山西:中考语文试题)
1、贝尔曼2、略。
3、那片叶子是贝尔曼的杰作,因为叶子中蕴含着贝尔曼的艺术、生命,善心和爱心。
【达标测评】
1、wēnbólātāxǔ 2、B
3、示例:乔安西最终脱离了危险期的根本原因不是墙上画的树叶。最后一片叶子是乔安西的精神寄托,它的存在使乔安西得到了心理安慰。(言之有理即可)
4、脆弱、悲观。5、略。
2、我认为文中贝尔曼的形象太邋遢,把他塑造的再完美一点不更好吗?
四、课堂小结
最后一片叶子关系到琼西的生死,它是希望和爱的象征。只要叶子不落,她就有所期待;而它更是爱的写照,没有贝尔门在凄风冷雨之夜绘藤叶,没有苏的悉心的照料,也不可能有琼西的康复。
【拓展延伸】
请你张开想象的翅膀,用手中的笔将贝尔曼顶着风雨画藤叶的过程描写出来。
二、鉴赏品析
1、为什么说“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的杰作?
2、这个鲜明的对比能让我们明白什么道理?
3、判断谁才是本文的主人公?
4、学了这篇课文你对生命有什么样的感想?请写在下面吧!
三、深度探究
1、在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贝尔曼冒着感染肺炎的危险绘制最后一片叶子来试图挽救只有一成希望的乔安西,这种做法到底值不值?
9、第⑥段中划线的句子顺序已打乱,请按正确顺序写在下面。
10、根据第⑥段上下文的意思,在空格内填入恰当的词语。
谦逊而不_____,清高而不孤傲。
11、文中赞美了新叶的诸多可贵品质,请你简要写出其中三种。
(l)
(2)
(3)
12、按下面例子,请另找一处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简要说说好在哪里。
例:第①段“光秃秃的枝条”与“淡绿,鹅黄色的嫩芽”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嫩芽'的勃勃生机。
第一课时
【温故知新】
1、文学作品中刻画人物形象常用到的描写方法有: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及侧面描写等。
2、乔安西、贝尔曼、休易、医生等;主要人物是贝尔曼和乔安西。
3、最后一片叶子;最后一片藤叶的存在给了她精神寄托;是他对艺术和生命的热爱,是他的善心和爱心
【导学过程】
一、精读感悟
1、略。2、害怕最后一片藤叶落去,害怕乔安西看到那种情景会受到刺激而死去。
④新叶一天天长大了,伴着春的脚步。转眼间,便是满目碧绿。仰头望去,在阳光的照射下,片片澄明透亮,青翠欲滴,恰似一芽鲜嫩的新茶投入沸水里。老远看来,却见一团团、一簇簇,浓淡相间,亭亭如盖。密处浓得深邃,像汩汩流油;稀处,淡得清亮,像一层薄薄的光晕。
⑤然而,倘若它只有惹人喜爱的丰姿,怎值得我动之以情。留意观察许久,我发现一些使我敬慕的——它的德行和情操。
D、自告奋勇凶神恶熬万籁俱寂
3、乔安西最终脱离了危险期的根本原因是墙上画的树叶吗?最后一片叶子和乔安西有什么关系?
4、乔安西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5、小练笔:
乔安西明白真相后她会如何想,如何做?以此为内容写一个不少于300左右的片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感受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真情,理解人性美。
3、小说按篇幅长短、容量大小,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
【导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
1、本文的作者是,国著名小说家。代表作有和。他和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合称为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2、填写下列加点的字音:
莴苣( ) 自诩( )邋遢( )瘟( )神动弹( )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②大自然里的花,五彩缤纷,而“绿色的花”却十分罕见,如果说我见过的话,那就是新叶了。
③人们总是把燕子飞来当作春天来临的预告,而我认为,新叶,才真正称得上春的使者。早在严酷的冬天,它就怀着自己的信念和希冀,坚定执著地等待着,积蓄着,一但冰消雪化,它便急不可耐地从干枝秃条上冒出来,怯怯地朝四处窥探一眼,然后,轻轻抖动小小的身子,亲热地互相招呼着,迎阳光,沐春雨,尽情舒展开来。不几天,就星星点点地缀满一树,展示出蓬勃的生机。
【温故知新】
1、文学作品中刻画人物形象常用到的描写方法有:、、、、
和描写等。
2、文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谁?
3、复习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小说中乔安西由死到生、老贝尔曼由生到死都围绕展开,乔安西的生是因为;贝尔曼的死则是他
的全部体现。
【导学过程】
一、精读感悟
1、精读课文28—完,勾画出描写贝尔曼的句子,并大声有感情的朗读。用下列格式说话:
13、仿照第⑧段“新叶青青,使我忽然想到:即使不能做一朵流芳溢彩的鲜花,做一片纯净高尚的绿叶何乐而不为呢”一句,另举一物,再造一句。__________使我忽然想到:即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何乐而不为呢。
10、《最后一片叶子》导学案
第一课时
【温故知新】
1、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拓展延伸】
请你运用你所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对你身边的某位进行描写,力争通过你的文字刻画,凸现出这位同学的个性特点来。
【达标测评】
1、填写下列加点的字音:
瘟神()鄙薄()邋遢()自诩()
2、下面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足智多谋昂手阔步筋疲力尽
B、旁门左道横行无忌惊心动魄
C、无计可实不屑一顾无以附加
⑥新叶的一生是短暂的。秋风起后,大都飘飘去了,夏日生长,春天萌芽。短暂的一生,却洋溢着无穷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爱。首先,它从不挑剔所处环境的恶劣。可安家于深山僻野,或置身繁街闹市,忠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于地不争丰瘠,于人但求有益。它辛勤地工作着,日夜不停地吸收二氧化碳,输出新鲜氧气。它用自己的身体装点河山,美化环境,为大道挡阳拦沙,为路人庇阴遮雨。它扶持着香甜的果实、艳丽的花朵,却从不炫耀自己。默默地专心致志地垂着绿阴,谦逊而不____ ,清高而不孤傲,淡妆自持,深根自养,忘我自献。大地的乳汁养育了它,它报以一腔忠诚。即使凋落下来,也总是挤挤地集在树根前,不肯离去。而且,大多是叶面朝下,把最后一吻献给母亲。
打个对折:
②他连鄙薄带挖苦得叫了一阵。
鄙薄:
挖苦:
③你这个老头太够呛。
够呛:
4、乔安西最终脱离了危险期的根本原因是墙上画的树叶吗?
5、为什么说“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的杰作?
6、文章结尾的精彩之处在哪里?
7、为什么极力刻画贝尔曼是个普通的画家,且性格怪异,缺点不少?这样写,与他最后的行动有无矛盾?
8、在钓鱼岛争端不停国际形势下“记住历史,珍惜和平”成了中日人民的共识。假如一位抗日老战士来到你的身边,你将对他说些什么?假如一位来华谢罪的侵华日军老兵来到你身边,你又将对他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