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古诗两首》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古诗两首同步(课件)课件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古诗两首同步(课件)课件

课堂小结
现在你能说说每句的意思吗?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 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从树上垂下 来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这细 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原来是 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 古诗两首
万紫千红总是春。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到识 随等 ,得 随闲 认: 便: 识感 便 到觉 。 。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泗水河边。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春日
无边:
一望无际, 没有边际, 到处。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 形容百花齐 放。百花争 奇斗艳的景 色。
万紫千红总是春。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课堂小结
现在你能说说每句的意思吗?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 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 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 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 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 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 这无边的美景。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乞巧》课件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乞巧》课件

七 夕
(唐)杜甫
牵牛在河西,织女处河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你看, 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乞 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作业:
1.给家长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并 背诵《乞巧》。 2.用本节课学的方法学习《嫦娥》。
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的这边,织 女在天河的那边,两人只能隔河相望, 以泪洗面。
王母为他们的真情所感动,便同意他 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喜鹊为他们搭 桥相聚。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一种是穿针乞巧。这 种方式在唐宋最为流行。
一种是投针乞巧。这 种方式在明清时最为流行。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手巧,乞貌巧;
乞心通,乞颜容; 乞我爹娘千百岁;
乞我姊(zǐ )妹千万年。
---《乞巧歌》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 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 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实 验 教 科 书 三 年 级 下 册

乞 巧
林杰
xiāo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林杰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 。小时 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fù)诗,下笔即成 文章。又精通书法、棋艺,被誉(yù)为神童。
不久,他们生下了一儿一女,十分可爱,日子过得美满幸福。

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课课文古诗两首

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课课文古诗两首

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课课文古诗两首《咏柳》、《春日》是人教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篇课文,即《古诗两首》。

店铺在此整理了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课课文《古诗两首》,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课课文《古诗两首》《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之《咏柳》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

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

这是谁都能欣赏的。

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

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

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

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

《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

”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

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

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

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

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

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笔记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笔记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笔记
以下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古诗两首》的笔记,供您参考:
1. 知识点梳理:
《绝句》:作者是唐代的杜甫,描写了春天景色。

诗中使用了“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等词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

《惠崇春江晚景》:作者是宋代的苏轼,描写了春天江边的景色。

诗中使用了“竹”、“桃花”、“鸭子”、“蒌蒿”、“芦芽”、“河豚”等词语,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江边春景图。

2. 重点词语解释:
黄鹂:黄莺鸟,羽毛黄色,嘴黑色,很美丽。

翠柳:翠绿色的柳树。

白鹭:鹭鸶,羽毛纯白色,嘴黑色,腿很长。

青天:蓝色的天空。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万里船:远航的船只。

河豚:一种鱼类,有毒,但肉味鲜美。

3. 古诗赏析:
《绝句》中,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诗中运用了多个色彩鲜明的词语,如“黄”、“翠”、“白”、“青”,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美丽。

《惠崇春江晚景》中,诗人通过对江边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诗中不仅描绘了植物和动物,还通过“河豚欲上”暗示着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生命的活力。

4. 拓展思考: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但它们所描绘的景象和使用的词语各有不同。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不同诗人对同一主题的不同表达方式和风格。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PPT课件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PPT课件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
李商隐 zhú
云母屏风烛影深,
xiǎo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813—858)唐代文 学家。字义山,号玉溪生, 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 南沁阳)人。与杜牧齐名,称 “小李杜”。其诗风与杜甫 更为接近。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 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 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古诗两首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乞巧》 《嫦娥》
乞巧
乞巧节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 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 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 《全唐诗》存其诗两首。

乞巧
林杰
xiāo
xiāo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织女心灵手巧,她织的锦缎又光又亮, 光的像粼粼闪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 霞还亮。人们给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 的名字,叫云锦。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 更是美不胜收啊!她织的花,红似火,白 似雪,娇艳欲滴,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 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孩子 们看见了,都想去捉呢!少女们个个都羡 慕的不得了。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二课古诗两首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二课古诗两首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课文原文《咏柳》作者: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作者: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课文教学解析这篇精读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柳条、柳叶。

《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

两首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

《咏柳》,咏,意思是用诗词的形式描述。

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

柳树在春天生发,是春天有代表性的景物,作者描写柳树,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世界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碧玉妆成一树高”:“碧玉”,绿色的玉,这里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妆”,打扮。

“一树”,满树,“一”字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个的意思。

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扮的一样。

“万条垂下绿丝绦”:“万条”,泛指柳树枝条多。

“绦”,一种丝织的带子。

全句的意思是: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不知细叶谁裁出”:“细叶”,柳树新萌发滋生的又细又嫩的叶子。

“裁”,裁剪。

全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二月春风似剪刀”:似,好像。

全句的意思是: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咏柳》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

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

这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春日》诗题的意思是在春天里。

全诗讲的是作者在春日里游览,看到无限的春光,从中有所体悟,阐发了自己的哲理思考。

“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三年级下册《2_古诗两首》PPT课件

三年级下册《2_古诗两首》PPT课件

咏 剪
碧 滨



放声朗读课文,结合拼音认读生字,同
学间可互相交流。 yǒng 咏

贺知章
碧玉 / 妆成 / 一 树 / 高, tāo 万 条 / 垂 下 / 绿 / 丝 绦。 不 知 / 细 叶 / 谁 / 裁 出,
二 月/ 春 风 / 似 / 剪 刀。
咏柳
咏 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 (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作什么?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 “绿丝绦”? (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 理解和体会。 (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会 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 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春天,柳树发芽了,吐绿了,细
细的叶子编成柔嫩的柳条,随风轻拂, 跳起了婀娜的舞蹈……真美呵!
咏柳
咏 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咏: 歌颂、赞美。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歌范读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 真,少年就以文章出名。他的诗今 存在19首,其中写景的诗,文字通 俗,意境清新,代表作《回乡偶书》 更是妙趣横生,传诵至今。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咏 柳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 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增强同学们热爱大 自然的思想感情;背诵课文。
教材简介
《咏柳》这首诗,通过描写在春风吹拂下, 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的春天。 “碧玉妆成一树高”写柳树的全貌,突出 了柳树绿的特点。整棵树枝叶翠绿,好像是用 碧玉装扮起来一样。“万条垂下绿丝绦”,写 柳枝,突出了它们柔美而细长的特点。无数柳 条如同一根根柔软的丝带,纷纷下垂。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乞巧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乞巧
七 夕 今 宵 看 碧 霄, 牵 牛 织 女 渡 河 桥。 家 家 乞巧 望 秋 月, 穿 尽 红 丝 几 万 条。
[正音正字]
宵 (xiāo) (今宵) 宵: 晚上; 今宵:今天晚上
霄(xiāo) (碧霄) 霄:天空;
碧霄:深蓝色的天空
碧霄
浩瀚无际的天空
读出节奏
乞巧
【唐 】 林 杰
七 夕 今 宵 看 碧 霄, 牵 牛 织 女 渡 河 桥。 家 家 乞巧 望 秋 月, 穿 尽 红 丝 几 万 条。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明月几时有
中秋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面,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意译法:太阳升起,山林里雾气开始消散,烟云聚拢,山谷又开始显得昏暗,清晨自暗而明,薄暮又自明而暗,如此暗明变化的,就是山中的朝暮。春天野花绽开并散发出阵阵幽香,夏日佳树繁茂并形成一片浓荫,秋天风高气爽,霜色洁白,冬日水枯而石底上露,如此,就是
明确:“山行”意指“沿着山路走”,“山行”是个状中短语,不能将其割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为什么不能划分为“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明确:“蔚然而深秀”是两个并列的词,不宜割裂,“望之”是总起词语,故应从其后断句。【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划分朗读节奏,在 划分节奏的过程中感知文意。对于部分结构复杂的句子,教师可做适当的讲解引导。目标导学三:结合注释,翻译训练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义,并画出不解之处。【教学提示】节奏划分与明确文意相辅相成,若能以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明确文意最好;若学生理解有限,亦可在解读文 意后把握节奏划分。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内互助解疑,并尝试用“直译”与“意译”两种方法译读文章。3.教师选择疑难句或值得翻译的句子,请学生用两种翻译方法进行翻译。翻译示例: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直译法:那太阳一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是山间早晚的景色。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泉水浅了,石底露出水

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2 古诗两首(咏柳 春日) 课件

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2  古诗两首(咏柳  春日)  课件

描写的时间不同。
《咏柳》 写的是早春时 节,柳树才刚 抽出了芽,二 月春风吹拂着 它。 《春日》 写的是春暖花 开的时候,所 以才有万紫千 红的景象。
滨紫
水滨 滨河 紫色 紫菜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谁的巧手裁剪出 这些细细的柳叶?原 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 刀。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碧妆裁 剪
歌咏 吟咏 化妆 淡妆 剪刀 修剪 碧绿 碧玉 裁衣 裁剪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作者 到泗水河边去踏青,寻找着春天 的足迹。无限春光一下子映入他 的眼睛。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诗人原来打算寻找春天 的美景的,但是他发现到处 都是万紫千红春色,很随意 就能捕捉到春的信息。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咏柳》和 《春日》都是 描写春天的古 诗,那有没有 写得不一样的 地方呢?
描写的景色不同。 《春日》是 写泗水河边春 天的景色。
《咏柳》主 要写的是春 天的柳树。
《咏柳》和 《春日》都是 描写春天的古 诗,那有没有 写得不一样的 地方呢?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Nhomakorabea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赞美春天的诗,而且 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因为“泗水” 在山 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 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在孔子的书 籍中寻求知识。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像原野 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本(全册)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本(全册)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本(全册)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本(全册)第一单元1.燕子2.古诗两首3.荷花4.*珍珠泉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燕子、荷花和珍珠泉。

其中,燕子是一种常见的小鸟,它有着独特的飞行姿势和美丽的羽毛。

古诗则是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它有着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

荷花是一种水生植物,它的花朵美丽而清香。

珍珠泉则是一种神奇的自然景观,它的水清澈见底,让人流连忘返。

第二单元5.翠鸟6.燕子专列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8.*路旁的橡树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翠鸟、燕子专列、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和路旁的橡树。

翠鸟是一种美丽的鸟类,它的羽毛翠绿欲滴,非常漂亮。

燕子专列则是一种特殊的火车,它能够运送燕子迁徙。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则讲述了一个小村庄里的故事,生动有趣。

路旁的橡树则是一种常见的树木,它的叶子呈现出深绿色,非常茂盛。

第三单元9.寓言两则10.惊弓之鸟11.画XXX12.*想别人没想到的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XXX和想别人没想到的。

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它通过动物或其他事物的形象来表现人类的道德观念。

惊弓之鸟则是一种鸟类,它非常胆小,一旦受到惊吓就会飞走。

画XXX则是一种美术作品,它以XXX为主题,色彩鲜艳。

想别人没想到的则是一种思维方式,它要求我们要有创新的思维方式,不断探索未知的领域。

第四单元13.和时间赛跑14.森林里的小路15.争吵16.*绝招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和时间赛跑、森林里的小路、争吵和绝招。

和时间赛跑是一种比喻,它要求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断努力。

森林里的小路则是一种自然景观,它充满了神秘感。

争吵则是一种不好的情绪表达方式,我们应该学会理智地沟通。

绝招则是一种技能,它需要不断的练和掌握。

第五单元17.可贵的沉默18.她是我的朋友19.七颗钻石20.*妈妈的账单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七颗钻石和妈妈的账单。

沉默是一种表达方式,它有时比言语更有力量。

朋友则是一种珍贵的人际关系,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古诗两首 PPT课件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古诗两首 PPT课件

shí
xīn
等 闲 识 得 东 风 面,
万 紫 千 红 总 是 春。
wàn zǐ qiān hóng zǒng shì chūn
胜 日 寻 芳 泗 水 滨, 无 边 光 景 一 时 新。 胜日: 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寻芳: 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泗水: 水名 滨: 水边
光景: 风光景色
一时: 形容时间很短 新: 新鲜、奇丽
等 闲 识 得 东 风 面,
万 紫 千 红 总 是 春。
等闲: 识得:
平常、随便
认识 春风
东风:
紫千红: 形容百花争艳的景色。
总是:
都是
1.说出古诗的诗意
2.我们还学过哪些与“春”有关的古诗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人教版)
《咏柳》 《春日》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yǒng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tāo
咏 柳
贺知章
⑴ 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 很多。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⑵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
的柳叶。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 文章中, 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 确切的数量。 很多的意思。 ⑸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 带般的柳条。 ⑹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⑺ 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⑻ 似:好像,如同。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古诗两首》第2课时《春日》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古诗两首》第2课时《春日》










2
古诗两首
《春
日》
[字词注释]
1 . 胜日: 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 这里是指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游春,踏青赏花,寻找优美的景 2 . 寻芳: 色。 3 .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 . 等闲:平常,随便,轻易,不用费心。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 . 东风:春风。
春天了,你有没有到郊外去踏春?春日美 好,出去走走,感受盎然的春意……
日 朱熹 胜 日 寻 芳 泗 水 滨, 无 边 光 景 一 时 新。 等 闲 识 得 东 风 面, 万 紫 千 红 总 是 春。


[思考讨论]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 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 ? (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 边光景一时新”)
练一练
春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早
“春”的名句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城无处不飞花 红杏枝头春意闹 春到人间万物新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拓展:绘春
• 真好!今天读了朱熹的诗,我们仿佛来到了美丽的泗水河 边,春天似乎已来到我们的眼前,融入我们的心田。同学 们,春天是否到过你的家乡,到过你每天经过的小路旁, 小河边,田野上……是否也来到我们的新城学校?同学们 ,拿起笔,画画你心中的春天。
板书设计

• • •

(宋)朱熹 时间:胜日 地点:泗水滨 所见:无边风景 所想:春风面-------万紫千红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认识拓展]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乞巧》课件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乞巧》课件

桓景
除瘟魔
桓景除瘟魔
东汉时期,有一个叫桓景的小伙子。有一年, 他的家乡来了一个瘟魔,好多人得了瘟病,死去了 。于是,桓景拜师学艺,一心为民除害。第二年, 九月九日这天,瘟魔又来了。桓景带着茱萸叶子和 菊花酒回到家乡,让大家带上这些东西,登上高山 ,躲避瘟魔,而他一个人留下来,勇敢地同瘟魔战 斗。终于,战胜了瘟魔。从那时起,人间就有了在 重阳节这天登高、饮菊花酒、佩带茱萸的风俗。
乞巧歌 摆红桃,摆绿枣, 众姐妹,来乞巧。 乞手巧,乞耳巧, 乞心灵,乞容貌。 乞我姐妹哈哈笑, 乞我爹娘永不老。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古 诗 中 的 传 统 节 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元日
宋 王安石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长安城中月如练, 家家此夜持针线。
资 料 袋
乞巧的方式很多。有的在那天晚上, 登上事先搭好的彩楼,对着月亮,用五 彩线穿九孔针,先穿好的叫得巧,后穿 好的叫输巧。有的在那天中午的阳光下, 放一碗水,把绣花针放在水上面,根据 碗底针影的样子,确定是得巧还是输巧。
登高
饮 菊 花 酒
佩 带 茱 萸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腊八家家煮粥多, 大臣特派到雍yōng和。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腊八家家煮粥多, 大臣特派到雍yōng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乞 巧

春日教学课件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课古诗两首

春日教学课件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课古诗两首

朱熹(1130-1200), 南宋哲学家。字元晦 (huì),一字仲晦, 号晦庵,别称紫阳,徽 州婺(今江西婺源)人。 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 者,也写过一些好诗, 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 《春日》、《观书有感》 等较著名。
• 名句赏析——“万紫千红总是春。”
•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 绝句(杜甫) • 迟日江山丽, • 春风花草香. • 泥融飞燕子, • 沙暖睡鸳鸯。
• 春晓(孟浩然) • 春眠不觉晓, • 处处闻啼鸟. • 夜来风雨声, • 花落知多少。
• 春夜喜雨(杜甫) • 好雨知时节, • 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 野径云俱黑, • 江船火独明. • 晓看红湿处, • 花重锦官城.
万等无 胜
紫闲边 日 千识光 寻

红得景 总东一
芳 泗
朱日

是风时 水
春面新 滨
。,。 ,
[字词注释]
1 . 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 子,这里是指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2 . 寻芳:游春,踏青赏花,寻找优美的 景色。
3 .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 . 等闲: 平常、轻易,不用费心。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 . 东风: 春风。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到春风的面貌, 那万紫千红的景象都是春风点染而成的。
[诗意赏析]
• 在晴朗的日子里,我到泗水河边寻 找春色,看到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 一新。
• 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到春风的面 貌,那万紫千红的景象都是春风点 染而成的。
[感情朗读]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二十九课古诗两首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二十九课古诗两首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二十九课《古诗两首》课文《乞巧》作者: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作者: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江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二十九课《古诗两首》学习要点《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嫦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关于此诗的解释,过去的注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认为是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认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认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

一般认为是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

这是两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

前者浅显易懂,后者内涵丰富,都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教学时要区别对待,把握尺度。

诗歌本来就是一种较之其他文体更凝缩、更含蓄的文学样式,李商隐的作品在这方面更为典型。

对《嫦娥》的多义不必给学生讲解,只要弄懂诗的大意并能背诵就可以了。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二十九课《古诗两首》教学建议1.课前,教师可适当准备一些作者介绍或诗作的赏析资料,如《唐诗鉴赏辞典》的相关文章,在学生理解诗的大意时,相机介绍。

也可以引导学生先读读“资料袋”中的内容,对乞巧节有大致的了解。

2.课文中要求会认4个生字,可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

学生互相交流后,教师可重点提示,“乞”与熟字“气”的区别,“烛”是翘舌音,不要读错。

要求会写的字有8个,可引导学生注意难写易错的字,如“乞”不要多写一横,“晓”右上部不要多写一点,“霄”上下部分在田字格中的比例要适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游 水边
一个天气晴朗的 好日子里,作者 到泗水河边游览 赏玩好风景。
无边无际的风光焕 然一新。
Wú biān guāng jǐng yī shí xīn 无 边 光 景 一 时 新。
无限的 风光景物 一时之间 焕然一新
人们
děng xián shí dé dōng fēng miàn 等 闲 识 得 东 风 面,
自学要求:
• 1、把诗歌读正确。 • 2、根据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 3、和同桌说说诗歌的意思。
春 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泗 水 滨
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Shèng rì xún fāng sì shuǐ bīn 胜 日 寻 芳 泗 水 滨,
春晓 返回
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能 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
在和暖的春风里,远远地看见了 一排柳树,那柳树…… 走近一看……
春 日
南宋 朱 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诗人简介 • 朱熹 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 教育家。朱熹酷爱读书,才学 渊博,他的文化对后世影响深 远。
《 古 诗 两 首 》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咏: 歌颂、赞 万条垂下绿丝绦。 美。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课文朗读 插图欣赏 课文分析 作者简介 退出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碧玉妆成一树高,
高高的柳树像用碧绿的玉 石打扮成的。
万条垂下绿丝绦,
无数柳条垂下来像是绿色 的丝带。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不知道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 巧手裁出来的? 原来是二月的春风这把剪刀 裁出来的啊!
诗意
• 高高的柳树像用碧绿的玉石装扮成 的。 • 无数柳条垂下来像是绿色的丝带。
• 不知道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出 来的? 原来是二月的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 啊!
春 晓
孟浩然
春晓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的名句
• • • • • •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城无处不飞花 红杏枝头春意闹 春到人间万物新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观书有感
南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课文朗读 插图欣赏 课文分析 作者简介 退出
· · · ·
《 古 诗 两 首 》
丝绦: 丝线编成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 带子。这里 万条垂下绿丝绦。 形容随风飘 拂的柳枝。 不知细叶谁裁出,
咏柳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课文朗读 插图欣赏 课文分析 作者简介 退出
· · · ·
课文朗读 插图欣赏 作者简介 退出
· · · ·
《 古 诗 两 首 》
碧玉: 绿色的玉。 碧玉妆成一树高, 这里用来比 喻春天嫩绿 万条垂下绿丝绦。 的柳枝。
咏柳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课文朗读 插图欣赏 作者简介 课文分析 退出
· · · ·
《 古 诗 两 首 》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妆: 打扮,装饰。 万条垂下绿丝绦。
诗歌大意: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 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 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春回大地 春色满园 枯木逢春 四季如春 春雨绵绵 桃红柳绿
“春”的词语 春光明媚 春暖花开 春风拂面 红杏闹春 百鸟鸣春 春风和煦 春雨如丝 草长莺飞 春风化雨 春意盎然 莺啼燕语 百花吐艳
平常 知道 春风的面容
谁都可以 看出春天 的面貌
Wàn zǐ qiān hóng zǒng shì chūn 万 紫 千 红 总 是 春。
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时候
百花开放、 万紫千红, 到处都是春 天的景致。
春 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贺知章
பைடு நூலகம்


贺知章:唐代诗人、书法家, 字季真,是大诗人李白的好朋友, 少年就以文章出名。它的诗今存 在19首(《采莲诗》、《回乡偶 书》等),其中写景的诗,文字 通俗,意境清新,代表作《回乡》 更是妙趣横生,传诵至今。
返回
1.多读几遍诗歌,读准字音,读出 节奏。 2.借助注释,联系诗句理解词语 的意思。
3.尝试把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 说。
咏 裁

妆 剪
yǒng bìzhuāg 咏 碧 妆 cái jiǎn 裁 剪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 · · ·
《 古 诗 两 首 》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