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在路上——夏津县语文学科中心材料汇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一直在路上
——夏津县语文学科中心材料汇报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转眼间,语文学科中心已成立一年了,回首往昔,我们成长了很多,收获了很多。
一、回眸——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2019年10月,我们在教研室的帮助下,从全县初中语文教师队伍中,精心挑选了十八名有能力、有水平、有干劲的老师,成立了夏津县初中语文学科中心。
组建了一支团结进取的教研队伍。
建章立制是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也是对学科中心成员进行公正、公平评价的保障。
为此,我们利用前两次教研的时间,讨论通过了《初中语文学科中心评价准则》《初中语文学科中心评分细则》,建立了活动签到机制,并且对每次活动每个人的任务进行了明确分工。
做到每次活动都有记录,每个人的工作都能留痕。
教学研究的目的是探索揭示教育、教学规律,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科教研中心担负着探索教育规律,推动教学改革,引领教学发展方向的职责。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语文课堂作为母语教学的主阵地,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语文核心素养较差,阅读能力低下,课堂效率低,一个个严峻的问题,促使我们必须有所行动。
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深知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效率. 为此我们学科组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二、践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作为学科研究中心,我们认为,还是应该以课堂为突破口。
课堂既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习得技能,形成品质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实现自我提升,不断进步的主阵地。
古诗词教学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可为其价值观的正式形成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还有助于培养初中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们多是按照教学要求对照课本讲解知识点,而后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再以题海战术进行巩固。
教学过程中没有知识拓展、也根本不重视古诗词朗诵,学生没有思考和感悟的机会。
因此,学生除了古诗词的表面文字和几个词语解释之外,最多背背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程式化的中心思想,这对于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信心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学生对古诗词学习根本提不起兴趣。
2019年10月中旬——12月中旬,进行了“古诗词整合教学”的尝试和送教下乡活动。
在参选的12节课中,经过说课、讲课、评课、磨课等环节,选出6节优质课,分别对夏津二中、夏津四中和南城镇中学进行了送课下乡,并与学校的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收到良好的效果。
语文是重要的人文学科,与阅读具有紧密的联系,而名著是全球文学史的精品。
通过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可以促使初中学生主动体会文章信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初中阶段学生的名著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
为了提高初中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其阅读与写作水平,教师有必要探索名著阅读教学的方法,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中外名著,帮助他们从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将课本知识与名著内容有机结合,从而拥有科学的思维方式。
但是,我们
的名著阅读教学现状是,步入初中后,学生学习的课程种类陡然增多,学习压力明显增大。
虽然语文教材对名著阅读有一定的要求,但学生往往因学习时间有限而无暇阅读,有时会仅仅为了写一篇读后感而草草浏览一本名著,或者干脆照抄老师总结的名著内容概述模板:“这本书叙述了……,表现了……,向我们传达了……的道理。
”教师因为名著阅读指导难度较大,对语文考试没有实际的帮助,自然愿意能省则省,将课堂时间用在其他环节的教学上。
如此一来,名著阅读教学就成了空头支票,陷入了“教”与“学”两难的尴尬境地。
2019年11月,在夏津县第六中学举行了全县规模的“名著阅读教学专题”活动。
学科中心成员围绕名著《西游记》讲了两节公开课,对名著阅读技巧和方法指导进行了研讨,并制定了长期研究计划,提高了老师们对名著阅读的重视程度。
通过这两次活动,学科中心展示了引领学科教学改革的实力和勇气,创造性地进行了课程整合的实践,激发了大家进行古诗词教学和名著阅读改革的热情,为各位同仁示范了什么是高效课堂,以及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活动产生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常安集中学的刘春山老师对《西游记》进行了深入研究,他的《悟空学艺的启示》成功入选德州市第一届名著深度阅读报告团。
由此也促进了全县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深入开展。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语文老师更要注重读书学习。
暑假期间,结合名著阅读征文比赛活动和书香校园建设,我们学科中心每个人都制定了自己的读书计划,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营造浓厚的读书
氛围,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
学科中心成员还积极参与教研室电子书《筑梦》《鄃香园》的编辑工作,并独立承担完成了《鄃香园》第二期的编辑整理出版任务,提高了学科中心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科学客观,周密严谨是进行教学研究的前提。
为了加速课堂改革的推进步伐,做到有标可依,我们成立了课程创新小组和课标解读小组,由曹别老师带领部分成员初步完成了对教材中“散文”的课程整合教学设计,并形成了一套课件,目前,项目还在进行当中。
以程标老师为组长的课标解读小组负责深入研读课标,明确教材教什么,怎么教。
课标是教材、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落脚点。
只有真正懂得了课标要求,才能让我们的课程建设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目前,也已经完成了三个专项的解读,并且开始用以指导我们的教学,相信,在我们的课程改革中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成长——经历一番彻骨寒,得来梅花扑鼻香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路走来,学科中心的每个成员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成长和进步。
有四人获得夏津县“教学能手称号”(两人入选德州市教学能手候选人);程标、曹别老师获得第一届“德州名师”称号;孙欣欣老师执教市级公开课《观音院》,效果显著,而且和今年的中考试题完美契合;另有多位老师获学生作文比赛指导奖。
在课题研究方面,曹别老师、刘欢老师主持参与的两项市级课题已经结题;一项县级课题已经立项;一项省级课题正在积极申报当中。
曹别老师的论文《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策略研究》在《语文课内外》杂志发表,并获优秀论文一等奖。
四、前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个人或许走得更快,但一群人会走得更远。
我们今后要建立更加严密的制度,健全组织保障,让大家养成读书写作的习惯,养成反思总结的习惯,做到工作留痕;通过学习积累,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升研究学术性;发挥积极主动性,用实实在在的成果不断提高学科中心的影响力。
下学期,我们还准备完成一套和教材配套的写作教学设计,并要求学科中心的老师写下水作文,同时面向全县初中学生征集优秀同题作文,将之编辑成册(或电子书),努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肯定还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的困难,但相信,只要我们不停下前行的脚步,定会看到别样的风景。
我的汇报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