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的起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藉助歷史經驗來決定未來的發展方向
三、中國歷史的特色
1.時間悠久而無間斷
A.世界上其他的文明古國,如埃及、巴比倫和印度,早已成為歷史的陳跡
B.中國歷史雖有朝代變革,但連續一貫的發展,從未間斷
C.近代考古發掘證明,中國歷史的悠久,遠超過了文獻的記載
2.民族成長持續不衰
A.歷史上的不少古老民族,早已被歷史的洪流淘汰
大量玉器、獸面紋、絲織品、稻作、黑陶,以玉器最著
遼河流域
紅山文化
內蒙古赤峰市紅山后
5500年
以出土玉器、女神廟、祭壇、彩陶而聞名
臺灣
大坌坑文化
臺灣臺北縣市
7000~4700年
粗繩紋陶為主,有缽罐兩種,石器有磨製石斧、石錛、網墜、石簇、石棒等,凱達格蘭族已使用鐵器
圓山文化
臺灣內舊石器時代重要人類
名稱
發現地址
距今年代
備註與意義
初期
巫山人
四川巫山縣
約1800000年
時代最早
元謀人
雲南元謀縣
約1700000年
或估計約70萬年
北京人
北京房山縣周口店
約500000年
或估計約60萬年
藍田人
陝西藍田縣
約800000~600000年
南京人
南京江寧湯山鎮
約350000年
金牛山人
第一章 中國歷史的起源
緒 論
一、歷史的意義
1.歷史是人類活動的過程和成就
2.歷史為研究人類以往活動的一項重要學問
二、歷史的價值與功用
1.對個人而言:「垂訓鑑戒」的學科
A.是前人經驗累積的寶庫,能充實知識,訓練思維,培養追求真理的精神
B.提供成功的經驗,避免失敗的教訓 →唐太宗:「以古為鑑,可以知興替」
B.北粟(小米)南稻,屬中國原生植物,非由域外傳入
C.以豬為主的家畜,迥異於塞外及西亞民族畜養的牛羊等草食性動物
2.多元發展與局部獨立性(非中原文化核心區的擴散或東西二元對立-分區發展)
A.仰韶文化:a.農業-粟稷為主
b.彩陶紋飾-以魚紋最普遍,另有繁複的幾何圖形
c.住屋-穴居 →半穴居 →地面建築
遼寧營口縣金牛山
約280000年
中期
大荔人
陝西大荔
馬壩人
廣東曲江馬壩鄉
約100000年
長陽人
湖北長陽縣趙家堰
丁村人
山西襄汾丁村
約100000年
許家窯人
山西高陽許家窯
約100000年
晚期
柳江人
廣西柳江
河套人
寧夏、內蒙古
山頂洞人
北京房山縣周口店
約18000年
左鎮人
臺南縣左鎮菜寮溪
約20000~30000年
C.陶冶人文素養
D.選擇在歷史上發生深遠影響與意義的史事加以研討,以吸取歷史經驗,達到學習的目標
2.對國家而言:「集體記憶」的學科
A.了解前人創業維艱和民族文化的遺產,繼往開來
B.有助於對國家的認同,是維繫國家生存的精神基礎→「國可亡而史不可亡」
3.對人類而言:「鑑往知來」的學科
A.了解人類以往活動的演進,有助了解現在人類的活動
B.局部的獨立性:區域經濟不平衡發展、多元的文化生態、政治割據分裂
3.舊石器人類生活情況
A.特徵:穴居、打製的石器、狩獵與採集的生活
B.早期:北京人(中國猿人)已知用火 →開始了文化生活
C.晚期:山頂洞人(真人)
a.已有審美觀念及縫紉的能力
b.已有初步的社會組織
c.已有安葬儀式與原始宗教的迷信觀念
D.歷史意義:中國人種源於本土
彩色陶器、石器、骨角器、玉器,石器多為農、漁、獵具及工具,另有貝塚,保存大量食後貝殼
芝山岩文化
臺灣臺北市
3600~3000年
黑灰色及紅褐色陶器,農工用具之石器,人工栽培之炭化稻殼
三、新石器時代的村落文明
1.整體而統一性的本土色彩
A.聚落地點:a.近水的高地如: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
b.古埃及、西亞起源於大河泛濫平原
B.民族歷久不衰:a.由多數民族融合而成,融合的動力是文化而不是征服
b.華夏與夷狄之區別在文化不在血統
3.史學發達舉世無雙
A.史官的設置:《尚書.多士篇》:「惟殷人有冊有典」 →在殷商時代,已有史官的設置
B.史書的多樣:a.體裁-編年體、紀傳體、紀事本末體等
b.內容-通史、斷代史、文化史等
C.史學的特色:a.史官與歷史學家從事記錄與著作
紅陶為主,器類多,墓葬品豐富,有陶文
長江流域
大溪文化
四川巫山
6400~5300年
紅陶繪彩陶,稻作農業
屈家嶺文化
湖北京山
5000~4600年
黑陶、灰陶、稻作、穿孔石鏟、石鐮
河姆渡文化
浙江餘姚
7000~5300年
以製陶、骨耜、干欄式建築為其特色,有大量稻穀遺物,最早栽培稻米
良渚文化
浙江餘杭
5300~4200年
彩陶特別發達,經營旱地農業,飼養豬狗羊等家畜
陝西西安半坡村
6800~5300年
遺址呈現完整之農業村落,有一定之布局,彩陶為主,有陶文
河南新鄭裴李崗
7500~6900年
出土石磨盤、石磨棒、鋸齒石鐮
龍山文化
山東章丘龍山鎮
4800~3900年
原屬歷城縣,以蛋殼黑陶聞名
大汶口文化
山東泰安
6300~4500年
臺灣最早
二、新石器革命:距今約10000年
1.文明的變革的指標:農業(新石器革命的原動力)、村落、家畜、陶
器、磨製石器
2.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遺址
地區
名稱
發現地點
距今年代
重要特徵
黃河流域
仰韶文化
河南澠池仰韶村
5000~3000年
中國最早發現之新石器遺址,因大批陶器塗有彩繪,故又稱彩陶文化
甘肅臨洮馬家窯
5300~4050年
C.新石器時代:農業誕生、陶文出現、村落生活 →邁入文明
的生活(因文字發明)
D.夏、商、周三代:進入歷史時代,從部落到國家,文化高
度發展
第一節 新石器文明的形成與發展
一、中國歷史發展的地理與人文背景
1.四大古文明地區:中國、埃及、西亞和印度(第五古文明區-中南美洲)
2.中國歷史發展的特色
A.整體的統一性:自上古以迄近代,各民族的活動具內向性的特質.
b.歷代累積的史籍極多 →一部二十五史不知從何說起
c.史官與歷史學家具有正直的性格與批判的精神強調是非褒貶,是中國史學獨具的特色
d.梁啟超說:「史學在世界各國中,唯中國為最發達。」
四、考察歷史起源的途徑
1.神話傳說:保留了早期歷史記憶
2.考古發掘:提供了地下遺跡遺物
A.舊石器時代初期:猿人
B.舊石器時代晚期:真人
B.河姆渡文化:a.農業-水稻栽培
b.黑陶-低火候,有繩紋和刻紋
c.住屋-巢居 →干欄式建築 →地面建築
3.明顯的社會組織:以仰韶文化的半坡與姜寨為例
A.聚落布局:由房屋、壕溝、陶窯、墓地所構成
B.具生命共同體的特色
a.以大方屋為中心,其中已隱含某種社會組織的秩序
b.以居住區為核心,周圍挖掘壕溝以隔開陶窯與墓地,兼作防備守禦之用
三、中國歷史的特色
1.時間悠久而無間斷
A.世界上其他的文明古國,如埃及、巴比倫和印度,早已成為歷史的陳跡
B.中國歷史雖有朝代變革,但連續一貫的發展,從未間斷
C.近代考古發掘證明,中國歷史的悠久,遠超過了文獻的記載
2.民族成長持續不衰
A.歷史上的不少古老民族,早已被歷史的洪流淘汰
大量玉器、獸面紋、絲織品、稻作、黑陶,以玉器最著
遼河流域
紅山文化
內蒙古赤峰市紅山后
5500年
以出土玉器、女神廟、祭壇、彩陶而聞名
臺灣
大坌坑文化
臺灣臺北縣市
7000~4700年
粗繩紋陶為主,有缽罐兩種,石器有磨製石斧、石錛、網墜、石簇、石棒等,凱達格蘭族已使用鐵器
圓山文化
臺灣內舊石器時代重要人類
名稱
發現地址
距今年代
備註與意義
初期
巫山人
四川巫山縣
約1800000年
時代最早
元謀人
雲南元謀縣
約1700000年
或估計約70萬年
北京人
北京房山縣周口店
約500000年
或估計約60萬年
藍田人
陝西藍田縣
約800000~600000年
南京人
南京江寧湯山鎮
約350000年
金牛山人
第一章 中國歷史的起源
緒 論
一、歷史的意義
1.歷史是人類活動的過程和成就
2.歷史為研究人類以往活動的一項重要學問
二、歷史的價值與功用
1.對個人而言:「垂訓鑑戒」的學科
A.是前人經驗累積的寶庫,能充實知識,訓練思維,培養追求真理的精神
B.提供成功的經驗,避免失敗的教訓 →唐太宗:「以古為鑑,可以知興替」
B.北粟(小米)南稻,屬中國原生植物,非由域外傳入
C.以豬為主的家畜,迥異於塞外及西亞民族畜養的牛羊等草食性動物
2.多元發展與局部獨立性(非中原文化核心區的擴散或東西二元對立-分區發展)
A.仰韶文化:a.農業-粟稷為主
b.彩陶紋飾-以魚紋最普遍,另有繁複的幾何圖形
c.住屋-穴居 →半穴居 →地面建築
遼寧營口縣金牛山
約280000年
中期
大荔人
陝西大荔
馬壩人
廣東曲江馬壩鄉
約100000年
長陽人
湖北長陽縣趙家堰
丁村人
山西襄汾丁村
約100000年
許家窯人
山西高陽許家窯
約100000年
晚期
柳江人
廣西柳江
河套人
寧夏、內蒙古
山頂洞人
北京房山縣周口店
約18000年
左鎮人
臺南縣左鎮菜寮溪
約20000~30000年
C.陶冶人文素養
D.選擇在歷史上發生深遠影響與意義的史事加以研討,以吸取歷史經驗,達到學習的目標
2.對國家而言:「集體記憶」的學科
A.了解前人創業維艱和民族文化的遺產,繼往開來
B.有助於對國家的認同,是維繫國家生存的精神基礎→「國可亡而史不可亡」
3.對人類而言:「鑑往知來」的學科
A.了解人類以往活動的演進,有助了解現在人類的活動
B.局部的獨立性:區域經濟不平衡發展、多元的文化生態、政治割據分裂
3.舊石器人類生活情況
A.特徵:穴居、打製的石器、狩獵與採集的生活
B.早期:北京人(中國猿人)已知用火 →開始了文化生活
C.晚期:山頂洞人(真人)
a.已有審美觀念及縫紉的能力
b.已有初步的社會組織
c.已有安葬儀式與原始宗教的迷信觀念
D.歷史意義:中國人種源於本土
彩色陶器、石器、骨角器、玉器,石器多為農、漁、獵具及工具,另有貝塚,保存大量食後貝殼
芝山岩文化
臺灣臺北市
3600~3000年
黑灰色及紅褐色陶器,農工用具之石器,人工栽培之炭化稻殼
三、新石器時代的村落文明
1.整體而統一性的本土色彩
A.聚落地點:a.近水的高地如: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
b.古埃及、西亞起源於大河泛濫平原
B.民族歷久不衰:a.由多數民族融合而成,融合的動力是文化而不是征服
b.華夏與夷狄之區別在文化不在血統
3.史學發達舉世無雙
A.史官的設置:《尚書.多士篇》:「惟殷人有冊有典」 →在殷商時代,已有史官的設置
B.史書的多樣:a.體裁-編年體、紀傳體、紀事本末體等
b.內容-通史、斷代史、文化史等
C.史學的特色:a.史官與歷史學家從事記錄與著作
紅陶為主,器類多,墓葬品豐富,有陶文
長江流域
大溪文化
四川巫山
6400~5300年
紅陶繪彩陶,稻作農業
屈家嶺文化
湖北京山
5000~4600年
黑陶、灰陶、稻作、穿孔石鏟、石鐮
河姆渡文化
浙江餘姚
7000~5300年
以製陶、骨耜、干欄式建築為其特色,有大量稻穀遺物,最早栽培稻米
良渚文化
浙江餘杭
5300~4200年
彩陶特別發達,經營旱地農業,飼養豬狗羊等家畜
陝西西安半坡村
6800~5300年
遺址呈現完整之農業村落,有一定之布局,彩陶為主,有陶文
河南新鄭裴李崗
7500~6900年
出土石磨盤、石磨棒、鋸齒石鐮
龍山文化
山東章丘龍山鎮
4800~3900年
原屬歷城縣,以蛋殼黑陶聞名
大汶口文化
山東泰安
6300~4500年
臺灣最早
二、新石器革命:距今約10000年
1.文明的變革的指標:農業(新石器革命的原動力)、村落、家畜、陶
器、磨製石器
2.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遺址
地區
名稱
發現地點
距今年代
重要特徵
黃河流域
仰韶文化
河南澠池仰韶村
5000~3000年
中國最早發現之新石器遺址,因大批陶器塗有彩繪,故又稱彩陶文化
甘肅臨洮馬家窯
5300~4050年
C.新石器時代:農業誕生、陶文出現、村落生活 →邁入文明
的生活(因文字發明)
D.夏、商、周三代:進入歷史時代,從部落到國家,文化高
度發展
第一節 新石器文明的形成與發展
一、中國歷史發展的地理與人文背景
1.四大古文明地區:中國、埃及、西亞和印度(第五古文明區-中南美洲)
2.中國歷史發展的特色
A.整體的統一性:自上古以迄近代,各民族的活動具內向性的特質.
b.歷代累積的史籍極多 →一部二十五史不知從何說起
c.史官與歷史學家具有正直的性格與批判的精神強調是非褒貶,是中國史學獨具的特色
d.梁啟超說:「史學在世界各國中,唯中國為最發達。」
四、考察歷史起源的途徑
1.神話傳說:保留了早期歷史記憶
2.考古發掘:提供了地下遺跡遺物
A.舊石器時代初期:猿人
B.舊石器時代晚期:真人
B.河姆渡文化:a.農業-水稻栽培
b.黑陶-低火候,有繩紋和刻紋
c.住屋-巢居 →干欄式建築 →地面建築
3.明顯的社會組織:以仰韶文化的半坡與姜寨為例
A.聚落布局:由房屋、壕溝、陶窯、墓地所構成
B.具生命共同體的特色
a.以大方屋為中心,其中已隱含某種社會組織的秩序
b.以居住區為核心,周圍挖掘壕溝以隔開陶窯與墓地,兼作防備守禦之用